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性治理与青年友好型广电媒体建设路径探究

2024-04-18龚超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广电媒体整体性治理可持续发展

摘要:青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对于促进广电媒体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是诸多广电机构面临的现实问题。作为一种实践回应,建设青年友好型组织或城市已经成为很多地区或行业破解青年发展问题的举措。在面临复杂的媒体融合发展任务时,传统的科层制、条块化的青年治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青年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基于此,文章借助整体性治理理论,提出建设青年友好型广电媒体的发展体系框架,认为基于整体性治理的青年友好型发展体系要将青年主体作为实践的轴心,通过能动机制体系、资源支撑体系、外部环境体系间的协调与教育,形成推动青年发展的整体性治理机制。在广电媒体的职业实践中,其发展体系包含五层意蕴,分別为青年主体性、实践协调性、资源普惠性、信息流通性、环境平衡性。在具体实践中,要着眼于系统解决青年从业者职业发展的问题,强调不同部门、层级、群体间的交叉和联动关系,突出对发展资源的一体化汇集和协调性使用。其中,主体性、参与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及其与内外环境间的结构关系是形成青年友好发展的基础条件;建立基于技术赋权的共享式青年需求感知体系、基于青年优先原则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基于协作信任的跨边界组织行动机制是实现青年友好发展的行动策略。

关键词:广电媒体;青年友好型;整体性治理;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5-0135-04

一、问题的提出:青年友好与广电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青年是推进广电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青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对促进广电媒体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把青年发展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整体思考、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努力形成青年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生动局面”[1],前瞻性地提出了青年发展的目标与路径。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充分释放人才活力,将人才培养作为实现广电媒体发展的战略性工程”[2]。由此可见,在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对媒体人才特别是青年媒体人才的培养,既是广电系统对国家顶层战略的响应与落实,又是推动广电媒体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由移动互联网技术所引发的技术生态变革与转型发展诉求,是当代青年媒体从业者职业实践中的重要压力源。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当代新闻从业者的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差异,普遍存在专业认同危机和自我认知危机[3]。传统思维惯性导致的职业认知偏差、价值观念开放和人文精神失落等已经让新闻职业精神走向现实困境[4],这种思想与行动上的落差感导致了青年媒体从业者的职业认同危机[5],并引发新闻院校在校生的职业情感认同与职业行为认同慢慢减弱[6]。职业发展的不友好危机已经成为行业性问题。另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统计,全国35岁以下的广播电视系统从业人员占比已从2017年的46.38%下降到2021年的44.93%[7],从客观上也印证了学术界的研究结论。综上,青年从业者的职业危机已经成为广电媒体面临的整体性、结构性问题。而如何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来组织青年、团聚青年、发展青年,已经成为各级广电媒体组织必须认真回答的课题。

作为一种实践回应,建设青年友好型组织或城市已经成为很多地区或行业破解青年发展问题的有效举措[8]。笔者认为,广电媒体组织的青年友好建构实践,不仅是城市治理在广电媒体组织中的投影,同时也是广电媒体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所谓青年友好,就是通过在组织实践中与青年建构更加广泛、密切、积极响应的关联,青年能够与所在的城市或组织结成共同体,获得良好的获得感与职业发展质量,实现对青年活力的激发与发展空间的保障,同时达成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基于上述思考,本文拟从青年发展角度入手,探索实现广电媒体青年群体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路径。

二、整体性治理:建构青年友好型广电媒体的体系框架

整体性治理(Holistic Governance)是近年来管理学研究中的新兴范式。整体性治理力图对传统治理体系中公共服务裂解性和行政管理碎片化等问题进行反思,其代表学者佩里·希克斯(Perry Hicks)认为,“碎片化治理的功能问题体现在部门之间的问题与成本转嫁、项目间的相互冲突、目标间的相互冲突、重复建设与缺乏沟通等,是传统行政管理范式中科层制、官僚制与竞争性治理走向异化的结果”[9]。而整体性治理则以协调、整合、责任为核心,强调预防导向、需求导向和结果导向[10],力图建设以功能性分工为基础的管理结构,并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营,最终实现从分散、部分、破碎走向集中、整体和整合,通过上下、左右、纵横协调实现综合性目标的一种治理模式[11]。

