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路径探赜

2024-05-07周俊玲

成才之路 2024年11期
关键词:教材建设创新性立德树人

周俊玲

摘要:教材作为课程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是课程思政实施不可或缺的载体,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实践“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创新“三教”改革的最佳着力点。课程思政融入教材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是今后需要重点解决的方向。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应遵循突显价值性、坚持人本性、体现创新性的原则。高职院校可以从健全高职教材课程思政建设的管理机制、组建高素质教材编写团队、优化高职教材课程思政的建设内容、创新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的支持系统、注重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立德树人;价值性;人本性;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1-0057-04

基金项目:2022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路径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22GXJK043);2022年廣州城市职业学院校级教科研项目“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路径研究———以《商务文书写作实务》教材为例”(编号:KCSZ202204)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开展能够激活和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活动,也需要在课程实施之前设计好能够服务课程思政实施的教材资源。教材作为课程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是课程思政实施不可或缺的载体,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积极开展高职教材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是当下深化高职教材改革的突破口,亦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的时代要求。

一、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的价值意蕴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求

教育部2020年5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1]。高职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不仅承载着丰富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在铸魂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2.实践“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需求

2017年,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育人理念和要求[2]。高职教材建设是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教材将作为“主力军”的教师队伍、作为“主战场”的课程建设、作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是加强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是传播正确价值理念的重要渠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是实践“三全育人”理念的现实需求。

3.创新“三教”改革的最佳着力点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围绕“教师、教材、教法”推进职业教育改革[3]。教材是“三教”改革的载体之一,好的教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还能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是实现教材改革创新的最佳着力点。

二、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的研究概述

在课程思政导向下,高职教材建设工作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如何在高职教材建设中体现课程思政,从理论到实践层面,越来越多的学者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如赵文平从高职教材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取向及教材的目标设计、内容设计、形式设计等角度,围绕课程思政实施提出了高职教材设计策略[4];宋西红从分析学情选择内容、注重实践、强化数学文化、注重课后作业思政元素的融入等方面,总结了高职数学教材的编写实践经验[5];李金凤从明确高职外语教学目标、组建高职教材建设团队、创新高职外语教材内容等方面,对课程思政融入外语教材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6];王重润等以新财经教材开发为例,指出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只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材出版模式,才能为课程思政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7]。

在教材编写实践中,部分学者从课程思政的角度总结了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不足。比如在教材功能上,课程思政目标欠缺,部分高职教材在编写中未提到本课程思政目标或未体现应有的思政价值;在教材内容上,思政元素挖掘不足,部分高职教材在内容中侧重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而忽略课程思政案例或相关文字的分析引导,或时代感不强,对前沿成果吸纳不够,或本土文化不鲜明;在教材编写上,部分作者忽视学生的需求,缺乏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对所编教材内容理解不深不透,导致同类教材庞杂,或学术规范比较欠缺[8]。

在知网数据平台检索可以发现,尽管课程思政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相较于众多的课堂教学方面的课程思政研究,高职教材方面的课程思政研究文献量明显不足,篇目寥寥可数。特别是在理论研究层面,课程思政大多是作为教材信息化改革、教材出版改革中的一个环节提出,整体从课程思政视域探讨教材改革的方法、路径的文章鲜见。现有的实践研究层面,多侧重于具有通识性的公共课或专业基础课教材的课程思政研究,对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的课程思政研究明显偏少,这说明专业课程教材的课程思政研究还有较大的空间。通过文献梳理可以看到,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教材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几年,这说明课程思政融入教材建设工作才刚刚起步。在课程思政向全面纵深推进的背景下,教材建设是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薄弱环节,也是今后需要重点建设的方向。

三、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

1.突显价值性

高职教育要全面贯彻党在新时代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其中价值塑造是最终目标,知识传授是载体,能力培养是手段[9]。传统高职教材的知识体系已较为完善和成熟,对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但价值观的塑造因其无形难以被考量而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推进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必须突显价值性,即突显教材所具有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属性。因此,要将党和国家的主导思想作为教材建设的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材建设始终,充分彰显教材立德树人的价值功能。

2.坚持人本性

课程思政的最终目标是“育人”,高职教材归根结底要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人本性,主动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在内容的选择、语言的表述、形式的呈现上尽可能生动活泼,增强交互性和体验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3.体现创新性

课程思政具有新时代赋予的独特内涵,为高职教材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要体现创新性。在内容上,要对融入教材的思政元素进行梳理、解读,结合学科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及时反映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最新成果和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在形式上,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呈现教材內容,根据学科特点和课程特点,开发立体化、数字化等新形态教材。

四、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的具体路径

1.健全高职教材课程思政建设的管理机制

高职教材必须充分发挥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作用。在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的进程中,高职院校应不断健全各项机制,为教材建设把好思想关、政治关。首先,要通过建立教材领导小组、教材专家委员会,加强对教材的管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其次,要通过建立教材编写资格认定制度、教材选用与退出制度,设立教材编写与选用的门槛,规范课程思政进教材的要求,树立精品意识。最后,要建立奖励机制,激发教师做好教材课程思政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调动其编写课程思政类教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组建高素质教材编写团队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教材的编写者必须坚守这一根本原则。高职教材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材编写者的思想态度、专业素养、教学理念、实践经验等,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组建高素质的教材编写团队。首先,教材编写者应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准确把握国家的方针政策,确保政治立场、价值导向的正确性。其次,应提升教材编写团队的整体能力。要让其有计划地参加贴近专业、贴近课程,突显课程思政内容的业务培训;鼓励编写团队进行校内或校际的互鉴学习,积累课程思政融入教材的方法经验,提升课程思政融入教材方式的适应性与科学性。再次,教材编写团队的人员构成应科学搭配。本学科和相关学科、本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员都应该有参与者,团队成员要通力合作,结合自身专业和实践经验,共同完成教材思政元素的系统性、区别性和互补性的挖掘工作,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资源体系。

