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脑损伤病人脑脊液ICAM-1、MLKL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4-04-29朱洋洋刘梦杨道迪方敬献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

朱洋洋 刘梦 杨道迪 方敬献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脑损伤病人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2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病人的ICAM-1、分别对两组肾素、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去甲肾上腺素、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分析其与MLKL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病人的ICAM-1、MLKL、IL-1β、TNF-α、IL-6、肾素、肾上腺素、AngⅡ、去甲肾上腺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CAM-1、肾素、肾上腺素、AngⅡ、去甲肾上腺素、IL-1β、TNF-α、IL-6与MLKL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MLKL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脑损伤中ICAM-1表达的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损伤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蛋白激酶样结构域;细胞间黏附分子1;相关性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4.03.031

作者单位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南阳473000)

通讯作者 方敬献,E-mail:nanyangshennei@163.com

引用信息 朱洋洋,刘梦,杨道迪,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脑损伤病人脑脊液ICAM-1、MLKL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3):561-563.

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进展中,脑组织细胞凋亡、坏死及自噬[1。根据国际细胞死亡分类命名委员会的规定,浆细胞的死亡方式分为意外死亡及生理性死亡2。意外死亡主要是由于细胞受到意外的刺激,细胞内的主动程序性死亡控制失控造成的细胞死亡;调节性细胞死亡则主要是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该种细胞死亡过程受过多重信号转导调控[3。机体脑细胞以及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及自噬过程就是调节性死亡模式4。在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脑组织及神经元细胞膜上的死亡受体的激活,会进一步促进程序性坏死,激活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及关键底物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protein,MLKL)的信号通路,造成细胞完整性、线粒体的功能及自由基功能的异常,细胞发生坏死的风险升高[5。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是机体脑组织细胞及炎性细胞黏附的重要蛋白,在脑卒中疾病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6。本研究主要通过MLKL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脑损伤中ICAM-1表达的关系研究,以期指导临床诊断以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45~68(60.38±3.18)岁,体质指数(24.55±2.13)kg/m2;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2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5名,女55名,年龄45~67(60.45±3.11)岁,体质指数(24.66±2.03)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7;从发病至入院时间<12 h。排除标准:出血性脑梗死者;大面积梗死者;存在颅内感染或肿瘤者;失语、右侧肢体瘫痪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或不耐受者。

1.3 方法

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后脑脊液4mL,15000 r/min离心,加入细胞裂解液(北京索莱宝生物有限公司)提取总蛋白,检测浓度及纯度,沸水变性5 min,配胶,加入蛋白样品80 μg,电泳、转膜,脱脂奶粉室温封闭1 h,加入1∶1 000 MLKL(Abcam公司)及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Abcam公司)4 ℃孵育24 h,次日加入1∶5 000的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二抗(Abcam公司)室温孵育1 h,曝光,Inage J软件分析MLKL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CAM-1水平,检测试剂购自上海罗氏。炎性反应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检测,检测试剂购自上海罗氏试剂有限公司,操作流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MLKL、ICAM-1水平;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肾素、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ICAM-1、MLKL水平比较

观察组病人ICAM-1、MLK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IL-1β、TNF-α、IL-6比较

观察组IL-1β、TNF-α、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肾素、肾上腺素、AngⅡ、去甲肾上腺素比较

