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保障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2024-04-22刘兰

廉政瞭望 2024年4期
关键词:筠连县议事党组织

刘兰

在春风村的茶山上,茶农们正在采摘茶叶。

“加工厂前面这块空地,我们打算种上向日葵,配合金钩村的整体风貌打造。”站在金钩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红糖加工厂门口,四川泸州市江阳区江北镇金钩村党总支书记胡波描绘着金钩村的发展蓝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用组织振兴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近日,记者走进四川各地的城镇村社,党员干部干事热情高涨,乡村振兴人才辈出,组织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愈发明显。

选好头雁,提升基层党员“引领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选好一个领头人能带强一个村。村党组织书记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担重任、挑大梁。

4月3日,在宜宾市筠连县春风村的茶山上,村民们正在热火朝天地采摘茶叶。从“石头村”到“幸福村”,这一切离不开春风村的领头人——春风村党委书记王家元。

春风村俗名“猫咡湾”,属于典型的喀斯特丘陵山区,三分之一面积石漠化,满山的乱石让“靠山吃山”成為一句空话。面对现状,王家元带领党员群众硬是把制约春风村发展的交通、饮水、土地、环境四大难题一一攻克,在石头缝里种李子树,发展了李子产业,让老百姓富起来。他也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2019年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原春风村与周边4个村合并形成新的大“春风村”,总人口从890人增加到9363人。合并之后,村民年人均收入为1.85万元,如何提高村民的收入,成为春风村的头等大事。王家元说:“我是村里的带头人,遇到困难要做好表率,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

由优秀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组成的村“两委”在王家元的带领下,确定了三产融合发展思路。春风村围绕茶叶、李子等特色产业资源进行提档升级,吸引入驻企业37家(其中7家规上企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2023年,村民人均收入达2.85万元。

200多公里外的泸州市龙马潭区也有一个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人——顺江村党总支书记杨忠琼。

顺江村是龙马潭区最偏远的村,杨忠琼刚到顺江村时,村上无资金无项目,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钱”。“2019年,龙马潭区委组织部以路演大赛模式,确定中省资金扶持集体经济项目村,我们脱颖而出,拿到了100万元的扶持资金。我们用这笔钱购买黄桃苗,建设产业基础设施。”杨忠琼说。

黄桃产业初见成效,怎么带动群众一起干?杨忠琼想到三招:流转土地给租金,安排脱贫户在水果基地的公益性岗位工作,带动群众一起种植黄桃。为增添乡村振兴动能,杨忠琼带领村“两委”筑巢引凤兴产业,去年成功招引了顺江村第一家企业——泸州润康农业有限公司。该企业流转土地600余亩,带动村民种植黄桃、桂圆、李子等果树。

如今,顺江村集体经济收入已从2019年的3000多元,增加到2023年的60多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万元。

作为泸州市“头雁领航计划”中的“领头雁”,杨忠琼将她的乡村治理经验作了巡回分享。

近年来,泸州市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头雁领航计划”,为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赋能培训提升专业能力是其中重要一环,开展巡回培训是方式之一。泸州选出10名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担任主讲人,组团在区县开展巡回培训,让全市1143名村党组织书记实现“面对面”交流。杨忠琼就是10名主讲人之一。

全面提能还包括学历提升。2023年,泸州市委组织部发布通知,45岁以下村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可依托市内外高校进行学历提升,区县可按实缴学费的30%予以补助。目前,全市7797名村干部中本科以上学历(含在读)576人、占比7%,大专学历(含在读)3765人、占比48%。

为了拓展“领头雁”的发展空间,泸州市出台《村干部、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26条激励措施》,可从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优秀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2020年以来,泸州市村级党组织书记实现职业晋升30人。

定向议事,搭建基层治理“连心桥”

“我们组在油菜制种核心区,但有几户村民觉得制种太复杂不想种。为了不影响制种效果,这几户改种小麦行吗?”德阳市罗江区调元镇顺河村村民黄崇山在村委会会议室向村党支部建议。

“组上陈和兵50多岁了,又患上‘大脖子病,丧失劳动能力,想帮他申请低保。”顺河村余家院落村民陈述和说。

……

3月28日,顺河村村委会会议室里村干部和村民们讨论得热火朝天,参会的村民还有另一个身份:定向议事代表。

乡村治理千头万绪,架好与村民的“连心桥”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关键。2022年实施的《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提出,要“发挥村民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罗江区注重培育村民自主意识,探索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定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提升村级议事科学性。

议事代表如何确定?罗江区采取定向产生、定向联系、定向反馈的机制推选代表。一般每10—15户推选1名常设定向议事代表,定向议事代表以推选他的村民作为联系服务对象,收集意见建议,并将有关政策、议事结果反馈给村民。

“议什么”“怎么议”是定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的关键,罗江区制定议题确定、会议召开、议事决策“三项规则”规范议事程序。定向议事代表会议形成解决方案,视情况交由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议决,或直接交村民委员会实施。同时要将议决内容、执行过程、办理结果公开,接受群众质询。“村‘两委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自行解决,但涉及重大议题需提请镇党委、区党委审定。”罗江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顺河村黑石滩院落有一处地质灾害点,强降雨容易引发洪水、滑坡,村民迫切希望修建防护工程。收集到村民的意见后,定向议事代表黄秀兰向村党组织提出建议。“村‘两委高度重视,并将议题向上级党委汇报,争取项目扶持。”顺河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忠洋说,经过多方努力,黑石滩崩塌治理工程终于获批。

