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的语文”教学主张的建构实践

2024-04-14殷霞

教育界·A 2024年7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儿童

【摘要】“自然的语文”教学主张是对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的全新思考与积极实践。“自然的语文”的建构要基于学情,以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以正确看待语文教与学的关系为核心,以尊重语文教学基本规律为前提,以达成“自然的语文”教学指标为关键,以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估为保障。

【关键词】“自然的语文”;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儿童;学习规律

作者简介:殷霞(1985—),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东太湖实验小学。

“自然”是语文教学探索的精神追求。笔者提出“自然的语文”的教学主张,是基于对语文学科属性的深刻认识,更是对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积极落实。

一、“自然的语文”的内涵诠释

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有众多动植物种类的世界;自然又可以意为天然的,非人为的,有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的意思,可进一步延伸为不勉强,不折腾,顺势而为,遵守规律。“自然的语文”,就是语文的教与学必须合乎规律。这里的规律,包括语文学习的规律与儿童学习的规律。也就是说,教师进行教学要尊重语文学习的本质和儿童学习的特点,不人为扭曲,不拔苗助长,不胡乱折腾,让儿童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合乎规律地学习。这就是“自然的语文”教学主张的要义。

(一)符合规律的教

“自然的语文”中,教师的教应当是合乎教学规律的。即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注重教学设计的自然合理,优化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匹配的教学场景资源,选择能促使学生认知加工的教学策略,致力于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给学生提供语文学习方法,以美好感染学生,以文化熏陶浸润学生。

“自然的语文”按照语文的规律进行教学,还语文以本色,契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运用语文学科的文化与知识创设自由的无拘束的语言发展情境。师生和谐共融,教学相长,共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自然的语文”还注重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知识于课外生活中,形成“内外循环”的素养发展生态系统。

(二)符合本性的学

“自然的语文”中,学习对象为儿童,学习目标是提升儿童的语文核心素养。“自然的语文”要唤醒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学习经验,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与儿童成长的节律“合拍”,激发儿童的学习潜能,引导儿童通过参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建构语言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形成审美能力,提升文化品位。总之,“自然的语文”中,学生的“学”是顺应学习理论、贴近发展水平、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义学习,是符合学生本性的学。

二、“自然的语文”的研究依据

(一)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道家提出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本性的思想。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就是自然之道,就是尊重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人必须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自然的法则,才能得以自在生长;教育要遵循人成长的自然规律,顺应人的本性,才能得以良性发展。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自然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呼吁教育要回归自然,写道:“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1]这一理念从自然的角度出发,给当今的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启示。教育要把儿童看作儿童,多角度全方位地发展儿童的个性,因材施教,全面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

(二)实践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2]语文教学应承担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任务。但当前部分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侧重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侧重知识传授,忽视关键能力培育;侧重语言技能训练,忽视文化浸润;等等。这些做法违背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规律,不利于学生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不利于学生开阔文化视野的形成与文化底蕴的积淀,不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不利于学生激发好奇心、求知欲,不利于学生培养崇尚真知的精神和积极思考的习惯,从而导致学科育人的目标难以实现。针对这些问题,实施“自然的语文”的教学十分必要。

前人的研究成果给“自然的语文”这一教学主张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课标》的指引给“自然的语文”这一教学主张提供了方向明确的实践依据。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探讨“自然的语文”教学主张的实践策略。

三、“自然的语文”教學主张的实践建构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学生是拥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与众不同的体验和拥有自己的见解。教师不应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应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体验,鼓励学生在集体学习中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第一,要正确认识学生是“自然的语文”的学习主体,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精神。教师的教应致力于多角度全方位地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感知自我、认识自我,而非“一言堂”—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思考,给学生传授僵化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缺少支持。

第二,“自然的语文”中的师生关系应是自然和谐的。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也是学生前进路上的同行者。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合作、共同进步。遇到学习中的困难时,教师应与学生就困难点进行合作探究,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同时也应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让自己获得职业幸福感。

(二)确立“自然的语文”教学指标

“自然的语文”要求教学目标是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有效的,教学策略是贴切的,从而使教学效果是良好的。

1.教学目标合理

目标有三个层次:教育目标,即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要求;课程目标,即学科对培养学生什么能力的要求;教学目标,即学习这一课,学生将学会什么的要求。语文教师要在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的指导下,认真考量、确立教学目标,即依据不同的学段、学情、文章、知识类型,设计好学生的认知过程,使教学目标自然合理。

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清平乐》为例。教师往往会制订这样的教学目标:

(1)以多种形式朗读词作,背诵词作;(识记)

(2)借助学过的方法理解词句大意,知道“寂寞”等詞的意思;(理解、应用)

(3)发掘词人的创作手法,体会词人的惜春之情。(分析)

在这一课中,诗词内容是概念性知识,多种形式朗读是程序性知识,借助学过的方法理解诗词大意是策略性知识,诗人的写作手法是事实性知识,这些不同类型的知识关联到学生不同层级的认知要求。可见,这三个教学目标表述明确,容量适中,易于达成,符合第三学段学生的学习需求。但仔细分析发现,这些目标局限于学生知识的理解,而“自然的语文”则强调知识的获得。因此,教师不妨再添加“与同学合作分析词人借助“惜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教学目标。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目标中添加审美教育目标。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挖掘文章中的审美教育元素,以此确定审美教育目标。如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语为: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教学这一单元的课文《搭船的鸟》时,可以如此提出审美目标: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翠鸟的,感受翠鸟外貌与动作之美。教师教学这一单元的课文《金色的草地》时,可以如此设立审美目标: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草地的,感受作者笔下的草地之美。教师也可以在字词教学中突出审美教育目标。如在低年级语文识字与写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字词的音、形、义,还应确立把字形写美观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建构汉字形、义美的概念。

2.教学设计有效

“自然的语文”的教学设计应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凸显重点教学内容,如以“聚焦重点”“标记关键词”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板块式推进整堂课教学,使听、说、读、写各板块有序交织;采用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动静结合的教学内容;等等。

3.教学策略适切

学生在“自然的语文”课堂中集中精力,认真听讲,才会发生意义学习。为此,教师需要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策略。比如,搭建知识框架—以完成预习单的方式初步掌握课堂内容,以拟小标题的方式掌握每部分学习内容,用联系词连接各部分学习内容,用思维导图梳理学习内容;设计教学问题—把需解决的问题前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或设置思考提升类问题,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联系旧知和新知—以学生熟悉的具体知识为案例,将原有的知识与新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

(三)开展有效可行的学习评估

在“自然的语文”课堂教学后,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评估。针对教学目标的评估,教师可以设置“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层级,并匹配具体的能力描述,在每节课结束之后,采用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做出评估。针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应结合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三个阶段进行。其中,学习前可以采用调查问卷来对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学习中的评估,重在评估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否恰当,对学生起到积极作用或是消极作用。这一评估比较困难,需要教师认真观察课堂情况,及时反思,才能有较为准确的评估结果。这一评估对促进学生意义学习、自然生长的影响是深远的。而学习后的效果的评估,可以通过阶段性测验来评估。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追求一种自然的语文学习模式,顺应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非生硬地拔苗助长,也非固执地唯考试论,泯灭儿童的天性与灵性,使其在义务教育阶段耗尽学习热情,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师提出“自然的语文”的教学主张,就是秉持尊重儿童的天性、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的教学观念,实现教学目标自然合理、教学设计自然有效、教学策略自然适切的教学指标,开展有效可行的教学评估,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儿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