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小升初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2024-05-07汤爱平

成才之路 2024年11期
关键词:学习环境小升初家校合作

汤爱平

摘要:语文小升初衔接教学非常重要,可让学生接触到和初中阶段难度相同的语文学习内容,更快适应初中语文学习,并持续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语文学习自信心,有效缓解不适感。文章基于学生升入初中后因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方面变化所产生的压力,重点探究小升初衔接阶段的语文教学策略:积极转变角色、调整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家校合作,以期为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助力,为学生顺利实现小升初衔接助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升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环境;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1-0117-04

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语文学科在教学风格、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都发生变化,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养要求较高[1]。有的学生未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出现成绩迅速下滑等现象,并因此产生巨大心理压力,甚至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可见,小升初的语文衔接教学非常重要,可确保学生顺利过渡,并实现自主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一、语文教学中小升初衔接内容概述

小升初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生涯的重要转折点,这个阶段的语文衔接与过渡教学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具体如下。

1.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方面的小升初衔接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以基础知识的传授为主,注重拼音、识字、朗读等基本技能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阅读理解、作文、文学鉴赏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因此,在衔接过程中,教师要将小学的基础知识教学与初中阶段所需的学习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并加强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如设计一些拓展性内容或活动,帮助学生丰富知识积累,提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2.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方面的小升初衔接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讲故事、朗诵诗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中语文教学更注重分析和思辨能力的培养,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因此,在衔接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

二、语文教学中小升初衔接的意义

1.帮助学生适应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小升初衔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不仅有助于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为此,教师应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在阅读方面,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借助课本和简单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训练,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语文技能,初中阶段的阅读材料内容深奥,如文言文和长篇小说,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小升初衔接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一些适合其年龄和能力的优秀文学作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学生进入初中打下良好基础。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如作文和日记,在初中阶段,学生将面临更加复杂和更高要求的写作任务,如议论文和说明文写作。因此,教师可在小升初衔接阶段设计一些有趣的写作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授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为其初中阶段的写作做好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进行课堂口头表达和简单的口语交流,在初中阶段,学生将面临更多的口语表达任务,如口头报告或小组讨论。因此,教师可组织一些角色扮演和演講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升初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激发。小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为目标,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可在小升初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引入一些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如名人传记、小说、古诗词等,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文学鉴赏,初步了解这些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在拓宽学生阅读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2]。这样,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和渐进推进,学生过渡到初中后,就不会感到陌生,产生压力,且继续保持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因此,教师应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持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其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支持。

3.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方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树立语文学习信心

在小升初衔接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引入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以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这些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学生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可适当向学生传授一些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如记忆方法、阅读策略等,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要求,并为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在小升初阶段,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制订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学会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初中阶段的学习。除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语文学习信心。教师可通过鼓励、表扬等策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从而进一步树立学习信心。同时,教师还可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满足感,进一步树立学习信心。这种自信心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勇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三、学生在小升初衔接阶段面临的学习挑战

1.学习内容的不连贯

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注重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如基础字词、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而初中语文教学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要求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文学知识,掌握相应的阅读、写作技巧[3]。但部分学生在小升初阶段未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顺利过渡,从而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信心。

2.教学方法的不适应

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差异,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以相应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则采取相应策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和挑战,需要学生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例如,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注重的是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模仿,而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学生在小升初过程中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4]。

3.学习环境的变化

小升初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其要面对完全不同的学习环境,以及基于此环境的来自学业、学校和家庭的巨大压力。其中,部分学生在小升初阶段出现焦虑、厌学等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和衔接能力的发展。

四、解决语文教学中小升初衔接问题的措施

1.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小升初衔接阶段,学生面临着学习环境的变化,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角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并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1)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这就要求教师改变“灌输”的知识传授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这样,学生就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以课堂主人的身份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主动思考,并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出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有效性[5]。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掘和发展学生的潜能,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学习信心,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全面发展。为此,在小升初阶段,教师要变传授知识者为学生学习的导师,通过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如当学生遇到生僻詞汇无法理解时,提供相应解释或指导。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吸收、转化知识,并提高学习能力。

(2)充当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在小升初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更重,其要学会合理规划时间,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如引导学生利用课后空闲时间开展阅读活动,使其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2.教学方法的调整

