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堂减负提质策略

2024-04-14王梅

教育界·A 2024年7期
关键词:减负提质双减教学策略

【摘要】“双减”要求学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入手开展教学,让学生主动吸收知识,学有所获,减轻学习负担,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减负提质;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王梅(1981—),女,甘肃省临夏市前河沿东路小学。

在傳统的数学课堂中,有的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给学生灌输知识,并给学生布置繁重的学习任务,导致学生身心俱疲,难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此,数学课堂学习效果不佳。在“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究,真正内化知识。具体而言,数学教师要立足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感与成就感。

一、课前:布置任务,预习新知

正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预习,便于学生了解新知内容,做好课堂学习准备。学习任务是学生进行预习的指引。因此,教师要把握课前时机,布置任务,促使学生更好地预习新知。

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教学为例。在这节课上,学生要多角度探究、了解平行四边形,如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特点、底和高等知识。在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看到过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的物品,对平行四边形有一定的感性认知。数学教材也通过简洁的图文结合形式展现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内容。基于此,在课前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如下任务单。

任务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过不同形状的物品,如长方形、正方形等。那么,大家接触过平行四边形的物品吗?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有哪些平行四边形的物品,试着将它们画下来或写下来。

任务二:教材为我们介绍了平行四边形。大家想认识平行四边形吗?请走进教材中,细心阅读。

在阅读之前,请读读以下问题,带着问题走进教材,试着找出答案吧!

问题1:结合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平行四边形物品和教材上的插图,你能说出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吗?

问题2:你知道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吗?

问题3:你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在哪里并各有多少条吗?

任务三:经过学习,相信大家都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试着完成以下练习题,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吧!

练习:观察图1,回答问题。

图1

1.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平行四边形?

2.想一想每个平行四边形中有多少条底?有多少条高?

对于这些课前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选完成。如此一来,学生学习压力较小,能较为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增强数学学习信心,并通过初步建构平行四边形知识架构,为走进数学课堂打下基础。

二、课中:体验活动,掌握新知

在体验活动中,学生可以在积极的学习情感下,自主使用多种方式探究学习内容,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并减轻学习压力。对此,在课中阶段,教师要依据学生学情,恰当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一)组织交流活动,了解学情

通过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教师才可以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而交流是教师了解学情的直接方式。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学所得,由此了解学情。

仍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预习任务单,通过课堂巡视,了解每名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接着,教师依据任务单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一个平行四边形有多少条高呢?”学生基于自学所得给出答案:“有两条高。”“有四条高。”“有无数条高。”这些回答意味着有部分学生不了解平行四边形的高。于是,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展现本节课的教学要点。

交流互动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学情,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加契合学生学情,确保学生有所收获。

(二)组织探究活动,掌握知识

探究活动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操作、思考、判断、总结的活动。在体验探究活动时,学生能够发挥自主性,利用多种方式与数学知识互动,由浅入深地建构认知,同时锻炼多元能力[2]。因此,在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教学要点为立足点,组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探究。

以“几分之一”的知识教学为例。教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要点为“几分之一”的含义,并就此组织探究活动。首先,教师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展示四个苹果、两个梨、一个蛋糕,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怎样公平地将这些食物分给两个人?”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迁移生活经验,平均分食物。接着,教师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并提出任务:“请将分食物的结果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在活动中,有的学生遇到了困难,提出问题:“每个人分一半蛋糕。‘一半要如何在数轴上进行表示?”针对此问题,有的学生答道:“半个蛋糕应该标在0和1之间。”教师对此表示肯定,并继续提出任务:“请和小组成员讨论,使用其他方法表示半个蛋糕。”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与小组成员展开交流,得出不同的表示方法,如画图表示法、数学符号表示法等。由此,学生深切了解了“半个”的含义: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半个”。基于此,教师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这样的‘半个就是我们数学中所说的‘二分之一。”如此一来,学生就了解了“二分之一”的概念。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图形上涂色以表示四分之一。探究活动完成后,教师综合学生的表现,向学生解释“几分之一”的含义。学生由此深刻理解了分数的含义。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体验探究活动,逐渐了解了数学概念,与此同时还锻炼了学习能力,提升了学习质量。

