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冲穴实体解剖
2024-04-21赵如元蔡斌康姊玉穆海燕王铁铮王春霖束钊昱王增涛
赵如元,蔡斌,康姊玉,穆海燕,王铁铮,王春霖,束钊昱,王增涛
1 咸阳市中心医院骨三科,咸阳 712000;2 纽约中医学院;3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4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5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经穴名称与定位》[1]中,少冲穴定位“在手指,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古籍中自汉代《黄帝明堂经》开始,少冲穴的定位描述基本一致,“在手小指内廉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以往定位都是体表定位,依据的是骨度分寸法,欠精确,并且存在个体差异。少冲穴的实体结构是什么,针刺时针尖具体扎的是什么组织结构,文献中并没有确切的描述。明确穴位的实体结构,进而对穴位精准定位,是进行穴位临床研究和相关学术交流的基础[2]。2022年7月—2023年4月,我们对少冲穴的实体解剖进行了探索。
1 资料与方法
1.1 古代书籍整理 检索独秀学术搜索、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第5版《中华医典》古籍数据库,查阅包含少冲穴定位的古籍(1911年前出版),整理归纳古人对少冲穴定位的描述。
1.2 体表按压 选取30名志愿者,根据古代文献中少冲穴的定位进行体表按压,确定出现“穴感”[3]位置并标记。
1.3 针刺 选取10名志愿者,根据古籍整理归纳的穴位定位,在手指按压标记区域及其周边不同深度、方向,用粗0.3 mm、长40 mm针灸针针刺,出现穴感时,参照该部位的断层解剖确定针尖所在的大概解剖位置,此解剖位置可以看作是少冲穴立体定位。
1.4 显微解剖 选取红色乳胶灌注过的新鲜成人上肢标本10侧,根据手指按压与针刺所确定的少冲穴位置,使用苏州速迈OMS3500手术显微镜、手术显微器械解剖,哈苏H6D-100c相机拍照记录,探寻穴位的实体解剖结构。
1.5 针刺后B超探查 使用山东省立医院超声医学科GE LOGIQ超声显像仪,选取10名志愿者,针刺少冲穴,出现穴感时用B超确认针尖所在位置与解剖发现的穴位实体结构是否一致。
1.6 B超引导下反向验证 选取10名志愿者,使用GE LOGIQ超声显像仪找到解剖所发现的少冲穴实体解剖结构,然后在B超引导下针刺该结构,观察是否会出现穴感以及与针刺其周围组织的感觉区别。
2 结果
2.1 少冲穴古代书籍定位结果 共搜集到有少冲穴定位描述的古籍31本,其中《黄帝明堂经》等[4-18]有“内廉之端”“去爪甲”“如韭叶”三个定位词(在小指内廉之端,去爪甲如韭叶),指明穴位在距小指末节指甲桡侧缘韭叶宽的区域;《千金翼方》等[7,12,19-34]增加“爪甲角”定位标志(在手小指内廉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穴位更加精确定位在小指末节桡侧距爪甲角韭叶宽的部位,后世文献多沿用此定位。
2.2 少冲穴体表按压定位结果 在小指末节桡背侧,桡侧指甲角与末节指骨基底桡背侧隆突之间可触及凹陷(图1),亦即桡侧指甲角与远指间关节背侧横纹头之间的凹陷,按压该凹陷处会产生明显有别于其他部位的穴感。
图1 少冲穴体表按压定位
2.3 少冲穴针刺定位结果 针刺小指末节桡背侧区域时,针尖位于小指桡侧指甲角与末节指骨基底桡背侧隆突之间凹陷时穴感最明显,根据进针深度结合断层解剖(图2),初步推断少冲穴的实体解剖结构位于小指末节指骨基底桡背侧骨面。
图2 少冲穴断层解剖图
2.4 少冲穴显微解剖结果 少冲穴显微解剖图见图3。由图3可见,指掌侧固有动脉向末节指骨基底背侧发出动脉弓,从动脉弓上发出骨滋养血管进入小指末节指骨基底桡背侧骨性凹陷中,除此之外并无其他特殊结构,推测该骨门处可能是少冲穴实体解剖结构所在部位。
图3 少冲穴显微解剖图
2.5 少冲穴针刺后B超探查结果 少冲穴B超定位探查影像见图4。由图4可见,针刺少冲穴出现“穴感”时,针尖位于小指末节指骨基底桡背侧骨门处。2.6 少冲穴B超引导下反向验证结果 B超下找到小指末节指骨基底桡背侧骨门,发现针尖触碰到骨门附近时有穴感出现,而针刺周围其他组织时穴感不明显,提示小指末节指骨基底桡背侧骨门处是少冲穴实体解剖结构所在部位。
图4 少冲穴超声定位探查影像
3 讨论
古籍中将少冲穴定位于“在手小指内廉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但是定位方法主要以体表定位为主,少冲穴的立体定位还不清晰。穴位的功能应该是建立在穴位实体结构的基础之上,要得到有普遍性的少冲穴针刺方式,必须明确产生“穴感”时针尖所在位置的解剖结构,确定少冲穴的三维定位。
古人取穴以“痛”为腧、以“凹”为穴。我们于志愿者小指桡侧指甲角与末节指骨基底桡背侧隆突之间均可触及凹陷,且按压、针刺该区域时均有穴感产生,符合古人取穴习惯。针刺该位置时,出现穴感时针尖会有阻力感,针尖浅出、脱离该区域时,穴感随即消失。从组织层次讲该部位浅层由皮肤及薄层皮下组织构成,皮下组织深面是骨膜、骨组织,针刺产生穴感效应的位置就在骨组织表面。
我们使用手术显微镜逐层解剖了少冲穴各层结构,并没有发现新的结构,但是发现此处有滋养血管进入小指末节指骨,即小指末节指骨基底桡背侧骨门。针刺出现“穴感”时B超探查,针尖位置恰好位于骨门处,B超引导下针刺骨门会有明显的“穴感”出现,而针刺骨门周围结构无特殊感觉。因此可以确定,小指末节指骨基底桡背侧骨门处系少冲穴的实体解剖结构所在部位。超声显像仪的应用使得穴位定位和针刺的准确性大幅提高,让穴位定位从传统抽象的骨度分寸到可观可测的解剖学实体,在超声引导下可以清楚地看到针灸针的行针路线及有效针刺部位,对穴位定位的研究和推广有重要价值。
研究[3]表明,人体重要血管及神经均位于身体中不容易受损伤的部位,在体表按压时往往表现为凹陷。小指末节指骨基底部桡背侧骨滋养血管正好位于由远端平坦骨面向基底部骨膨隆移行形成的骨性凹陷中。拇、手指及足趾末节基底部解剖结构类似且较恒定。指(趾)固有动脉向指(趾)末节基底背侧恒定发出分支,分支间吻合形成动脉弓,从动脉弓上又发出骨滋养血管至指(趾)末节基底部背侧凹陷的骨面处,营养骨质,形成末节指(趾)骨基底部背侧的骨门。因此,除涌泉穴外的所有井穴均位于指(趾)末节基底背侧的骨门处。
本研究初步证实少冲穴实体解剖结构在小指末节指骨基底桡背侧骨门处,少冲穴更细微的组织结构及穴感产生的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