近年来,国内学界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在数字与开放型政府建设(梁华,2021;宦佳、潘怀平,2022)、公共风险与突发卫生事件治理(沈昊婧,2021;秦浩,2021;崔运武、袁晓瑭,2022)、高等院校治理(伍小兵、杨刚,2022)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展现出整体性治理理论蓬勃的生命力。

从宏观结构来看,当前国内广电媒体的组织管理模式可以归纳为以政治为根本导向、以制度为管理方式、以单位为基本载体、以绩效为评价依据的行政管理体系。青年媒体从业者在职业实践中,依照行政管理体系的指令开展职业行为,获得职业发展,收获职业成就。当前,广电媒体推进融合转型,科层式、区隔化的行政管理体系往往难以形成对青年职业发展的整体性合力。

例如,以笔者深度调研的Y市广播电视传媒集团青年发展支持体系为例,青年从业者的政治教育由党务或共青团系统完成,通识教育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专业化的业务培训和业绩考核由工作部门组织,心理和情感关怀则由行政或工会系统承担。总体上看,这样的管理结构能够覆盖青年从业者的发展需求,体现出一定的支持效能。但是在实际行动中,这套系统的运转也面临很多挑战。

第一,科层管理体制较为复杂,各职能部门之间容易出现注意力竞争、信息不畅、重复建设等情况。第二,支持系统中的信息反馈通道缺失,容易引发青年发展支持系统调整纠错功能失效。第三,发展系统缺少对青年主体能动性的激发机制,导致青年从业者自主行动的能力被消解。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让青年在职业实践中产生了“不友好”的职业认知。职业实践中不友好因素的存在,在客观维度上导致青年职业发展支持系统始终处于“未完全”的状态,效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在主观维度上引发了从业者社会地位、职业成就感和荣誉感等“补偿性收入”的下降,这也是诸多广电媒体组织中青年从业者出现职业认同危机的重要原因[12]。

本文总结了实现青年媒体从业者职业友好发展的四个维度,分别是主体性,主要把握青年本体能动性的问题;参与性,主要把握青年职业适应性与绩效公平性等问题;包容性,主要把握组织对青年发展的支持与赋能问题;可持续性,主要把握青年的职业发展空间与职业发展环境等问题,从而建构实现青年友好发展的框架。因此,本文依照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结构机制,提出基于整体性治理的青年友好型广电发展体系(见图1)。

在广电媒体的职业实践中,基于整体性治理的青年友好型发展体系包含五层意蕴:一是强调青年主体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青年职业实践中,将青年主体置于中心位置,强调其理性化行动者的主体作用;二是强调实践协调性,强化青年能动属性与外部环境,青年发展需求与支撑要素间的纵横互动关系;三是资源普惠性,突出发展资源对青年群体的普遍性供给,最大程度推动青年从业者共享媒体发展资源;四是信息流通性,强调基于数字技术赋权的系统要素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搭建系统分析与修正机制;五是环境平衡性,建构基于青年友好的内部建构与外部建构的平衡与支持关系,使各种发展资源能够被有效调动起来[13]。

三、友好型发展:广电媒体组织整体性青年职业发展的行动策略

基于整体性治理的青年友好型发展体系着眼于对青年从业者职业发展问题的系统性解决,强调不同部门、层级、群体间的交叉和联动关系,突出对发展资源的一体化汇集和协调性使用,其基础层是现代技术赋权下的信息流动机制,环境层是外部治理环境与内部发展环境的协调机制,实践层是政策支持、资源支持、制度支持、文化支持的联合作用,核心层是对青年主体性的充分激发。在深化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中,广电媒体已经普遍建立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搭建系统性人才发展机制的行动自觉,但是受困于既有的科层式、碎片式的治理格局,尚不能充分发挥整体性治理的实践功效。因此,基于整体式治理理论及本文提出的框架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政策优化策略。

