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下实习类课程的“混合式”思政教育路径研究

2024-04-13王静

秦智 2024年3期
关键词:混合式思政教育

[摘要]高校实习类课程由于实习的分散性和时间不同步性,存在难以集中、难以系统开展思政教育等方面的困难,但产教研融合培养模式下依托互联网对实习类课程进行“混合式”思政教育可以有效克服上述困难,并还可以使得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园和课堂,而是可以直接结合社会实践环境进行思政教育。这不仅拓宽了思政教育的空间,使得思政教育不会因为学生到校外实习而间断,从而确保了思政教育的连贯性;而且也可以使思政教育更加“立体化”和“丰富化”,以能更加有利于学生吸收和体悟。同时,产教研融合培养模式下的思政教育更能以现实实践中的实际案例等进行相关思政教育,这不仅能够较好地丰富思政教育的内涵,而且更能引发学生的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关键词]实习类课程;产学研融合;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3.044

一、研究背景

实习类课程是大学学习阶段培养和检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锻炼学生综合技能与全面素质的重要环节。为巩固、充实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强化实践技能,使学生通过实习类课程达到“印证知识,了解社会,优化素质,提高能力”的目的,切实成为既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实习类课程作为高校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学校和社会的区别很容易让涉世未深的学生产生迷茫和无所适从,而实习类课程作为高校学生接触和进入社会的切入环节,对该类课程进行思政教育尤为重要。注重实习类课程的思想教育,才能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实施全方位育人、全面育人教育效度,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局面。”因此,在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下,积极探索实习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路径是必要的、并且也是重要的。

二、研究意义和价值

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协调学校、企业、科研部门的优势教育资源,对从学校获取的间接理论知识和从企业、科研方面获取的直接实践知识、实践能力进行有效整合,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进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围绕其内涵,产学研融合培养的落脚点在于人才的教育,目的是实现对符合社会和时代需求的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扎实英语基础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广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竞争能力,能从事英语翻译、外贸、教学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因此,对于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而言,结合实习类课程实施思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可以在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中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国际视野和培养综合素质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现状,以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以应用型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习类课程为例围绕论题进行阐析。由于应用型英语专业本科人才的可适用行业面涉及比较广泛,所以其实习类课程主要以分散实习的方式进行,即学生根据实习要求,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己寻找实习单位进行分散性实习。因此,学生在校外实习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开展面临诸多困难,如:

(一)较难进行有效的集中性思政教育

由于采用的是分散实习的方式,因此学生原有自然班被打破,并且存在实习地点不同、实习工作内容不同、实习期间的作息时间也不同。因此,就会造成学生在实习期间较难进行有效的集中性思政教育。

(二)较难系统并且持续开展思政教育

由于学生在校外实习,因此在此期间,学生并不能像在学校那样接受持续和系统性的思政教育,因此个别学生有可能在三观和思想意识形态方面受到影响,加之在实习工作压力下,甚至可能会出现因为外界的诱惑而误入歧途的情况发生。

(三)较难及时洞察及解决心理问题

学生在校外实习时,独自面对陌生的社会环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很容易陷入恐慌和难以适应的状态。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学生的实习效果、身心健康,甚至会影响到学生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实习期间由于地域、时间等限制原因,就很难及时对学生的上述心理问题等进行疏导和辅导。

因此,综上所述,在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下,针对实习类课程探索和研究有效的思政教育路径对于提升学生的实习效果,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身心安全,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三、实施路径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日益受到学界关注。这种模式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其本质是为学生创建一种真正高度参与性的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也可以互补优势,克服由于空间和时间限制所带来的学习困难。

因此,结合高校实习类课程在实践思政教育方面所面临的困难,依托互联网的资源和平台,结合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与企业和社会协同对实习类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思政教育方式和路径可以突破学生实习期间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从而保持高校思政教育能够持续、有效并系统地进行。也由此可见,产学融合模式下,“混合式”思政教育及其实施路径的研究是有一定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的。

