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理念导向下高校城市地理学的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探索

2024-05-09王洋杨宇亮黄金瑜

地理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

王洋 杨宇亮 黄金瑜

摘 要:新发展理念是我国新时代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发展导向。城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地域类型,高校城市地理学的教学内容设计应紧密围绕新发展理念开展。本文在分析新发展理念与当前主流城市地理学教学内容对应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导向下城市地理学课程内容体系探索思路与教学内容建议。主要思路包括:探索建立新发展理念导向下的“15+1”课程内容体系;补充“创新”和“开放”内涵的课程内容;对“协调、绿色、共享”内涵支撑的完善和充实;新增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内容并融入新发展理念;通过教学内容设计,使每个章节都有相应教学内容对应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内涵。上述探索可推动城市地理学的教学内容更契合新发展理念、更符合国家需求,也可为相关教学人员提供教学设计参考。

关键词:城市地理学;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新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4)05-0076-05

新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新时代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发展理念导向,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教学应紧密融入和传授新发展理念。部分教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也开展了融入新发展理念的实践[1,2]。城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地域。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的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3]。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本科阶段的城市地理学教学应紧密围绕新发展理念,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课程内容设计。

1997年,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了经典的《城市地理学》教材[4],并分别于2009年和2022年更新了第二、三版。该教材版本修订的过程也是城市地理学教学内容不断改革、完善和更新的过程,为我国城市地理学的教学和学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98年,闫小培等从师资素质提升强化、教学文件规范、多媒体应用和教材编写等方面探索和总结了城市地理学课程建设思路[5]。随着城市地理学在高校相关专业开设范围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城市地理学的课程改革和内容设计探索不断增多。例如,注重实例讲授[6]、注入新的城市发展观念并增加案例[7]、契合當前国土空间规划需求[8]并培养空间规划人才的改进思路[9]。此外,学者们分别从翻转课堂与自主学习[10-11]、面向不同专业的因材施教和差异化教学[12]、混合式教学[13]、思政教学元素融入[14]、慕课作为教学工具的应用[15]等方面探索了城市地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述研究从多个视角对城市地理学的教学改革和课程设计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有益探索。但截至目前,仍然缺乏对新发展理念导向下城市地理学教学内容设计的探索,因而,本文重点聚焦这一议题。尽管目前的主流城市地理学教材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相应内涵,但在实际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学人员仍可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以更加契合新发展理念的时代需求;对于城市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当前的学术前沿问题,也可予以相应补充。

鉴于此,本文在分析新发展理念与现有城市地理学教学内容对应关系的基础上,探索契合新发展理念导向下的城市地理学课程体系设计与完善思路,进而提出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建议,以期推动城市地理学的教学内容更契合新发展理念,更符合国家需求,同时也为该课程的相关教学人员提供相应教学设计参考。

一、新发展理念内涵及其在当前主流城市地理学教材中的体现

1.新发展理念的主要内涵

新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该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主要关注创新能力、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着重解决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经济和社会差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差异等;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主要关注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系统、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等领域;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包括对外开放水平、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的资本和技术、国际经济话语权和国际规则等;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重点关注分配问题、收入差距、公共服务差距、共享发展成果、制度设计等方面。

2.新发展理念与当前主流城市地理学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

当前我国高校本科教学使用的城市地理学经典主流教材主要是《城市地理学(第三版)》(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3]和《城市地理学》(彭翀等编著)[16]。这两本教材为我国城市地理学的本科教学提供了坚实支撑,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国内编写的其他相关参考书目主要有:《中国城市地理》(顾朝林等著)[17]、《城市地理学思想与方法》(柴彦威等著)[18]、《城镇化与城市地理学》(方创琳著)[19]等。这些参考书目兼具学术价值和教学参考价值,也是城市地理学教学过程中非常值得参考和学习的书籍。

以两本主流城市地理学教材为对象,剖析新发展理念与现有城市地理学核心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地理学(第三版)》(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深刻体现新发展理念内容的节数约13节,约占全部55节的23.64%;《城市地理学》(彭翀等编著)涉及新发展理念的节数约10节,约占全部38节的26.32%。这说明,当前主流教材显著涉及新发展理念的教学内容占比仍有待提升,尤其是“创新”和“开放”两方面涉及不多。因此,在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的内容体系设计中,在参考上述两本主流教材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补充完善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教学内容,这也是本文探索城市地理学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因和切入点。

