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悬疑网络电影区域叙事的版图生成、本土经验与国际视野

2024-04-25张阳

电影评介 2024年2期
关键词:区域空间

张阳

国产悬疑网络电影以区域空间为叙事元素,介入影片的文化书写、空间构造、视效呈现已成为一种创作趋势。一方面,不同区域空间的外在视觉形象给予国产悬疑网络电影更加鲜明的地域色彩,逐渐形成区域叙事版图和区域叙事模式;另一方面,网络媒介独特的空间属性,让悬疑网络电影开掘出“全球在地化”区域叙事的本土经验与文化想象。本文旨在勾勒近年國产悬疑网络电影区域叙事呈现出的地域版图,分析区域叙事生成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命题,探索国产悬疑网络电影区域叙事的本体经验与跨国传播策略。

一方面,不同区域空间的外在视觉形象给予国产悬疑网络电影更加鲜明的地域色彩,如重庆的山城构造,以及萦绕在城市中的风、雨、雾、云等景观都在参与叙事;东北的老旧厂房、街区、舞厅、发廊等空间成为一种黑色符号;华南、两广的小镇空间形成非虚构创作的重要原型;而带有明显异托邦色彩的都市景观则在追求在地化表达与国际化接轨的空间建构。此外,根据网络文学改编的盗墓笔记、鬼吹灯系列影片更是以“悬疑+魔幻”的杂糅类型登场,展现出东南西北不同区域的想象性墓葬奇观;另一方面,不同区域空间所蕴含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议题都作用于悬疑网络电影空间叙事并与故事文本形成互文,为国产悬疑网络电影的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来源与故事拼图,同时,悬疑网络电影的创作又为各区域文化的再生成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然而,相较于院线悬疑电影,国产悬疑网络电影的区域叙事仍显示出个案性和拼贴式,或是基于某一类成熟类型影片的模式照搬。例如“重庆模式”或“东北模式”,亦或是以《白日焰火》(刁亦男,2014)、《消失的她》(崔睿/刘翔,2023)、《河边的错误》(魏书钧,2023)等头部作品的学习之作。真正缺乏对于网络电影独特叙事空间、传播媒介、观众需求等因素的思考,以致于空间书写和文化呈现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悬疑网络电影向互联网空间叙事的转向也并未从无意识向有意识靠拢,没有形成稳定的国产悬疑网络电影地缘角度创作方法。因此,本文聚焦“悬疑+魔幻”色彩的盗墓系列、鬼吹灯系列悬疑电影区域叙事路径与方法,寻找其独特的本土经验与文化想象。

一、地域版图与书写命题

将国产悬疑电影放置在区域电影研究范畴中进行分析,首先要明确“区域”的概念。在历史学和区域学研究领域,“区域是指社会历史发展中,由具有均质(同质)性社会诸要素或单要素有机构成的,具有自身社会历史发展特征和自成系统的历史地理单位”[1]。相较于“地方”特指具体行政区划而言,区域是一个宏观指涉,其范围更加模糊,是一个动态且开放的空间。因此,国产悬疑网络电影区域叙事的研究对象可归纳为在某个区域范围内生产制作,反映其区域空间景观、自然风貌以及当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深层次互动关系的影片。

国产悬疑网络电影区域叙事的版图生成有两条重要轨迹。一是伴随悬疑题材影片在中国电影市场的逐渐成熟稳定,地缘叙事成为一种重要方法。从院线电影来看,《好奇害死猫》(张一白,2006)、《日照重庆》(王小帅,2010)、《火锅英雄》(杨庆,2016)、《少年的你》(曾国祥,2019)、《刺杀小说家》(路阳,2021)、《坚如磐石》(张艺谋,2023)等影片聚焦重庆山城空间,将山城地形风貌、霓虹灯景、立体轨道、楼宇建筑组成一幅魔幻景观。山城背后本身所蕴含的烟火气息和江湖味道则为叙事空间提供更多的文化注脚,最终形成可供类型化处理的“重庆空间模式”。这种地域叙事模式以“点状”城市分布,有着线性历史发展脉络。例如北京、广州、上海、哈尔滨、武汉、重庆、昆明、西藏、汾阳等地都成为重要的电影城市空间。随后,点状分布向集群发展,空间叙事发生转向,呈现出华北区域、东北区域、云贵区域、华南区域、中原区域、藏地区域的空间叙事模式,弱化单一城市地区个性特征,强调区域空间共性特征。学者贾磊磊认为:“从地缘文化上讲,中国电影内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电影作为一种源于真实的影像艺术,它的生产发展与地域风貌、地缘文化呈现一种‘共生状态,同时也深受地缘关系的制约和影响。”[2]

