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科素养导向的定向运动大单元教学
2024-04-22张子杰
摘 要:定向运动是专项运动技能课程中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定向运动教学应以新课标为依据。为培养学生体育学科素养,探讨了采用大单元教学设计将定向运动教学中的碎片化知识有机整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科素养;定向运动;大单元教学
作者简介:张子杰(1997—),男,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文贤实验初级中学校。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定向运动是专项运动技能课程中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定向运动学练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定向运动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勤练”定向运动结构化技战术组合,以“常赛”的方式提高学生专项运动能力,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在当前各中小学积极落实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应当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定向运动的大单元教学进行构建,完善定向运动课程体系,以适应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现状,使定向运动教学更具科学性、逻辑性、衔接性,为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作贡献。
一、以素养性目标统领定向运动目标
新课标强调,当今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要充分聚焦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形成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个人能力、良好的品格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1]。定向运动是指参与者借助指北针和专业的定向地图,寻找经济、有效的前往终点的路径,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在定向地图上标记的若干检查点的运动形式[2]。目前,定向运动专项教学应将新课标作为理论依据,紧密围绕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展开,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康行为,培养学生在陌生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其形成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体育品德。
(一)定向运动教学中的运动能力培养
定向运动是一项竞技体育项目,要求参与者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识图、用图、快速反应、将体力与智力相结合的能力。首先,定向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能素质。定向运动中的越野跑是一种长距离的间歇运动,对参与者心肺耐力有很好的锻炼作用。在户外条件下,这种肌肉收缩与放松交替、身体负荷与精神负荷交替的运动形式,有助于参与者保持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其次,在技战术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标定位置、路线选择、寻找检查点等专项能力。定向运动的参赛形式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定向运动距离可长可短,运动类型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调整,所以每个参与定向运动的成员都能够在定向运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享受定向运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长期参与定向运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使学生充沛体能,实现专项运动能力的有效发展。
(二)定向运动教学中的健康行为培养
定向运动是一项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运动,参与者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能够学会基本的户外徒步生存技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参与者的行为不仅会受到赛场内对手的影响,也会受到自身对定向地图的理解、对实际地形地物的判断的影响,所以参与者在比赛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比赛路线选择,运用图地对照能力,发挥自身优势,选择有利于自身体能、技战术水平的最佳比赛路线,去己弊,取己利。因此,为了顺利完成定向运动,学生要理解地图中各种颜色、符号等内容的含义,学会处理地图与实景的转化;正确理解定向运动的比赛方法以及赛事规则;在陌生环境下通过情绪调控,减轻面对突发状况时的紧张情绪,在冷静的状态下运用体育、地理、数学等跨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保护自己避免运动损伤,若在紧急状态下出现运动损伤,能够及时进行处理。长期参与定向运动还有利于学生锤炼自信心,提高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终身体育意识。
(三)定向运动教学中的體育品德培养
定向运动具备较为明显的跨学科特征,具有形式新颖、挑战性强、趣味性高等特点,能够激发参与者永不言弃的探索精神、积极进取的求知精神,充分展现体育品德的内涵。定向运动赛场上,位置多变、场景多变、状况多变,需要学生运用个人智慧来应对各种难以预测的突发事件,这对于培养学生快速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此外,定向运动还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求参与者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自然,学会自我反思,积极进取,发扬自律自强、文明礼貌、坚韧不拔的品格。因此,在中小学中开展定向运动大单元教学,符合新课标教育理念,对中小学生的体育品德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二、以大单元教学指导定向运动教学
开展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定向运动大单元教学,不仅要在课时和教学内容上进行调整,更重要的是设计科学、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3],以充分体现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以及基于大单元整体教学观的创新教学思路。
(一)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
核心素养是一种复杂且高阶的综合能力,其发展具有整体性特点。因此,教师要做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传授,更要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定向运动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注重系统性培养和综合性发展,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的体育素养贯穿于大单元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做到有目标、有结构、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容,以学科素养引领定向运动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方面面[4]。
(二)以专项技能大单元教学为载体