二、新发展理念导向下的城市地理学课程内容体系设计思路

在新发展理念导向下,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应着重加强补充“创新”和“开放”两个方面的内容,并对“协调、绿色、共享”的内涵支撑进行完善和充实。基于该导向,本文在开展课程体系设计时,以两本主流城市地理学教材为基础,设置了15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分别为:绪论、城市发展历程与动力、城市地域与城乡划分、城市化、城市体系、城市职能与性质、城市住房、城市社会、城市用地、城市交通、城市产业与创新、城市安全与基础设施、城市环境与景观、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城市地理的科学研究。此外,还设置了一次城市地理实践内容,与15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共同构成城市地理学“15+1”的课程内容体系。

1.补充“创新”内涵的课程内容

第一,在传统城市产业的教学内容中,增加创新领域的内容份额,将创新与产业列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直接体现在“城市产业与创新”一章的名称中。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补充城市创新产业与创新园区、城市创新要素、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三节内容;第二,增加“城市地理的科学研究”独立章节,以城市地理领域的科学研究为案例,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索精神;第三,在“城市体系”章节的“城市网络”中,新增创新网络的内容。通过上述内容的补充,使学生能够理解城市创新空间的特征及创新要素的构成,了解创新型城市、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和创新网络的基本议题及发展趋势,同时,能够积极参与到城市创新活动中,掌握一定的城市创新空间识别方法和创新网络探索方法,了解城市地理的学术创新思路和方式。

2.补充“开放”内涵的课程内容

第一,在“城市发展历程与动力”章节,补充世界城市与全球城市作为单独一节;第二,在“城市地域与城乡划分”章节的“城市群、都市圈”的教学内容中,补充更多的国际案例;第三,在“城市化”这一章节,补充当代世界城市化特点的内容;第四,在“城市体系”章节,新增“世界城市体系”作为单独一节。在“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城市网络、城市流”的教学中,融入“对外开放”“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内容。通过上述内容的补充设置,使学生理解世界城市与全球城市的概念、特点与形成机制,了解国际著名城市群、都市圈的特点和世界城市化的最新趋势,能够从“对外开放”“国际国内双循环”的背景下,分析跨国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全球化意识,扩大国际视野;能够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具备获取全球知识的能力。

3.充实完善“协调”领域的课程内容

第一,在“城市社会”章节中更加重视阐述“城市社会空间质量”和“城市社会问题”,将其作为重要的两节内容讲述,并融入协调领域中的经济和社会差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差异的内涵;第二,在主流教材涉及的中国城乡划分、城市化、城市体系、城市职能的教学内容中,着重加强城乡二元分割、城乡差异、不同区域间的城市分化、城市间协调相关内容的教学份额。通过上述内容的充实,使学生具备系统观、全局观和大局意识,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4.充实完善“绿色”领域的课程内容

第一,设置“城市环境与景观”作为独立一章,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环境污染、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城市建成环境、城市社会环境、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城市绿地系统、城市景观系统等。相比于主流教材,对“绿色”的课程内容设置更为丰富、份额更高;第二,在“城市用地”“城市交通”“城市产业与创新”“城市安全与基础设施”这4个章节的内容设置中,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注意渗透和强化集约节约的用地规划布局、绿色低碳出行、绿色节能环保导向的产业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绿色生态导向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教学内容。通过上述内容的完善,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城市地理复杂专业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5.充实完善“共享”领域的课程内容

第一,单独设置“城市住房”“城市社会”作为两个独立章节。在城市住房方面,设置城市住房问题(住房拥挤、住房分化等)、城市住房阶层/房地产阶层、城市住房价格等内容,基于“住有所居”的住房理念,从居住公平的角度体现“共享”理念。在城市社会方面,讲授城市社会阶层、城市社会空间、城市社会问题等内容,着重分析城市社会阶层分化、社会空间分异、城市就业、贫困、老年人(老龄化/养老)、种族争端(限西方国家)等问题。相比于主流教材,明显增加了“共享”领域的内容份额;第二,在“城市用地”“城市交通”“城市安全与基础设施”“城市环境与景观”4个章节中,强调面向全体居民的公共空间布局,渗透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设施、公园绿地的公共属性理念,维护上述公共设施的空间公平与空间正义;第三,在“城市地域与城乡划分”“城市化”两章节的教学内容设计中,不仅“就城市论城市”,更注重“城乡统筹”,进而体现城乡“共享”理念。通过上述内容的完善,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基于城市地理学的专业知识合理分析城市问题,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产生积极影响并做出科学规划决策,在工程实践工作和相关战略决策工作中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6.新增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的课程内容并融入新发展理念