观察组病人的肾素、肾上腺素、AngⅡ、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ICAM-1、肾素、肾上腺素、AngⅡ、去甲肾上腺素、IL-1β、TNF-α、IL-6水平与MLKL水平呈正相关(P<0.001)。详见表4。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8。研究显示,在疾病的进展中,程序性细胞坏死在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9。研究发现,脑细胞出现凋亡有两个重要的前提,首先细胞能够高表达蛋白激酶,同时Caspase-8的活性受到抑制性,而在蛋白激酶的激活过程中,干扰素受体及Toll样受体发挥重要作用[10-11。蛋白激酶激活后可导致局部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水平明显升高,反过来TNF-α与其受体的相互结合,进一步促进蛋白激酶的募集,细胞内的凋亡抑制蛋白的合成受限,促进脑细胞凋亡12-15。同时,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还会导致MLKL磷酸化水平升高,激活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促进细胞凋亡[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认为,在机体过高的氧化应激反应水平以及炎性反应水平的持续干扰下,细胞的MLKL水平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而该种蛋白的明显升高,进一步与激活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相互结合形成坏死小体,当过量的激活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以及MLKL在机体的脑组织细胞膜上聚集,线粒体的膜电位发生去极化,线粒体的功能明显受损,加速脑细胞的程序化凋亡程序的启动[17-18。而在程序性凋亡的启动过程中,由于炎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高表达ICAM-1,进一步导致局部病灶部位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因此,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通过MLKL及MLKL水平的检测,可以评估脑细胞凋亡及缺血缺氧状态,对于早期脑损伤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ICAM-1、肾素、肾上腺素、AngⅡ、去甲肾上腺素、IL-1β、TNF-α、IL-6与MLKL均呈正相关,提示机体脑组织细胞的程序化凋亡程序的启动与局部病灶部位的氧化应激反应以及炎性反应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脑损伤早期的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MLKL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脑损伤中ICAM-1表达的呈明显相关,可作为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损伤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参考文献:

[1] 吴斌,陈清清,陈巨罗,等.补体C1q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4(1):59-62.

[2] 刘芝兰,杨翠,朱晓艳,等.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与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23(11):1133-1136.

[3] 裴丽珊,沈霞,颜永刚,等.基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的桃核承气汤防治脑卒中双向调节分子网络机制[J].药学学报,2020,55(5):898-906.

[4] 颜南,伍彦龙,唐晓慧,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脑卒中缺血周围皮质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引起的脑损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26(24):3790-3795.

[5] 李霞,陈艳洁,刘泽民,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CCK-18、CTRP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1,38(8):685-688.

[6] 李慧仙,辛明明,李季园,等.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脂质代谢与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的影响[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21,28(4):464-468.

[7] 钱奕茗,孙凤艳.程序性细胞坏死参与急慢性损伤脑内神经元死亡的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21,48(2):240-247.

[8] 马远新,许伟光,魏雅楠.西药联合醒脑安神疏肝解郁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1):93-98.

[9] 李一心,范卫兵,杨茜.老年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2,26(3):345-349.

[10] 宋建治,徐礼森,张晨,等.Akt激活剂SC79抑制地塞米松诱导成骨细胞凋亡和程序性坏死的作用机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26(29):4699-4703.

[11] 管石侠,张宝,侯丽丽,等.添加益生菌的早期滋养性肠内营养治疗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胃肠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改善作用[J].山东医药,2022,62(14):64-67.

[12] 黄坚友,黄亮,丁建文,等.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在中重度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早期阶段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21,41(4):319-323.

[13] 王璐,李利,王国玉,等.老年急性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状态与血清因子水平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2):240-244.

[14] SHANG J.Naringenin protects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by inhibiting mitochondria-mediated neuronal apoptosi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rats[J].Acta Poloniae Pharmaceutica-Drug Research,2020,77(4):609-617.

[15] KARASZEWSKI B,JAB?ONSKI B,?UKOWICZ W.The salvageable brai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The concept of a reverse mismatch:a mini-review[J].Metabolic Brain Disease,2020,35(2):237-240.

[16] ORELLANA-URZ?A S,ROJAS I,L?BANO L,et al.Pathophysiology of ischemic stroke:role of oxidative stress[J].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2020,26(34):4246-4260.

[17] GUGLIANDOLO A,SILVESTRO S,SINDONA C,et al.MiRNA:involvement of the MAPK pathway in ischemic stroke.A promising therapeutic target[J].Medicina,2021,57(10):1053.

[18] MART?NEZ-ALONSO E,ESCOBAR-PESO A,AYUSO M I,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a CholesteroNitrone(ISQ-201),a novel drug candid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J].Antioxidants,2020,9(4):291.

(收稿日期:2022-07-26)

(本文编辑 邹丽)

猜你喜欢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预后影响因素与临床研究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决策有用观下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的保护作用分析
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脑水肿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