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感风热型高热患者采取针刺结合放血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4-05-06梁玮
梁玮
外感高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临床急症, 发病率高,主要发生在存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1,2]。在外感风热型高热的急诊工作过程中, 经常使用酒精擦拭对患者进行降温, 但临床降温效果不是很理想, 由于该病主要因患者外感邪毒所致, 属于中医热病急症, 临床上对外感高热患者实施针刺取得了满意的降温效果,作者在临床抢救工作中运用针刺结合放血治疗外感风热型高热患者, 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大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2021 年10 月~2022 年10 月收治的90 例外感风热型高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5 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 例, 女性患者22 例;年龄18~60 岁, 平均年龄(43.2±8.5) 岁。试验组中男性患者21 例, 女性患者24 例;年龄18~62 岁, 平均年龄(43.19±8.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020 年第37 号)关于感冒中医证候及西医的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具有外感诱因,有感冒流行接触史, 患者局部症状以鼻塞、咳嗽、咽痛、声嘶为主, 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头昏、四肢腰背酸痛;②所有患者腋下温度≥38.5℃, 且持续高热不下;③患者年龄为18~70 岁, 男女不限;④患者发病后经西药治疗, 体温出现反复;⑤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②排除存在精神疾病患者;③排除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④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传统降温治疗方法,给予酒精擦洗, 将毛巾浸泡在酒精中, 依次擦拭患者的颈部、腋下、腹股沟、臀部和下肢。其中, 由于腋下和腹股沟血管分布丰富, 需要延长擦拭时间, 禁止擦拭腹部和后躯, 擦拭过程中, 应注意同时对患者进行按摩。进行降温时候应该注意:①患者病房应保持安静, 并且患者所在的病房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8℃左右的恒定温度;②患者身体经过酒精擦洗后, 及时吸走患者身上汗液, 并且清洁患者皮肤, 并为患者更换一件干燥干净的衣物;③患者在生病期间的饮食应以易于消化、并且必须以低热量的清淡饮食为主, 患者可多喝温开水;④在酒精擦洗过程中, 有必要做好患者防寒保暖工作, 可以局部擦洗患者的身体部位, 即擦拭患者某一部分时, 此部分会暴露出来, 其余身体部分需要覆盖;⑤在酒精擦洗患者过程中, 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异常情况, 临床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试验组患者在临床传统降温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取针刺结合放血治疗。点刺放血即大椎穴放血, 临床施针前在患者大椎穴上下用左手拇指向患者针刺处进行推按, 使患者大椎穴附近血液积聚于患者针刺部位, 用碘伏常规消毒患者大椎穴穴位, 针刺大椎穴时, 左手拇中三指夹紧患者大椎穴, 右手持三棱针, 针尖露出大约1~2 分, 对准患者已消毒的大椎穴穴位, 刺入大约1~2 分深, 随即从大椎穴将针退出, 并且轻轻挤压患者大椎穴针孔周围, 使大椎穴出血, 并且保证放血3~5 滴, 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大椎穴针孔。1~2 次/d。针刺治疗采取穴位:曲池穴、合谷穴。针刺方法:选用0.30×40 mm 华佗牌针灸针,曲池直刺入大约1 寸, 合谷直刺入大约0.8 寸, 待患者针刺得气后留针大约20 min, 每10 分钟行针刺1 次,2 次/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退热效果、治疗后相关症状积分、起效时间、解热时间、痊愈时间。依据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中药新药研究各阶段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020 年第37 号)关于感冒中医证候及西医的诊断标准如下:相关症状积分:①恶寒:患者存在恶寒不需加衣为0 分, 患者存在恶寒需加衣为1 分, 患者存在恶寒需加盖被褥为2 分;②发热:患者体温37℃为0 分, 患者体温38℃为1 分,患者体温39℃为2 分;③鼻塞:患者存在鼻塞, 并且有堵塞感, 并且声重为1 分, 患者存在鼻塞持续不解为3 分;④肢体酸痛:患者存在轻微肢体酸痛为0 分, 患者存在肢体酸痛屈伸不利为3 分;⑤流涕:患者偶有流涕为1 分, 患者存在持续流涕为3 分;⑥汗出:患者存在微汗出1 分, 患者多汗出为3 分。将积分折算到0~100 分, 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症状越严重, 计算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3.5 h 患者的相关症状积分。退热效果评价:痊愈为患者体温降至≤37℃, 体征恢复正常;解热为患者体温降至≤37℃, 体征尚未恢复正常;起效为患者体温下降0.5~1.0℃, 但患者体温>37℃, 体征尚未恢复正常;无效为患者体温无下降, 体征尚未恢复正常。总有效率=(痊愈+解热+起效)/总例数×100%。