我国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演进研究
2024-05-11徐辉梁娜
徐辉 梁娜
摘 要:业绩考核被认为是我国央企经营活动的“指挥棒”。最近几年,国资委对央企负责人的考核体系一直在不断进行丰富和调整,不断引导央企提高综合实力,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国资委决定从2023年起对央企的负责人实行以“一利五率”指标为核心的经营业绩考核,以期央企在新的发展阶段能够提高发展质量。文章首先分析了国资委考核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原则性;其次,提出了构建央企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可行性;最后,阐述了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演进原因及其运行情况。
关键词:央企负责人 经营业绩 考核指标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4-258-03
一、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特别是在与国民经济命脉有关联的重要行业和核心领域的中央企业,有十分关键的优势地位。它涉及到涵盖国民的生计和国家的安全等重要的相关领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同时中央企业与国民经济的命脉有着十分密切的關系,它不仅要担负着增强国家实力的使命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职责,还承担着保障国民经济供给和经济安全的职责,它还历史性地肩负着许多的社会责任。国有企业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中央企业负责人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由“放权”向“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基本上挣脱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桎梏,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已经可以作为竞争的主体了。与此同时,企业的负责人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也就意味着企业负责人的自主权逐渐扩大。为确保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同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与约束,客观而全面地评价中央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并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性
作为国家的代表来行使出资人职能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面简称为国资委)在2003年成立之初就紧密围绕中央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中心工作,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持续探索和改进。国资委对央企负责人实施经营业绩考核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政策层面。通过负责人业绩考核可以引导央企贯彻落实国家发展要求,发挥央企的引领作用。央企考核制度中的指标体系调整同中央对央企的发展定位是密切联系的,体现了作为大国重器“顶梁柱”的央企责任感。例如,“一利五率”业绩考核指标的优化调整在政策层面与国资委“降两金”的政策导向高度一致。
第二,经济层面。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的优化调整可以促使央企产生绩效。近年来,有学者以国资委对央企业绩考核制度的调整优化为准自然实验对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性展开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国资委对央企的业绩考核可以从外部促进央企治理,促进企业突出主业从而提升企业业绩;国资委建立的业绩考核制度可以抑制央企的过度投资、优化增持现金利用率和提升央企创新能力,从而增加央企价值;国资委建立的业绩考核制度还可以通过提高央企信息的透明度以及企业的创新水平,从而有效提高央企的全要素生产率。
二、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原则
对负责人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在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颁布的首个考核办法中就已经得到了明确的规定。考核办法至今共进行了五次修订和完善,分别在2006年、2009年、2012年、2016年和2019年。其中的考核原则也依据经济环境和政策要求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见表1。现行的业绩考核办法强调负责人业绩考核工作应秉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市场化方向、依法依规、短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对标国际和行业、考核与激励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三、构建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第一,政治的服从性。央企作为国有企业的一部分,有着服务于国家战略并推动国家战略实现的历史重任,对国家发展的方向和政策具有非常强的追随度。国家的宏观政策与发展要求为央企提供共同的经营活动的要求和指引,也为构建央企业绩考核指标体系提供参考和导向。
第二,经济的责任性。我国央企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部分,在关键行业和领域占有支配地位,不仅有落实国家政策的使命,还有着提供财政保障、缴税纳税以及提供就业机会等经济责任。因此,对央企来说有必要保持稳定性以及生命力。对央企设置统一的业绩考核体系,是对不同央企在不同时期不同财务的综合评价的提炼,能更综合、动态地、可比地反映企业整体或不同行业企业的经营态势,有助于我国央企主动增加经营活动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增加企业经营活力,从而促进央企更长久地获利和发展,引领其他企业稳定持久发展。
第三,目标的引领性。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现企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我国央企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企业有着示范和带头作用。近年来,央企通过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在管理体系与发展的质量效益方面已经有了成效与提升。因此,通过对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去引导央企更有力的抓住提升发展水平的抓手,已经有了具有引领性的共同目标。
第四,管理体系的完善性。央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强化管理基础,管理工作得到了积极的成效。尤其是中央企业的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文化方面变得更加先进,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方面变得更加完善,管理方法和手段方面变得更加有力,这些都夯实了管理基础与制度,同时央企的创新成果也得到了提升。因此,对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基础作为支撑。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变迁
建立央企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是国资委引导央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0年,国资委的在考核指标中保留了“净利润”“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这三个,又结合了“营收利润率”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这两个指标,构建出了“两利三率”的考核指标体系,开始重视企业管理者在经营中获得利润的能力,并指导企业进行更多的研发和创新。2021年,国资委又在原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了“全员劳动生產率”这个指标,形成了更加完善合理的“两利四率”指标体系,这次变化可以看出国资委对提升央企的经营效率与发展质量的关注,引导企业重视企业发展的平衡性、增加抗风险能力。2023年,国资委将原来指标体系中的“净利润”修改为“净资产收益率”、将“营业收入利润率”改为“营业现金比率”,同时依旧使用“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全员劳动生产率”考核指标。形成了“一利五率”指标体系,在原来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更好地反映了我国央企在新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需要。
(一)“两利三率”指标体系
