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4-04-28史茂平
史茂平
【摘要】“双减”政策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落实,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的提升方面,可以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生物作业负担,为学生留有充足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空间,落实素质教育。因此,文章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构建高质量生物课堂,推动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高效提升。
【关键词】“双减”;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7—0105—04
“双减”政策的颁布、实施,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学生学习,而是从讲授教学向自主学习过渡,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深入性和实效性,从而深入、透彻地掌握生物知识,提升运用能力,从不同方面提升生物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笔者以科学的课前准备铺垫为高效课堂的基础,通过多元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提升教学质量,设计高效、精简的生物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减少学习用时,保持深度学习,落实“双减”政策。
一、精心准备课前工作,铺垫高效课堂基础
精心准备课前工作是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基础,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前提。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推动教育不断优化、创新、变革,教学目标由“双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目标的变化,也是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在此背景下,强调教师对“课前准备工作内容”的思考和明确。课前准备是设计教学过程、明确教学方向、分析学情、整合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并不是简单地照搬、改写、套用,应该有所侧重。所以,新时期的课前准备,教师要从教书向育人过渡,以基础生物知识为立足点,灵活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计课堂,使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发展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教師要从学科素养、教学重难点进行课前准备,明确学生实际情况、整合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方向。
1.综合考虑,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立足点,为课堂教学指引方向,为评价活动提供评判标准,所以,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依托教学目标。而新课标提出教学目标要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学生学情和学习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目标难度和内容。虽然新时期以核心素养为课程整体目标,但课时仍以三维目标为主,将核心素养具体划分,通过长时间积累推动学生形成核心素养。所以,新时期下制订生物课堂教学目标还要立足于核心素养,基于有效、全面的教学目标引领构建高效生物课堂,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为例。学生步入七年级下学期已经消除了初入初中时期的惶然无措心理,并逐渐适应初中生物的难度,生物思维、生物能力、生物素养逐渐衍生和发展,而七年级下册的生物教学能够为学生终身发展铺垫基础,虽然这个阶段学生整体水平相对较弱,却是学生发展、提升的重要时期。所以,确定教学目标,要侧重于学情分析,根据实际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确保教学目标与学生、课堂与学生的适配性,真正发挥教学目标对生物教学的引领作用,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通过阅读教学内容可知,课程主要围绕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作用、缺乏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状态、不同食物蕴含的能量、食物营养与健康的联系等内容展开,涉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等素养。基于上述分析,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计为:说明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来源和价值,掌握人体缺乏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症状;测量不同食物的能量,并比对已有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认识到人类所需营养物质来源于生物圈内的其他生物,分析营养物质与健康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成长意识。通过确定教学目标,可以为后续课堂明确整体教学方向,为“双减”政策的落实提供基础。
2.挖掘目标,明确教学侧重。教学重难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对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能力具有较强影响,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学生能力、教育政策不断变化,为学生学习、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升学生学习指向性,在课堂中有所侧重地学习生物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实现深度学习,提升学习质量,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以此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为例。基于课题分析可以明确,课程教学内容围绕“食物营养物质”展开,如营养物质的作用、种类、摄取方式等内容,通过教学目标可以明确课程以人体所需营养物质来源和价值、无机盐的重要性和作用、食物蕴含的能量测量为主要内容,基于学生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等素养的发展,教师要围绕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划分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提升学习针对性,基于深度学习形成核心素养,并在后续教学活动中发展、提升生物能力,落实初中生物课程总目标,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度。
二、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构建高效生物课堂的内在动力,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以激情、耐心、爱心开展教学活动,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环境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并根据改革趋势、学生需求等方面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模式,通过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学习的深度、广度,构建多元、高效的生物课堂,基于教学目标落实“双减”政策。
