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盆正中体位双下肢全长摄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4-05-05杜津顺彭伟清冯银标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4期
关键词:双下肢髌骨骨盆

杜津顺, 彭伟清, 冯银标

(中山市中医院医学影像科, 广东 中山 528400)

下肢疾病现已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 膝关节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导致全膝关节置换术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下肢全长负重位摄片是一种无缝拼接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在该项技术下医生可更加直观地对患者下肢力线进行测量, 且在双下肢全长摄影下可更好地对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及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做好全面评估[1-2]。 为了确保测量准确性, 检查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肢体摆放方向、 位置等影响检查结果。 故准确的肢体摆放对明确测量结果意义重大。 髌骨正中体位摄片是既往临床诊断下肢力线的标准, 但受到患者自身膝关节翻转畸形、髌骨脱位、 下肢不等长等因素影响, 常规摄片过程中往往出现误差, 极易增加医疗事故的发生率[3-4]。 而骨盆正中体位摄影可有效避免髌骨正中体位摄影产生的问题, 还可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股骨侧向的弓状弯曲, 有助于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鉴于此, 本研究分析骨盆正中体位双下肢全长摄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2022 年3 月至2023 年2 月于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2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0 例, 女42例; 年龄46 ~79 岁, 平均 (62.59 ± 3.81) 岁; 体质量指数20.15 ~26.84 kg/m2, 平均 (23.50 ± 1.04) kg/m2; 风湿性关节炎34 例, 膝关节内外翻畸形58 例。 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 首次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屈曲0° ~7°; 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 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 伴有凝血及造血功能异常; 术前已存在严重的骨质疾病,如骨缺损及骨质疏松症; 膝关节屈曲角度>7°, 无法站立; 伴有严重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碍; 患有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恶性肿瘤; 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

1.2 方法①全膝关节置换术: 所有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严格要求患者禁饮禁食, 予以硬膜外麻醉, 术中系上止血带, 依据患者病情调整止血带压力, 采用膝关节内侧入路的方式, 切开关节囊, 由内向外反转髌骨, 使膝关节完全暴露, 切除损伤的半月板及增生的滑膜皱襞及骨赘等组织。 随后依据术前下肢全长摄影及截骨角度等方案、 参数对髌骨、 股骨踝、 胫骨平台实施截骨, 对膝关节进行复位。 随后在屈膝90°及伸直状态下对膝关节行稳定性测试, 依据患者膝关节假体情况将增生滑膜组织取出, 冲洗关节腔, 置入膝关节假体, 对膝关节行封闭注射, 术后予以康复训练及抗感染治疗。 ②双下肢全长摄影: 每位患者均拍摄骨盆正中体位及髌骨正中体位的双下肢全长图像。 采用美国GE 公司生产的影像学设备DR 飞天8000 及飞利浦公司生产的DR C90 行下肢全长摄影, 投照范围为上至髂骨上棘, 下至足底下方3 cm 处。 摄片时使患者保持负重状态站立于下肢调节固定器上拍摄, 要求患者挺胸抬头, 双手保持自然下垂, 双足保持平衡, 双足之间的距离与肩同宽, 膝关节伸直, 不得弯曲。 待所有数据采集完毕后画出标准下肢力线,获得各轴线及角度等数值, 并进行对比观察是否存在差异。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种体位下的影像学测量结果: 分别于骨盆正中体位与髌骨正中体位下测量近端内侧角 (mMPTA)、机械股骨远端外侧角 (mLDFA)、 机械股胫角 (mFTA)、 股骨侧弓角 (FBA)。 ②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 患者术后随访3 个月, 应用美国特种医院 (HSS) 评分表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该量表包括膝关节活动度、 屈曲畸形、 稳定性、 疼痛、 功能, 满分100 分, 膝关节功能越好, 评分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体位下的影像学测量结果比较骨盆正中位下患者的mMPTA、 mLDFA、 FBA 均大于髌骨正中位 (P <0.05); 两种体位下的mFTA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1。

表1 两种体位下的影像学测量结果比较 (n=92; , °)

表1 两种体位下的影像学测量结果比较 (n=92; , °)

?

2.2 手术前后的HSS 评分比较术后, 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屈曲畸形、 稳定性、 疼痛、 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 (P <0.05)。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的HSS 评分比较 (n=92; , 分)

表2 手术前后的HSS 评分比较 (n=92; , 分)

?

3 讨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全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时间, 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提升假体生存率。 相关研究[5-6]显示, 约20%的膝关节病变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效果不佳。 分析原因可知导致患者对手术效果不满意的原因在于下肢机械轴力线的重建、 假体安放位置、 术后感染等, 其中下肢机械轴力线的控制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 随着下肢力线测量技术及下肢全长拼接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成熟, 下肢全长摄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前检查中具有越来越显著的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 骨盆正中位下患者的mMPTA、 mLDFA、 FBA 均大于髌骨正中位 (P <0.05), 两种体位下的mFTA 无显著差异 (P >0.05), 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屈曲畸形、 稳定性、 疼痛、 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 (P <0.05),表明骨盆正中体位双下肢全长摄影可优化下肢力线的角度测量, 有助于确保膝关节稳定性, 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由于部分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存在髌骨脱位、 内外翻畸形、 下肢不等长等现象, 或因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为了完善髌骨正中位的位置而有意调整患者体位, 从而忽略患者病情,极易导致误差的产生[7-8]。 骨盆正中体位摄影与仰卧姿势类似,可有效避免体位摆放不正而影响测量结果, 且在该体位下摄影还可及时发现股骨侧是否出现弓状弯曲, 避免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时出现股骨侧弓程度超出正常范围而导致术后疼痛、 固定装置不稳等问题。

综上所述, 骨盆正中体位双下肢全长摄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能够有效获得准确的下肢力线相关数据, 减少或避免人为操作等因素所导致的误差, 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 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双下肢髌骨骨盆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一例犬髌骨内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髌骨钢板治疗髌骨骨折
克氏针张力带与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比较
请您诊断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