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流水句英译的汉英句子对应策略
2024-04-24翁义明王俊琳
摘 要: 英汉语在句子的概念与组织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汉语流水句的英译过程中,译者不能拘泥于汉语原文的外在句子形式,而应当梳理原文语篇的内在语义层次和逻辑关系,按照译入语的语言结构特点和语言表达习惯重新排布和调整语篇组织形式,可分别以对译、合译、分译和重组四种策略厘清原文句子与译文句子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流水句;文学作品;句法对比;汉译英;对应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24)01-0020-05
作者简介: 翁义明,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语料库语言学;王俊琳,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武汉 430074) 。
基金项目: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翻译硕士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YJS23011);中央高校专项资金项目“选择超载”视阈下英语学习心理与学习策略研究( CSQ13050)
收稿日期:2023-09-05
汉语流水句的特点是句子结构松散,主语频繁缺省、小句间无关联词语,句界往往比较模糊,而英语句子以主谓结构为纲,前后勾连,丝丝入扣,复杂而不流散,句界清晰。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在句法构建及篇章的构成两个层面上有较大的差异性,加之汉语句子“断句往往不太分明”[1], 句界也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汉译英的过程中很难能做到原文与译文逐句的一一对应。本文基于英汉对比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以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汉语翻译实践为例,探索现代汉语流水句的英语转换问题,探讨汉语流水句在英译中的翻译策略和具体操作方法,希望能找出汉语流水句的英译规律,以指导汉英翻译实践。
一、英汉句子概念差异
句子(sentence)是“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的最大结构单位。”[2]在英语语法中,句子的定义主要侧重点是语言的结构,英语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通常是由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构成,句子中主语不可或缺,谓语动词是句子的核心。一个完整的英语句子不会因为语法结构关系而被包含在任何更大的语言形式里。例如,How are you?It's a fine day. Are you going to play tennis this afternoon? 英语中的这三个语言单位分别构成三个英语句子,因为“不管这三个形式之间有什么实际上的联系,它们之间没有任何语法手段把它们连成一个更大的形式”[3]。
而在汉语语法中,结构虽然是句子定义的考虑因素,但主要侧重点是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只要是一个意义完整,且能独立表达思想的语言形式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句子。汉语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按照一定语法规则构成的、具有一个语调、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独立的语法单位”[4]。“句子是说话的单位。只要站得住,能够向对方传达一定意思的话,无论长短,都是一个句子。”[5]因为“确定汉语句子的最终根据只能是停顿和句调”[6]。
a.卖东西讲究个吆喝。但老杨卖豆腐时却不喜吆喝。吆喝分粗吆喝和细吆喝。粗吆喝就是就豆腐说豆腐。[7]
b.看到家珍没伤着,我悬着的心放下了,我把家珍扶到汽油桶前,还有一点火在烧,我一看是桶底煮烂了,心想这下糟了。[8]
依照标点符号的标准,以上a和b的两个汉语语段分别由四个句子和一个句子构成,a语段的四个小句之间,作者全部使用了句号连接,而在b语段的六个小句之间,作者全部使用了逗号间隔。因为“一个句子是两头被停顿限定的一截话语。这种停顿应理解为说话的人有意作出的。”[9](赵元任,2001:41)因此可见,汉语的“句子”是一个具体的使用的动态单位,不完全等同于英语的sentence。[10]
