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真实:应用文教学的应然状态
——“寻物启事”教学例谈
2024-05-17江苏省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
江苏省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 周 昺
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在处理公私事务时经常使用的实用性文体,是保证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工具,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但长期以来,应用文教学在小学写作教学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教师教得敷衍,学生学得被动,导致应用文教学出现多耗低效的状态。该如何改变这一状态,切实提升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呢?以“寻物启事”一课为例,笔者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真情境:发展解决问题思维
寻物启事是人们在丢失物品后说明当时情况,意图发动众人寻回丢失物品的应用文,其固有内容涵盖丢失的东西及特征、丢失的时间和地点等。只有将这些内容陈述清楚,才能便于他人帮助寻找和送回。可是,这些文体知识枯燥乏味,逐一讲解,必然无法使其与学生的经验结构产生意义关联。
如何使寻物启事的文体知识“活”起来,主动纳入学生的经验结构之中呢?笔者认为,必须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经历应用文文体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语文学科思维,只有置身于真实的交际情境之中,才能唤醒学生真实的交际需求。这时,文体知识就换了一副面孔,变得真切可亲,成为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所需要用到的构件。在真实情境中,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文体知识建构的过程合二为一,其实就是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
师:昨天下午放学后,三(1)班的李晓宇在操场上丢失了一件蓝色外套,那是奶奶送给他的礼物,他非常喜欢。可是,老师帮着找了一圈还是没找到。现在该怎么办呢?
生1:我们可以帮着一起找一找。
生2:李晓宇可以通过广播告诉全校师生丢失衣服的事情,请大家帮忙寻找。
生3:李晓宇还可以写一则寻物启事,号召大家帮着寻找。
师:大家都很热心,集思广益想出了三种办法。这三种办法各有优劣,你觉得哪一种办法最可行?
生1:老师和李晓宇都已经找过一遍了,都没有找到。现在再发动大家去找,也不一定能找到。
生2:通过广播寻找,可以让大部分师生知道,确实方便找回丢失的衣服。但学校一般只会广播一次,如果捡到衣服的人广播时没有听到,那就糟糕了。
生3:还是张贴寻物启事的办法好,方便大家看到。
师:既能长久而完整地展现信息,又能面向更广阔的人群,看来,写寻物启事真是一个好办法。可是,李晓宇是三年级学生,不会写寻物启事。为了保证找回丢失的衣服,你们能不能帮他想想寻物启事中应该写些什么呢?
生1:要注明是寻物启事,让别人明白启事的目的。
生2:要写清丢失的时间、地点,以及丢失衣服的特征等。
生3:还要有礼貌,可以表示感谢。
生4:千万别忘了加上李晓宇的姓名和班级,不然人家没办法还给他了。
师:同学们思考得很周密,那就请大家帮李晓宇撰写一份寻物启事吧。
在真实的情境中,师生探讨寻回失物的办法的过程其实就是简化版的寻物启事文体规范的形成过程。亲历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实现启事类文体知识的意义建构,发展解决问题的学科思维。知识之海广阔无垠,不可能尽教。但知识背后蕴含的学科思维却是有限的,就是那万变不离其宗的“一”。掌握了学科思维就等于掌握了应用文文体知识的逻辑本质,拥有了反“三”的能力。指向真实的情境,就是将写作任务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学科思维,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式解决问题,凸显了应用文的生活价值。
二、真评价:促进个性表达生成
新课标指出,要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际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的需要。“有效传递信息”是寻物启事目的达成的关键。想要“有效传递信息”,就必须基于真实的交际情境,在言语实践活动中与交际对象形成情感和需求的呼应,而不能满足于准确地传递信息。应用文的目的达成度也就成了指向真实评价的标准。
故而,在学生完成写作后,笔者呈现了如下两则寻物启事:
寻物启事
昨天下午放学后,我把一件蓝色外套落在了操场上。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三(1)班 李晓宇
5 月20 日
寻物启事
昨天下午放学后,我把一件蓝色外套落在了操场上。这是我奶奶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我非常喜欢。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三(1)班 李晓宇
5 月20 日
师:如果两则寻物启事先后张贴,你觉得最有可能寻回丢失的蓝色外套的是哪一则?
生:第二则。
师:请阐述一下理由。
生1:两则寻物启事都准确地描述了丢失之物的具体信息,但是,第二则比第一则多了“这是我奶奶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我非常喜欢”这句话,让我感觉此时此刻他肯定很着急,我很想帮助他。
生2:第二则寻物启事让我感觉好像李晓宇就站在我面前请求我帮忙似的。
师: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吐露了失主的心声,更能激发他人帮助自己的热情。像这样非常规的寻物启事,你还见过哪些?
