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热点事件的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命制探究

2024-05-09侯胜

地理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高考地理试题命制

摘 要:利用热点事件构建真实情境进行试题命制,能在辅助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实现知识、能力、素养和价值的整合。本文统计了2023年的地理热点事件,对热点事件进行知识模块归类和考查方向梳理,并将热点事件作为试题命制的材料背景、知识背景、思维背景和价值背景进行命题探索,同时,将热点事件作为试题背景进行命题实践,以期推动高考备考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热点事件;试题命制;高考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4)05-0035-05

一、2023年地理热点事件统计

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涵盖自然与人文两大领域,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热点事件分类梳理,总结热点事件的知识模块、知识点,并据此思考将热点事件融入模拟试题的可行性,整理热点事件的考查方向,可提高师生对热点事件关注度。表1梳理了2023年的地理热点事件及其知识领域和命题方向。

纵观2023年的地理热点事件,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兼有,国内事件与国外事件并存,是高三复习过程中很好的教学资源。从高三试题命制的角度来看,可将热点事件直接作为试题材料,也可依据地理热点事件所属的知识维度来选取新的试题材料,实现对知识迁移的考查;热点事件所反映出来的思维特征、价值观念也可以作为试题命制的背景。

二、基于热点事件的地理试题命制途径

基于热点事件的地理试题命制要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实现“一核”“四层”“四翼”的融合考查[1]。同时要紧扣课标要求,注重搭建试题情境,设置不同水平层次的题目,全面综合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迁移运用能力,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科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1.以热点事件作为试题材料背景

在试题命制中,将地理热点事件直接作为试题材料背景,这有助于搭建真实的试题情境,利于考查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2]。但要注意的是,将热点事件直接作为试题材料背景要做进一步的处理,满足试题的考查需求。

(1)保证试题材料的简洁性

将热点事件直接作为试题材料背景,首先,应对热点事件材料进行删减,保留可用信息,删除与试题考查意图关联性不大的文字表述,实现试题材料的精简性。其次,精简热点事件的文字表述,不能只作简单的删改,要对语言进行加工,使之符合科学性和考查要求。最后,要注重语言的凝练和逻辑的通畅,不能有拼凑感,应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利于学生从材料中获取解题信息。

(2)确保试题材料的科学性

将热点事件作为试题的材料背景,必须要保证试题材料的科学性,不能出现学科知识的错误和偏差[3]。热点事件可能来源于新闻稿、相关杂志、自媒体等媒介,该类媒介为增强文章阅读性和吸引力,往往会对文字进行加工和美化。在命制试题过程中,选取热点事件素材后,应在权威官方机构、数据库进行检索查阅,如地方政府统计年鉴、知网数据库、权威杂志期刊等平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试题材料进行调整,使之契合基本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逻辑。

(3)追求试题材料的有效性

试题材料文字不宜过多,避免增加学生的阅读负担。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考查学生的语言解码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等。这就要求在命题时要注意材料的有效性,既能满足试题的考查要求,又不对学生造成阅读障碍。命题教师应对热点事件材料进行重构,控制材料字数,改变表达方式,呈现解题的支撑材料和干扰信息,使之符合学科逻辑,促进考查目标的落实。

2.以热点事件作为试题知识背景

以热点事件作为试题的知识背景,其含义是指试题结合热点事件所蕴涵的知识点进行材料重构,而非直接将热点事件作为试题材料来考查。分析历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每年的高考试题在一定程度上要规避当年的热点事件,以确保高考选拔功能的公平性。但高考试题还是与热点事件相关知识点有深刻融合的体现,将热点事件所反映的知识体系作为命题知识背景,既实现了对热点地理事件的教学运用,又实现了对知识体系的复习。

(1)紧扣热点事件蕴涵的知识体系命题

以热点事件为知识背景来命题,实际上是以热点事件为载体来实现知识体系的复习,如2023年“南极巨大冰架脱落”这一热点事件反映出的知识点可归纳为“全球气候变暖”。在组织命题的时候,避免直接以“全球氣候变暖”单一知识维度组织试题命制。应广泛地查阅资料、新闻,检索期刊、数据库,找到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研究结论及其所引发的事件,以查阅到的科学研究和引发事件作为试题材料,考查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能力和迁移运用能力,具体命题思路如图1所示。

(2)实现知识体系的建构与运用

在进行材料组织和设问的过程中,要注意全面系统地考查热点事件所承载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通过试题训练达到系统复习的效果。例如,分析“南极冰架脱落”事件得出其知识背景——全球气候变暖,命制以“全球气候变暖”为知识背景的试题,试题的设问应尽可能涵盖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化对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缓解措施;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过程等维度,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自然环境整体性”知识体系的复习和测试。

