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烈士手稿的精神意蕴及德育功能

2017-12-11庞旻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馆藏文物德育功能

庞旻

摘要:本文在对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烈士手稿进行形式和内容归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众多革命烈士遗物丰富的精神意蕴,并进一步剖析了其蕴含的多方面德育功能,以此来彰显其在当下社会的道德、思想、政治上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所在。

关键词:馆藏文物 精神意蕴 德育功能

一、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烈士手稿的分类

通过对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烈士手稿的整理与研究,将馆藏手稿按形式大致划分为三类:一是革命烈士个人手稿;二是革命烈士书信手稿;三是革命烈士自挽联。

1.革命烈士个人手稿

湖南省博物馆所藏烈士个人手稿,最具代表性的是杨开慧个人手稿,这批在1982年3月10日修缮长沙板仓杨开慧故居时发现的珍贵手稿,共约4200余字,由于藏在墙壁缝隙内长达50余年,纸张已发黄,有些页面部分字迹残缺。手稿共12页,其中3页为官堆纸,9页为深绿色方格毛边作文纸,行文系用毛笔从右至左直行书写,行草字体,字迹清秀。手稿共整理出完整的诗文7篇,其中自传体散文《从六岁到二十八岁》最为有名,约1000余字,共3页。

2.革命烈士的书信手稿

在湖南省博物馆所藏近现代文物中,同样也具有数量可观的其他革命烈士的书信手稿,这些手稿,以其独到的精神意蕴诠释着革命烈士的高风亮节与爱国情怀。如“谢觉哉致王凌波夫人姜国仁的信”“林伯渠致姜国仁的信”等等。

3.革命烈士自挽联

所藏近现代手稿中,革命烈士自挽联是其中一幅荡气回肠的红色风景画。如“熊亨瀚狱中自挽绝笔联”,全文仅70余字,却是熊亨瀚烈士一生经历与情怀的真实写照,字里行间,其矢志革命、忠贞不渝的伟大革命情操跃然纸上,读来令人肃然起敬。

二、杨开慧烈士手稿的精神意蕴

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馆中的各类手稿,不论是杨开慧这批为长久匿藏所写的手稿,还是其他革命烈士的书信、自挽联,无不洋溢着烈士们为了革命大业、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积极投身革命的伟大情怀。

其一,将个人感情珍藏于心,对革命事业忠贞无比。从杨开慧五言诗《偶感》的创作背景来看,从1927到1930年的整整三年间,杨开慧孤身带着孩子,在长沙板仓一带坚持地下工作,战斗在虎穴狼窝中,同志们都劝她到苏区去找毛泽东。尽管无比的思念亲人,但为了工作,杨开慧谢绝了同志们的好意,坚定地说:越是困难时刻,越要遵循党的指示,坚定沉着,坚持斗争。敌人的疯狂是暂时的,革命一定会胜利。正因为如此,她在诗中展现的那一份感情才显得愈加珍贵。诗作写成之后,她将手稿秘藏于家中墙壁内,并把这份感情深埋于心底。1930年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她表现出了对丈夫、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她用慷慨赴死,进一步升华了《偶感》诗作的革命者襟怀!

杨开慧烈士时刻在为革命斗争中必然遭遇的种种冤屈准备着,她把这些看得很平常。在《从六岁到二十八岁》的自传中,她写道:“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我想像着,假如一天他死去了,我的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命运!”在对丈夫毛泽东的无限爱恋中,杨开慧对白色恐怖愤怒抨击,她视死如归、随时准备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更是令人敬佩不已。

其二,痛恨敵军侵故土,心系家国满情怀。“谢觉哉致王凌波夫人姜国仁的信”写于1944年6月19日,6月14日侵华日军占领了湖南宁乡,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副书记、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的谢觉哉对日军攻占家乡非常悲愤,故在致姜国仁的信中写下了《闻宁乡陷落·满江红》这首词:

我梦故乡,便想到故乡梦我。第一是七十衰妻,两眉深锁。雏孙想象阿公容,大儿恐亦二毛可。更开门七字柴米盐,不易举。

多少人,冻与饿。又遭到,大兵火。看大沩岭东,回龙铺左。豪吏缚民如缚鸡,将军避敌如避虎。老乡们搀着老和弱,何处躲?