1.构建原因。2019年是国企改革阶段中攻坚的一年。“1+N”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国资监管部门后发布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对国企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方针。“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示范企业”试点在2019年度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双百行动”等改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我国中央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兼并重组和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效和突破。国资委对央企的考核指标增加的“研发投入强度”指标与宏观政策和央企的发展情境紧密相关,见表2。
2.运行情况。首先,从央企整体运行结果来看,2020年,央企总体经济平稳发展,对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维护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显示出国家经济“稳定器”“压舱石”的职责。2020年,在1—4月中央企业的净利润由谷底即下降61%转为了正数,实现净利润1.4万亿元,同比增长2.1%;利润总额21557.3亿元,同比下降5.0%;营业收入利润率6.12%,同比提升0.01个百分点;中央企业年末平均资产负债率是64.5%,与上年相比降低了0.5%,实现了规定的2020年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小于或等于64.7%的指标要求;中央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与上年相比增加了11.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55%,提高了0.3%。
其次,针对央企内部的落实情况来看,央企内部将“两利三率”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结合,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例如,中国黄金集团紧紧围绕“两利三率”的考评指标,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全程成本控制,实现了质量提升、稳定增长,增加了改革创新的动能。有效缓解了财务费用对公司经营表现的拖累,“两利三率”指标明显改善,该公司在2020年的经营业绩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年利润达到24.0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加了6.13亿元人民币,增达到了34.17%;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黄金集团在2020年的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更大的进展,达到了1.72亿元的目标,公司总部的管理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1337.94万元,降低了0.82%。
(二)从“两利三率”到“两利四率”
1.演变过程。2020年,在突然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世界格局加速变化,国际环境的复杂程度与日俱增。国资委和中央企业不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统筹安排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以及经营与发展的各项重要工作,对于我国首先将控制住疫情的发展,首先恢复正常状态,首先扭转经济的亏损,对于我国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了重大贡献。国资委增加“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与宏观政策和央企的发展情境紧密相关,见表3。
2.运行情况。首先,从央企整体运行结果来看,2021年中央企业效益高速增长,实现净利润1.8万亿元,同比增长29.8%;利润总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30.3%;营业收入利润率6.8%,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4.9%,完成了年初65%以下的目标;研发经费投入9045.9亿元,同比增长16.1%;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69.4万元,同比增长17.5%。
中央企业整体效益在2022年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2022年央企整体效益保持平稳增长,“两增一控三提高”指标考核成绩理想。2022年央企净利润1.9万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利润总额2.55万亿元,同比增长5.5%;资产负债率64.8%;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达到了76.3万元,同上年相比增加了8.7%。2020—2022年央企考核的总体指标情况,见图1。
其次,针对央企内部的落实情况来看,央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更加重视如何把经营指标导向转化为企业的主动行为。例如,中国铁物集团将“两利四率”作为“十四五”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将其作为企业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成为了企业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加强绩效管理,中国中铁提出了以价值创造为中心的企业绩效评价制度。制定清晰的考核指标,重点考核“两利四率”并制定差异化的考核政策。中国节能也对其二级子公司的考核指标和权重做了调整。
(三)从“两利四率”到“一利五率”
1.演变过程。在2022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这三方面日益压力加大的同时还有许多超出预期的因素,国资委和央企依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坚决执行推进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安排,统筹规划疫情防控和企业经营,统筹发展和安全,使得经济运行实现了稳中有进。国资委新修改的“净资产收益率”“营业现金比率”指标与宏观政策和央企的发展情境紧密相关,见表4。
2.“一利五率”的运行情况。“一利五率”考核指标出台后,已经有中央企业根据最新考核指标体系,结合自身情况积极落实在实际经营活动中。例如,中国中铁确定2023年公司发展目标为“三增两控四提升”。中国海油深入领会2023年生产经营指标安排的总体思考,深刻认识指标优化调整的战略意义和导向作用,自觉以“两增两稳四提高”目标统领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统筹推进量的必要增长、质的稳步改善和效的持续提升。中国安能在提前实现“五自”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按照国资委的要求,研究确定了2023年生产经营各类任务指标,并将对各子企业生产经营工作进行相应考核。
五、结语
对央企负责人的业绩考核建立指标体系不仅是落实国家政策需要,更是指引央企经营发展活动的必要方式,2020—2023年央企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三次调整都与国家战略方向和央企实际运行情况相关。但目前学术界对央企业绩评价研究内容单一,主要围绕着EVA展开,虽然这与我国央企考核政策密不可分,但随着经济发展与企业运行情况的变化和对央企业绩考核新要求的提出,针对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完整构建与创新的研究亟待丰富。
参考文献:
[1] 史瑞超,孙盛.落地经营指标体系,聚焦高质量发展——结合“一利五率”谈EPM实践创新[J].中国总会计师,2023,235(02):22-23.
[2] 杨兴全,杨征,陈飞.业绩考核制度如何影响央企现金持有?——基于《考核办法》第三次修订的准自然实验[J].经济管理,2020,42(05):140-157.
[3] 杨兴全,刘颖,杨征.业绩考核制度能否促进中央企业突出主业?——基于业绩考核制度第三次修订的准自然实验[J].投资研究,2021,40(12):52-75.
[4] 王靖宇,张宏亮,陈海涛.业绩考核制度与中央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一项准自然实验的研究[J].经济学报,2021,8(04):1-26.
[5] 蒋占华,仝岩,王清漪.业绩考核助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J].财务与会计,2020(05):4-8.
[6] 王丽静.全面准确理解“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以考核引领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J].管理会计研究,2023(03):6-11.
[7] 雷喻捷,黄继章.优化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J].管理会计研究,2023(03):60-73.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