今年1月,黑石滩崩塌治理工程开建,5月即将竣工。看着正在建设中的防护坡,黄秀兰笑了:“以前下雨天我走这段路时都小心翼翼,现在可以放心大胆地走了。”

自定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推行以来,在引导群众理解、支持、参与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罗江区的这一经验也被纳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之中。

大智治制,激发基层组织“原动力”

乡村振兴依靠严密的组织体系,就县域而言,县级制定战略,乡镇一级细化战术,村一级则具体执行,只有一级一级明责任抓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才能实现。

筠连县巡司镇有“川红特色小镇”之称,这是四川唯一以茶命名的特色小镇,而其核心范围就是银星村。张光亮是银星村党总支书记,从小长在银星村茶山下的他见证了村庄的发展。在千亩茶园里,他向记者细说茶园历史。

上世纪60年代,银星村开始种植茶叶,兴建八一茶场,在市场转型中遭遇重创,后又重新崛起。“银星村以茶叶为主导产业,连片种植面积达2.2万亩,2022年茶叶综合总产值15.2亿元,在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中排名第13位。”张光亮自豪地说。

银星村的发展离不开筠连县的总体规划。在乡村振兴中,筠连县的发展思路是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宜商则商”原则,筠连县立足内外资源禀赋及产业基础差异因村施策,指导、推动每村发展壮大1个优势特色主导产业。

银星村的优势是茶叶,筠连县为银星村把脉问诊,确立了发展思路:以银星村为核心,辐射周边的村庄,联动打造10万亩生态茶园;以川南茶城为引领建立茶叶统销公司,做优做强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品牌竞争力;壮大集体经济。

然而,并非每个村都有特色资源,针对优势不太明显的村,上级规划更重要。2022年,泸州市江阳区江北镇制定了《江北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这是该市乡镇一级制定的首个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根据规划,全镇分为渔业产业带、甘蔗产业带、深水港产业园。位于甘蔗产业带中心的金钩村找到了發展方向。

“以前金钩村农作物品种多,现在专攻甘蔗,通过改良品种和拓宽销路,金钩村的甘蔗品质提升了,名气也打响了。”金钩村党总支书记胡波说。

“乡镇一级就是要立足当地特色,统筹发展资源,使乡村产业发展既不重复,又各具特色。”江北镇党委委员、组宣统委员徐坤说。

如何倒逼村干部认真履职,筠连县推出“逆向考评”制度。筠连将全县所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考评对象,将村民代表、党员代表、脱贫户、“两代表一委员”等不同类别群体作为逆向考评主体,实行每月一次的平时评价,半年一次的集中评价,多维度考评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实效。逆向考评结果低于60分的划为“红线”考察范围。“2022年以来,共有9名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的村支书纳入末位淘汰范围。”筠连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为护航乡村振兴,筠连县纪委监委通过县乡村三级监督力量联动发力,对项目立项、实施、验收、资金拨付等各环节开展“嵌入式”监督检查,发现问题67个,立案11件,已处理处分11人。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一套层级分明、分工明确、完善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能激发基层组织活力,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德阳市罗江区顺河村黑石滩崩塌治理工程正在施工。

【记者手记】

一样又不一样的领头人

采访中,有三个村党组织书记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分别是王家元、杨忠琼和胡波,他们三人有个共同点:都曾离开乡村,见过世面。

王家元曾在外经商20年,收入颇丰;杨忠琼曾在福建一家知名的橡胶厂务工,见过现代化的生产设备;胡波曾在省外当过兵,在公安系统任过职。但最终,他们都选择了回乡,在村里当领头人,建强了一个好支部,带富了一方老百姓。

王家元说,村支书不是一个领导,而是一个领头人,凡事要亲力亲为,俯下身子为老百姓办实事。他的亲力亲为是自掏腰包修路,和村民们一起住工棚、搬大石,坚持凡事冲在第一线。

作为一名女村支书,性情温和的杨忠琼又如何坚持呢?她靠“厚脸皮”。为了给村集体经济发展找资金,她跑到泸州机场集团去争取;为了调研黄桃的市场前景,她拿着小本子到城里的超市挨个记价格、问销量,确定“有搞头”才带着乡亲一起种;为了争取中省资金扶持集体经济项目,性格腼腆的她毛遂自荐,甚至参加路演推介。

年轻的胡波在2021年村“两委”换届时到岗,他的治理思路更加年轻化,从金钩村村委会办公室的环境打造可见一斑。室内主打绿白两色,呼应了金钩村的特色甘蔗产业,开放的会议室里摆放着甘蔗造型的文创产品。在改良甘蔗品种的同时,胡波更注重环保理念,争取做到农产品深加工无残留;开拓销路时,胡波走到外省,敲开了昔日战友的门……

时代在发展,乡村振兴也要与时俱进。“60后”的王家元、“70后”的杨忠琼、“90后”的胡波,代表了老中青三代人,他们在不同时代冲到乡村一线,用各自的方法求新求变求突破,为乡村振兴的基层党组织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乡村振兴的大擂台上,他们使出十八般武艺,变的是招式,不变的是让群众生活越来越好的决心。

猜你喜欢

筠连县议事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街道专题议事激活基层治理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学校议事需谨防“三化”
学校议事需谨防“三化”
议事协调机构改革之管见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