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妇女的儿童教育观念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04-20刘晓男

关键词:儿童教育教育观念农村妇女

摘 要:农村妇女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她们对儿童教育的看法对儿童未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收集资料,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分析资料。从其对儿童发展、儿童教育及儿童期望的看法三方面系统分析农村妇女的儿童教育观念及存在的问题,对可能存在的影响农村妇女儿童教育观念的因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农村妇女这一群体的儿童教育观存在教育策略不够合理、教育认知存在性别差异、对孩子长远发展不够重视等问题,整体来说对儿童的教育观念仍然不够科学,这是受家庭条件、子女状况、妇女素质及婚姻状态等多因素影响的,需要采取综合性手段促进农村妇女儿童教育观念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母亲;教育观念;儿童教育;农村妇女

中图分类号:G78;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2-0055-06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乡村家庭教育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教育部发文指出乡村儿童家庭教育理念落后、指导能力不强等问题是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我国目前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总人口的36.11%。为了满足农村地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需求,国家和社会进行不断探索,出台了加强家教支持服务,提高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教育水平等相关政策。农村妇女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对儿童教育的看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乡村研究数据库上线了“农村妇女研究”专题库,重点分析农村妇女面临的困境与挑战、获得的经验与成就。学界加强了对农村妇女儿童教育观念方面研究的重视,旨在关注农村地区妇女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相关问题并寻求解决对策,提升农村妇女教育素养,促进其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推动教育公平。

受不同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抚养子女时的教育行为,对儿童青少年时期学习与成长过程产生重大影响[1]。母亲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所持有的关于孩子成长、孩子未来发展的观点和理解,都是基于她所在的社会环境以及她的个人特点和经历来塑造的,而这样的观念又影响着其对孩子的教育行为。母亲教育观念的基本结构组成为儿童发展观、教育观和期望观[2]。从母亲与孩子交往更频繁、更亲密这一特征看,母亲的教育观念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3]。

为助力农村地区家庭教育质量提升,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聚焦于农村妇女的儿童教育观念及背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针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同时呼吁加强对农村妇女儿童教育观念及教育实践研究的重视,为相关的后续研究提供补充作用。

一、母亲教育观念核心议题

(一)多元角度看待儿童发展的过程

母亲关于儿童发展本质、动机等根本问题的看法对其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儿童发展观有助于使母亲在教育孩子时采取合适的方式。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关于儿童发展观的研究也有所增多。在母亲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发展模式方面更多探讨具体的母亲教育策略,并强调需要持续重视孩子的全面和健康成长。例如品德教育、得失教育和挫折教育等都是母亲对孩子教育重要的内容,而这些都对儿童发展有深远影响,不应该被忽视。应以长远的目光、多元的角度看待儿童发展,对孩子进行综合培养而非只关注单方面的学习成就。

(二)重点关注母亲的儿童教育的方式

對儿童教育看法体现了母亲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观念都对孩子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但受“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人们通常会认为相夫教子是母亲的责任。表现在“教子”方面母亲的教育观念就显得更加重要,且“教子”也非局限于教育,而是孩子整个人生发展的教育。王东华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论证了母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强调母亲教养方式对人的影响不可小觑[4]。分析母亲对儿童教育方面的看法有助于促进母亲教育质量的提升,对儿童全面发展有较大的帮助。

从母亲对自身的认知角度来看,大多数母亲没有认识到自己教育者的身份和在子女教育中所能起到的作用[5]。农村母亲教养子女的做法多来自女性亲属长辈的传授,督促孩子学习是她们教育孩子最常见的内容。现在的母亲教育中存在着盲目比较的心态问题。例如比较孩子的学习成绩、才艺,这自然也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关于解决母亲教育观念问题的路径研究较少,提倡何种类型的教育模式,仍然有待探讨。整体来说当前母亲的儿童教育观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教育模式以供参考,帮助其制定合理的教育策略。

