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灸脐法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2024-04-30陈君童晓群
陈君,童晓群
杭州市临安区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130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CAG 临床多表现为上腹痛、腹胀、餐后饱胀、早饱感,进食后可缓解,可伴有食欲减退、嗳气反酸等,本病有一定癌变概率[1]。幽门螺杆菌(Hp)、不健康饮食、十二指肠反流等均可诱发CAG,目前临床尚缺乏特异疗法[2]。中医学认为,脾胃虚弱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治疗当以健脾和胃、升清降浊为原则。胃复春胶囊具有健脾和胃功效,可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脾胃虚弱证、胃络瘀血证,在改善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相关指标,减少癌变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显现出独特优势[3]。隔姜灸脐法是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其操作简单,取材方便,具有健运脾胃、温通元阳、活血止痛等功效,可有效改善CAG 患者的临床症状[4]。既往研究显示,将中药与艾灸联合用于治疗CAG 既能够发挥药物治疗作用,又可发挥艾灸的温热和穴位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脾胃运化功能,缓解临床症状[5]。本研究观察隔姜灸脐法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脾胃虚弱型CAG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6]中CAG 的诊断标准制定。临床表现为上腹痛、腹胀、餐后饱胀感、早饱感,进食后可缓解,可伴有食欲减退、嗳气反酸等。胃镜下可见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有部分血管透现;黏膜颜色改变,呈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伴有黏膜结节或颗粒。病理检查显示固有腺体萎缩。轻度萎缩:固有腺体数减少<1/3;中度萎缩:固有腺体数减少1/3~2/3;重度萎缩:固有腺体数减少>2/3,仅残留少数腺体或完全消失。
1.2 辨证标准 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1]辨为CAG脾胃虚弱证。症见胃脘胀满或隐痛,胃部喜按或喜暖,食少纳呆,大便稀溏,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后脘闷,舌淡、苔白,脉细弱。
1.3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及辨证标准;年龄18~70 岁;病理检查显示固有腺体萎缩程度为轻度、中度;入组前4 周未接受其他本病相关的治疗;14C-尿素呼气试验呈阴性;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消化道疾病;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伴有脐周皮肤损伤、溃疡;有酒精、药物依赖史;伴有血液、精神、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有胃肠道手术史;肾、心、肝功能异常;伴有恶性肿瘤。
1.5 剔除标准 治疗过程中罹患其他疾病,需进行其他治疗;不遵医嘱,擅自使用其他药物;未及时复诊。
1.6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4 月—2023 年4 月在杭州市临安区中医院治疗的138 例脾胃虚弱型CAG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试验组,每组46 例。其中对照A 组因罹患脑卒中剔除1 例,对照B 组因失访剔除1 例,试验组因擅自服用其他药物剔除1例,最终纳入研究3组各45例。对照A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19~70岁,平均(46.71±10.84)岁;病程3~26 个月,平均(14.56±2.41)个月;胃腺体萎缩程度:轻度18 例,中度27 例。对照B 组男23 例,女22 例;年龄18~67 岁,平均(45.37±11.28)岁;病程3~27 个月,平均(14.73±2.92)个月;胃腺体萎缩程度:轻度20 例,中度25 例。试验组男25 例,女20 例;年龄21~69 岁,平均(47.18±10.35)岁;病程3~25 个月,平均(14.27±3.06)个月;胃腺体萎缩程度:轻度15 例,中度30 例。3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杭州市临安区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llazyyll2021121208)。
2 治疗方法
3 组均予以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118)口服治疗,每次20 mg,餐前30 min口服,每天1次。
2.1 对照A 组 给予隔姜灸脐法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取直径约30 mm、厚度约5 mm 的生姜片铺于脐部。取适量艾绒,制备成直径20 mm、高度30 mm的圆锥形艾炷,点燃艾炷,将其放于生姜片上,每次灸3壮。施灸期间若温度过高致患者无法耐受,可将生姜片提起数秒后再灸。每天1 次,治疗5 d后休息2 d。治疗4周。
2.2 对照B组 给予胃复春胶囊(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90697,规格:0.35 g/粒)治疗。餐前30 min 口服,每次4 粒,每天3 次。治疗4 周。