生1:在小区里的一则寻物启事上,那位失主加上了“因为周日有羽毛球比赛,急需这副球拍大杀四方,拜托好心人捡到后及时归还”,从中我感受到了失主对于寻回球拍和获取胜利的渴望。
生2:有的失主在寻物启事中加上了“必有重金酬谢”。我想失主丢失的肯定是十分重要的物品。
师:除寻物启事的固定内容外,根据不同的生活需要,加入适当的个性化表达,有益于寻物目的的达成。
仔细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这两则寻物启事基本类似,都精准地传递了丢失之物的相关信息。但是,第二则除了拥有寻物启事的“固定内容”外,还创新地加入了“个性表达”——我很喜欢这件衣服,因为它是奶奶送给我的生日礼物,运用读者意识来陈述理由,以情动人,大大地增加了失主寻回失物的可能性。
正如黄厚江所说,在很多人的认识中,应用文写作,就应该是固定的形式、刻板的表达,没有个性写作的可能。事实上,实用性写作在写作内容、表达方式、文章形式等方面都可以追求写作个性和创造性。故而,指向真实的评价,就是要求教师应从应用文的本质“实用”出发,引导学生根据生活所需转换写作视角,采取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增强与读者的交互,从而有效传递信息,让应用文满足日益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三、真实践:助力交际目的达成
大部分应用文写作教学推进到应用文写作评改环节就戛然而止了。学生完成的“应用文”是否真正指向运用,是否真正达成了完成交际的目的,却是一个未知数。这样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是“闭门造车”,是理想状态下的写作,割裂了实际的生活或工作与应用文之间紧密的联系。
如果收不到预想的效果,那么,应用文写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毫无意义的。为了提高失物找回的成功率,那就必须让更多的潜在受众看到,寻物启事发布在何处也就有了讲究。此时,实践也就成了检验应用文效果的唯一标准。写完寻物启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探讨发布在何处最合适,然后根据学生回答地点的不同自然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张贴。
师:同学们,你们都把寻物启事发布在了哪里啊?
生1:学校的公告栏里。
生2:操场附近的电线杆上。
生3:教学楼一楼的走道上。
师:上述三个地方,大家觉得发布在哪一个地方最有可能帮助李晓宇寻回蓝色外套呢?
生1:发布在学校的公告栏,看到的人应该是最多的。因为公告栏本就承担着将学校重要事务广而告之的任务,大家经过那里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关注公告栏里张贴的内容。发布在公告栏也就最有可能寻回蓝色外套了。
生2:将寻物启事发布在操场附近的电线杆上和教学楼一楼的走道上,看到的人肯定相对少了很多。而且这两个地方本来也不承担公告的任务,所以,很多人经过那里也不会留意张贴在那里的寻物启事。
师:在现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大家觉得除了发布在学校的公告栏里,还能发布在哪里呢?
生1:可以发布在学校的办公系统里,这样,全校的老师就都能看到了。
生2:还可以发布在老师的QQ 群或者微信群里,这样,每个班级的班主任都能看到,也就能通知到全校的学生了。
师: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双管齐下,何愁找不到丢失之物呢?
在实地张贴的过程中,不用教师多说,学生已经发现发布的地点应该符合以下两个要求:(1)发布的地方必须人流量大;(2)发布的地方必须显而易见,若是本就承担相应的信息传递功能则更佳。鉴于此,学校的公告栏就成了发布寻物启事的最佳地点。这些隐性的应用文知识不是书本所能传递的,必须来自学生真实的实践。教师还引导学生关注时代背景,就是要让学生懂得与时俱进,让传统的应用文知识与现代的信息媒介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拓宽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视野。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发布寻物启事,就是把寻物启事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感受寻物启事发挥的办事功能。指向真实的实践,就是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实践”的效果为标准指导学生明确解决真实问题的方法,提升他们用语文的方式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四、真拓展:走向广阔生活空间
为李晓宇寻回蓝色外套,其实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课堂写作任务。它发生在校园内,任务环境单纯;失物是静物,不会移动,寻找起来较为简单;失主是学生,联系方式单一;捡到失物的仅可能是教师、学生等,人员素质也较高。若只是提供类似的理想型寻物启事任务,学生极易形成惯性思维。在真实的生活或工作中,一旦遇到非理想型的复杂寻物需求,学生很有可能将不知所措。所以,教师不应该仅仅提供校园内的寻物启事任务,而应该有意识地朝着广阔的生活空间进行拓展,为学生提供源自真实的生活、条件复杂的写作情境。
师:生活中,寻物启事的应用十分广泛,除了寻物启事外,你还见过寻“什么”的启事呢?
生1:我在小区的公园里见过寻包启事。
生2:我在马路的电线杆上见过寻猫启事。
生3:我在我们村的公告栏里见过寻人启事。
师:看来,只要是“物品”丢失了,不管是没有生命的,还是有生命的,都可以运用“寻物启事”来寻找。听说我们今天学习了寻物启事,隔壁邻居王奶奶就赶紧来找我们帮忙了。
(播放视频)
王奶奶:同学们,我要请你们帮个忙了。哎,我真是老糊涂了。昨天吃完了晚饭,牵着我家的波斯猫“咪咪”去街心公园散步,我走得累了,就坐在长椅上休息了一会儿。可是,走的时候,我竟然忘记把咪咪带走,到家了才发现,回去找已经找不到了。它可是我的心肝宝贝啊,我都快急死了。你们愿意帮我写个寻猫启事吗?
(学生齐齐答应)
师:如果生活中你遇到类似的事情,也可以替他们写一则寻“物”启事,帮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学生自主选择任务展开写作)
根据所寻之“物”的不同,寻物启事衍生出了众多变式,如“寻猫启事”“寻狗启事”“寻人启事”等。这些变式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距离学生也并不遥远,它们在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教师据此进行拓展,让学生举一反三地列举生活中其他类型的寻物启事,进一步拉近寻物启事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关注这些变式,不单是拓展写作知识的应用场景,更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参与生活和改善生活。指向真实的拓展,就是要拓宽寻物启事运用的时空,让写作任务指向真实的生活,服务于真实的生活,解决真实的问题,打破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的壁垒,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用。
应用文写作不应简单终止于某一节课,必须“应时应景”地走进生活。教师应善于捕捉生活的契机,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应用文的价值。指向真实的应用文教学就是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学科思维,根据情境所需进行个性化表达,完整地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解决真实生活中不同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应用文写作的能力,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