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必须坚持”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路径探析
2024-04-29陈荔弦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和实践遵循。必须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自立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和坚持胸怀天下,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不动摇,在最大化发挥育人效能中求新求进,找到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与新策略,系统性整体性地提升立德树人能力,为解决全球教育治理问题做出贡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高校;“六个必须坚持”;发展路径;校园治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2.020
作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横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进程的一条红线,“六个必须坚持”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的鲜明特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作为不为人的意志所转移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六个必须坚持”中,必须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自立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和坚持胸怀天下,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实践遵循。基于“六个必须坚持”视域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路径,将为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生命线”新动力提供有益支撑。
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人民性。习近平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过程中,立足“人民性”这一基点,将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中坚持“人民性”的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步。“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要求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各领域、全过程正确认识人民期待,切实满足人民愿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序发展、高效运行的根本所在来源于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切切实实地把“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全过程,努力倾听和回应学生急难愁盼的问题,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建立高校治理体系,实施高校治理策略。高校学生主动参与校园治理与学校高质量发展建设是集中人民智慧的生动体现。高校学生直接参与校园治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进步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是无穷尽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潜在的价值,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工作,紧紧扎根于学生群体的切身利益与全面发展之中。
二、必须坚持自立自信,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不动摇
一切实践都源于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坚持自信自立凸显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独立自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国家与社会向前发展的命运牢固掌握在自己手里,是自信自立的凝练总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依托,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并将其纳入中国式现代化轨道是高校坚持自信自立的重要表现。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必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必须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坚持自立自信,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不动摇。
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四个自信”,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立足校史校情、匹配校园实际,依托“大思政”格局,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升校园治理能力。高校学生必须增强“道路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深化自身对党的科学理论认识;高校学生必须增强“理论自信”,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不断补足精神上的“钙”;高校学生必须增强“制度自信”,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作为实现个人理想的历史背景,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贡献自身智慧与力量;高校学生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筑牢民族自信的内在根基,增强民族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在最大化发挥育人效能中求新求进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守正创新,才能使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得以真正实现。守正就是要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守真理、坚守正道,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创新就是要做到勇于求索,开拓新境,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得认识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延伸。守正和创新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凸显了“变”和“不变”、继承和发展、定力和突破的辩证性发展。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求新求进。以立德树人为准绳,做好改革与创新工作,为今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得高校的综合实力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新征程上,守正创新是发展的根本所在,是新时代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刻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一场深刻复杂的社会变革,在变革之中改什么、如何改是关系改革成败的首要问题。改革的目的和终点是为了立德树人事业的更好发展,应改且能改的坚决改,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在改革过程中坚持守正创新,避免照搬照抄、思想僵化,要时时刻刻警惕“颠覆性错误”。同时也应立足以学生为主体,紧贴时代步伐,推动实践发展,勇于进行改革创新,有利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稳步扎实推进。此外,守正创新需要兼顾实践现实和战略眼光,既要把问题看准、看深、看透,又要准确地求变、求新、求进,这就需要将“走过的路”“当下的路”“未来的路”三者有机结合。在不断向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迈进的实践过程中,既要明晰当下任务和远景目标,也要借鉴历史和面向未来,实现继承和发展的有机统一。
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找到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与新策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都有独属于每个时代的问题。只有努力地倾听每个时代的声音,寻找每个时代的问题,才能推动社会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矛盾既是事物发生联系的实质内容,又是事物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其表现形式便是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伊始,便不断地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而不懈奋斗。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就是不断地在回应每一历史阶段的不同问题。新时代以来,高校治理发展实践中提出的许多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一些涉及面广、耦合性强的深层次矛盾,都是坚持问题导向的生动范例。高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我们面临着更加艰难复杂的新问题,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求我们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作为工作目标与实践导向,不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与新办法。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一方面,不能避讳高校自身在迈向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积极做到直面现状不回避,正视矛盾不胆怯,依托“大思政”格局,做好学生群体急难愁盼问题的处理工作,围绕校园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要准确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水平。
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性整体性地提升立德树人能力
坚持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更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精华和工作方法。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重要时期,推进社会变革的各方面举措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实现事物的不断发展和事业的顺利进展离不开普遍联系、系统全面、变化发展的观点和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要积极做到回顾历史看现实,通过现象悟本质,掌握好全局和局部、宏观与微观、特殊与一般等关系。注重高校学生思维意识的提升,培养高校学生群体使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各类问题,不断地提高个人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认知能力。
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性整体性地提升立德树人能力,就是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处理问题,从全局的角度出发,为长远发展铺路。在开展高校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要有全局意识、统筹安排、协同治理,整体推进。要加快在重点领域和关键领域的战略发展步伐,系统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能力,不能偏废任何一方,真正实现全面稳步推进。此外,还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将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将整体和局部相协调,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新篇章做出有益贡献。
六、坚持胸怀天下,为解决全球教育治理问题做出贡献
胸怀天下,立己达人。马克思主义始终追求着人类的进步和解放,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世界发展格局与人类进步潮流。当今世界,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日益加深,世界性、全球性问题也伴随而来,单一国家的力量已无法与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相抗衡。在全球教育治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中国高等教育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着眼解决国内教育问题的同时还聚焦当今世界人民对教育的关切,不断推进中国与世界教育治理的发展进步。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应对全球高校治理挑战的积极举措,其基点是各国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全球教育治理不仅是一个多元繁复的理论命题,更是一种长远艰巨的实践活动。我国一直以来都秉承国家教育治理与全球教育治理相互推动的理念,将自身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积极融入到全球教育治理中去,以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为切入点建立自身良好的国内教育秩序,积极为良好的世界教育秩序奠定基础,为全球教育治理体系改革注入强大动力,不断拓展我国融入全球治理的深度与广度。
七、结语
综上,“六个必须坚持”是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指南针”和“金钥匙”,是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价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需要继续贯通“六个必须坚持”的融入途径,以更为主动的担当作为和精神力量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N].人民日报,2023-05-30(1).
[2]刘武根,李奕欣.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向度与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36):32-35.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77.
[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45.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10-16)[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协同推进研究(项目编号:2023SJSZ1072)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项目名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XYB202314)
陈荔弦(1993.7-),女,汉族,广西玉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