(三)重视母亲期望对儿童未来的影响

对儿童发展的期望是指对儿童发展目标性内容的认识,在对儿童的期望方面,家长对孩子早期学习阶段的教育期望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学习成绩和教育发展。而母亲对孩子的期望又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基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青少年教育期望两个视角对家长参与的中介作用进行分析得出家长受教育程度、收入均通过家长参与这一途径间接影响对孩子教育的预期[6]。

从性别视角来看,父母对儿子和女儿的期望也存在差异。有学者认为农村家庭对子女读书期望性别歧视程度是比较深的,与母亲受教育程度无关,但受教育程度更高的母亲在子女学习设施投资方面更加偏爱女孩[7]。宣传科学的教育观念是一项迫切且长远的任务。

二、农村妇女儿童教育观念调查分析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学校接受同样的教育,但却有不同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在学习、品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农村妇女是儿童教育的主要参与者,母亲的教育主要是在家庭的日常生活领域中进行的,并且随时随处起作用和影响着孩子。那么农村妇女对儿童教育有着怎样的看法?为什么她们会产生这样的儿童教育观念,背后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呢?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分别选取位于赤峰市a村和b村的两所小学对其学生母亲进行调查,调查她们对儿童发展、儿童教育、儿童期望的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村妇女的儿童教育观念。共发放125份问卷,回收117份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3.60%。此外选取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教育持不同看法且有意愿参加访谈的5位学生母亲进行了访谈。

表1反映了本次被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根据各个变量的频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调查样本中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占比68.40%,表示调查样本中受教育程度仍然较低。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共占比84.60%,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平时没时间经常去陪伴孩子,反映出其对儿童教育的忽视,缺乏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会对孩子的人格和学习的构建产生负作用。

(一)在儿童发展方面更注重孩子自身发展的能力

德行教育和劳动教育是农村母亲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比较重视的两方面。一方面农村母亲通常会把德行教育看作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方面,至少可以不让孩子走上歪路,家长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孩子更好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要更加注重以德为先,知行合一,体现了进行德行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状况与城市不同,孩子们通常会接受更多的劳动教育,帮助家长完成家务劳动和农业生产活动,家长的用意更多是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不易,让孩子努力读书改变命运。通過劳动教育,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坚持和付出,培养毅力和耐力,学会如何感恩和珍惜,懂得父母的辛苦和家庭的重要性。这些品质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如一位家长说:

当然要主动帮助家里分担家务,农忙的时候我们也带着他上山干活,掰玉米或者薅草啥的,把他给累够呛,让他知道大人不容易,希望他在学校用心读书,以后别下庄稼地。

农村母亲逐渐认识到儿童教育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影响,开始注重孩子的自我能力发展和成长。这种转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社会变化和信息革命的推动,她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拥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来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通过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如给孩子买书、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等,从而激发孩子的自我学习和发展能力。另外,她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鼓励孩子参加学校活动和与其他孩子互动,多方面教育孩子。这种转变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二)对儿童教育策略及方式的选择存在不够科学的方面

1.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扮演不同角色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共同培养孩子的品格、知识和技能。母亲通常扮演着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导孩子如何做家务、照顾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父亲在家庭教育通常会教导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基本没有过多干预孩子学习。父母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工作来共同支撑起家庭,一般没有刻意进行分工,根据每个家庭的现实情况通常分为“慈母严父”或“严母慈父”两种不同的角色模式,这也恰好印证了马卡连柯对教育的看法,家长要建立让孩子信任的威信,掌握好教育中的尺度[8]。

2.母亲对教育方式的选择存在不同倾向

专制命令式教育方式强调家长严格要求孩子,认同“严格要求孩子,必要时甚至可以采取体罚”占比21.40%,这种方式符合传统农村家庭的家长权威和孝道观念,但也容易造成孩子的自我否定和消极情绪。民主尊重式的教育方式倡导关注孩子,给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引导,有37.60%的被调查者表示倾向于使用这种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但在具体实施中困难较大,更具挑战性。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也需要有更加开放和理解的教育观念。部分农村妇女可能更加倾向于保护孩子,不想让孩子面对风险和挫折,容易导致孩子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长期下来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例如陷入放纵溺爱式或自由散养式的教育,一旦孩子得到了过多自由和物质上的满足,就容易出现变得自私和任性的问题。

