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开放性试题浅究
2017-02-17郑婷
郑婷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探究性学习成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而检验这种探究能力的方式在考试中一般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呈现。从2009年开始的全国新课程卷,开放性试题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不仅如此,“开放性思维考查”相继又渗透到各高考地方卷。研究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探究其解题方法,有利于提高备考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考地理;开放性试题;浅析
一、开放性试题的特点
1.问题紧密联系区域情境。开放性试题为了提高开放度,利于学生拓展思维,一般通过材料影射探究问题。从取材上看,范围越来越广,且贴近社会生活,同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使得试题从材料到信息都突显开放性。
2.问题指向具有可选择性。开放性试题的开放程度是有差异的,但无论设问形式是怎样的,都会给考生留下可选择性。从目前的命题来看,类似于“赞同与不赞同”格式的选择更多一些。命题立意则着眼于理由的表达,进一步拓展了开放度。
3.阅卷标准多元化。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是活的。阅卷也不再死抠答案,只要学生能提供支撑论点的证据,合乎“地理”恰当“说理”,便可得一部分分数。但需注意的是,在表达原因之前,一要先亮明自己的观点,但决不能是即赞同又不赞同。
二、分类探究开放性试题的考查方式
1.通过限定条件着眼于理由分布的重要性。有些开放性试题看似开放度不高,实则用意鲜明,用心良苦。常见于以下方式:通过限定条件降低试题的开放度。
【例1】(2014年重庆文综卷,14)下图为某城区用地示意图。某企业拟将图中A、B两处作为咖啡店的备选地,请分别说出A、B处的两点区位优势。(要求:两处回答的区位优势不重复,每处回答超过两点的按前两点计分)
探究:商业区位因素分析属于开放性试题,也就是说影响某种商业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交通、消费人口和消费水平、地价、环境、知名度、政策等。但本题却加入了限定条件“两处回答的区位优势不重复,每处回答超过两点的按前两点计分”,用意是突出主要区位因素,体现两地发展的优势差异。
2.通过“可行性”将开放性思维完全打开。有一类问题的考查形式是措施类问题,即根据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这类问题的分析思路一般包括: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此类试题的开放度最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以及学科知识的应用。
3.从正反观点中选择其中一种说明理由。考试中设置开放性试题有利于测评学生的综合性思维,但却不利于阅卷。因此,目前的开放性试题特别是全国新课标卷,主要以“从正反观点中选择其中一種说明理由”的题型为主,只是在说明理由时通过答案的多元性提高开放度。
【例2】(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三、应对开放性试题考查的基本策略
1.提高对开放性试题的认识。了解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形式,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命题意图,把握问题关键。解答开放性试题,既需要发散思维,又需要有所选择,按照题目的指示语去回答,不可盲目、只顾堆垒要点,既浪费时间,又暴露问题。
2.逐步增强解读信息本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我们要学会从所给题图资料中获取对解题有帮助的信息,为我所用,恰当使用。研究图例在区域图中的作用,穷尽图中信息,变化信息为答案要点。善于利用题面信息挖掘隐含信息,深层推断,抓取本质。将问题与信息联系起来,将问题与问题联系起来,形成整体信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优化表达。
3.强化对主干知识的理解。任何形式的命题都要依托地理主干知识考查学科能力,开放性试题的解答更需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作基础,因此,加强对主干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是复习的根本。
4.在训练中学会全面分析。在平时训练中,若遇到开放性试题,要认真对待,充分调用所学知识,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在表达答案排布要点时,要考虑将重要的放在前面,意思相近的只表达一次。
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开放性试题符合新课标及课改的要求,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高考以能力考查为主的特点。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特别注意对开放性试题的研究,做到复习到位,有的放矢,让学生的复习备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