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立体化育人模式: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新探索

2024-05-04闾琳

阅读(教学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新课标小学语文

闾琳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将“文化自信”放在了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的首位,明确要求学生要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典范性著作,具有深远价值。本文从课程编制、课堂落地、评价反馈三个方面,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策略进行了一系列新探索。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国学经典;立体化诵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处都提到了“诵读”,课程内容“三种文化”之首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典范著作,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政治、哲学、地理、经济、书画、音律等,是经过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小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能在语言实践中逐渐提高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形成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不断积淀文化底蕴,更好地感悟生命成长。

一、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现状

在针对小学生课内外国学经典诵读情况的前置性问卷调查中,江苏省泰州市凤凰小学国学经典课程课题组发现存在以下五点问题:学生接触国学的内容偏少,除了语文书中的篇目,很少有其他拓展内容;每天都坚持进行国学诵读的学生非常少,只占调查学生总人数的9%;大部分学生对国学感兴趣,但是在国学学习中最大的障碍就是“不了解国学诵读的内容大意”“诵读后记不住,很快就忘了”;大部分孩子对学习国学的好处了解尚浅,学习方式也较单一,不能感受国学深层次的魅力;国学经典教学未能将新课标中基础性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性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真正落实,诵读缺乏生活化、情境化、主题化和跨学科项目化实践,主动学习、多样学习的人数非常少。

针对以上现状,课题组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从课程编制、课堂落地、评价反馈三个方面探索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提出了“立体化”诵读实践新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策略

(一)课程编制“立体化”

1.国家课程以“大单元”重整合

我们针对国家课程中的国学经典内容,以主题为单元进行重整,突破单篇教学的局限性,在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实现点与点之间的串联和延伸。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人之初》为例,教材编者选取了《三字经》中的片段,都是与“劝学”有关的内容。实际教学中,一方面,把一年级教材中涉及 “劝学”的内容加以整合;另一方面,选取《三字经》中的其他相关片段,讲述古人的好学故事。同主题的环形整合,同本书的深度拓展,使国家课程实现重整,便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学习认知,落实新课标大单元主题教学任务。

“劝学篇”国学经典整合(一年级)

2.地方课程以“真情境”促合作

新课标强调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国学经典诵读更需要利用无处不在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建设开放的学习空间。课题组依托地方资源——北宋教育家胡瑗的讲学旧址安定书院,打通学校“梧桐书院”和“安定书院”的交流通道,营造浓厚的国学氛围,实现国学经典的古今对话:打造“儿童国学体验馆”,学生穿传统服饰,诵国学经典,在历史沉淀的浓郁氛围中,体会国学的魅力;在院内举办“入学仪式”“成长仪式”,让学生浸染书院浓郁的儒风学气;每学期开设“国学专家讲坛”,邀请专家为学生们讲解国学经典,将古老学堂的悠长韵味同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相结合,实现国学精神的代代流传。

3.校本课程以“项目式”展实践

新课标拓展性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容、学校内外,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小学国学经典诵读“项目式”实践,让学生乐在其中。

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第一,充分利用校园资源,营造国学学习氛围。除“梧桐书院”外,“诚信书屋”、班级图书角等都成为学生国学经典校本学习基地。依托学校的“果树园课程”,学生开展了“桃李杏春风一家”的国学课程项目式学习,赏花、吟诗、尝果实,真正做到国学的生活化、实践化。第二,学期规划引领实践。在学期初,各年级就制订了国学经典课程学期学习规划,该规划的制订团队不仅仅由语文教师组成,还邀请了各学科、各学段的优秀教师,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资源,努力将国学课程的学习变为跨学科、生活化的项目式实践课程。如年级课程“秋赋”,五六年级学生围绕“我言秋日胜春朝”开启项目式学习,将秋日与春日的校园、公园、田园进行比对,用诗文、情景剧、图画、音乐、科学观察报告等形式,赋予国学经典新的生命和活力。第三,多层次、多样化国学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各类学习要求。学校制订了“1+1+X”的国学课程立体化学习模式,这里的两个“1”指的是每天一诵读,每周一节课,而“X”则是指向学生個性化的每生一选修,学生依据自身兴趣和发展要求,选择适合的国学课程,在喜欢的课程里精耕细作。

(二)课堂落地“立体化”

1.课堂实施时间立体化

国学经典诵读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在不影响学校其他课程开展的基础上,保质又保量完成国学学习。晨诵,开启诗意的一天,吟诵经典,品读韵味;午读,或讲授,或分享,或讨论,理解晨诵篇目的意蕴。课内和课外的诵读时间也是弹性化的。课内,每周一节的国学课,教师既可以预留出一整节课的时间进行教学,也可以把时间均匀分配到每天的语文教学和延时服务中,依据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各班学生的学习进度决定具体时间规划。课外,学生依据个人的学习能力选定国学经典诵读内容,自主制订计划,安排学习时间,以一周为单位完成诵读计划。