英语句子主谓结构主次分明,层次清楚,主语和谓语动词搭配,形成句子的核心。“虽然从结构上说,句子大多具有主语和谓语两部分,可是这不是绝对的标准。即使只有一个短语或一个词,只要用某种语调说出来,就是句子,听的人知道这句话完了。”[1]深刻认识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概念及组织上的差异性对英汉互译中的句子建构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文学作品中流水句翻译的汉英句子对应关系
尽管在句法上,以句号、问号和感叹号为标记的一个汉语句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语调,但在汉语流水句的英译过程中常常会牵涉到源语句子与译文句子如何进行对应的问题。根据对英汉两种语言句法结构和语篇结构的对比、观察和分析,在从汉语流水句到英语的转换中,可以依照英语主谓结构作为翻译过程的转换单位,译入语的语篇建构及其与源语的对应关系呈现对译、合译、分译和重组四种情况。
(一)对译
英汉翻译中的对译是指一个汉语流水句转换成一个英语句子的翻译过程。王理行说,“对于一个严肃的作家来说,标点符号在文学作品中绝非随意使用更非可有可无的因素,常常有其用意,自有其理。”因此,他认为“在翻译中,一般宜以句子为处理单位,即原作中的一个句子,译文中尽量要在一个句子中处理妥当。”王克非据实证调查发现,“在汉英文学翻译的语料中,1: 1的对译比例为54%~82% ,平均为63.3%”[11]。也就是说,文学翻译中,一个汉语句子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译成英语时也都是一个对应的英语句子。根据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上下文语境,在汉语翻译过程中,流水句可以转换为英文的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或并列复合句。
1.译成简单句
当汉语流水句中所包含的小句数目较少,结构层次简单,且各个小句为同一主语的情况下,一般可以转换为英汉的简单句形式。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首先找出句子的主要结构,然后将其他小分句转换为各种短语,如介词短语、名词短语、分词短语、独立主格结构等附属成分。
(1)他们并不是来祝贺李兰和宋凡平的新婚1,他们是来寻找走失了的公鸡母鸡。[12](余华)
It turned out that the neighbors weren't here to congratulate them on their marriage but, rather, to look for their missing chickens.[13](Chow E. amp; Rojas C.)
例句(1)中的流水句由两个相同主语的小句构成,在英译文中,其中一个小句被译成英语的主谓结构,而另外一个小句以动词不定式短语的形式呈现。
2.译成并列句
英语中的并列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依从的主谓结构,基本结构是“简单句+并列连词+简单句”,并列句中的不同构件是处在同一层次的语法单位,英语中常用的并列连词为:and、but、or和so。英译文不区分原文流水句中各个小句之间的主次信息,因为并列句中的各单句在意义和形式上都处于同等地位。
(2)郭啸天见他满脸敌意,知他定是疑心酒中作了手脚,取过道人面前酒杯,将怀中酒一口干了。[14] (金庸)
Guo guessed that the monk was suspicious of the wine, so he took the bowl intended for their guest and drank it down in one gulp.[15](HolmwoodA.)
例(2)原文流水句中的四个小句有一个共同的主语,每个小句中的都对主语“郭啸天”展开描述。在相对应的英译文中,译者使用表联合关系的并列连词and和表因果关系的并列连词so对原文进行概念意义和语篇关联的对等转换。
3.译成复合句
复合句是指包含两个或更多的主谓结构,其中有一个主谓结构在句中起主要作用的主句,另外的主谓结构充当句子的其他成分的句子。汉语流水句的英译如果机械照搬原文中所有动词词序和结构,就会使译文显得平淡无奇,信息结构主次不分,译文就平庸了。在流水句的英译过程中,译者应该把小句间隐蔽性很强的主次关系挖掘出来,译成符合英语主次表达的复合句。英语中的复合句分为含状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含定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以及含名词性从句的主从复合句。
(3)桥南的高粱地里,冲出一百多个穿灰布军衣的人1,十几个日本鬼子跑上河堤2,有的被枪打死3,有的被刺刀捅穿4。[16](莫言)
A hundred soldiers in grey uniforms burst from the field south of the bridge, driving a dozen or so Jap soldiers onto the dike, where they were cut down by bullets or run through with bayonets.[17](Goldblatt H.)