参照区域叙事模式,近年中国电影院线出现了《心迷宫》(忻钰坤,2015)(华北平原拍摄);《暴裂无声》(忻钰坤,2018)(西北高原拍摄);《浮城迷事》(娄烨,2012)、《烈日灼心》(曹保平,2015)(江汉平原拍摄);《白日焰火》(刁亦男,2014)(东北平原拍摄)等区域叙事的悬疑影片,这也为国产悬疑网络电影区域叙事提供了参考模式。梳理2013年至2023年爱奇艺、优酷、腾讯等平台上线播出的国产悬疑网络电影可见,区域叙事主要分布在以下区域(如表1所示)。

二是参考院线单部影片进行的区域空间单位元素复制。如具体的一组场景或空间内视觉色彩、光线明暗、影调氛围的再现。比如网络电影《血十三》(李聆聪,2018)、《再见,陌生人》(唐煌,2020)等影片是根据院线电影《我是证人》(安相勋,2015)封闭叙事空间的复制与摹写,在弱化地域空间的概念下,强化局部空间的呈现。地下室、浴室、仓库成为案件发生、悬疑推理的场景。而网络电影《特殊嫌疑犯》(余庆,2016)则借鉴院线电影《暴雪将至》(董越,2017)西南区域叙事中的独特天气景观,将阴雨、浓雾、山丘、湿漉的涵洞作为叙事空间,增强影片阴冷潮湿的感官氛围。

(一)区域空间叙事下的悬疑网络电影版图速写

相较于院线悬疑题材影片,国产悬疑网络电影的区域叙事既有交集也有分化。从区域布局来看,东北、西南等区域仍然是悬疑网络电影的重要叙事版图。例如《东北警察故事》(秦鹏飞,2021)、《兴安岭猎人传说》(刘轩狄,2021)等影片直接就以地名作为片名,强化区域空间特征。华南地区则选择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和珠三角地区的城镇空间作为表现对象,展现都市化进程中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症候。西南地区仍将重庆的山城特征作为地缘叙事重点,展现山城景观。西北地区则更重视对于广袤土地自然景观的呈现。此外,弱化地标空间强调都市景观也成为悬疑网络电影的一种重要空间叙事,即在影片场景中,较少出现航拍的北京国贸、上海陆家嘴、重庆朝天门等天际线景观,更多的是以观众较为眼熟的现代建筑和科技空间场景进行呈现。

从地域景观来看,悬疑网络电影与观众建立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视觉类型。相较于《白日焰火》、《雪暴》(崔斯韦,2018)等院线影片注重对于城市典型空间场景的呈现,国产悬疑网络电影区域叙事更注重对于地域景观文化内涵的挖掘。例如《东北警察故事》中有一场老丈人与女婿第一次见面的吃饭戏。按当下社会经济发展来看,这种比较正式的会面一般会选择在有独立包间的中高档酒店,温馨的环境配以精致的菜肴。然而,该片将空间场景选择在一家充满烟火气的小酒馆,凸显乡土风情。场景中桌面摆着熏酱熟食、花生米,老丈人和身为警察的未来女婿开始吞云吐雾、把酒交谈,行为举止充满了日常生活质感。从空间场景来看,小酒馆的设置能够抹平男主人公和老丈人不对等的身份地位,也拉近了观众与剧中人物的身份位置。《暴裂的谎言》(李亚宁,2020)在山城重庆取景,但没有选择十八梯、洪崖洞、朝天门、解放碑等经典的重庆空间符号,而是着重展现山城鳞次栉比的商品房,以及其中的出租屋。在内地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大量人口迁徙带动了房市的火热,租房市场火爆的背后也存在流动人口过多所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社会学层面议题成为影片区域叙事的重要切入角度,最终变成地域文化景观。

