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配餐”: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改进与建构
——“圆的整理与练习”一课的践行与思考
2024-04-30江苏省南京市礼尚路学校
江苏省南京市礼尚路学校 张 英
课堂练习是指学习完新的教学内容后,学生在课堂上按照规定时间完成的内容,通常包括教材中的“尝试”“练习”两个部分。其中,“尝试”重在巩固新知,提升能力;“练习”重在建构知识,提升素养。课堂练习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有效且必不可少的载体。
练习主要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是新知识教学后的延续补充。新的知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最终获取。反映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上,学生最终获得“双基”,形成能力,同样需要经历这样的多次反复。课堂练习就是对新学习内容的重复折射、反映,是学生心智、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有效的练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运用所学新知、自主解决问题、不断提升素养的教与学的过程,是学生对新知建构的重要实践,具有巩固反馈、形成认知、提升能力、发展思维的功能。
一、由表及里:凸显教学的实效性,促使学生认知牢固
(一)知识抢答
练习课伊始,教师可以营造舒适的课堂氛围,创设轻松、愉悦、平等的课堂,通过师生间的亲切对话、回归生活、自主参与、价值导向、走向成功等练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让练习课为学生的素养提升保驾护航。
1.进行知识抢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抢答题如下:
第一题:圆的半径都相等。
第二题:祖冲之采用了割圆术来求圆周长的近似数。
第三题: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第四题:半径为2 厘米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第五题:圆周率π=3.14。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患者治疗1周后复查,囊腔平均缩小率仅为52.90%,总有效率66.67%;治疗1个月后复查,囊腔缩小较为明显,平均缩小率为89.20%,总有效率93.33%;治疗3个月后复查,囊腔继续缩小,平均缩小率为93.22%,总有效率93.33%。这可能是与聚多卡醇硬化作用相对温和而持久有关。
说明:设计知识抢答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调动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保持一个非常好的状态,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后续练习的探究欲望。
2.通过抢答,可以看出学生对圆的知识了解很多,这些知识感觉有些凌乱,怎样将圆的知识更全面、完整地呈现出来?(如图1)
图1
(二)回顾整理
1.确定整理的内容:特征、周长、面积、应用。
2.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
学生回忆,教师进行板书,完成思维导图。
通过知识树、思维导图等方式,师生共同进行知识回顾、整理、应用、反思。在整个环节中,笔者执教时,没有一类归一类、练习归练习,而是练习中有归类,归类中有练习,打破了常规,尽量将自己对练习课的认识“上”出来,“上”出自己的想法。对一堂练习课的建构,教师一定要时刻想到心中有“人”和“本”,即练习课是要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通过练习能有新的学习体验和再次收获。教师要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度剖析,设计出系列化、层次化、结构化的课堂练习,让合理的练习建构达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纵向、横向的整体探索和思考。
二、由疑生探:体现教学的系统性,激发学生思维进阶
数学教学应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教师要力求回归现实生活,通过学生系统化的思考来突破现实情境的束缚,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实现思维进阶,从而使新知的学习从技巧训练层面上升到思想感悟层面。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练习的意义和价值,根据教材和学情,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置于更宽阔的学习活动中,设计更加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紧扣学生实际生活、洋溢着现代数学课气息的拓展题和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同时在“摘桃子”的过程中领悟思维和方法,以“动”促“思”,既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练习的价值,培养其应用意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良好的挑战品质,提升练习的思维层次,使练习的效应得到进一步延续和升华。
(一)精准“配餐”:“一中同长”
在图2(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 厘米)中画一个半径为2 厘米的圆,并且与已知线段组成轴对称图形,圆心O 的位置在哪里?
图2
说明:学生上台展示不同的画法,感受圆心、半径。练习教学非常有必要按照教材呈现的设计特色规划拓展练习,用数学眼光的高度、学习内容的融合、知识模块的统整,让练习课始终站在学生学习的中央。
(二)精准“配餐”:“周三径一”
杂技演员在一根悬空的钢丝上骑独轮车,车轮的外直径是45 厘米。从钢丝的一端到另一端,车轮正好滚动40 圈。这根悬空的钢丝至少长多少米?
说明:车轮滚动一周的长度,正好是车轮的周长,还要注意单位名称的换算统一。教师要努力提倡练习课堂的内容设计要具有实践的生活意义。在生活场景中练习、运用,真正激活所学内容,通过实践操练,再次产生新的学习、新的思考、新的提升,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有效练习课堂。
(三)精准“配餐”:“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
三块边长都是12 厘米的正方形铁皮,分别按图3剪下不同规格的圆片。剩下的铁皮面积相等吗?(用含有π 的式子表示结果)
图3
说明:要比较剩下的铁皮面积是否相等,就是比较剪下圆片的面积。像这样在正方形里排列圆的方法,还可以怎样排、分别排几个圆?让练习内容尽量做到不被重复性的题海战术练习所替代,教师应遵循观照概念内涵、公式推导、本质揭示的交融点,建构联系内容的概貌。如此练习,充满了知识生长的力量、逻辑散发的魅力。
练习初衷要指向基础,让所学的新知得到巩固,形成基本的技能和能力。通过上述有价值的练习路线图的启发和指引,教师引领学生对基础练习题中的新知识、新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辨析等途径进行巩固,通过师生交流,厘清“双基”重难点,为后续学习搭好台阶。对于形成性练习,教师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实现学生练习后的自我内化,让每一个学生的基础得到巩固、能力获得强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自豪感。
三、由点到面:探索学科的融合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教师要看到完成练习的是“学生”,而不是学生完成的是“练习”。如果各个学科的教师只设计自己学科的练习,不去研究学科间的横向关联,学生的练习负担很难减轻。教师必须立足完整育人的教育理念,尝试设计“学科+”练习内容,让学生在开放式、综合性的练习中感受学习的获得感和成功感。
为了全面调查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在课堂总结阶段,教师可以设计适当的检测性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练习,达到及时反馈与矫正的目的,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课堂评价,如对本节练习课的综合表现、练习总体达成情况等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体验挑战练习的快乐与成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其坚定的意志力和不断反思的习惯。
(一)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中国天眼:500 米口径,是世界已经建成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借助天然圆形熔岩坑建造。环形图案:环形图案对称更美。巨石阵:巨石阵最不可思议的是石阵中心的巨石,这些巨石最高的有8 米,平均重量近30吨,呈环形排布,极具震撼力。
(二)圆的世界真美:图形美、思维美、文化美
教师应凭借练习内容建构的契机,进一步通过练习内容的丰满提升学生的数学内涵,强化学生对数学的欣赏能力,从而让练习真正促使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让练习课堂具有质感。
练习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对新知辨析和质疑的能力。有效实施练习,教师要充分发挥练习“指路人”的作用,通过对题组的设计,让学生在对比中明晰知识体系的本质,增强灵活运用能力;通过对题组的探究,让学生触类旁通,抽象概括出自己的发现;通过师生题组间的交流对话,提高学生的练习水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锤炼能力。
综上所述,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好似一节课教学效果的“体检表”,教师从中可以清楚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在练习中及时反馈、完善认知,并在及时诊断中改进课堂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