例(3)流水句共有4个小句,译者使用谓语动词的形式将小句1译成主句,小句2译成现在分词短语做状语,而将小句3和小句4合并起来使用关联副词where转换为一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整个流水句英译文成为一个带有定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
汉语流水句的信息重心都不表现在外形上,而往往体现在小句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之中。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有主有次,有偏有正,才能得到好的译文。如果英译文不能体现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主次关系,译文可能显得平铺直叙, 信息重心被掩埋于散句之中,这既违背了原文的意思,也往往会不符合英语的习惯表达。
4.译成并列复合句
如果汉语流水句中,分句间的意义关系不止一种,结构层次也不止一层,逻辑关系较为复杂,译者可以将该句译成英语的并列复合句,也就是并列句中的两个分句中又内含从句,或者说就是含有复合句的并列句。
(4)大家都很轻松自如1,对于售票员的收票验票的呼吁满不在意2,售票员的声音里带有点怒气了3。[18](王蒙)
Everyone seemed rather relaxed and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conductress, who was asking to see their tickets with a note of irritations in her voice.[18](王蒙)
例(4)原文是一个由三个小句组成的流水句,小句1和小句2的主语同为“大家”,小句3有不同的主语“售票员的声音”,译者使用并列连词and将小句1和小句2 翻译为表联合关系的并列句,然后用关系代词who将原文小句3翻译为一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译文结构层次清晰,语篇逻辑连贯。
(二)分译
“有时汉语句子很长或结构松散,一个句子包含几层意思,甚至语气有转折,如果这时译文只用一套主谓结构,或者说只用一个英语句子一口气译下去,译文就会过于繁复庞杂。这时就需要根据情况对原文句子进行切分,化整为零,分而译之。”[19]特别是一些语义信息量大、结构层次复杂的汉语流水句,在英译时常常无法译成一个英语句子,对原文进行合理有效切分是流水句英译的一个基本策略。这时候就需要“根据汉语流水句 的语义进行划分,然后对每个语义群采用一个完整的英语句子来表达”。[20]
1.不同主语流水句的分译
如何对错综复杂的汉语原文流水句进行断句和语义切分,掌握断句的一般规律是英语翻译的关键。当汉语流水句中的主语或话题有变化时,英语译文往往会在主语或话题变化处进行断句切分。
(5)河水起初只淹到他的膝盖1,很快淹到大腿2,他把裤头使劲卷起来3,两半葡萄色的小屁股露了出来4。[21](莫言)
At first the water came up only to his knees, but it quickly reached his thighs. He hiked his shorts all the way up, exposing his grape-colored buttocks.[22](Goldblatt H.)
例(5)流水句中4个小句分别拥有两个不同的主语,小句1~2是对主语“河水”的描述,小句3~4是对主语“他”的描述,英译文中,译者也是按不同的主语对原文进行拆译,将整个原文流水句译成两个主语,分别是“the water(河水)”和“He(他)”的英文句子。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译者按不同的话题对原文拆开,将整个句子译成两个英文句子,层次清楚,很好地保持了各层次的相对独立性。
2.同主语流水句的分译
各小句主语相同的流水句中,其谓语部分最常见的一种是连动句形式,大多句子在结构上往往是第一个小句是主谓语齐全的完整式,从第二个小句开始主语常常承前省略。当汉语长流水句小句间有因果、转折、递进、对比的关系时,英语翻译时一般可以在关系转化的连接处进行断句,翻译成多个不同的英语句子。
(6)林震脸红了,他根本没想到这些,他正为自己的无能而十分羞耻。[18](王蒙)
Lin blushed. He’d never thought of himself this way. On the contrary, he felt ashamed at his own ineptitude.[18](王蒙)
例(6)是由三个小句构成的单主语流水句,每个小句的主语都是显性代词“他”,译者将原文的三个小句一一对应地翻译成三个英文简单句的语篇形式。译文通俗易懂,用词简洁通俗,语义层次清楚,逻辑主次分明。如果译者按照汉语流水句行文,也翻译成一个句子,势必逻辑紊乱,臃肿堆砌,使读者产生阅读重负感。
(三)合译
汉语流水中往往会存在句界不清、句逗不分的语言现象,导致汉语书面上有相当比例的句号并不总是大于逗的语篇单位。因此在流水句的英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几个句子合译为一个英语句子的现象。译者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需要,将若干个意义相关的流水句翻译成英语并列句、复合句或并列复合句。而在语言的转换过程中译入语核心句的选择和关联方式的使用是译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最关键问题。
1.合译为并列句
两个或多个相邻的同主语流水句在形式上和语义上都有较强的连贯性,翻译时往往可以合译为一个英语并列句。
(7)余占鳌脱掉蓑衣1,溜着墙根2,一闪身进了西院3。他贴在单家的影壁墙后4,看着外边那些乱纷纷跑动的人5。[16](莫言)
After shedding his straw rain cape, Yu Zhan’ao crept along the base of the wall and entered the western compound, flattening up against the Shans’screen wall to watch the men scurry back and forth.[17](Goldblatt H.)