小升初阶段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时期,其面临着全新的学习内容,还需要掌握新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要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和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及新的学习方式[6]。

(1)小升初阶段教学方法的调整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需要学生学会更加独立和深入地学习。如果教师在小升初衔接阶段仍然采用小学阶段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适应新的学习要求,影响其学习效果。

(2)小升初阶段教学方法的调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有重要影响。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通常借助教师的引导和激励,而在初中阶段,学生则需要借助内在动力进行自主学习,如果教师在小升初衔接阶段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退。

(3)小升初阶段教学方法的调整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升初衔接阶段,学生不仅要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身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如果教师在小升初衔接阶段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受限。其中,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对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至关重要。为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激发学生对文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或鼓励学生使用电子词典、学习软件等辅助工具,深入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或以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写作、问题讨论等学习任务,并在互相学习的思维碰撞中、在互相帮助的积极学习氛围中,共同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3.课程设置的优化

(1)以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在学习环境和学科教学重点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而到初中,学生要注重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运用。为此,教师可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7]。

(2)以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积累要求并不高,但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素养和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为此,教师可在小升初衔接阶段有意识地加强阅读、写作等实践教学,引入多学科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等内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一些文学类、社会类、科普类文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或组织一些写作比赛、作文展示等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或引入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从而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家校合作的加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升初衔接阶段的家校紧密合作可以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学生以良好学习状态顺利进行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8]。

(1)以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小升初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慣和行为习惯是实现顺利过渡,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为此,家长要与教师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学校的教学进度、教学要求,以及孩子的学习情况,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如与孩子一起制订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并监督孩子按时、高效完成,同时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适应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教师可通过举办家校沟通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和家庭教育方法指导,以家校合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例如,在小升初衔接阶段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写作技巧,提供范文讲解,并将这些内容同步到班级微信群,供家长借鉴。这样,家长就可基于教师的指导,帮助孩子分析题目要求,引导孩子进行头脑风暴,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即与教师一起努力,促进孩子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以家校合作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小升初衔接阶段,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的变化,对学生来说是巨大的挑战。部分学生在重压之下,甚至出现焦虑等情绪波动。因此,教师和家长要以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状态。例如,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心理状态反馈给家长,家长要第一时间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心理困扰,给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确保孩子没有心理负担,积极、正确对待小升初衔接阶段的语文学习,并实现顺利过渡。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学生处在升入初中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学生进入初中后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压力,以高质量的小升初衔接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过渡。为此,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以引导者、指导者、策划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同时调整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家校合作,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适应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并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林丽华.语文阅读小初衔接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1(02): 117-118.

[2]陈颖.新课标背景下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现状及优化途径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11):96-97.

[3]陈宏伟.苏州地区小升初语文学习衔接问题研究[J].新课程研究, 2021(16):112-113.

[4]安建忠.从小升初应试角度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技巧[J].语文教学通讯,2021(10):29-31.

[5]刘晓静.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关于小升初语文衔接的思考[J].语文天地,2021(06):44-45.

[6]朱娜.小升初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问题与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 2021(14):44-45.

[7]陈钢.小升初语文教学衔接问题与应对措施探讨[J].吉林教育, 2017(16):85-86.

[8]姜海平.初中伊始切莫急未雨绸缪应有时———小升初语文学科衔接教学中的一点看法和几点做法[J].语文教学通讯,2013(08): 12-14.

Exploration of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Tang Aiping

(Minqin County Dongguan Primary School,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The transitional teaching of Chinese language from elementary to junior middle school is very important. It can allow students to be exposed to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content with the same difficulty a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dapt to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faster, continuously stimulate learning interest, establish confidence in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and effectively alleviate discomfort.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pressure that students face after enter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due to changes in learning content, methods, and environment. The focus is on exploring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strategies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primary to secondary school: actively changing roles, adjusting teaching methods, optimizing curriculum settings, strengthening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facilitate the smooth transition of students from primary to secondary school.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primary to secondary school.;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learning environment;home-schoolcooperation

猜你喜欢

学习环境小升初家校合作
小升初英语教学衔接的内容及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河南严格规范招生行为 小升初特长生比例降至5%
浅谈如何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培养初中数学兴趣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