(三)对儿童未来的期望持“尽人事,听天命”态度

由于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的限制,农村母亲对于儿童的未来发展往往持有一种“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她们往往对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但同时又不得不接受孩子的平庸,家长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我国有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强调“教育改变命运”,一些相对弱势的社会阶层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高需求促成了他们对于子女的高教育期望[9]。但综合来看农村妇女对孩子没有呈现出合理、有效的期望。和罗森塔尔效应类似,有期待心理的妈妈更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帮助他们塑造好性格[10]。农村妇女应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建立对孩子合理的期待,对孩子的发展起到正向推动作用。

1.对儿童未来发展规划不够全面

一些妇女对儿童未来的发展缺乏规划,主要是因为农村家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家长对于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方向不清楚,同时也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由于缺乏教育和职业培训机会,农村妇女对于现代社会职业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了解不够,仅仅停留在对医生、教师这类工作的向往中,家长在为孩子规划未来的职业方向时面临更大的困难,难以为孩子提供专业的职业规划和建议。

2.对男孩女孩发展期望存在明显差异

表2卡方拟合优度检验的显著性P值为0.00,P值≤0.05,α=0.05时水平上呈现显著性,意味着各项的选择比例比较呈现显著性差异,分布不均匀。整体来看母亲对男孩女孩未来发展看法仍然比较传统,对男女孩教育期望存在差异。

在农村地区,由于传统观念和家庭角色的分配,对男孩和女孩的期望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比女性高,长大后可以背负家庭重担,维护家族荣誉。而对女孩的期望则相对较低,其角色主要是服务于家庭和社会,因此倾向于将更多的资源和关注放在男孩身上。这种思想的形成与传统的父权制度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高,这种差异逐渐减小,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开始重视女孩的教育和发展。但很多隐形歧视仍然存在,例如人们一般会说“小男孩脑瓜儿很聪明,就是不往正地方用”,却很少将类似的话语用于女孩身上。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女孩懂事得相对较早一些,一方面也反映了事实上人们对男孩更高的期望,潜意识里认为即使他现在没什么成就,也是因为没有努力,如果肯努力一定会有所成就,而女孩学习不好则可能会直接失去读书的机会。整体来看农村妇女对儿童教育认识不够科学、不够深刻。

三、影响农村妇女儿童教育观念的因素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妇女进行儿童教育的主要场所,家庭结构和家庭价值观、儿童因素都会对妇女的儿童教育观念产生影响。不同的家庭结构类型会在教育过程中影响妇女对儿童教育看法的变化。单亲家庭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以便让孩子获得足够的关注和资源;核心家庭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发展;大家庭注重亲情和团结,鼓励家庭成员相互帮助和支持,但同时代表妇女进行儿童教育的条件更为复杂。

在被调查的家庭中,孩子母亲负责孩子教育的情况占比一半以上。但在孩子母亲主要负责孩子教育的情况下,关于如何教育孩子,更加有权威的决断者角色是由爷爷、奶奶、孩子父亲来承担的,孩子母亲承担决断者角色只占17.24%。说明孩子母亲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更多承担服务者的角色,缺少话语权。

李凌艳[11]从自我建构和文化建构两方面剖析了父母教育观念产生的根本原因,认为父母教育观念具有整体共同性、个体独特性,家长们对子女发展、教育、期望认知也会发生变化,子女状况潜在性地影响母亲对儿童教育的看法。例如,儿童性格、学习成绩会对母亲的教育观念产生影响,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特征,要求父母因材施教,调整教育观念。