从书面标点符号来看,例(7)中的两个流水句一共有5个小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将第一个流水句中的小句2和3转换成由and连接的并列结构,而将流水句其他的小句动作行为分别转换成介词短语“After...”,现在分词短语“flattening up...”及动词不定式短语“to watch...”,整个英译文主谓结构紧凑,次要成分前呼后拥,既符合英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也能形象生动地呈现原文流水句所要表达的描写效果。
2.合译为复合句
两个或多个相邻的不同主语的流水句,如果在语义上有很强的关联性,翻译时可以合译为一个带定语从句或状语从句的英语复合句。
(8)一九八六年暑假我在故乡集市上买菜1,碰到了邻村一个姓万的男人2。他一把拉住我3,瞪着眼吼叫:听说你发大财了?[23](莫言)
During summer break in 1986, when I was shopping in the city market, I ran into a fellow from a neighboring village who grabbed my arm and shouted, wide-eyed, ‘I hear you struck it rich
例(8)原文中,两个在形式上相互独立、有各自不同主语的流水句通过代词主语承前回指的语篇衔接手段构成一个语义关联的连贯语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分别使用了关系副词when和关系代词who将两个汉语流水句合译为一个包含两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英语复合句。译文语篇紧凑连贯,一气呵成,如以原文句子为转换单位分别译为两个英文句子,动作和场景的衔接就没有如此效果。
3.合译成并列复合句
逻辑语义上关联的相邻不同主语流水句,翻译时也常常可以合译为英语并列复合句。
(9)李兰没有喝1,她把另一瓶冰镇汽水推给了宋凡平2。宋凡平犹豫了一下3,拿起来也咕咚咕咚喝了下去4。[12](余华)
Li Lan didn't drink hers but instead pushed it back to Song Fanping, who paused for a second, then picked it up and gulped it down, too.[13](Chow E. amp; Rojas C.)
例(9)原文是两个流水句构成的连贯语篇,译者使用转折连词but将前流水中的两个小句译为一个英语并列句,又使用关系代词who将下文流水句转化为一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对前句宾语“宋凡平”进行陈述性修饰,因此整个原文语篇被翻译为一个包含定语从句的英语并列复合句,层次分明,表达简洁,言简意赅,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和行文方式。
(四)重组
重组法是指英语译文的句子构建不依赖于汉语原文的句子间的关系,而是根据汉语原文语句间的逻辑关系重新构建英语译文句子。“为了有利于译文主谓结构的组建,译者就需要在准确领会原文内在线索的基础上,不拘于原文的排列,从选择译文主语入手,重新组织译文,从英语的角度恰如其分地表达原文的信息。”[25]
1.不同主语流水句的重组
(10)宋钢走到开票的柜台前1,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准备好的七角钱2,重重地拍在了柜台上3,把里面开票的女人吓了一跳4。她嘟哝着说:“才七角钱就是十元钱也用不着这么使劲。”5[12](余华)
Song Gang then walked up to the cashier and pulled exactly seventy cents out of his pocket. Slapping the money down on the counter, he startled the female cashier, who muttered, \"Onlyseventy cents—you'd think it was ten yuan, with all that ruckus.[13](Chow E. amp; Rojas C.)