(一)建立基于技术赋权的共享式青年需求感知体系

整体性治理的价值基础是以公众需求为核心,围绕公众的真实需求,制定和实施整合型政策。整体性治理的重要维度是对青年发展的包容性追求。在青年友好的整体性治理中,准确地获取、识别、分析青年发展需求是实现其效能的基础。在传统组织视域下,基于需求的共享式治理模式受困于信息壁垒的客观存在,只能以分散式决策实现对整体任务的分解,本质上是一种碎片化的治理模式。近年来,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显著的“赋权”功能,让基于主题的数据资源集聚成为现实,为共享式青年需求感知体系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以数字技术体系为依托,广电媒体可以建立跨部门、跨科层的共享式青年需求感知体系,将分属于干部管理、人资管理、人才管理、培训管理等不同项目的青年数据整合到统一的大数据体系中,通过数据对话形成群体智慧。

例如,青年媒体从业者职业认同危机的重要成因是在“生存和安全需要”“情感和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领域均难以得到满意的回报[14],这些问题的成因是多源头的、复杂化的、非单一职能部门就能解决的,因此有必要引入跨部门的数据资源,建立多维度的组态型分析机制,准确识别职业发展体系中系统性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实现青年友好的整体性建议。整体性治理要求拥有单一的因果思维转向动态思维的整体性思维模式[15],动态性掌握青年需求与质态是实现整体性友好治理的必要条件。因此,广电媒体需要加快建立基于职业生涯画像的青年数据分析体系,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青年利益需求表达渠道,从而充分掌握青年的职业发展质态,精准挖掘青年发展需求和形成不友好的内外因素,以此提高服务青年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建立基于青年优先原则的青年發展政策体系

青年群体是广电媒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资源,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潜能。建设青年友好型组织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机制实践,其核心逻辑是建立满足青年职业发展需求的正向绩效环境,推动各管理主体在青年发展周期中的有效参与。广电媒体整体推进青年友好型组织建设,需要建立基于协同、整合、普惠原则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在资源、渠道、平台上强调青年优先,实现对青年群体的整体发展赋能。在传统的广电媒体治理结构中,青年发展政策较多地关注精英青年群体,如当前广泛实行的职称体系、职务体系、首席制体系等,都更多地关注了精英群体的发展需求,而缺少对青年群体职业生涯各个阶段的普遍性支持。因此广电媒体需要在政策逻辑上进行改变,通过为其提供满足需要的、无缝隙的公共服务,从而达到整体性治理的最高水平。

在青年发展政策体系上,首先,强调超越行政科层制的机制设计和管理授权,强调部门间基于发展目标的政策协同,以此构建有效的行动网络,形成基于青年需求的“整合式”政策支持体系。其次,推进整体性治理需要形成协调的治理结构,所谓协调指的是在政策制定上充分把握各行动主体间的利益关系,使得各行动主体在信息、认知和决策方面充分理解相互介入和参与的必要性,调动各职能部门围绕青年议题形成基于行动网络的政策合并、功能整合和利益共享的三维治理结构。实现这种青年友好的治理模式,需要在顶层设计层面理顺政策逻辑,在推进决策时始终做到“将整合视作一种意识”,通过政策合并达成政策的一致性。

在政策层面,要先明确关于青年发展的整体性政策导向,再由各部门进行分解落实,从而形成一贯式的政策指导体。在执行层面,要注重跨部门、跨层级的联动决策,一方面明确各部门的权责清单,另一方面建立跨部门协商机制,实现对青年发展中“跨界”议题的整体性解决。在行动层面,要加强对青年发展的周期管理,通过部门间的治理网络,促进青年职业发展“幼年—壮年”全周期的有效参与,通过良好的绩效环境和精准的信息反馈机制,实现对青年发展的有效激励。