(二)悬疑网络电影区域叙事生成的社会、文化命题

悬疑网络电影区域叙事脱胎于国产电影区域地缘叙事,但仍有分化和进一步创新的可能性。从纵向历史脉络来看,早期区域叙事与中国电影几大创作阵地有关。“我国西部电影的独特性不断被电影学者所称道;以《雅马哈鱼档》(张良,1984)为代表的南方电影也独树一帜;上海电影的都市性成为无数海派电影创作者的取材范本;东北地区粗狂、冷冽的影像风格所创作的农村电影影响至今。”[3]当然,跨地域创作也为区域电影创造了更多视角。如东北电影制片厂生产创作的《刘三姐》(苏里,1960)、《五朵金花》(王家乙,1959),以及广西电影制片厂生产创作的《黄土地》(陈凯歌,1984)、《一个和八个》(张军钊,1983)等影片也成为区域电影的重要范本。横向对比来看,全球范围内的电影生产本身就带有独特的区域属性。如美国、印度、欧洲、日韩等国家的影片都带有独特区域叙事特征。

早期区域电影给国产悬疑网络区域叙事提供了地理空间上的界域划分依据。比如大江南北、东西空间的板块划分,省、市、街、乡镇的行政区域划分,城市、乡镇、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划分等。这些划分依据是国产悬疑网络电影区域叙事的外部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其网络电影的属性给予区域叙事新的社会、文化命题。

从某种程度来看,互联网让今天全球地域(区域)界限的概念变得愈加模糊与不清。互联网生态和新的传播环境改变了地域本身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这些都需要人们进行新的思考。因此,国产悬疑网络电影从创作主体和接受群体两个维度都存在全新区域叙事的可能性。

第一,当下网络电影的创作者和受众是伴随着互联网文化浪潮成长起来的网生代,其创作意识和接受范围早已超过传统信息媒介时期的维度。比如《仿生迷局》(刘博尊,2020)等影片更多探讨的是赛博空间主体与虚拟世界的关系。两者对于区域空间可能会有更多“有趣味形式”的共鸣,且这种创作思维在桌面电影《网络谜踪》(Searching,2018)上得到进一步的尝试发展;第二,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文学、网络动漫等网络文艺形式构建的叙事宇宙赋予区域叙事更加宽广的维度,这无疑打破了地理空间、时间范畴、文化界限的壁垒。第三,悬疑网络电影从投资、备案、审查、传播等环节较院线电影有更大的弹性和多元性,如弹幕、流媒体播放介质等全新元素都能作用于主体与客体区域叙事交互、位移、重置的全新体验。综上,当今国产悬疑网络电影区域叙事的地域版图与书写命题虽有尝试,但仍有待发掘更新的空间。

二、本土经验与文化想象

国产悬疑网络电影区域叙事要处理好区域与地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前文谈到国产悬疑网络电影正在以“区域模式”和“例片复制”的两条路径进行区域版图勾勒,短期内有助于类型化生产,但长远来看,仍面临一定的发展困境。

这种困境表现在国产电影区域化创作呈版块空间发展,分别有各自的空间叙事特征。悬疑网络电影一味地照搬挪用只会陷入同质化趋势,失去创新活力。此外,参照头部作品的类型复制最终也只能是短期红利,不能保证较高的市场份额和收益。早年国产网络电影通过修改片名、翻制海报生产的“狄仁杰系列”和“四大名捕”系列影片便证明此路不通,需要另辟出路。值得注意的是,當下国产悬疑网络电影区域叙事进程中,取材于网络文学经典IP,注重工业美学生产,不断提升艺术和技术指标的悬疑、古装题材网络电影为区域叙事提供了本土经验与文化想象。

(一)在地化:一种本土经验的空间呈现

在地化是一种相较于全球化而言的一种趋势和潮流,通过适应地方需求来加速发展。国产悬疑网络电影区域叙事的在地化呈现是生产出一系列“悬疑+古装”“悬疑+奇幻”的杂糅类型影片,如《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系列影片。在这一系列影片中能看到区域叙事的本土化创造。