情动于中,而发于外。两个“梦”字,使得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跃然纸上,如痴如梦。“雏孙”“大儿”两句,虽全为设想之词,但读来生动如画,形象再现作者离家之久、念家之深。下阙又将家乡人民惨遭敌寇欺凌、深陷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惨境遇揭露得淋漓尽致,表现了作者对家乡亲人遭遇悲苦生活的无限同情,以及对国民党官吏欺压人民而畏外敌如虎的卑劣行径的强烈谴责和批判。

这就是革命者之情、共产党人之情。他们把自己的感情倾注于广大的受苦受难的人民之中,他们心系家国,有着打倒帝国主义、解放全人类的雄心壮志,他们是极其富有感情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其三,杀身成解放全人类之大仁,舍身取共产主义之大义。革命烈士的诗言革命者之志,言共产党人之志;革命烈士的词抒共产党人之情,抒无产阶级之情。“熊亨瀚狱中自挽绝笔联”是熊亨瀚在武汉被捕拘押狱中时所书:

十余载劳苦奔波,秉春秋笔,执教士鞭,仗剑从军,矢志为党;有志未能伸,此生空热心中血;

一家人悲伤哭泣,求父母恕,劝兄弟忍,温语慰妻,负荷属子;含冤终可白,再世当为天下雄。

70余字的自挽联,不仅道出了熊亨瀚毕生的生命历程,更是将烈士熊亨瀚的革命真情和俊健风骨慷慨激昂地呈现了出来。鲁迅先生有名言曰:“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革命烈士的这些诗,是用鲜血写就的,是他们的生命之花。他们不仅用鲜血和生命写了这些诗,而且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铸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些革命烈士是我们民族的精英,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三、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烈士手稿的德育功能

所谓德育一般有两方面的含义,广义的“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①本文将从广义的角度来论述烈士手稿的德育功能。

1.道德教育,唤起情感共鸣

收藏在博物馆中的烈士手稿,不论是自传还是书信等,都是革命烈士在战争时代个人情感和思想活动的记载,展现了革命者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可以说,这些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和传家之宝,是无产阶级战士于革命洪流中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精髓。endprint

诸如自挽联、书信手稿等文物作品,表达了革命者、共产党人将生命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磅礴大志,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展现了烈士们用生命实践志向的决心。馆藏文物代表着一段不可更易的历史事实,它是中国人民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抗御外族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精神支柱,是历史真实和直观的物质形式,它完整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其自身的言说为公众营造了一个了解时代背景的心理空间,影响着公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判断力,唤起人们与文物之间的情感共鸣。通过对馆藏文物的研究,能使参观者产生较为直观的个人感受,进而对历史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懂得社会主义江山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在无形中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承继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不断努力。

2.思想教育,树立理想信念

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是最高层次的德育教育。理想信念的确立,需要长时间的反复教育才能确立,并通过教育、实践不断丰富和巩固。革命烈士手稿类文物通过实现对参观者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从而使其理想信念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而确立或加强,具有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理想信念的导向功能。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才能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获得强劲的发展动力,才能有充实的精神生活。

馆藏文物具有给参观者树立先进典型、榜样示范的积极作用,能使人们从中吸取精神力量,从而达到榜样激励的效果;可以通过有效的展示方式,对参观者的情感产生影响,从而使其焕发内在精神力量,达到情感激励的效果;让人们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对祖国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产生报效祖国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湖南省博物馆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立的目的,就是在向人们呈现史实的过程中激发人们的理想,树立理想是走出成功的第一步,进而坚定自己的信念,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将理想的实现落实为自我完善的具体过程,并在理想信念的奋斗过程中为祖国、为人民建功立业。

3.政治教育,激发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革命烈士手稿类藏品,无疑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参观者爱国热情最直接的对接点。

馆藏实物可以将革命时期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真实地表现出来,让人们在回顾历史中,去了解、学习、收获烈士们强烈的爱国之情。阅览这些手稿,能让参观者深感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深感今天能够在阳光下自由行走的难能可贵,同时深刻体悟到革命烈士的浩然正气和高风亮节,因而于无形中种下爱国主义的种子,进一步培养和深化爱国主义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激励、鼓舞和鞭策,从而踏着他们的足迹,向着他们追求的伟大目标奋然前行,努力使自己成为有责任感、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自身也经历着深刻的文化演变,逐渐成为“精神的家园”和“知识的殿堂”。正如徐忠文先生所说:“(博物馆)它的责任是尽可能地收集、保护好人类前行中所取得的成就和过失,更要为人类走向更高的文明提供路标,同时也应是人类心灵得以净化的圣殿。”②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烈士手稿类文物不仅记录了中国革命者的心路历程,更含有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意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物,更重要的是它引导着人们在历史中思考自身存在的价值,反思生命的意义,从而承继革命烈士的伟大爱国情操,自觉、主动地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汪凤炎.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學思想及其现代意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徐忠文.走出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迷茫[J],中国文物报,2009.2.20.

注释:

①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②徐忠文.走出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迷茫[J],中国文物报,2009.2.20endprint

猜你喜欢

馆藏文物德育功能
浅谈馆藏物的环境影响因素与保护对策
关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建议
物中观史: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藏文物与三国文化
初中思品实践活动课落实德育功能策略探索
小学篮球运动德育功能初探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保护和利用
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的五个转变
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与利用思考
浅析充分发挥中学党建的德育功能
浅谈馆藏文物在展览过程中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