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及优化策略

2024-04-22冷钊漪

管理学家 2024年7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大数据时代优化策略

冷钊漪

[摘 要]为推动企业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要积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有效监督企业各项业务的同时,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更多科学依据。但很多企业显然未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在实际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结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机遇,分析其在工作理念、工作体系、机构设置以及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07-0070-03

一、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机遇

(一)内部审计形式优化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更强调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以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确保审计流程的标准化,构建更加科学、先进的内部审计模式。面对当前日渐丰富的企业经济业务活动,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不断增多,如果始终沿用传统人工审计模式开展相关工作,不仅会增加时间与人力成本,还会影响数据收集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对工作成效造成严重影响[ 1 ]。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构建网络化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可以创新优化内部审计形式,有效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缩短审计时间,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人为因素对数据准确性和结果真实性造成的影响。

(二)数据处理效率提高

面对企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海量数据信息,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期间需明确相关的数据信息,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将其中具有审计价值、满足审计需求的高质量数据快速提取出来,利用信息化审计系统收录相关数据信息,为后续随时提取有用数据提供便利,保证信息提供的及时性与高效性。信息化的内部审计工作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数据处理的准确性,而且能降低审计流程的冗繁度,简化中间流程,加快数据处理速度,提高审计成果质量,降低企业审计风险,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

(三)数据存储形式优化

在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下,企业主要将相关实物作为审计证据完成数据存储,这种数据存储形式虽然可以直观呈现企业经营期间的财务状况,但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在审计数据应用过程中信息调用难度较大,且获取效率相对偏低,严重影响审计工作成效的同时,还会因存储形式不当产生更高的审计成本。如果能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云存储技术手段优化数据存储形式,可以实现实物存储媒介的数字化转变,便于审计人员快速调取和应用数据信息,降低内部审计工作在数据存储方面的成本支出。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工作理念较为落后

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是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基础,这种独立性主要强调审计人员在开展具体工作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独立思想与独立行动,从自身专业性角度出发,在完成本职工作期间自觉履行相关义务,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但随着大数据时代审计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经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影响工作成效。比如,在会计师事务所数量不断增多的形势下,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的地位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单位作为需方市场,需要满足不同被审计单位的具体需求,而被审计单位同时作为审计服务的买家,也享有更多话语权和选择权[ 2 ]。对此,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会受困于行业的恶性竞争,为扩大其市场竞争力会一味降低价格,这种相对落后的发展理念往往會影响审计行业市场的稳定秩序,使其实际工作开展与工作初衷相背离。

(二)缺乏完善的审计控制体系

企业各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核查是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可应用经过内部审计且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优化工作方案,以内部审计结果为基础,优化现有经营活动的管理模式。从这一点不难看出,在企业运营中,内部审计控制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部分企业虽然已经认识到了内部审计控制体系的重要性,但往往过于注重经济利益,使内部审计控制体系与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存在较大偏差,或者内部审计控制体系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由于企业内部审计控制体系不够科学、专业和完善,审计工作中极有可能发生矛盾,影响内部审计效果,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缺少专业审计机构设置

受企业组织制度和人员配置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期间,存在制度落实不到位、人员数量不充足、专业资格水平低等问题。专业审计机构的缺乏,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发挥的作用受到限制。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期间,如果没有执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缺乏与人员职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内容或对审计人员绩效评估不够全面,都会导致审计机构难以发挥优势。通常情况下,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需要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企业内部管理中审核工作落实不到位,严重限制了企业内审机构基本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

(四)工作过程缺少有效沟通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内部沟通的高效开展对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审计工作的现实需求,企业管理层需要发挥引导作用,要求企业内部审计相关管理人员和负责人员积极与企业领导进行有效沟通,商讨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管理流程等相关重要经济活动。但由于缺乏有效沟通,部分人员在工作中难以全面掌握企业管理情况、活动决策方案和工作操作要点等,使得会计监督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 3 ]。

三、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优化对策

(一)营造大数据发展环境

基于大数据时代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企业在工作优化中应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制度要求,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遵循大数据内部审计的相关准则,加强相关数据库与信息平台的完善与应用。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为核心目标,在营造大数据发展环境的过程中,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规范和实施细则,明确大数据背景下各类违规行为的界定标准,降低企业审计风险,使内部审计工作获得良好成效。

一方面,相关人员要遵守大数据技术的操作规范,围绕审计工作的特点,对企业当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建立健全科学的内部审计控制体系,确保其与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为顺利实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制度支持。

另一方面,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行业特点执行相应的企业审计风险控制标准,确保制度体系整体的可行性,规范审计工作流程,提高审计工作开展的科学性与标准化水平。

