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单元起始课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2024-04-24郑琳琳
郑琳琳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前提是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解读教材,分析前后知识之间的关联,把握前后知识的迁移和转化规律,再对比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构建教学目标和内容,系统落实教学活动。这样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形成研究一类数学问题的通理、通法。在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笔者认真研究了人教版数学八年级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内容,以第一课时《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教学为例,阐释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单元起始课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以整体视角引入学习,明确学习路径
课堂上,笔者先提问:“在七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的加法,你认为还需要研究整式的什么运算呢?”学生很容易通过数的运算联想到要进行整式的乘除法运算。接着,笔者要求学生解决问题1,并猜测一下整式乘法有哪几种类型。
问题1:大成殿是湖北省重点保护文物,襄阳市文物保护管理处会定期对大成殿进行修缮,相关数据如图1所示,请列式表示(单位:m):
①大成殿的占地面積是 m2;
②大成殿连同殿前平台的占地面积是 m2;
③为了施工安全,建筑队把大成殿、殿前平台及银杏路的一部分用安全网围了起来,围起来的面积是 m2。
学生作答后发现:整式乘法的类型有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笔者引导:“今天我们学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回顾整式加法中同类项的内容,我们是从特殊的数的运算入手,研究一般的式的运算。本节课,我们类比这一过程,研究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随后,笔者对引例中的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进行处理,赋予数值后形成“(1.8×103)×(1.1×103)”算式。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后,笔者追问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用到了哪些运算律及运算性质。有的学生回答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有的学生回答幂的运算,即同底数幂的乘法,这正是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计算法则的依据。
这样引入,学生了解了整个单元要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新知可以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可以类比相似内容的学习路径,有利于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尝试建构更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合作探究运算的一般方法
本环节,笔者结合法则的形成过程,设置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在探讨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时,笔者通过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地理解运算法则,形成运算的一般方法。笔者先将“(1.8×103)×(1.1×103)”一般化为“1.8c3·1.1c3”,让学生对比两种运算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通过计算,从运算律和运算性质两个方面回答了笔者提出的问题。接着,笔者让学生说一说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应该怎样计算。有的学生说“要先把有理数相乘,再把同底数幂相乘”,有的学生说“因为是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应该先把系数相乘,再把同底数幂相乘”。对于学生的解题思路,笔者没有马上回应,而是继续对乘法算式进行一般化处理,呈现“1.8c3·1.1b2c3”,让学生小组讨论上一个算式与这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生思考后回答:“相同点是1.8c3和1.1c3仍然要相乘,不同点是这个算式中的第二个因式中多了一个b2。”笔者追问:“你能对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补充吗?回顾这几个实例,你能谈一谈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一般步骤吗?”交流讨论之后,学生回答:“首先是把系数相乘,同底数幂相乘,然后是把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这样教学,学生在观察、讨论、概括中总结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这一运算的本质特征,体会到数的运算与式的运算的通理、通法,形成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运算法则的方法,巩固了类比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梳理知识结构图,总结学习式运算的方法与路径
课堂小结环节,笔者让学生回顾知识内容,总结研究问题的方法,形成知识结构图(如图2),以把握学习式运算的整体脉络,并通过知识结构图明确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和研究方向。
知识结构图把本节课的内容(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研究的依据(运算律和幂的运算)、使用的方法(类比和转化)、以后要研究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体悟从数到式、由特殊的到一般的研究过程,了解研究这类式的运算都要从特殊的数出发,为后续学习提供了方法和路径指导。
(作者单位:襄阳市第五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