新增“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章节,使学生了解城市地理学的现实应用。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开展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的教学设计。该章内容以导论和案例分析为主,并加入城市规划实务,主要体现城市地理学在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等现实工作中的应用,其教学导向与单独的“城市规划”或“城市发展战略”课程有一定区别。

三、新发展理念导向下的城市地理学教学内容体系构想

1.城市地理学总体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建议

基于前述城市地理学课程内容体系探索思路,在新发展理念导向下,提出总体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建议(表1)。在总计15个章节的教学内容中,除绪论外,可归纳为城市基本问题、城市之间的关系、城市内部主要要素与领域、城市地理的现实应用与学术研究4篇,其逻辑关系可归纳为“基本问题→核心内容→研究与应用”(图1)。第一篇是城市基本问题,包括城市发展历程与动力、城市地域与城乡划分、城市化3个章节;第二篇是城市之间的关系,包括城市体系、城市职能与性质2个章节。第一、二篇沿袭了《城市地理学(第三版)》(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的内容;第三篇分别讲授城市内部主要要素与领域,相比于主流教材,将每个要素(领域)单独作为一个章节,包括城市的住房、社会、用地、交通、产业与创新、安全与基础设施、環境与景观,共7个章节;第四篇包括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城市地理的科学研究两方面的内容,分别对应该学科的现实应用与科学研究。在各章内小节的教学设计中,以较为完整独立的知识点作为一个小节。该课程内容的小节数相对较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内容情况和不同专业的培养侧重点差异,在一节课(一般为45分钟)选择1~3个小节内容进行讲授。

2.教學设计内容与新发展理念的对应关系

上述课程设计中,除绪论外,14个章节都有部分教学内容对应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内涵。这14章与新发展理念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分别有4个章节的内容体现了创新,6个章节内容体现了协调,6个章节内容体现了绿色,5个章节内容体现了开放,9个章节内容体现了共享。

3.课程内容设计体系的主要特色

该课程内容体系的特色体现在:一是大幅增加了城市内部主要要素与领域的内容份额,并将这些议题单列成章,呼应了当前城市地理学术研究的主要领域与议题,同时也更加契合城市规划等现实应用需求;二是将城市住房、城市社会、城市创新等议题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与国际城市地理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接轨;三是以最新的前沿研究案例或现实问题为教学导入主线,串联理论、概念、机制、模式等基本科学问题,将抽象的理论问题融会到城市地理的现实问题和案例研究中,更容易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结语

通过对高校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探索,期望在城市地理学的本科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和融入新发展理念,使城市地理学的教学内容更契合国家需求,培养的人才也更具备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同时,该探索尝试的课程设计也将助推城市地理学课程成为地理学或城乡规划学本科教学过程中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样板和课程载体。

参考文献:

[1] 闫佳音,金如委.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统整与路径探索[J].地理教育,2023(10):44-49.

[2] 吴春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融入中学地理教学的思考[J].地理教育,2023(8):8-12.

[3]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4]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5] 阎小培,李立勋,周春山.积极进取开拓前进──城市地理学课程建设总结[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8(2):109-112.

[6] 符娟林.城市规划专业“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S5):84-85.

[7] 王少剑,莫惠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地理学教学改革刍议[J].高教学刊,2020(36):138-141.

[8] 黄梦石,肖少英.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地理学”教学改革研究——以河北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39):61-64.

[9] 马国强.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地理学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23(3):63-70.

[10] 毛广雄.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城市地理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地理教学,2015(24):4-6.

[11] 杨晓楠,王林申,赵静,等.翻转课堂理念下城乡规划专业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5):245-246.

[12] 吴希媛,宋红丽,张继文,等.针对不同专业的《城市地理学》课程差异化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5):65-66.

[13] 卢燕.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城市地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以“城市社会空间”章节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41):114-116,120.

[14] 江进德,卢舒程,许媛媛,等.“城市地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22,36(6):121-123.

[15] 吴冲.慕课在城市地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3(2):24-26.

[16] 彭翀.城市地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17] 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8] 柴彦威.城市地理学思想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9] 方创琳.城镇化与城市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

猜你喜欢

新发展理念
在新理念引领下开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新模式
浅议卫生职业学校在教书育人中新发展理念的践行
论新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
新发展理念与大学英语教育:渗透与升级
关于民生建设,习总书记怎么看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试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型政府建设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