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2024-04-20靳巍阿拉坦夫

关键词:馆藏文物

靳巍 阿拉坦夫

摘 要:契丹文化渊源地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正是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接壤地。契丹人从游牧到定居,再到从事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等,都伴随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与交流。辽上京临潢府是首个从草原崛起的大型城市,而现在的辽上京博物馆则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以展览辽代皇城为主题的博物馆。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的壁画和墓志是其特色。辽上京博物馆收藏的滴水壶辽墓壁画是辽代壁画代表性作品。另馆藏的20多方墓志中,韩氏家族墓志是馆藏精品之一。这些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更是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关键词: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多元一体格局

中图分类号:D633;G8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2-0091-03

巴林左旗拥有契丹人建立的中国北部第一个大型草原城市——上京临潢府。除了临潢府以外,巴林左旗还有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陵寝,也叫祖陵。此外,哈拉海场辽墓壁画、滴水壶辽墓壁画及韩氏家族墓志群等众多宝贵文物均出自巴林左旗境内。2018年辽上京博物馆成立,2020年其入选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

关于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的研究成果甚多。李建奎、石艳军的《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一座主题鲜明、富有辽文化特色的专题博物馆》[1],马超的《辽上京博物馆馆藏辽代铜质文物研究》[2]。这些都是近些年发布的最新学术成果。不难看出,这些都是从博物馆学及考古学角度进行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辽上京博物馆馆藏的滴水壶辽墓壁画和韩氏家族墓志的研究,分析辽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状况,及其对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作用。

一、从馆藏墓葬壁画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辽上京地区出土多为墓葬壁画。巴林左旗是辽代的京畿地区,辽祖陵等三大皇族陵寝之一便位于此地,这里还分布着大量贵族墓葬。辽代绘画承袭了唐五代的绘画技法,又揉进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辽代早、中、晚期墓葬形制不同,墓葬壁画分布的位置不同,但主要绘制在墓道、天井、甬道、墓室墙壁及穹窿顶上。贵族墓壁画多程式化,如宴饮、出行、归来、歌舞、侍奉场景。一般贵族墓葬壁画则多绘制贴近生活的场景。如放牧、渔猎、耕种、劳作、煮肉、家畜、孝悌等。辽上京周边有中、晚期辽朝贵族墓,其中的许多墓壁画绘画艺术较高,可与唐朝的高水平壁画媲美。

辽代中期,汉人墓和契丹人墓出现相互影响和借鉴的趋势,汉人墓壁画以表现茶道、宴饮、乐舞等家居生活为主,从人物着装来看有契丹化文化元素。而契丹人墓壁画虽然有不少反映车马出行的场景,却也出现了湖石、牡丹、花鸟条屏等汉文化元素[3]。

在内蒙古赤峰的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的阿鲁召嘎查和滴水壶附近的山谷中,挖掘出了滴水壶辽墓。这个墓地主要由墓室、甬道和墓道三个部分组成。从墓中发现的壁画内容可以看出,包括宴饮、出行、归来、歌舞、侍奉场景,这些主题全是贵族阶级的日常生活有关。在对这个墓地的研究过程中,所有人物壁画均是壁画摹本,而且都被保存在巴林左旗的上京博物馆中。现馆藏有6幅壁画。分别为《备宴图》《备茶图》《备食图》《梳妆侍奉图》《引马出行图》《仪卫图》。墓室是由八角形石室组成并设计成券顶建筑方式,石制的墓门装饰有模仿木头的设计并配有两扇石门。这座墓室的壁画是辽上京博物馆收藏的辽朝壁画里的标志性作品之一。

称之为《备宴图》的壁画图中,三名契丹男仆的形象清晰可见。最左边的那位男仆,他的右手托起一个庞大的提梁鼎,左手则握着一把长柄勺。他弯腰的身姿,仿佛在用全身力气稳住手中的重鼎。中间的男仆手捧一个大的圆形漆质盘子,在那里有大碗、小碟、筷子和勺子;右侧的男仆左手持着一个大的长柄汤勺,而他的右手提着一个大碗,正在调理食物的口味;左边的两个男仆都把视线聚焦在熬汤的那个人身上,似乎在期待着熬汤的结果。这幅画是一幅非常典型的日常生活类主题作品,画中人的表情和动作丰富多变,主题内容清晰明了[4]。