新课标明确要求,在专项技能教学中要采用大单元教学的形式,构建多元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强化“教会、勤练、常赛”,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专项技能,避免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烦琐、浅、偏、断现象,形成系统的、连续的、逻辑清晰的结构化专项技能内容。大单元教学是指针对某个专项运动项目或者项目组合进行18个课时以上的相对系统和完整的教学[5]。新课标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分成四个水平,在水平四这个阶段,初一和初二每学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包含36个课时,一个学期只教一个运动专项,一学年只教两个运动专项;初三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包含72个课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学校的实际条件,选择一个运动专项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这一安排说明新课标倡导的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应当以大单元教学为载体,建立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专项化系统模型”,整合碎片化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将其系统化。大单元教学作为专项技能教学的关键途径,注重学生的“学会”,要求教师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运动技能,做到“会用、能赛”,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三)以结构化的需求安排为内容
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定向运动的大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定向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技战术运用、专项体能训练、心理素质培养、定向运动比赛、竞赛的组织与编排、竞赛场地选择及路线设计、定向地图制作、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赛事观赏与评价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处的学段水平来确定课时量、重难点、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等主要教学内容,对定向运动教学进行结构化安排,突出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定向运动教学的各个环节需要衔接贯通,技术动作需要相互联结,从而使学生能够熟练地组合运用定向运动的技战术。
例如,定向运动大单元教学内容可作如下安排:在学习与掌握阶段,让学生了解定向运动的基本情况,通过地图比例尺转化练习、地物符号实景转换练习、地貌符号实景转换练习、标定地图方位与测量磁方位角练习、图例识注练习,培养基本的定向运动能力;在熟练与巩固阶段,让学生通过实地判定地图练习、标定地图练习、对照地形及确定站立点和攻击点练习、路线选择练习,学会地图与实地对照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参赛所需的技战术,形成健康的定向运动行为;在运用和比赛阶段,设置比赛场地、路线,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比赛,结合赛事规则开展校园定向运动比赛,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在大单元教学的最后几个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比赛、成果展示或者专项技能测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
三、以系统化实施引领定向运动实践
与以往的体育单元教学相比,学科素养导向下的定向运动大单元教学的具体实践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定向运动知识和技能,学会定向地图的制作与利用,为今后进行更高层次的定向活动或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设计定向运动大单元教学需要切实围绕学科素养的三个层面(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充分考虑定向运动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科学组织“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以系统化的实施来引领定向运动的教学实践,有助于学生的学练,使他们完整体验定向运动[6]。
(一)聚焦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标
体育教师需要基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进行定向运动大单元教学目标设定,期望的定向运动专项学习成果也要在这三个方面有所体现。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可测量、可评价。
例如,定向运动大单元教学目标可设计如下:运动能力方面,能够在户外环境中熟练运用标定地图、路线选择、按方位角行进等定向技术,具备参加定向运动比赛的基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定向运动的学练和比赛,能够在陌生环境中控制自身情绪,冷静思考,适应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了解相关定向运动赛事的规则,形成对定向运动的兴趣;体育品德方面,勤学苦练,在比赛中展现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具备团队合作意识,正确看待比赛输赢,养成经常开展户外锻炼的好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二)把握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
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定向运动大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涵盖教学的方方面面,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极为重要。教师应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定向運动学习活动,运用情景化教学,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在定向运动中遇到的问题,形成有趣且丰富的定向运动体验和认知,使学生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掌握基本的户外技能,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三)注重素养表现,设计评价方案
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检验教学的实际效果。定向运动大单元教学的评价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学科素养,选取合理的评价内容、方式、手段和标准,综合衡量大单元教学中的学科素养培养情况。定向运动大单元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定向运动认知、定向技战术运用、专项体能、户外生存及比赛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自我保护及自我急救能力、遵守规则的道德理念、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等方面。
结语
总之,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中小学在开展定向运动大单元教学时,要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专项运动教学要求,加强课程的整体设计,强化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处理,注重专项运动技能的关联性。体育与健康教学要由浅入深,走向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成就自我,努力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张中印,马凌波,尹志华.指向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与路径、问题与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3):58-68.
罗晖.定向运动的起源和发展简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6):105-107.
潘建芬.大单元教学设计初探:以体育课程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8(19):40-44.
赵富学,陈蔚,仰明桥,等.“立德树人”视域下培养中国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的深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32(5):431-438.
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中的疑惑与解答:《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专家解读[J].体育教学,2022,42(6):4-5.
尚力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推进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22(5):9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