首先,是对不同区域墓葬世界的想象建构。在系列影片中提到的区域墓葬包括西北的龙岭迷窟、昆仑神宫、精绝古城;西南的云南虫谷、巫峡棺山;东南的南海归墟;华南的怒晴湘西等。虽然是虚构的网络文学作品,但对于不同区域空间的风土人情、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都有所指涉,让每一个虚拟的墓葬空间都兼具独特的空间特征。

精绝古城位于大漠黑沙腹地之中,磁山的设置让一切电子产品失效,加上沙漠行军蚁、黑眼蛇等怪物设置,增加摸金校尉胡八一、搬山魁首鹧鸪哨、卸岭盗魁陈瞎子等一行人的探宝困境。龙岭迷窟是西周墓葬遗址和唐朝墓葬重合构造出双重墓葬,产生“幽灵冢”的效果。其中,悬魂梯的设置类似“莫比乌斯环”,一旦踏上之后便开始重复起始,让人产生致幻晕眩。云南虫谷展现了云南亚热带高原气候所具备的自然景观,包括化石森林、瀑布、远古石像等地域景观。昆仑神宫位于昆仑山脉,区域景观下的山脊冰川构成一副天然的宫殿屏障,移步换景依次出现了九层妖塔、狼穴、地下水脉、鬼母记忆之城、湖底神殿、地下大峡谷、巨大石像、水晶矿洞等魔幻场景。南海归墟设置了珊瑚螺旋海域,进入后又出现了套层的海底城空间。巫峡棺山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其场景,影片中引入地仙村和观山太保的设定让本就充满巫文化的巴蜀地带更具魔幻色彩。

其次,是对于虚构空间场景的再现与表现。无论是精绝古城还是巫峡棺山,最先都是以网络小说的形式存在于每一个读者的脑海想象之中。从文学到电影,从虚构到还原,涉及到电影空间场景的再现与表现。上文提到的《鬼吹灯》系列影片对于空间设置做到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的结合。宏观即是区域空间的全方位布局,系列影片涵盖了东南、西南、华南、西北、东北、中部地区,展现了不同区域的外在地形风貌与自然景观。这是电影物质复原现实的属性,再现了中国山、海、川、河等地理层面的多样性。中观是对于不同墓葬洞穴的想象性表现,一方面要从空间结构入手,符合墓葬风水文化特性和古建筑营造结构;另一方面要从文化想象入手,搭建出带有历史年代质感、充满古文明特征,又兼具一定视觉冲击力的空间场景;微观则是再现与表现的有机结合,电影景别的视听特性决定了视觉重心的焦点,特写镜头下的一个漆器、一块玉佩,或是墙上壁画的纹路都有可能成为迷影考据的重点,这既是叙事元素,更是区域空间的符号外延。因此,国产悬疑网络电影区域叙事的本土经验提供了一条在地化的空间表现,以期满足大众认知结构中的文化想象。

(二)大众情感与个人议题:区域叙事的社会想象力

除了宏观、中观、微观三种空间尺度的统一,“悬疑+魔幻”题材网络电影区域叙事提供了一种社会想象力,也就是文化层面的空间延伸与想象。“中国关于历史、奇幻、玄幻、神怪、仙侠、科幻题材的高概念电影善于以文化资源作为电影创意的源泉,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工业体系,……当代电影产业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将文化资源转化成创意,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4]悬疑网络电影在现实题材方面专注于表现大众关注的社会议题,将当下社会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集中表现。如打击黑恶势力、重大刑事案件、历史悬案、疑案等都成为叙事主题和故事情节。在“悬疑+奇幻”“悬疑+神怪”的题材中,区域叙事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观众也在网络电影中获得全新的个人体验。

《兴安岭猎人传说》故事取材于东北民间传说,以兴安岭深山老林为叙事空间,讲述了皇围猎人卷入到村庄血案之中的故事。该片有中国志怪小说的元素,出现了“大马猴”“神树”等奇异灵物,也有中国民间传说守护皇家气脉运势的皇围猎人,建构了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世外境地。在诸多奇异志怪的元素衬托下,悬疑推导最终回归到人性的善恶之辩,实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故事主题。另一部取材于传统文化资源的影片《墨家机关术》(代艺霖,2021)展現了墨家体系兼爱非攻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把中国传统的织造技术、机关布局、五行八卦等文化素材借由数字技术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搭建了一个机关城场景。