3.以热点事件作为试题思维背景

每个地理热点事件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思维过程,也就是每个地理热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都有一定的思维路径可遵循,如过程性思维、综合性思维、整体性思维、时空思维、尺度思想等[4]。

(1)循序渐进进行思维训练

每个地理热点事件的背后,其思维体系可能是综合的、整体的。但为了达到思维训练的效果,平时测试的试题适宜选择其中一个思维侧重点来搭建试题情境,尤其是一轮复习过程中,试题思维综合性不宜过强,应循序渐进,从思维单点、多点结构训练逐步进阶到关联结构的思维训练,进而上升到拓展想象结构的思维训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当学生的思维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层次之后,再通过综合性的试题来检测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这样就实现了学生思维“点—线—面”的发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2)教学评一体化促进思维培养

以热点事件分析思维作为试题的思维背景,应构建起教学评一体化的思维培养体系。具体操作如下:首先,以热点事件为教学素材开展教学活动,侧重培养学生分析热点事件的思维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同伴互助、自我发展等形式实现思维进阶;然后,以热点事件所呈现的主体思维组织试题素材,开展试题命制;最后,用试题来检测学生的思维结构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检测后要及时进行反馈,指出学生的思维误区[5]。同时,试题评讲要将试题与该热点事件进行对比研究,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迁移。其过程基本遵循图2所示流程。

4.以热点事件作为试题价值背景

高考要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这就要求高考要通过试题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实现试题对学生成长的价值引领[6]。模拟试题的命制也要实现这一目标,通过试题材料组织和设问来实现以上考查目标。

(1)通过材料组织实现价值引领

某些热点事件通常可以反映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如2023年热点事件“西氢东送”彰显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资源利用合理化、区际发展协调化;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则展示了祖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显示了祖国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先进性。这些事件都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将这些热点素材进行组织,融入试题之中,通过语言组织,让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试题的核心价值引领。回顾2023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全国甲卷第一组选择题的表述“2019年,泉州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培育的胡萝卜种子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替代了进口种子”强调了我国种子产业的巨大进步。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的种子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这则材料回应了这一热点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强化学生的奋斗精神。全国乙卷第一组选择题的表述“目前,邵东市每年生产的一次性打火机占世界同类打火机总产量的70%”则彰显了我国的小产业、大成就,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产业发展取得的巨大进步,有利于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坚定学生的劳动精神。

在命题过程中,应有意识地组织材料来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通过文字表述潜移默化地完成试题的价值引領。

(2)通过试题设问服务育人选才

相较于材料表述潜移默化地实现价值引领,试题的设问则直接考查学生的价值取向。高考的核心功能在于“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试题设问直接承担着这一要求,通过试题的设问,能检测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层次、素养水平和价值取向,所以试题的设问是点睛之笔[7]。良好的试题设问能实现考查目标的落实,如2023年全国甲卷第2题设问“实现进口种子替代对泉州胡萝卜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什么”意在引导学生思考科技自强的重要意义,锤炼学生的奋斗精神和责任担当。所以,在试题命制过程中,要有意引入价值观念考查的试题,检测育人效果,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人才选拔。

三、基于热点事件的地理试题命制实践

1.以热点事件为材料背景、价值背景的试题设计

【设计思路】试题的材料背景取自真实的地理热点事件——新疆海鲜产业的发展。直接把热点事件作为试题材料背景,增强试题材料情境的真实性,检测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价值背景融入试题材料文字表述中,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国情,通过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地大物博”这一观念,实施国情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试题的价值引领。设问紧扣材料表述,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信息获取、加工与运用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实现试题的考查价值。

【原创试题】近年来,新疆作为离海最远的内陆省份,所产海鲜赢得市场青睐。新疆虽整体缺水,但局部丰水。区内分布着20多条主要河流和100多个大小湖泊,宜渔水域、湿地面积超过306万公顷。在新疆养殖澳洲龙虾,需要从疆外运输虾苗,在水温适宜时投放养殖,由于运距远,虾苗成活率不高,导致虾苗成本过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新疆发展海鲜产业突出的自然优势是

A.冰雪融水补给,水质较好

B.鱼类资源丰富,产品多元

C.深居大陆内部,污染较小

D.全年光照充足,水温稳定

2.新疆发展海鲜产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①沙地渗水  ②气候炎热  ③缺乏水源  ④土壤返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为解决虾苗成本过高的问题,新疆可采取的最优措施是

A.提高养殖技术,促进虾苗繁殖

B.完善交通网络,提高运输速度

C.控制运输水温,保证虾苗存活

D.采用温室大棚,实现本地培育

【试题解析】第1题,新疆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水质好,利于养殖业的发展,故选A。新疆鱼类资源丰富与海鲜养殖无关,B错;题目问的是自然优势,污染是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产生的,C错;新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水温较低,D错。