家长对孩子发展的重视因素各不相同,但通常认为孩子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孩子自身努力,家長引导的重要性某种程度上被低估了。在家庭的价值观方面,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会影响农村妇女对儿童教育的看法。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通常会更加愿意为儿童的全面发展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与此相关,家庭收入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如果家庭缺乏足够的经济资源,妇女可能会优先关注家庭的经济问题,而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投入。较为保守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学习传统的技能和知识,而不是更为现代的学科。家庭文化背景比较好的家长会更加支持孩子接受多元化的教育,包括艺术、音乐、体育等方面。这些文化价值观可能会影响妇女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和方法的选择。

(二)妇女自身因素

农村妇女的教育水平和经验、婚姻状况会影响她们的儿童教育观念。文化程度低,沿用传统感性的教育经验是农村妇女教育儿童的常态。受过良好的教育或拥有相关教育经验的妇女往往更能够理解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也更能够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教育资源和指导。母亲的受教育水平有可能对儿童语言发展产生比较潜在的长期的影响,在教育儿童过程中高教育背景母亲言语参与程度和言语变通水平显著高于低教育背景母亲[12]。但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村妇女也会从身边教育孩子的例子中吸取经验,沿用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如一位家长所说:

就是为了想让孩子学习比别人强,说村里学校不好,让孩子转了好几次学,最后又回村里上学。关键还看怎么教育孩子,折腾得孩子都不爱学习了,我们可不能那样。

身边教育孩子的反面案例会让农村妇女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注意避免走相同的弯路,无形中改变着她们对教育孩子的想法。母亲的知识水平达不到科学教育的标准,也跟不上孩子发展的速度,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难以发挥教和育的作用,只能凭借自己的本能去养育子女[13]。这种情况下身边的教育案例对她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教学。

另外夫妻冲突对母亲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的多数方面以及抚养困难感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消极影响[14],农村妇女的婚姻状况也会塑造其儿童教育观念,当妇女处于不稳定的婚姻状态时,可能会降低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

在一些家庭角色和责任分工很明确的文化中,男性通常被赋予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被认为是“照顾不好孩子”的,女性则主要负责家务和照顾孩子,如果妇女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影响其教育效果。尤其当女性自身处于不稳定状态时,会更加疏于教育孩子。

(三)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等因素,也会对妇女的儿童教育观念产生影响。我国社会城乡的教育资源分布差距较大,农村教育资源落后是制约妇女对儿童教育认知及实行的关键因素。农村妇女没有过多的精力放在儿童教育上,而教育资源的缺乏会导致农村妇女对孩子的教育无从下手,进一步降低其教育意愿。根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2020年全国农村学生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用支出为11178.71元,落后于全国平均增速(90.15%)。

社会文化传统从社会期望和规范两方面塑造了农村妇女儿童教育观念的基础。当社会重视教育,或者将儿童教育视为一种社会责任时妇女就会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影响其对于儿童教育的关注和期望。不同社会文化对教育的价值观念不同,人们或重视孩子的学术表现,或更加注重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在一些场域中,孩子的学业成绩被视为成功的重要标志,而在其他场域中,事业的成功更加重要。这些社会认可和评价的差异会影响妇女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和教育观念的形成。在重视礼貌和尊重的文化环境下,母亲会更倾向于以此来教育孩子,例如注重孩子吃饭睡觉等礼仪方面的规矩,以免孩子出去被认为“没教养”。

农村妇女的儿童教育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多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更好地帮助理解和解决农村妇女在儿童教育方面面临的挑战。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农村妇女的儿童教育观念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更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努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注重孩子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农村妇女的儿童教育观念基本表现为注重孩子的德行教育、劳动教育以及学习方面,对儿童未来发展认知模糊。在进行儿童教育时大部分母亲倾向于选择传统顺其自然的方式,对儿童教育策略及方式的看法还比较片面,对孩子的期待存在较为刻板的性别偏好。同时,普遍存在教育认知偏差,缺乏合理的教育策略和对孩子长远发展不够重视等问题。社会文化传统在社会期望与规范两个层面上塑造了农村妇女儿童教育观念的基础,家庭的经济状况、文化观念、家庭结构对农村妇女教育子女的观念有最直接的影响,农村妇女的自身条件、经历影响着她们教育孩子的实践。