2.3 试验组 给予隔姜灸脐法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治疗方法同对照A组、对照B组。治疗4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评价,纳入胃脘胀满或隐痛、胃部喜按或喜暖、食少纳呆、大便稀溏、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后脘闷7 项症状,采用4 级评分法评价。0 分:无;1 分:轻度;2 分:中度;3 分:重度。总分0~21 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②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治疗前后,参考文献[9],结合新悉尼系统评价。按照症状严重程度分别对慢性炎症、上皮化生、腺体萎缩、异型增生进行计分。慢性炎症:单个核细胞每高倍视野不超过5个,或数量略高但内镜下无明显异常计0 分;慢性炎性细胞较少,不超过黏膜层的1/3 计1 分;慢性炎性细胞较密集,占黏膜层的1/3~2/3 计2 分。上皮化生:无计0 分;肠化生区占腺体和表面上皮总面积<1/3 计1 分;肠化生区占腺体和表面上皮总面积1/3~2/3 计2 分。腺体萎缩:无计0 分;固有腺体数减少<1/3计1分;固有腺体数减少1/3~2/3计2 分。异型增生:无计0 分;异型增生<1/3 计1 分;异型增生1/3~2/3 计2 分。③胃肠激素水平。治疗前后,采集3 组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转速3 500 r/min,半径8 cm,离心10 min,取上清液,-20 ℃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PG)Ⅱ、胃动素(MTL)水平。④不良反应发生率。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3 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治疗4 周后,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制定中医证候疗效标准。痊愈:上腹痛、腹胀、餐后饱胀感、早饱感等症状、体征消失,中医证候积分下降≥95%;显效:上述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70%~94%;有效:上述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30%~69%;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4.2 3 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后,3 组总有效率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A 组68.89%、对照B组7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4.3 3 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3组慢性炎症、上皮化生、腺体萎缩、异型增生评分整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组慢性炎症、上皮化生、腺体萎缩、异型增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慢性炎症、上皮化生、腺体萎缩、异型增生评分均低于对照A 组、对照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 组与对照B组慢性炎症、上皮化生、腺体萎缩、异型增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3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比较()分
表2 3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A组治疗后比较,P<0.05;③与对照B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后0.53±0.51①②③0.76±0.43①0.84±0.37①6.009 0.003组 别试验组对照A组对照B组F值P值例数45 45 45慢性炎症治疗前1.67±0.48 1.62±0.49 1.64±0.48 0.122 0.885治疗后0.73±0.58①②③1.02±0.62①1.09±0.63①4.401 0.014上皮化生治疗前1.64±0.48 1.56±0.50 1.62±0.49 0.325 0.723治疗后0.84±0.56①②③1.09±0.51①1.04±0.37①3.325 0.039腺体萎缩治疗前1.76±0.43 1.69±0.47 1.73±0.45 0.273 0.761治疗后0.58±0.50①②③0.84±0.37①0.93±0.50①7.002 0.001异型增生治疗前1.82±0.39 1.71±0.46 1.80±0.40 0.885 0.415
4.4 3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见表3。治疗前,3 组血清GAS、PGⅡ、MTL水平整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组血清GAS、PGⅡ、MTL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GAS、PGⅡ、MTL 水平均高于对照A 组、对照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血清GAS、PGⅡ、MT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3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表3 3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A组治疗后比较,P<0.05;③与对照B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后263.46±25.73①②③249.95±27.48①250.37±28.62①3.562 0.031组 别试验组对照A组对照B组F值P值例数45 45 45 GAS(ng/L)治疗前86.15±13.49 85.62±13.51 82.48±13.06 0.993 0.373治疗后104.73±8.46①②③93.92±9.75①97.14±9.36①49.161<0.001 PGⅡ(ng/mL)治疗前10.72±3.14 10.75±3.16 10.83±3.09 0.015 0.985治疗后15.02±1.62①②③13.32±1.68①13.58±1.74①13.358<0.001 MTL(mg/L)治疗前231.17±30.85 233.69±31.54 234.94±32.93 0.164 0.849
4.5 3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见表4。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8.89%,对照A 组6.67%,对照B 组2.2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5 讨论