《备茶图》壁画图中又描绘了三位男仆。右边的仆人俯身非常恭敬,使用双手举着一个黑色圆盘,盘上放着白色的茶杯,向着中央的男仆低头欠腰递茶。中间的男仆右手握着一个水壶,身体倾斜,想要倒水,左手扶着白色的茶杯以防水溅出。最左边的男仆被挂毯遮住了,因墙壁的破损,导致他具体的手势分不清。从画面中的人物和场景来看,这是一幅关于饮食生活主题的人物壁画[5]。

《备食图》这幅壁画主要描绘了备食时的场景。其中有两个人持着一个大型漆盘,漆盘里放满了各种面点,像是包子、馒头及各式糕点等。右边拿盘的契丹侍从身形向前倾,展现出他小心翼翼托着大漆盘。而左边的侍从却倒着步行,与右侧的托盘者形成目光交错,二人都全神贯注地抱着大漆盘。第三位的佣人位于兩个抱盘者之间,身后是大漆盘,他面对右边的使者,身体微微倾过,手里夹着毛巾,用尽全力保护着盘子里面的食物。这幅画作精细地勾勒出三个侍从运送拌好的食物的过程的各个细节,是一幅以饮食生活为主题的人物壁画[6]。

《梳妆侍奉图》人物壁画画像中展示了三位契丹族的中年女佣。其中一位背着一大包裹,似乎正在打点要出门的行装,另一位手中持有擦布,仿佛在准备擦洗某物,而另一人则在整理化妆工具,跪在地上,弯腰认真地整理。画中心是一张小方桌,画的右边有一具帷幔落下,这意味着那幅壁画描绘的是在房间内,三个女佣正忙于为主人备好装扮用具的情景。这幅壁画的主题是生活起居饮食系列的艺术品[7]。

综上所述,巴林左旗上京博物馆馆藏6幅滴水壶辽墓墓葬壁画中的4幅壁画与饮食起居有关, 充分展现了贵族阶级的奢侈饮食起居生活。这种饮食起居为主题的作品主要集中在辽代墓葬晚期。这些墓画描绘了男女仆人为主人做饭,备膳等日常生活场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辽代的社会生活情境。契丹早期畜牧为主,并没有做饭、备膳等汉式饮食方式和风俗习惯,主要以肉类为主食,牛羊乳为饮料。随着中原文化的持续影响,尤其在辽代墓葬的晚期,契丹人开始了解和适应汉人的定居生活,也开始接受汉人的饮食习俗,因此造就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中原的饮食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契丹人,逐渐改变了契丹人以肉食为主的单一饮食结构,形成五谷面食、蔬菜水果的混合饮食风格。另外,入辽的中原汉人的饮食习惯也受到契丹饮食风俗的影响。比如火锅涮肉是典型的契丹料理,后来被入辽中原汉人所接受,甚至广泛流传到宋朝各地。汉人和契丹人在饮食文化方面的交融体现出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向前推进的趋势。这些充分体现在巴林左旗上京博物馆馆藏滴水壶辽墓墓葬壁画中。

二、从馆藏墓志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墓志铭文是对过世者一生的纪实,其中以辽朝墓志的内容为最全面,跨越了许多正史无法涉及的篇章,对了解历史事件、地理、制度、民族、语言,以及风俗习惯非常有价值。在辽上京地区出土的众多墓志彰显了辽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底蕴,尤其对于揭示当年契丹疆域内的风俗民情,效用非凡。

自20世纪90年代起,在辽上京遗址周边发现了许多韩氏家系的墓碑,陆续被挖掘出土。韩氏家族墓碑是巴林左旗上京博物馆的珍品收藏之一。在巴林左旗境内挖掘了《韩匡嗣墓志铭》《韩匡嗣妻秦国太夫人萧氏墓志》《韩德昌墓志铭》《韩德威墓志铭》《耶律隆祐墓志铭》等超过10个韩氏家族的墓碑。这些韩氏家族墓坐落在巴林左旗白音罕山主峰南麓的三个山洼中,东洼有韩匡嗣、韩德昌、耶律侍中等人墓,中洼有耶律隆祐、耶律宗福、耶律迪烈等人墓,西洼有韩德威及其后裔墓[8]。

契丹韩氏家族的起源于祖籍河北玉田的韩知古。韩知古最初是以战争中的囚犯身份来到契丹大本营。他开始只是个契丹贵族的奴隶。然而,由于他的聪明才智和远见卓识,逐渐得到了耶律阿保机的赏识并受到重用。韩知古协助耶律阿保机制定礼仪、制定政策,因发挥重要作用被封为中书令。这样他从底层奴隶晋升到权力的顶峰[9]。