2.课堂呈现形式立体化

新课标背景下的国学课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而是打通各个学科间的壁垒,大胆拓展国学课堂呈现形式,形成诵、写、绘、讲、演等多样呈现的国学立体化学习样态。

诵——国学经典学习的基础。教师重技巧引导,学生重吟诵实践。古今音义演变、平仄的起伏、韵脚的变化都是国学经典吟咏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创新吟诵形式,节奏乐器的使用、流行歌曲的加入都可以让经典吟诵焕发新的生机。

写——古今碰撞的关键形式。关注经典故事改写,引导学生在改写的过程中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理解文本,要求内容符合原文本义,不篡改;语言清楚明白,描写具体生动;想象要合情合理,凸显个体创意。

绘——经典文字与美术的交融。将国学经典与美术创作融通,用画笔赋予诗歌新的生命。诗配画主要应用于画面感强的诗歌,“大漠孤烟直”的苍茫广阔、“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春意盎然,在学生的画笔下生动呈现。绘本创作改编,主要应用于情节性强的文本。《三字经》小故事、《论语》今用等都是很好的改编素材,可以参考相关主题绘本进行模仿,让学生在人物情节的刻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讲、演——童声里的国学传播。手势舞、配乐吟唱、故事表演等多样化的讲演形式给这些古老的文字赋予了灵动的气息。高年级学生讲给低年级学生听,学得深的学生讲给学得浅的学生听,形成国学传播的学习共同体。

3.课外拓展延伸立体化

国学经典中有很多关于道德品行、修身养性的内容,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课题组践行新课标理念,创新探索,将这些内容与学校品德提升项目“21天行动计划”相结合,使国学经典的学习融入现实生活,赋予国学经典新的生命力。诵读这些内容,不但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很多要培养的好习惯都可在诵读的国学经典中找到相对应的内容,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三)评价反馈“立体化”

1.增值性评价:推动学习

增值性评价不拘泥于单一的评价主体或评价形式,参与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家长;评价形式可以是口头评价,也可以是书面评价。增值性评价要注意遵循以下几点原则:激励性原则,评价的内容要以学生的诵读目标和原有的诵读水平为依据,以鼓励为主;具体性原则,诵读时间、诵读态度、诵读习惯等都需要有针对性地评价;即时性原则,增值性评价的周期可以较短,甚至当堂评价、当天评价,给学生提供第一手的反馈信息。

2.成果性评价:评定水平

国学经典诵读的学习成果可以有几类等级评定方式:书面测验类,这类检测适用于共读篇目的测验,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量化处理;等级考核类,将各年级必背篇目定为基本等级,在此基础上推荐拓展国学经典篇目,鼓励学生多积累,依据积累数量和难度分别评定为不同的等级;综合考核类,学生自行选定的立体化诵读课程,如绘画、改编等都属于综合考核范围,综合评定既有量性评价,又有质性评价,量性评价主要以各课程的具体学习目标为依据,质性评价则由课程参与成员(教师、学生、家长等)进行描述性评价。

3.学习式评价:学会自省

诵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读国学经典的习惯,从国学经典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学期初,教师会带领学生编制属于自己的《国学诵读手册》,这本手册里既有必读的目标和检测结果记录,又有大片的空白留给学生自由发挥。在这片国学诵读“自留地”里,学生可以像做“手账日记”一样随心所欲,抄录自己喜欢的诗词名篇,剪贴有意思的国学经典头像,绘制属于自己的国学诵读导图……每月的诵读总结会上,精彩纷呈的手册展示成为最热闹的环节,同学们交换手册,互相评价,在互助和自省中实现国学的交流。

三、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效果

从学生的后置性问卷调查中,我们惊喜地发现,新课标背景下的立体化诵读实践新探索,让学生在国学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更浓厚,收获也更显著。综合学生的评价反馈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在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都有不少收获:学生在熟读甚至会背诵《三字经》《论语》等经典后,识字量大幅度提高,这能帮助他们在写作、发言时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国学经典的诵读还能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凝神静气、善思善问、乐于分享的良好读书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诵读质量;学生学会了国学经典深阅读的方法,能有效迁移,自主阅读不同的经典国学作品;在诵读实践中,学生通过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国学经典内涵的理解,在深入感悟文本的同时欣赏美、创造美;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深阅读,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养成仁爱孝悌、谦和好礼、修身律己、笃实宽厚等良好习惯,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都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国学经典立体化诵读实践研究”的后续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江苏省泰州市凤凰小学)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新课标小学语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