CAG 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胃黏膜损伤、固有腺体萎缩为主要特点[8]。Hp感染可导致CAG 的发生,但临床仍有部分患者Hp 呈阴性,且并不适用四联疗法治疗[9-10]。炎症反应与本病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炎性介质可诱导生成大量活性氧,造成局部组织炎症,加重胃黏膜炎症损伤[11]。胃黏膜腺体的分泌细胞因自身免疫攻击而大量丢失,推动CAG 发生、发展[12]。可见对于Hp 阴性CAG 的治疗也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CAG 归属于中医学痞满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情志不畅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脾胃升降失常是病机关键[13-14]。不良饮食习惯可损伤脾胃气机,导致脾胃运纳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中焦气机阻滞。情志不畅日久可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影响脾胃气机。痞满初期,患者多为实证,随病情进展,正气日渐亏虚,脾胃气机进一步受损,中焦运化无力,升降无常,导致脾胃虚弱。若脾胃功能失常,更易招致病邪,外感风、寒、暑、湿诸邪,内伤之瘀血、食滞等病理产物接连而生,又阻碍脾胃功能,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缠绵难愈,故临床上脾胃虚弱型痞满较为常见。治疗当以益气健脾、升清降浊为基本原则。
胃复春胶囊的主要成分为枳壳、红参、香茶菜。方中枳壳入脾、胃经,具有健脾和胃、宽中理气、行滞消痞之效;红参为补虚良药,可大补元气、强健脾胃;香茶菜能健脾益胃、活血化瘀。三药合用有健脾益气功效。药理学研究表明,枳壳中所含黄酮类及挥发油成分对胃肠平滑肌具有调节作用,多糖成分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柚皮苷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活性[15]。红参中所含人参总皂苷、红参酸性多糖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促进胃黏膜修复[16]。香茶菜中所含二萜类化合物、挥发油等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镇痛等作用[17]。有研究显示,胃复春胶囊治疗CAG 在总有效率、胃镜检查改善情况、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变、单项症状改善等方面均显示出较好的疗效[18]。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在胃复春胶囊基础上加用隔姜灸脐法进行治疗。既往研究证实,隔药饼灸、隔姜灸治疗CAG 的疗效肯定,通过调节差异甲基化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改善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减轻胃黏膜萎缩、肠化病变程度,发挥治疗作用[19]。隔姜灸中,生姜归脾、胃经,具有温中止呕功效,在改善痞满临床症状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生姜结合艾绒的温热作用,可发挥温经通脉、健脾和胃、调节气血等功效,产生温补与温通作用,通过刺激躯体感受器,影响中枢神经通路,激活胃黏膜保护相关的脑功能区,并能调节胃肠激素分泌,改善胃肠功能。神阙穴位于脐部,为任脉要穴,灸之可益气养血、温通元阳、扶正祛邪、健运脾胃,为治疗肠道疾病的常用穴位。有研究表明,隔姜灸可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更好地改善CAG 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黏膜萎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GAS-17、PG/PGⅡ有关[20]。隔药灸具有调节免疫、改善血液循环及抗癌作用,能够抑制胃黏膜炎症反应,改善CAG 大鼠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防治癌前病变[21]。将隔姜灸与药物治疗结合,通过艾灸的热力及药物作用发挥灸、药、穴三重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 组及对照B 组(P<0.05)。说明将隔姜灸脐法与胃复春胶囊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是胃黏膜损伤程度的客观反映,治疗后,试验组慢性炎症、上皮化生、腺体萎缩、异型增生评分均低于对照A 组、对照B 组(P<0.05)。表明隔姜灸脐法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脾胃虚弱型CAG 患者的胃黏膜损伤程度。胃肠激素对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有调节作用,其表达与多种胃肠道疾病有密切关联。GAS主要由胃窦G细胞分泌,当胃黏膜发生萎缩时,G 细胞数量下降,血清GAS 随之下降;当胃黏膜发生病变时,PGⅡ含量随之变化,PGⅡ含量可反映胃上皮化生及胃黏膜腺体萎缩程度;MTL 可促进胃蛋白酶分泌,是胃肠运动兴奋性调节因素,上述指标能够反映胃黏膜实际萎缩情况[22-23]。治疗后,试验组血清GAS、PGⅡ、MTL水平均高于对照A 组、对照B 组(P<0.05)。表明隔姜灸脐法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脾胃虚弱型CAG,能调节胃肠激素。安全性方面,3 组均有个别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表现轻微,可自行恢复,不良反应发生率3 组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隔姜灸脐法联合胃复春胶囊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隔姜灸脐法联合胃复春胶囊治疗脾胃虚弱型CAG 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促进胃黏膜修复,调节胃肠激素,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