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馆藏《韩知古家族图谱》是按照韩氏家族的墓志铭文来制作的。《韩知古家族图谱》揭示韩氏家族八代子孙后代的姓名、曾任最高职务、子嗣情况。韩知古的11个儿子中,3个被授予王号,4个担任过节度使且获得过诸如司徒、太傅、太保、太尉等高级职位。韩匡嗣是韩氏家族第二代中最杰出的人物,并且与契丹皇室有着紧密联系。他与辽景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获得燕王及南京留守的称号[10]。表明韩氏家族从第二代就已经成功地攀升到了辽朝的高级领导层。

韩氏家族为辽朝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的众多子女也是推动家族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自韩知古晚年开始,韩氏家族已经将契丹本土视为他们的故乡。通过韩氏家族的子嗣命名,也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们对契丹文的掌握和运用。因此,韩氏家族在契丹文的应用上具有相当的能力。第五代耶律高十和第六代耶律迪烈去世后,被后人用契丹文刻写墓志铭。

由此,祖籍河北玉田的韩氏家族成了辽代极为显赫的望族,他们与辽朝同兴衰、共荣辱,为辽朝中华文化的传播、辽朝制度的建设和国家强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韩知古在契丹积极地向统治者靠拢,通过持续的付出赢得了他们的信赖,最终成功地进入了统治阶层。韩氏家族在契丹面临适应性问题,从被迫适应转变为积极适应,这个过程包括理解和接纳。从这个角度看,契丹的士族为了巩固其地位,自然就会采取控制汉人的重要人物,以便利用他们的才智;从另一角度看,韩氏家族的才华和国家管理技巧正是契丹社会成长所需。这给了韩氏家族一个展示才智的舞台。韩氏家族抓住了这个机遇,并逐渐将自己融合到契丹的社会中。从这些韩氏家族墓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韩氏家族在民族融合大潮流中的演进过程。

三、结语

契丹文化渊源地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正是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接壤地。契丹人从游牧到定居,再到从事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等,都伴随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并在此基础上,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建奎,石艳军.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一座主题鲜明,富有辽文化特色的专题博物馆[J].文化期刊,2021(04):106-107.

〔2〕马超.辽上京博物馆馆藏辽代铜质文物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8(11):10-15.

〔3〕董新林,塔拉.辽上京城和祖陵陵园考古发现与研究[A].首届辽上京契丹·辽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9.

〔4〕〔5〕〔6〕〔7〕葛易航.辽代墓室人物壁画主题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8〕〔9〕王玉亭.从辽代韩知古家族墓志看韩氏家族契丹化的问题[J].北方文物,2008(01):59,60.

〔10〕于超.辽代玉田韩氏家族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 王大奎)

From the Coll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Liaoshangjing Museum in Bairin Left Banner: A Perspective on the Multifaceted 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JIN Wei, Alatanfu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The Xilamulun River and the Laoha River basins, the cradle of Khitan culture, lie at the juncture of the nomadic cultures of the grasslands and the agrarian cultures of the Central Plains. The transition of the Khitan people from nomadic life to settlement, followed by their engagement in large-scale urban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was marked by the constant collision and exchange between diverse ethnic cultures. The city of Linhuangfu in Liaoshangjing, the first large city to emerge from the grasslands, and the current Liaoshangjing Museum, the only museum in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dedicated to exhibiting the imperial city of the Liao Dynasty, stand as testaments to this historical evolution. Among the museum's collection, the murals and epitaphs are of particular distinction. The drip pot mural from a Liao tomb in the museum's collection is a representative work of Liao Dynasty murals. Additionally, among the more than twenty epitaphs in the collection, the Han family epitaphs rank as one of the museum's premium collections. These cultural relics in the Liaoshangjing Museum in Bairin Left Banner are a reflection of the multifaceted 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words: Liaoshangjing Museum; Coll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Multifaceted Unity

收稿日期:2023-09-26

作者簡介:靳巍(1982—),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阿拉坦夫(1981—),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赤峰学院蒙古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基金项目:2022年度赤峰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究项目“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文物文献保护利用现状研究——以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为例”(2022CM012)

猜你喜欢

馆藏文物
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的有效探讨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烈士手稿的精神意蕴及德育功能
馆藏文物的环境影响因素与保护对策
浅谈馆藏物的环境影响因素与保护对策
关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建议
物中观史: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藏文物与三国文化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保护和利用
浅谈馆藏文物在展览过程中的保护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浅谈馆藏文物的环境影响因素与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