3.优化高职教材课程思政的建设内容

开展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工作,不是简单地在教材的模块、任务里添加思政教育内容,也不是机械地将思政课的内容照抄照搬进其他课程的教材里,而是要精心设计,不断优化教材内容。首先,要精心设计教材的课程思政目标。不管哪一门类的教材,都有共同的立德树人目标和铸魂育人的功能导向,但是不同专业领域教材的功能定位不同,这决定了教材的课程思政目标也应各有侧重。比如信息工程类专业可以突出培养学生“科技报国、技术创新、严谨规范”的职业素养;会计专业可以把“不做假账”的职业精神渗透在教材中,加强诚信教育。其次,要深入挖掘融入教材的课程思政内容[10]。要立足教材所归属和服务的学科,从专业职业领域的发展入手,聚焦古今中外的典型案例、时事热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等,关注职业实践和技术变革,从中挖掘所蕴含的使命感、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工匠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再次,要周密组织融入教材的课程思政内容。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及其特点,提炼出贯穿全教材的课程思政主线,并围绕这一主线组织教材内容,同时要围绕不同思政教育主题开发多元教材内容模块,做到“主线贯穿、主题引领”,使教材的课程思政内容呈现有逻辑、有层次。最后,要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课程思政进教材,就是要在教材的知识点、技能点、案例分析、实训活动中寻找联结处、切入点,将课程思政内容如盐入水般不留痕迹地有机融入,让学生在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接受思政教育。此外,还应注意教材课程思政内容的即时更新,在课程思政主线、主题稳定的情况下,把握教材版次修订的机会,及时将最新收集到的课程思政素材放入教材中的适当位置,确保课程思政内容紧跟时代,避免因内容陈旧过时而消解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4.创新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的支持系统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VR虚拟设备成为学生常用的学习工具,越来越多的课程进行了微课、MOOC(慕课)、SPOC的开发建设,学生的学习方式突破了时空限制,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在支持系统上也应不断追求创新,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首先,在教材的形式设计上要呈现出以美育人的力量,装帧贴近专业,突出课程特点,色彩与内容搭配相得益彰,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其次,要采用情境式、案例式、故事式、探究式等多种形式呈现内容,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参与感,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内容学习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课程思政教育。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文本资源、图像资源、音频视频资源的开发与设计,打造“纸质教材+数字资源”融合的“互联网+”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纸质教材除了以文字呈现内容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辅之以思维导图、场景图、数据图、人物图等,把复杂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可以配套开发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电子习题库、电子试题库、资料类音频视频、在线开放课程,为学生的泛在学习提供支持。比如可以在教材特定位置配备二维码,便于学生通过扫码及时获取案例、行业人物介绍、课程拓展阅读、微课视频、习题等相关资源,或是登录与纸质教材配套的在线开放课程进行学习。通过这样多点链接、多渠道联动嵌入课程思政元素,能够使课程思政教育在动态静态相结合的基础上形象化、通俗化、生活化,持续强化教材育人效果。

5.注重課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的评价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的评价。首先,应积极发挥教师和学生作为教材直接使用者的作用[11],在教材使用后设计发放教材课程思政情况调查问卷,及时搜集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应成立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教材课程思政建设评价小组,对课程思政元素选择的正确性、科学性、时代性等进行评价。最后,应构建高职教材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标准。高职院校在遵循教书育人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可以立足本校实际,结合本校教材使用需求,从课程思政目标确立、内容选择、实施路径、形式呈现、资源建设、编写队伍构成、职业岗位适应性、学生学后的成长性等方面入手,制定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的校本评价标准。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方便教材后续修订时修改完善,以实现高职教材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不断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以教材为切入点,归纳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的价值意蕴,深入探讨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的现状,总结课程思政导向下高职教材建设遵循的原则,提出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的路径,能够为课程思政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丰富课程思政研究内容。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材建设工作任重道远,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是时代之需,需要各专业教师、高职院校相关机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协同发力,为培养思想政治过硬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 OL].(2020-05-28)[2023-10-3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 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05)[2023-10-30].http://www.moe. 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3]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1-24)[2023-10-30].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 tent_5368517.htm.

[4]赵文平.课程思政导向下的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策略探析[J].职教论坛,2022(03):51-57.

[5]宋西红.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教材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基础文化课数学教材为例[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01):84-90.

[6]李金凤.“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外语教材建设路径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6):64-67.

[7]王重润,赵冬暧,李文哲.新财经教材开发理念、策略及实践[J].高教论坛,2023(09):29-35.

[8]张洪君,王臣申.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财经类教材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出版,2021(09):55-59.

[9]韩福娜,王星.高校教材出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与路径[J].中国出版,2023(14):53-57.

[10]魏佩佳.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探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5):56-59.

[11]白延泉,初秀伟,刘永昌.“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3(04): 123-125.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Textbooks

Zhou Junling

(Institu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405, China)

Abstract: As one of the core el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textbooks are an indispensable carrier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aying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role and carry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implementing moral education. They are the best focus for practicing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comprehensive education" and innovating the reform of "three education". There are still some weak links in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extbook construction, which are the key direction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in the future.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xtbooks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highlighting value, adhering to human nature, and reflecting innov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improv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textbooks, establish high-quality textbook writing teams, optimize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textbooks, innovate the support system for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vocational textbooks, and focus on the evaluation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vocational textbooks.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xtbook construc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value;human nature; innovation

猜你喜欢

教材建设创新性立德树人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浅谈高校统计学教材建设中的问题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关于铁路行业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材建设的思考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