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2024-04-29靳锎
靳锎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而新教材将本节教学要求定位在认识光的折射规律上,注重学生的折射现象的感知、体验和折射规律的探究。
【学情分析】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学生在实际生活以及小学科学课上,对光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因此学生进行学习的起点较高,而实验现象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认知冲突,则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不断的猜想和验证,获得成就感。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2.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3.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2.通过观察、猜想、检验、联想等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乐于合作、善于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总结和应用。
【教学仪器】 LED线光源、自制光屏(有量角器)、玻璃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如图1所示,出示 “水中筷子弯折”图片,提出问题:发生了什么?为啥会这样?
生:筷子往上弯折,光的折射。
师:我们已经学过“光在真空或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在两种介质(一种不透明)的界面发生反射”,光在什么条件下发生折射?有何规律?
二、引导探究,总结规律
(一)尝试定义光的折射
实验一:如图2所示,让光从空气一侧以50°角射入玻璃中。
师:发生了什么现象?角度是多少?
生:光線方向发生偏折,角度为30°。
师:能否给出光的折射的定义?
生: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板书:光射入不同种介质——方向偏折
画出折射图示,介绍法线、折射光线和折射角,并把角度数值标在上面。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规律
师:光由空气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生: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板书:[折射角小][空气][其他]
实验二:让光从玻璃一侧30°角射入空气中。
师:折射角是多少度?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50°,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板书:光路可逆;[折射角大][空气][其他]
如图3所示,在图示上用彩笔标出光路图。
师:介质顺序颠倒了,角度大小关系也会发生变化,能不能把两种情况整合在一起?
生:无论那种情况,空气中的角都是大的。
板书:空气角大
师:对照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口诀:三线共面、两线分侧、两角相等)。你能尝试总结光的折射规律吗?
生: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空气中的角都是大的(口诀:三线共面、两线分侧、空气角大)。
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规律
实验三:让入射角先减小后增大,经过垂直入射位置(如图4所示)。
师:随着入射角改变,折射角如何变化?
生: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板书:两角同大同小。
3.垂直入射规律
师:结合刚才的实验,思考我们总结的光的折射定义对吗?为什么?
生:不对,因为垂直入射方向不变,所以我们要加一个“斜”字。
板书:斜,垂直不变。
画图说明折射角为0°。
(三)应用规律解释现象
引导学生应用光的折射定律作水中鱼光路图(如图5所示)。
师:为什么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生:看到的“鱼”只是位置变高(或浅)的虚像。
师:课前我们看到的“水中筷子弯折”的图片(如图6所示),也就可以解释了。
(四)认识另一种折射
师:阅读“科学世界——海市蜃楼”(如图7所示),这种折射是怎样形成的?
生: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也会发生折射。
板书:不均匀
三、课堂小结
对照学习目标和板书一对一相互小结。学习目标:①能说出什么是光的折射。②能通过实验总结光的折射规律。③知道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④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练习巩固
完成课后练习,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图,集中点拨矫正。
师:如图8所示,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两次折射,空气角大;玻璃中的两个角相等,又因为光路可逆,空气中的两个角也是相等的,入射光线和最后的折射光线是平行的。
附: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
一、定义
[光斜射入][不同种][不均匀][介质——方向偏折]
二、规律
1.[光路可逆;空气][其他;空气角大][折射角小][折射角大]
2.两角同大同小
3.垂直不变
三、现象:变高的虚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制)物理老师教学用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