三、国际视野与传播策略

国产悬疑网络电影在地化创作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国际传播。中国网络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市场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面临“全球在地化”创作生产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要创作出既具有区域特色,又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影片。

为了更好地促进国产悬疑网络电影传播发展,可以横向对比美国悬疑网络电影区域叙事的发展路径。以美国奈飞(Netflix)生产制作并传播的悬疑电影来看,全球语境下的跨国影片生产是一条重要路径。奈飞公司的创作手段和传播路径兼具跨区域、跨文化、跨媒介等特点,也就是从原创内容生产、版本引进、宣发推广、点播收看等环节都在建构一种全球区域化概念。正如其官网标语:“Netflix以娱乐世界为使命。无论您的观影口味如何,无论您身在何处,我们都可以为您提供一流的电视剧集、纪录片、剧情片和手机游戏。会员只需一个简单的订阅,即可随时畅享想要观看的内容。我们在190多个国家/地区提供30多种语言的流媒体播放服务,精彩的故事来自世界各地,也可以在世界各地受到喜爱。我们是全球头号娱乐迷,并且一直在努力帮助您找到下一个让您倾心的故事。”①从宣传口号中便能感受该公司到对于世界不同国家、地域、区域受众的内容需求供给的多元策略。从近年生产上线的悬疑作品来看,《完美琴仇》(美国,2018)、《在无爱之森呐喊》(日本,2019)、《第八天之夜》(韩国,2021)等影片将区域叙事指向亚洲,涵盖了中日韩主流地区,让亚洲观众看到他者视域中的在地化内容,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国内悬疑网络电影较为欠缺的。目前我国网络电影主要集中表现国内区域叙事,缺乏全球化视角,也未拍摄跨国影片,这对于适配互联网文化生态而言的网络电影传播相对闭塞。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美国奈飞公司的国际传播经验镜鉴,国产悬疑网络区域叙事的国际化传播策略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其一,深入挖掘区域地缘叙事的内涵价值。当下国产悬疑网络电影区域叙事更多注重外部空间表现,缺乏对于区域空间社会、文化、大众情感的挖掘。比如,很多悬疑网络电影会关注到东北区域出现的各种社会案件,并注重利用各种典型性空间来叙事,但也就点到为止并没有再深入挖掘滋生暴力、犯罪的原因。从历史发展和社会学角度来看,近年东北从重工业城市转型、人口的净流失率上升等问题都是故事应该描述的背景。反观影片《白日焰火》中出现的煤厂、舞厅、发廊、洗衣房、街道都在营造一种人烟稀少的萧条感,用影像书写引发暴力的深层次原因。

其二,区域叙事要与区域文化相结合。一个区域有一个区域的地理风貌和自然景观,同时,更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具象在悬疑网络电影区域叙事的表现中,应该强化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赋能网络电影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让影片有更加清晰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比如在国产悬疑网络电影《老九门番外之二月花开》(林楠,2016)中就运用了戏曲元素。该片在叙事过程中将戏曲舞台剧目《擂鼓战金山》与影片情节有机结合,将梁红玉擂鼓以“保家卫国”的角色与剧中主人公二爷不顾险阻,抗击侵略者的人物形象相融合,既展现了戏班的独特文化空间奇观,也将民族文化通过在地化空间进行传达。

结语

综上所述,国产悬疑网络电影区域叙事的版图正在逐步生成,一方面要注重遵循类型化区域电影叙事模式;另一方面更要有全球化视野,尤其是在互联网独特空间属性下要挖掘在地化的区域经验和文化特征,助力国产悬疑网络电影探索更加多元的区域叙事表现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国利.关于区域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区域史的定义及其区域的界定和选择[ J ].学术月刊,2007(03):121.

[2]贾磊磊.中国电影的地缘文化分析——兼论中国电影研究的空间转向[ J ].当代电影,2020(01):122.

[3]周星.地缘文化背景下的区域影像思考[ J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2021(03):43.

[4]张智华,吉佳.高概念电影:创意更新、叙事潜能与实践策略[ J ].当代电影,2023(02):140.

【作者简介】  张 阳,男,湖南长沙人,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戏剧影视理论与实践与网络影视艺术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节目研究”(批准号:17ZD02)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区域空间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分割区域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