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疏漏问题,还要结合审计工作的规范要求,建立完善的工作责任机制,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予以规范,促使审计工作在大数据环境下可以及时应对各种问题,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大数据时代,先进技术的发展在为企业内部审计优化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为其数据安全带来更大风险。在传统的审计模式下,企业的重要数据大多存储在计算机终端,应用云计算技术将这部分数据转移至虚拟云终端的过程中,会使其数据转变为第三方存储的形式,必然也会影响数据安全[ 4 ]。因此,在大数据发展环境中可建立与之配套的第三方监管机制,既可提高数据存储安全性,同时还能强化网络可靠性,增强信息化系统对黑客入侵与网络病毒的抵御能力,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更加高效安全。

(二)积极应用审计新技术

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化中加强云计算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可为其信息化发展提供更多助力,通过对审计新技术的合理应用,使其在互联网平台相关软件的支持下,提供更多的信息增值服务,挖掘企业数据信息的应用价值。积极应用审计新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和商业发展模式,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审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因此,企业在优化内部审计工作时,可结合自身发展现状重视物联网技术的合理应用,在落实环节对各阶段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挖掘,利用云审计技术搭建与企业发展实际需求相适应的物联网信息共享平台,全面整合企业现有的内外部资源,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同时,企业应以高效的审计方式为基础,在应用审计新技术的过程中还要综合考虑平台数据的安全性,针对黑客攻击、恶意软件入侵等各类风险,加强对云安全技术的创新应用,促使企业审计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性能得到全方位提升,对其中的网络漏洞及时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切实保障终端用户的信息安全,使其参与度得到有效提高。在传统杀毒技术的基础上做好升级处理,应用新型云安全技术构建适用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网络安全防护模式,增强企业信息安全防御能力,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职能。在针对云服务商开展有效监管的过程中,还要围绕云服务功能完善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综合考虑网络环境与应用软件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危险问题,加快构建内部审计控制体系,及时发出问题预警,强化云终端用户的行为规范。在选择云服务商进行合作时,以其信誉度为重点,并通过加密技术等方式完善用户终端信息安全保护设置,保证审计工作账号密码等方式的获取应具备相应的登录权限,避免出现数据丢失、数据泄露等问题。

(三)采用多样化审计方式

随着企业在大数据时代审计内容的不断完善,为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在实际开展中可以有效满足企业经营管理与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应在该项工作的优化中采用多样化的审计方式,为各类审计内容和相关流程的完善提供指导,使企业电子审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促使电子政务系统的功能与各项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要求保持高度统一,提高企业信息实时共享的质量与效率。在企业电子审计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中,应以增强系统可操作性为核心目标,树立科学的服务意识,严格按照工作开展标准实时跟踪并及时反馈各类信息,为审计人员解决工作问题提供便利。从保障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审计工作开展的标准流程进行持续深化,使电子审计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更全面的保障,完善企业云审计体系。应以公布企业内部审计信息作为大数据背景下的重要环节,构建相应的云审计体系,围绕企业数据运用完善相应的产业链,平衡好审计服务本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矛盾。在企業信息技术应用阶段,可发挥独立第三方软件服务商的指导作用,强化审计部门对云审计实效的科学监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审计工作质量,创设公平的审计工作环境,有效规避审计风险问题,基于企业电子审计系统的运维现状和未来发展,加强智能型审计平台的搭建,动态监管审计数据信息和开展审计工作,以先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的方法策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5 ]。

(四)注重审计人员的培养

审计人员作为影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优化的关键要素之一,其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丰富的审计经验对审计工作开展质量和效率具有直接影响。企业在优化内部审计工作期间还应提高对审计人员培养的重视程度。以审计人员明确的工作职责和权限为基础,要求其在本职工作范围内保质保量完成审计任务,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促进审计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遵循科学的审计原则对审计数据展开公正客观的分析,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管作用,使审计流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在审计人才招聘环节,适当提高对人才专业能力的要求,选聘更多复合型人才,通过岗位轮班的形式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在审计人员培养环节,围绕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发展的特点,持续优化审计人才培养内容,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层面促使审计人员的信息素养得到持续提升。

此外,企业还应以定期开展审计知识与技能培训为基础,在审计人员培养中,要引导其深入学习新型审计责任管理等工作制度,针对行业典型案例,可邀请专家为审计人员从专业角度进行解读,鼓励其正确运用数据处理技术手段,提高其对各类问题的综合分析与处理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考虑到云终端数据的真实性特征,在分析此类数据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秉持谨慎负责的态度,强调自身的独立性,避免因个人私利出现篡改审计报告的问题,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虽然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但同时对其工作开展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做好审计数据保密与电子审计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与责任意识,促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康.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化研究[J].财会学习,2023(20):119-121.

[2]黄波.大数据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优化策略研究[J].品牌研究,2023(12):237-240.

[3]赵恒.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发展[J].品牌研究,2023(21):185-187.

[4]沈佳伟.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质量提升探究[J].财会学习,2023(32):125-127.

[5]秦桦.大数据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及优化策略探讨[J].中国经贸,2023(03):161-163.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大数据时代优化策略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