第2题,新疆沙地广布,盐碱化问题突出,水产养殖过程中要防止沙地渗水;水下渗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在养殖区可能出现返盐碱现象,故选B。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材料中已强调湿地面积广,满足养殖所需,排除②③。

第3题,虾苗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死亡,导致虾苗成本过高,虾苗属幼虾,不具备繁殖能力,排除A;虾苗的死亡可能是由于运输过程中水温升高、缺氧等所致,提高运输速度无法解决根本问题,B错;水温不是导致虾苗死亡的唯一因素,排除C;利用温室大棚,冬季实现本地繁育虾苗,减少运输成本,保证虾苗存活,进而降低虾苗成本,故选D。

2.以热点事件为知识背景、思维背景的试题设计

【设计思路】试题考查知识点为全球气候变暖,取材自2023年地理热点事件“南极冰架脱落”。试题不直接以南极冰架脱落为材料背景,转而选择“北极湖泊消失”为试题情境,实现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大概念知识框架的考查;“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南极冰架脱落为教学素材,“评”则以北极湖泊排水事件来实现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知识考查,教学评一体化实现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培养和对学生思维水平的检测,促进学生的学科思维不断进阶。

【原创试题】近年来,随着北极地区多年冻土的大规模解冻,在湖泊密布且土壤富含地下冰的北极沿海低地地区,冰楔(即地表水渗入冻土裂隙中冻结成的冰体,剖面呈楔状)融化伴随的地表沉降,引发了湖泊排水问题,造成湖泊在数周甚至数天内消失,排水湖盆慢慢形成“北极绿洲”。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北极地区多年冻土解冻导致湖泊排水的原因是

①气温升高,蒸发加剧  ②冰楔融化,湖水下渗加强  ③水源增多,湖水漫溢  ④湖岸倾覆,形成排水通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形成“北极绿洲”的植被景观主要是

A.苔原植被                    B.草原植被

C.低矮灌木                    D.针叶林植被

【试题解析】第4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地区蒸发加剧,但难以在几周甚至几天之内使得湖泊消失,①错;湖泊排水形成“绿洲”,说明湖盆裸露,出现陆生植被,湖泊排水并非漫溢形式,③错。据材料信息“随着北极地区多年冻土的大规模解冻,冰楔融化伴随的地表沉降,引发了湖泊排水问题”可知,湖泊排水与冰楔融化和地表沉降密切相关,冰楔融化后,湖水下渗通道增多;冻土融化,导致湖盆地表沉降,湖水外泄,故选D。

第5题,气候变暖导致湖盆水体外泄,由于排水湖盆比周边区域更加湿润且泥土中富含营养元素,植被在排水湖盆中快速生长,迅速达到周边植被的绿度水平,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冻土广布,植被类型以苔原植被为主,故选A。

四、结语

将地理热点事件融入试题命制要注意加强对材料的理解和处理,研究试题情境的建构,分析设问的有效性和考核价值,挖掘热点事件背后的知识、思维、价值,提高试题命制的质量。但要注意的是,热点事件引入试题是为了拓展教学素材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价值目标,要注意引导学生避免在高考备考过程中过度关注热点问题而忽略了对知识、能力、素养和价值的基本追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中國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 罗玉,尼加提·卡斯木.我国近10年高考地理试题研究热点与拓展趋势[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23):72-74.

[3] 朱梦园,戴文远,邓珍梅.地理学术情境试题的命制特点及对教学的启示——以2021年高考广东地理卷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13):71-74.

[4] 侯胜.尺度思想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体现及备考策略探究——以2022年全国甲卷第36题为例[J].地理教育,2023(4):36-39.

[5] 程菊,王万燕.基于“学—教—评”一致性的单元教学设计关键技术剖析[J].地理教育,2023(4):3-6.

[6] 高丽.高考地理试题改革热点的梳理与展望——基于教育部考试中心试题评析的系列文章[J].地理教学,2019(12):45-48.

[7] 张功本,梅国红,李秀菊.地理试题中思政元素分析与教学启示——以2022年全国乙卷为例[J].地理教育,2022(11):42-44.

猜你喜欢

高考地理试题命制
新课标高考地理季节判断的几种方法
引领真实阅读 丰厚语文积淀
从一道数学试题的命制过程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方法
居高临下不如用心其中
高考地理开放性试题浅究
例谈地理概念复习的策略
从广东卷和全国卷Ⅰ非选择题设问类型的对比浅谈高考地理全国卷Ⅰ的备考
基于新课标的高考地理选修部分备考策略
浅谈高考地理复习教学的策略与思考
古今要贯通、中外须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