要想让农村妇女的儿童教育观念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应采取综合性的策略,主体仍然是妇女自身,其次是重视妇女生活的家庭、社会场域建设,因此须从家庭、妇女、社会三方面入手改善农村妇女儿童教育观念。

首先在家庭层面,要想推动农村妇女儿童教育观念的转变,就必须转变家庭对儿童教育的看法,通过宣传和媒体渠道向家庭宣传儿童教育方面的知识。如教育方法、教育资源的获取,提高家庭整体对于儿童教育的关注和参与度,而非让孩子的教育只由母亲或只由父亲负责。还要加强对男女平等意识在生活中的渗透,使其深入人心,从而影响家庭对男孩女孩的教育行为,建立良性循环,为农村妇女儿童教育观念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其次在农村妇女这一群体层面,她们在家庭中通常扮演了多重角色,政府可以增加财政投入以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提高农村妇女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同时,加强妇女的家庭角色和责任感,使她们正确看待对孩子的教育,避免因为性别不同而对孩子产生刻板的期待和采取不同倾向的教育行为,从而更好地承担起儿童教育的责任。最后在社会文化层面,必须完善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为家庭教育提供经济支持。各级妇联组织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15]。总体上要提高公众对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增强全社会对儿童教育的支持和参与度,从而使农村母亲更加重视儿童的学习成长。

——————————

参考文献:

〔1〕罗良.儿童青少年发展中的父母教育卷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21-28.

〔2〕池瑾.母亲教育观念与儿童心理特征的相关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02):44-48.

〔3〕李凌艳,庞丽娟,易进,等.2~6岁儿童母亲教育观念结构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1997(03):243 -247+288.

〔4〕王东华.发现母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李从娜.对当前中国母亲教育的反思[J].教育探索,2014(12):10-12.

〔6〕刘保中,张月云,李建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教育期望:父母参与的中介作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03):158-176+192.

〔7〕刘守义,王春禄,刘佳君,等.农村母亲文化程度对家庭教育投资目的与期望影响的统计考察[J].统计与决策,2009(06):87-88.

〔8〕马卡连柯.家庭和儿童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9〕余秀兰.父母社会背景、教育价值观及其教育期望[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62-74.

〔10〕李凌艳.国外父母教育观念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1995(06):60-62.

〔11〕刘岩.母亲教育方式與儿童个性发展[J].辽宁教育研究,2000(08):66-67.

〔12〕周兢,李晓燕.不同教育背景母亲语用交流行为特征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10,33(02):478-481.

〔13〕赵厚勰,白雪.农村地区母亲教育缺失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导刊,2019(09):29-33.

〔14〕易进,庞丽娟.夫妻冲突与母亲儿童教养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04):48-54.

〔15〕天津市妇联.“母亲教育”工程实施方案[J].中国妇运,2005(06):33-35.

(责任编辑 王大奎)

Research on Rural Women's Conception of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LIU Xiao-nan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As the main undertakers of family education, rural women's views on children's educ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This paper takes the mothers of two rural primary schools a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s, adopt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method to collect data, and analyzes the data by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children's expectation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rural women's concept of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collected data, the possible factors affecting the rural women's and children's concept of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rural women's view of children's education has such problems as unreasonable education strategies, gender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 cognition, and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On the whole, the concept of children's education is still not scientific enough, which is influenced by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family conditions, children's conditions, women's quality and marital status.Comprehens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women and children's education concept.

Keywords: Mother; Education Concept; Child Education; Rural Women

收稿日期:2023-10-25

作者简介:刘晓男(2001-),女,汉族,内蒙古赤峰人,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儿童教育教育观念农村妇女
扶贫车间+儿童之家 助力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增收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背景研究
浅析初中英语教育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
浅论文庙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形式
农妇与主妇: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村妇女
农村妇女对日常生活的主体性评价——以广东农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