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审题标注化策略研究

2024-04-26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青岛东川路小学李文慧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4期
关键词:彩带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青岛东川路小学 李文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数学教师应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让数学课堂真正“可视化”,让学生经历一个“看得着”的数学过程,这样就能够具象思维过程,明晰解题思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思维可视化就是将原本看不见的思维变成看得见的思维,让学生将抽象的审题过程具象化、外显化,让教师看得见学生的审题过程,进而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深入研究基于思维可视化的教学,依据学生思维的过程,审题标注化策略就是具体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

一、什么是审题标注化策略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导与基础,解决问题与审题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在传统的审题过程中,所有思维活动都是在头脑中抽象完成的,学生有没有认真审题,教师监控不到。缺少教师的监控以及学生的不自觉,就导致他们经常因审题出错。而教师对于到底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也经常是一头雾水,只是在言语上不断强调“认真审题”。而对于到底怎样做才是认真审题了,教师也没有标准。

审题标注化策略就是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用“标”和“注”的形式展现出来,实现审题过程的可视化,即审题过程中,要将部分重点的字词圈画出来,或者将相关的数据标注在题目上,为下一步的理解分析打下基础。

所谓“标”,是指读题时将关键词圈出,把复杂的题目转变为简练的题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抓住重点,从而正确地解决问题。许多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还没看仔细题目就想当然地去解答,殊不知题目中的各种陷阱与考点。这导致学生学会了知识点但是做不对题目,在教师指出错误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就是读题不认真导致的。通过圈画,学生可以加深对关键词的印象,提高审题的质量。

所谓“注”,是指将关键的数据写在题目上,明确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和对象,精准找到已知量,为分析题目打下基础。

这样审题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用“标”和“注”的形式展现出来,实现审题过程思维的可视化。在审题标注的过程中,学生由一开始的教师指导到自主标注,思考“标”什么、“注”什么,形成自己的审题标注化习惯,提高审题质量,从而提升审题能力,培养审题习惯。

二、审题标注化策略分类

“标”的内容(圈画):数学术语类、单位名称类、关系类、文字类、对象类。数学术语类:如行程问题中的相背、相向、相遇;归一问题中的“照这样计算”。单位名称类:如米、厘米等。关系类:如最少、最多、比……多(少)。文字类:类似“往返”“来回”“两圈”这样的关键词。对象类:如角铁、彩带,男生、女生等。

“注”的内容:数据、数量关系、数学公式、图示等。

三、审题标注化策略实施

(一)“标”的策略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圈出数学术语类、单位名称类、文字类等关键词,以达到注意这些词的目的。

1.数学术语类

在遇到行程问题时,要圈出“相向”确定运动的方向,圈出“相遇”确定运动结果,继而厘清解题思路。对于这些细节,学生往往容易出现疏漏。

2.单位名称类

低年级学生在观察时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再加上生活经验缺乏,往往算式写对了,单位名称却写不对。教师可以让学生读完题目后先圈出单位名称,提醒学生写完算式后要写单位名称。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圈出单位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一施工队正在把一个底面直径为10 米,高为3 米的圆锥形沙堆铺到一条宽为6 米的路上,要求铺的沙厚0.8 厘米,这堆沙子能铺多长?(得数保留整数)

这道题要关注单位是否一致,题目中出现了米、厘米等单位,要进行单位换算。

3.关系类

例:小陈老师买来一条长12 米的绳子,剪下5 米修理球网,剩下的每2 米做一根跳绳,最多可以做几根跳绳?

这道题中出现了“最多”,圈出这个关键词。像这样的还有至少、最少、最大、最小等,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比什么多(少)多少?”求的是相差的量,所以用减法。类似的还有“比什么便宜多少”“比什么少多少”都是用减法。

4.文字类

在学习了某个知识点后,进行巩固练习,思维定式使学生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在审题上。如今年妈妈29岁,乐乐4 岁,求明年谁的年龄是谁的几倍?读题时,学生要将这些关键词圈出来,在脑海中留下痕迹。

5.对象类

例:礼品盒长20 厘米,宽10 厘米,高5 厘米,彩带的打结部分长15 厘米,捆扎这个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彩带?

求需要的彩带长度就是求棱长和,而不是求面积或者体积。学生在解这类题时,也容易出错。

(二)“注”的策略

注解数据、数量关系、数学公式、图示等,其目的是找准解题对象和相关数据,即问题中提到哪个对象,就在它的下面写出相应的数据。如把10 克盐放入80克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多少?学生很容易将其写成1:8,而要求学生标注时,他们需要思考盐下面写多少、盐水下面写多少,思考过程中注意到是“盐水”而不是“水”。在解题过程中,尤其是面对数学信息量较大的问题时,很多学生感到眼花缭乱,他们解题时会很匆忙,没办法厘清头绪。这道题目中就出现了多种物品,教师让学生直接在文字下方写出需要用到的数据,从而避免了学生找错数、列错算式。

在课堂上,笔者常常要求学生认真读题,但是收效甚微,也许他们不知道怎样才算认真读题。笔者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读题,找一找关键的地方、容易出错的地方。审题标注体现的形式是外在的,但是,它真正地指导了学生该“标”什么、“注”什么,怎样才有利于解题。

同时,规范的语言表述才能体现思维。学生能够表述他标注的意义,让整个思维过程外显可视,通过审题把已有的数学信息内化成自己理解的能够整合的条件,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教会了学生审题的方法,教师也不能就此放手,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执行情况,经常抽查学生的作业,看一看他们审题时都做了哪些工作,针对学生的错题查看他们审题的标注,分析他们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升教学成效。

审题能力是学生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的形成不仅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还需要以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学生在做作业时经常不认真审题,有时才看几个字便匆匆提笔,因此造成作业中出现较多错误。于是,为了提醒学生认真审题,养成审题的好习惯,笔者告诉他们审题就像是“磨刀”,我们要不惜在“磨刀”上下功夫,“磨好了刀”才能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作业的正确率才会提高。

四、研究成果

审题标注化策略的实施大幅提高了数学教学效果。据统计,大约88.7%的教师认为学生养成了一定的审题标注习惯,因为审题失分的现象明显减少,试卷上圈圈画画的内容增多,班级内93.5%的学生能够做到主动审题标注。学生在做题时能准确抓住关键信息,能力强的学生会直接说出题目要考查的知识点。学生因审题出错的情况减少,尤其低年级学生,认真审题后,做题的正确率大幅提高,思维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通过审题标注,学生不仅仅是掌握了一种解题的策略,归纳后再进行记录就成了数学笔记,复习时还可以参考标注的重点,复习时有导向,也为之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培养审题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提高成绩,从长远来看,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陪伴学生一生,助力他们可持续地自主学习。

猜你喜欢

彩带
玩“风”了
眼花缭乱彩带舞
需要多长的彩带
让句子变成彩带
蓝延兰:让彩带成为畲族的标志
蓝延兰:让彩带成为畲族的标志
彩带“变长”了
布特太太的纸彩带
耀眼的圣诞节
挂在天上的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