从外在的标点符号来看,例(10)原文有两个句子,前句是由四个小句组成的流水复句,后句是一个单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并没有依照原文句子的对应关系来进行句对句的译文转换,而是根据原文小句之间语法和语义关系的紧密度,打通汉语句子之间的鸿沟,对原文的五个小句进行重排,重新组织译文语篇:将小句1~3合译为一个由and连接的英语并列句,然后将小句4和下文单句合并,译成一个带有现在分词短语做状语、关系代词who引导的定语从句的英语复合句。 “调整句界,对原文语句进行重新分合,目的是有效地传达原文的语义内容,使译文符合英语的一般语言表达习惯。”[26]
2.同主语流水句重组
(11)翠翠在塔下玩得极高兴1,走到溪边高岩上想要祖父唱唱歌2,见祖父不理会她3,一路埋怨赶下溪边去4。到了溪边方见到祖父神气十分沮丧5,可不明白为什么原因6。[27](沈从文)
Cuicui was quite happily occupied under the pagoda. She went up to the high bluffs, wanting Grandpa to sing to her from below, but he paid her no attention. She went down to the stream, sulking, until she saw that Grandpa for some unknown reason looked very dispirited.[28](Kinkley J. C.)
例(11)中的6个汉语小句都有一个共同的话题主语“翠翠”,小句1~4组成前流水句,小句5~6组成后流水句。英译文根据小句之间的语义紧密程度,对原文6个流水小句进行重组,转换为三个不同形式的英语句子:小句1被译为一个英语单句,小句2和3译成一个but连接而成的英语并列句,小句5和6被译为一个包含由until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的英语复合句。
基于英汉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在句子概念及组织上的差异,在汉语流水句到英语的转换中,首先要进行语义分析,对其层次予以梳理,弄清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译者不能拘泥于汉语原文的外在句子形式,而应当按照内容上的主谓关系、按照译文的语言结构习惯和特点重新排布和调整句子及语篇组织形式。
[参 考 文 献]
[ 1]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8.
[ 2] Crystal, D编,沈家煊,译.现代语言学词典[Z], 2000:338.
[ 3] Bloomfield,L.Language[M].New York: Henry Holt,1933:170.
[ 4] 张静.汉语语法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427.
[ 5] 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87.
[ 6] 朱德熙.句子和主语——印欧语影响现代书面汉语和汉语句法分析的一个实例[J].世界汉语教学(创刊号)1987(3):31-34.
[ 7]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5.
[ 8] 余华.活着[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90.
[ 9]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41.
[10] 姜望琪.汉语的\"句子\"与英语的sentence[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六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典论文集[C].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2004:20.
[11] 王克非.双语对应语料库研制与应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03.
[12] 余华.兄弟[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8:41,47,259.
[13] Chow E. amp; Rojas C (trans.) Brothers [M]. NY: Pantheon Books, 2009:25,30,170.
[14] 金庸.射雕英雄传[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10.
[15] Holmwood A. (trans.) 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 I-A Born Hero [M]. London: MacLehose Press,2018:13.
[16] 莫言.红高粱家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71,93.
[17] Goldblatt H. (trans.) Red Sorghum [M]. London: Penguin Books Ltd, 1994:57,76.
[18] 王蒙.王蒙小说选(英汉对照)[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9:76-77,122-123.
[19] 翁义明,王金平.从英汉句法对比论汉译英的翻译单位[J].外语研究,2005(6):57-60.
[20] 李明.汉英互动翻译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31.
[21]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185.
[22] Goldblatt H. (trans.) Radish [M]. London: Penguin Books Ltd, 2016:23.
[23] 莫言.变[M].北京:海豚出版社, 2010:61.
[24] Goldblatt H. (Trans.) Change [M]. Seagull Books Ltd, 2010:79.
[25] 翁义明,王金平.从英汉句法对比论汉译英的翻译单位[J].外语研究,2005(6):57-60.
[26] 吴群.调整句界,整合语序——充分把握原文,有效落实译文[J].中国翻译,2003(2).
[27] 沈从文.边城[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453.
[28] Kinkley J. C. (Trans.) Border Town [M]. NY: Harper Perennial,2009: 60.
责任编辑:陈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