1.融入生活元素,铺垫探索阶梯。为优化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突破课堂、教材桎梏,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融入初中生物课堂,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生活元素为依托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常识性生物知识,为学生思考、分析、探究、理解、运用生物知识铺垫便捷阶梯,消除新知与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帮助学生意识到生活与教学内容、生物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推动学生基于整体深度把握生物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的实效性,真正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例。学生通过前面学习已经对“细菌”和“真菌”形成较为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但部分学生对“细菌”与“真菌”的差异比较模糊,容易出现混淆现象,难以真正用于生活现象的解释和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在开展本课教学活动时,可以基于课题中“自然界”的体现融入生活元素,为学生列举生活实例,在生活实际案例中深入体会“真菌”“细菌”的作用、价值和差异,提升学生理解深度和运用灵活程度,构建高效生物课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展示花坛中已经死亡的动植物,并展示生命体腐烂过程中产生的“真菌”“细菌”对环境影响示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理论知识、自身理解、生活经验,用文字概述生命体腐烂对区域性植物的作用,如有的学生解释生命体腐烂过程中会产生“真菌”和“细菌”,二者分解生命体过程中产生水和无机盐、二氧化碳,能够作为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而二氧化碳反作用于生命体,加速分解。但有的学生认为动物遗体自身携带的“真菌”“细菌”分解,产生水、无机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二氧化碳作用于植物,加速植物发展[1]。不同学生对生活案例具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针对学生之间的不同想法、意见组织学生进行单元阅读,整合生物教学内容。不仅如此,教师还可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手癣、玉米瘤黑粉病等图片,引导学生以生物视角科学解释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提升学生的知识整合程度和运用程度、理解程度,促使学生开展高效的课堂学习活动,真正落实“双减”政策[2]。
2.融入微课教学,突破难点内容。初中时期的学生相比高中学生而言,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相对较少,虽然有所积累和认知,但局限性较强,所以,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不能仅依赖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还要创新原有教学手段,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体会生物学科学习的乐趣,构建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微课逐渐普及,被教师所熟知并利用,微课对推动学生开展生物学习具有显著优势,能提升生物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构建高效生物课堂。微课制作可以立足于课堂教学重难点内容,通过互联网搜集理论性、公式性、实验性的知识,以视频和图片、解说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以启发其思维为目标,推动学生根据微课展示的内容开展阅读、分析、思考活动,整理教材与微课展示知识的关联点,实现课内外知识的整合,增加课内知识理解的深度,增强课堂趣味性,维持内在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为例。课程以理论性知识为主,但涉及范围相对较为广泛,学生难以在固定时间内对世界上存在的生物形成全面了解,如果学生仅了解部分生物,那么难以深入地意识到生物的多元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概括,还是课堂教学难点内容,微课制作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搜集相关信息,推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学前,教师可以将生物分为高等动物和低等动物、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植食性動物以及腐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等,并罗列不同分类的内涵,帮助学生将生物概括性地分类,构建广大的课程学习框架,丰富自身结构的同时意识到生物的多元性和不同生物对自然、人类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为学生自主探寻、搜集、整理生物知识提供有效平台,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等,提升综合能力[3]。
3.组织小组实验,增加学习深度。初中是学生学习生物的起始时期,内容简单、类型丰富,实验也是初中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拓展课堂内容,对学生科学态度、社会责任、实践能力具有培养作用。并且,“双减”政策下,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价值逐渐增加,是减负增效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充分意识到生物实验的重要性和价值,优化演示性实验教学,为学生设计实验,并在学生自主操作基础上简单引导,确保实验持续进行,推动学生在实验中自主假设、思考、验证、分析和总结,最终对生物知识、生活现象等方面内容形成深刻认知和理解,推动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升自我。但是生物实验需要观察、设计、记录、总结等多种环节,难以凭借一人完成,因此,为降低实验教学难度,提升教学质量,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传染病和预防”为例。传染病预防是近年来常见的话题,如甲流预防、传染性疾病预防等,学生对疾病预防接触较多的是口罩预防、个人卫生环节预防和身体素质提升、疫苗注射,但学生对预防方法的态度有所保留,甚至部分学生完全不在意。因此,要发挥生物教学对学生健康意识树立的价值,就要让学生真正明确不同预防方法的预防程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是‘预防质检员”的体验活动,即通过生活材料、多领域专业设备开展实验活动,为确保实验自主性、顺利性、有效性和课堂整体效率,将学生分成能力互补的小组,小组成员自主选择喜欢的预防方法开展测试活动,并设计实验过程,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实验方式,如1小组测试口罩对病毒的预防程度,选择多种类型口罩和彩色无害喷雾测试口罩防护程度;2小组测试洗手对病毒预防方式,小组通过不同洗手方式、不同洗手工具(肥皂、洗手液)和显微镜进行检测,不同小组有不同的测试方式,而体育锻炼是长期实验,教师侧重于学生实验计划和锻炼计划、周期等方面的设计,并以观察其他小组为主,部分难以在课堂中完成的预防方式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对应实验过程,使学生明确不同方面对病毒预防的价值、意义、重要性,真正认同病毒预防方式,并在生活中注意个人防护,提升学生思维灵活性,使其进行高效的生物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4]。
三、及时组织课后复习,提升生物教学效率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有发挥延伸、巩固、检测等方面的作用,是学生完善自我的重要环节,也是“双减”政策侧重点之一,虽然课堂质量提升能够大幅度减少作业负担,但作业也要进行精简,基于各个环节的优化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落实“双减”政策。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例。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已经对“细菌”“真菌”形成了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并具备初步应用能力和灵活性,但仍旧有所欠缺,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加强学生应用灵活性和理解深刻性,透彻地把握、运用生物知识。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学科有所感悟和积累,但是学生能力、努力程度、智力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各有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设计分层作业,如为初级学生布置生活性简单的习题,为中级学生设计寻找生活中“真菌”“细菌”的作业,为高级学生设计观察生活中腐烂的动植物,并填写观察日记,根据分层作业提升不同能力的学生[5]。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需要教师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作业负担问题,而高效课堂构建是其重要途径,能够大幅度减轻作业负担、课外辅导负担,并保障学生学习质量,深度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减少时间占用,为学生全面发展作铺垫。
参考文献
[1]沈敏芳.例谈基于“问题引领”的初中生物概念教学[J].教育艺术,2023(12):35-36.
[2]冒俏如.“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融合作业的设计探讨[J].成才之路,2023(35):105-108.
[3]刘丽雯.初中生物课堂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山西教育(教学),2023(12):81-82.
[4]王娟.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2):63-65.
[5]张万香.初中生物课程中生命观念的内涵及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2):66-68.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