记录患者起效时间, 为患者体温下降0.5℃所需的时间;解热时间是指从治疗开始到患者温度降至37℃所需的时间;痊愈时间是指患者从开始治疗到体征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退热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退热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的51.1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退热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症状积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3.5 h 相关症状积分分别为(31.12±7.13)、(14.82±7.11)分, 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2.25±7.11)、(32.21±7.12)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症状积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症状积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2 h 治疗后3.5 h试验组 45 52.60±11.72 31.12±7.13a 14.82±7.11a对照组 45 53.21±11.77 42.25±7.11 32.21±7.12 t 0.246 7.415 11.594 P 0.806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起效、解热和痊愈时间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起效、解热和痊愈时间分别为(1.02±0.05)、(18.50±0.12)、(20.20±1.42)h, 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06±0.03)、(20.45±0.11)、(24.90±1.3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起效、解热和痊愈时间比较( ±s, h)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起效、解热和痊愈时间比较( ±s, h)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起效时间 解热时间 痊愈时间试验组 45 1.02±0.05a 18.50±0.12a 20.20±1.42a对照组 45 1.06±0.03 20.45±0.11 24.90±1.37 t 4.602 80.356 15.979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中医之所谓外感发热即患者出现的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之病症, 外感发热大约有72%~85%是由流行感冒病毒引起, 大约10%~25%由细菌引起, 中医之所谓外感发热, 是由患者疫毒之邪导致, 疫毒之邪由患者口鼻皮毛侵入, 邪正相争, 导致阴阳失调, 阳盛而热的病证[3-6]。临床以患者出现体温升高、面红、口干及脉数等症状为特征。如《素问》所述:“人以天地气生,四时法成。”自然界所谓六气, 即风、寒、暑、湿、燥、火, 是所谓生物生长的必须条件之一, 所谓六气的变化异常而致患者生病, 称之为“六淫”, 风邪夹热为风热证的致病条件, 该病的病位在肺卫, 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夹热基本病机是由于外邪影响患者肺卫功能失调, 导致患者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内经》载:“肺与大肠相表里”, 即取与肺相表里的大肠经, 助肺发汗解表, 祛除表邪, 营卫和而病邪出, 则热亦解。另一方面, 《内经》中亦述阳明经为多气多血经, 可助阳气、可治热病。大肠经与肺相表里, 可助患者肺发汗解表, 祛除表邪。同时大肠与患者皮毛相关, 可调节腠理开合, 通便助患者发汗驱邪。合谷为大肠经之原穴, 针刺合谷穴具有清肃肺热、泻大肠实热的作用[7-9], 针刺患者该穴位退热效果较好[10,11]。曲池穴为手阳明经之合穴, 因大肠与肺相表里, 故有解表除邪、清热解毒之功, 治疗风热感冒退热疗效较好。曲池、合谷为本经原合配穴, 原穴意在扶正祛邪, 兼合穴意在调整虚实表里, 多种穴位配合使用, 效果明显, 多种穴位配合使用可清热解表, 并且具有临床疗效好、选穴少、患者易接受等特点。大椎穴位退热较药物退热快[12-14]。《杨敬斋针灸全书》载:“伤寒发热治疗大椎穴主之。”大椎穴位浅层主要布有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棘突间皮下静脉丛, 深层有棘突间椎外静脉丛和神经后支的分支。现代医学认为, 对针刺患者大椎穴, 通过神经的传导通路到达患者大脑皮层, 可以促使患者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活动加强, 同时加强患者反射性调节中枢神经系统, 使患者体温调节中枢的应激性增强, 使得患者体温调定点下降, 从而达到对患者退烧的目的[15]。有研究表明针刺放血大椎也可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 针刺放血大椎穴能增强患者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从而解除患者发热的外致热源, 从而起到退烧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 针刺结合放血, 效果显著。此外, 针刺曲池、合谷退热, 因其临床疗效可靠, 穴位定位容易, 且患者无需脱衣服, 患者端坐位即可取穴,临床操作快捷方便, 是一种安全并且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 对存在外感风热型高热患者, 采取针刺结合放血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有良好的安全性, 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