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地区高校艺术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策略分析
2024-04-29赵霞
[摘要]艺术美育教学是党教育方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新时期下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内容,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对高校艺术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以及美育课程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则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发,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民族地区高校艺术美育教育带来的影响,探讨民族地区高校构建艺术美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于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艺术美育课程体系的策略,增强各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进一步落实“文化润疆”,有力推动高校艺术美育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高校;艺术;美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2.02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8月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引导各族人民树立民族共同体的意识,这也是新时期下我国文化建设以及学校育人工作中必须重视的一项内容。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强以及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在党的领导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步认知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高校教育中也指出了要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融入到艺术美育教育课程中,在教学中渗透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民族地区高校艺术教育的影响
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民族团结也一直都是中华民族发展中所强调的重要精神。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民族地区高校艺术教育的具体影响而言,能促使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充分认知到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能将各民族的优秀传统艺术文化融入到高校艺术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进而让学生学习各个民族的艺术文化,以此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能引导民族地区高校学生认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国情,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领下,为民族地区高校艺术美育教育课程的建设指明方向,将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内涵融入到艺术美育教育中去,指导学生积极学习各民族传统艺术文化,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涵养,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受用的。
二、民族地区高校构建艺术美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艺术美育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
部分民族地区高校在构建艺术美育课程时存在着美育课程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艺术美育教育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教育,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艺术涵养、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思想。但部分民族地区高校在美育课程设置时却存在课程建设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了以后美育课程后自身的思想素养、涵养难以得到提升,而这也让学生认为艺术美育课程比之于专业课程建设对学生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使得学生不重视艺术美育课程的学习。
(二)学生审美素养有待提升
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在学习艺术美育课程时还存在着学生审美素养不足的问题,受生源地的影响,高校学生往往来自天南海北,不同地区的学生受教育水平不同,一些学生更是很少系统性接触到艺术教育,导致了这部分学生缺乏对艺术的欣赏与理解,很难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使得学生参与美育教育的热情度较低,难以提升其审美素养。
(三)教育资源薄弱
民族地区高校艺术美育教育资源薄弱也是当前高校艺术美育教学成效不佳的重大影响因素与存在着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部分民族地区高校相对偏远,教育资源薄弱,高校并未重视艺术美育课程的开设,且受限于经费有限,甚至于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四)教师综合素养有待提升,教学方式单一
在民族地区高校的艺术美育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综合素养不足,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这也是民族地区高校艺术美育课程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些民族地区高校教学资源薄弱,在为教师提供的福利待遇以及工作环境等方面与发达地区高校有着显著的差异,尤其是在艺术类教师方面的待遇差异更为明显,这就导致了民族地区高校现有的艺术美育专业教师综合素养不足,在艺术美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方面也非常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三、民族地区高校构建艺术美育课程体系的策略
(一)明确育人目标,突出专业素养培养,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地区高校要明确艺术美育育人的要求,明确开设与完善学校内艺术美育课程体系的目标。高校艺术美育专业教师要强调高校的办学特点,突出将美育课程教学中的专业素养培养作为重点,以帮助学生发掘和发展自身的艺术涵养,通过为学生教学美育课程知识,渗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学生在了解民族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基础上,提升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认同感,且教师在教学中将艺术美育课程知识与专业课程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美育课程知识时思考美育知识对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作用,逐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二)增设知识型课程,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在民族地区高校开设艺术美育课程时,还需要考虑到部分学生美育素养不足、审美能力较低等问题。因此,在构建与完善课程体系时,民族地区高校则需要增设知识型课程,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有关艺术美育的基础性知识,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在构建与完善课程体系时可更多地融入各个民族的优秀艺术美育文化,而在教学时,教师也需要跟进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来改进课程教学计划,以此强调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可立足于提升学生美学素养以及艺术修养基础来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学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教育部可推荐《大学美育》《影视鉴赏》《美术鉴赏》等课程,优化高校艺术美育课程体系,借助这些课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真正获得审美感受,并从不同的层面来加强对艺术的感触。民族地区高校还可依托于地域特色文化编制本土化的艺术课程,融入民族艺术、文化思想,借助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等课程优化教学。可通过优化艺术欣赏课程教学方式,强调学生通过创作作品,借助作品中鲜活的人物形象,调动学生的感情。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从音乐艺术教育入手,在新版《音乐教学大纲》出台之后,可根据学生的音乐知识基础,开设有关的音乐课程,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增设相应的协奏曲赏析、交响乐赏析等教学任务,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音乐文化艺术课程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三)积极开展民族文化活动,丰富教育资源
针对民族地区高校的艺术美育课程教育资源薄弱的这一问题,民族地区高校可依托于区域内的艺术文化活动开发本土化的艺术美育教学资源,民族地区高校可依托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民族特色文化活动等开设具体的艺术美育课程,既让学生学习到了艺术美育课程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了民族地区文化艺术活动与人文风情,这对提升学生的艺术涵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民族地区高校还可将少数民族文化活动融入到校园文化中,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多样化的节日活动,实现文化融合,要能通过丰富活动形式,塑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打造团学精品,让优秀传统文化引发学生共鸣,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在校园内,还可增设艺术性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审美教育为目标导向开展相应的实践工作,设置第二课堂美育学分,组织学生积极参观博物馆。画廊、艺术创作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可在学校内开设高雅艺术周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美育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积极性。又如在音乐艺术课程教学中,可积极组织合唱、合奏等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要增设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如人民音乐家洗星海所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以合唱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唤醒学生的民族意识,鼓舞民族斗志,让学生浸润在红色经典文化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于美术鉴赏实践活动中,教师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名画,涉及艺术性、民族性、思想性的艺术融合,承接《大学美育》特色,科学实施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构建“讲-演-实践”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四)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创新教学方式
艺术美育专业教师作为高校艺术美育课程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综合素养与教学水平也决定了高校艺术美育育人价值与教育水平。为此,民族地区高校则需要加大对艺术美育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校可通过提升对艺术美育教师的薪酬福利待遇水平,以招聘引进专业的教师,且需要在引进教师之后做好专业化的培训工作,培训管理过程中,需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确保教师的教学水平。可将学校的惩奖机制与教师教学效果联系在一起,确保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工作引起重视,以积极完善教学方式,确保教学质量。同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高校领导还需要从此方面为教师强调艺术美育育人与民族共同体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升教师的认知,促使教师在教学工作实施中认真思考将民族共同体意识渗透到艺术美育课程教学中的方法,跟进党和国家的艺术育人要求,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艺术涵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党和国家进一步强调了艺术教育的作用,强调了艺术育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关系。而民族地区高校则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艺术美育教育中渗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此为指导积极改善与优化艺术美育教育课程体系。本次研究则是从民族地区高校艺术美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出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心,针对性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的策略,希望能为高校艺术美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促进高校艺术美育事业的发展带来应有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昕,孙晶.基于要素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与应用——以应用型高等艺术类大学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为研究对象[J].中国大学教学,2023(6):76-82+96.
[2]余志坤,普布次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边疆民族地区历史观教育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23(1):81-88.
[3]徐爽,黄泰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高校课程体系改革[J].民族教育研究,2022,33(1):64-70.
[4]沙家强.新时代“大学美育”教材体系构建与出版的实践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1(12):88-91.
[5]刘金林,马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地区深入推普的思考——语言与国家治理系列研究之二[J].民族教育研究,2021,32(4):31-41.
[6]吴月刚,张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民族院校思政课程建设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4):41-47.
新疆师范大学2023年度美育专项课题项目,项目名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的高校美育教育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JNUMY2023015)
赵霞(1983.3-),女,回族,新疆乌鲁木齐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