(三)体验练习活动,解决问题

完成练习任务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途径[3]。在体验练习活动时,学生可以迁移课堂所学,积极思维,深入分析所学,能增强认知,顺其自然地锻炼思维,提升应用能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情,有效组织练习活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以“小数加减法”的知识教学为例。大部分学生在体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但是,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基于此,教师组织练习活动,设计难度不同的练习题,如下所示。

练习 1.计算24.56-(2.34+5.89)时,应先计算( ),得出结果( ),再计算( ),得出结果( )。

2.将两根长度为2.3米的绳子绑在一起,得到一根长度为3.29米的绳子,则绳子接头处长( )米。

3. 15千米45米-2千米19米=( )千米;23公顷450平方米+39公顷78平方米=( )公顷

☆☆

练习 1.简便计算

45.78+2.47-33.78   36.65-(23.65+3.76)

2.竖式计算

3. 5-1.94   25-16.73   17.98+5.36

☆☆☆

练习 1.明明家距离学校2.15千米,亮亮家距离学校1.34千米。他们两家的距离最远可以是多少千米?(先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再列算式进行计算)

2.有一个油桶中原有一些汽油,假如先向油桶中倒入23.5千克的汽油,再倒出45.21千克汽油。此时,油桶中还剩下67.89千克汽油。请问,油桶中原本有多少千克汽油?

在组织练习活动时,教师提出练习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练习,接着中等学生完成☆☆练习,高水平学生完成☆☆☆练习。学生据此进行分层练习。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最后,教师围绕教学要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认识自己的不足,积累问题解决经验。

实践证明,通过参与课堂练习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四)体验总结活动,查漏补缺

进行总结是学生查漏补缺的途径。大部分学生虽然通过体验多样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但是,仍有部分学生会存在知识漏洞。因此,教师要及时组织总结活动,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教学为例。在体验多样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探究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點。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学习过程,用思维导图展示各知识点。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后,教师据此组织讲评活动,紧扣学生的认知漏洞进行讲解。

实践表明,通过体验总结活动,学生不仅能巩固知识点,还能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构起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三、课后:完成作业,巩固迁移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离不开课后巩固迁移活动。而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新知的途径[4]。“双减”要求教师设计多种类型的作业,让每名学生都“吃得下”“吃得饱”。据此,教可以分层设计多种类型的作业。

(一)设计绘制类作业

绘制类作业是以绘制思维导图、地图等为主要内容的作业。在完成绘制类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会回顾课堂所学,由此查漏补缺,建构知识结构。

以“东、南、西、北”的知识教学为例。在课堂上,学生们体验多样活动,认识东、南、西、北及其之间的关系。在课后,教师依据学习情况,设计如下作业。

请大家回忆课堂学习内容,试着绘制一幅建筑图,并在建筑中标注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此作业内容具有层次性和实践性。在作业的驱动下,学生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绘制出不同的图画,并标注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由此加深对方位的理解,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二)设计调查类作业

调查类作业是以生活体验为主的作业。体验生活的过程,正是学生迁移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既可以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又可以锻炼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现实生活为情境,设计调查类作业。

以“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教学为例。学生体验了调查统计过程,逐步了解了条形统计图,积累了实践经验。教师基于此设计调查类作业,如下所示。

请在父母的帮助下,了解自己家一日的膳食情况,分析各类食物的营养摄入量,整理出数据,制作成条形统计图,从而判断自家饮食习惯是否健康。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彰显个性,使用不同的方法调查数据,科学迁移数学认知,通过分析、整理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意识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结语

总之,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双减”的指引下,以数学课堂减负提质为目标,以课前、课中和课后这三个阶段为入手点,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应用多元化策略,组织多样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在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促使其走向学习深处,扎实掌握学习内容,锻炼学习能力,以此实现数学课堂的减负提质。

【参考文献】

[1]吴雪佩.“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2022(26):18-19.

[2]曹金文.“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名师在线,2022(11):52-54.

[3]隋秀兰.浅谈如何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2):167-168.

[4]路丽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减负提质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22):73-74.

猜你喜欢

减负提质双减教学策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心灵之窗
区域推进“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