(三)建立基于协作信任的跨边界组织行动机制

整体式治理所建立的是一个多元主体相互依赖的行动结构,在此结构中由于各行动主体间并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因此就更加需要信任机制来形成组织团结,将各个行动者有机凝聚在一起,实现整体式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从整体性理论出发,构建青年友好型广电媒体需要解决以下四组关系:一是与多元机构间的对话及对其运行机制的掌握;二是强有力的领导者维系组织结构张力;三是确保管理风险在管理者的控制范围内,并合理控制组织内部的抵制力量;四是各行动者能够清晰掌握组织目标并自主开展跨边界行动。

总体而论,建设青年友好型广电媒体需要在工作实践的各个主体之间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青年充分信任组织提供的发展资源及推动其发展的强大意愿,各工作部门充分信任协作伙伴的工作能力并允许和配合他们开展跨边界的管理行动,各参与主体的关系从分裂走向一体化发展。在青年广电从业者的职业实践中,充分的协作关系能够营造具有良好氛围的发展环境,引导青年形成职业认同并形成发展自觉。实践形式上,可以通过建立跨部门的项目式协作,搭建青年发展的平台;通过多部门合作的后备干部培养体系,搭建发展梯队;通过提供更多协作机会,实现跨边界行动经验的积累并发现领导者;通过坚定的友好型发展行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固化。

特别是在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中,对青年从业者的职业素质要求是复合式的。既要能够把握采写编播技能,又要掌握网络化传播技巧,可以开展跨媒体形态的新闻采编或媒介经营,这种要求与当前广电媒体职业教育領域“区块式”“学科式”的结构显然形成了偏差,因此就需要广电媒体内部的传统内容生产部门、移动内容生产部门、技术保障部门、人力管理部门等建立跨部门的协作培养机制,通过长期的协作式培养,有效地提升青年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对抗青年职业者的职业危机,让青年人真正扛起广电媒体的未来。

四、结语

在深化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中,广电媒体已经普遍形成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搭建系统性人才发展机制的行动自觉,但是受困于既有的科层式、碎片式的治理格局,尚无法完整发挥整体性治理的实践功效。因此,基于整体式治理理论及本文提出的框架体系,通过建立基于技术赋权的共享式青年需求感知体系、基于青年优先原则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基于协作信任的跨边界组织行动机制等一系列政策策略,能够推动广电媒体组织整体性青年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军.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构建一体化传播新体系[J].传媒评论,2023(6):8-10.

[2] 黄楚新.把握导向全面推进媒体深度融合[J].中国传媒科技,2023(6):159-160.

[3] 王军,丁汉青.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新闻从业者职业认知危机的现状及其影响效果研究[J].新闻大学,2021(3):62-75,119-120.

[4] 高山冰.新闻职业精神的现实困境与时代内涵[J].传媒观察,2021(12):81-87.

[5] 丁汉青,苗勃.结构中的个体:新闻职业认同危机溯源[J].新闻爱好者,2020(1):22-26.

[6] 丁汉青,王军.冲突与协调:传媒从业者后备军职业认同状况研究:以北京某高校新闻学院在校生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9,41(2):113-131.

[7] 刘葭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整体性治理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0.

[8] 朱峰.“新一线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政策创新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6):78-85.

[9] 范利飞.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公共舆论管理机制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9.

[10] 竺乾威.从新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8(10):52-58.

[11] 闫臻.青年友好型城市的理论内涵、功能特征及其指标体系建构[J].中国青年研究,2022(5):5-12.

[12] 谢微,张锐昕.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实现策略[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18(6):31-37.

[13] 刘薇.城市副中心构建主流媒体新样态[N].北京城市副中心报,2023-10-13(001).

[14] 柏清.广电媒体深度融合中多维度直播体系建构分析[J].新闻前哨,2023(20):22-24.

[15] 江坤.守旧立新:坚守传统广电媒体宣传阵地[J].声屏世界,2023(17):1.

作者简介 龚超,主任编辑,研究方向:新闻采编及媒介管理。

猜你喜欢

广电媒体整体性治理可持续发展
整体性治理对中国邻避冲突管理的启示
新形势下地市级广电媒体经营转型研究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大病保险异地结算的可行性分析
全媒体时代广电媒体的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碎片化与整体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路径创新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时代广电媒体面临的困境与转型
广电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