本论文拟在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以应用型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为例研究实习类课程的“混合式”思政教育路径,以不断做好实习实践工作,并保证思政教育能较好地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過程,以切实培养出“内外兼修”的应用型人才。基本研究路径如下:

(一)“混合式”思政教育——线上部分

1.建立各种互联网即时信息交流群开展思政教育

建立各种互联网即时信息交流群,如微信群或QQ群等,可以突破空间限制,使得分散在各实习单位的学生重新凝聚成一个团体,并且这些互联网及时信息交流群也形成了一个能够进行集中式管理和思政教育的平台。这不仅能增进校、企的实习指导老师跟学生之间的实习交流和互动,还能获知学生实习中工作、思想和心理方面的动态信息,也能及时处理这些方面所发现的各类问题。并可通过这些平台,通过资料发送或者腾讯课程等方式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继续保持思政方面的学习,同时,还可通过群打卡和群作业提交等功能督促学生的思政教育学习。

此外,还可通过各种即时信息工具,动态洞察学生的状态,以便在学生遇到困难和心理问题的时候能够点对点对学生进行指导性的帮助,和个人心理辅导等。

2.通过网络课堂等APP开展线上思政教育

围绕互联网开发的各类线上会议、教学APP为实习类课程提供了良好且便利的线上思政教育平台,通过在线直播和课程回放形式可较好克服学生实习期间在空间、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以便能顺利、系统地进行思政教育。

3.通过公众号等平台开展线上思政教育

建立相关思政教育的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思政教育学习材料,并通过线上学习或者会议平台进行集中讨论和学习。针对这一举措可以请学生参与公众号的运作和维护,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思政学习材料的搜索和整理中,以加深其对材料的理解、也便于学生能够与时俱进掌握相关时政信息。

(二)“混合式”思政教育——线下部分

1.协同企业共同规划、制定和实施实习期间的线下思政教育

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下,产、学、研三方面根据学生实习课程目的、安排及学生自身的情况协同规划和制定学生校外实习期间的思政教育方案和路径。并通过实习单位或实习期间学校的召集会等再结合现实实践环境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2.协同企业通过实习实践中的案例和素材进行思政教育

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优秀的企业,这些企业无疑都为大学生思政课的学习提供了具体的教学案例。此外,大学生与企业员工间在工作协调、沟通的同时又潜移默化培养了其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对企业及社会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和其文化价值观的学习,本身也可以作为思政课教学的社会实践环节开展。因此,实习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可抓住这些素材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觉悟,以帮助学生能够顺利、健康地进入社会和职场,为社会建设做贡献。

3.及时做好思政教育总结和反思工作,以不断优化该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路径和效果

在实习类课程结束后,应及时做好总结和反思工作,再次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三观和思想意识形态,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同时,学校、企业和科研部门也应该以此为基础积极探索实习类课程思政教育方式的更加多样化以提升教学效果,以期在润物无声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实现小课堂与大社会的融合。

(三)同时,在思政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

1.抓住学生问题点,实现思政课育人有温度

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疑答惑,这就需要抓住学生的问题点,从问题入手来解决困惑。高校思政教育就是学生认同感的教育,不仅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获取面对复杂社会环境时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从而适应大学生的学习成长规律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唯有此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外化为他们的行为,即“内化于心,外形于行”。

2.挖掘产学研融合培养中的思政元素,产学研协同培养符合时代的应用型人才

为避免实习类课程在产学研协同育人过程中出现思政教育与实习实践相脱离的现象,需要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习实践内容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这种融合需要产学研三方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安排进行系统梳理,以找到和抓住思政教育方面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结合点,而非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并根据实习实践情况,以知识、素养、能力作为三维目标,挖掘实习实践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专业,建立使命担当、融入家国情怀。尽量以巧妙的、润物无声的方式于实习类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并协同培养真正符合时代的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下依托互联网的“混合式”思政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思政教育模式,延扩和延续了思政教育的空间和时间,同时也丰富了思政教育的模式和内容。能真正做到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贯彻于每一门课、每一个教学环节和过程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使高校、企业和社会能够协同把立德树人和提高职业素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孙丹丹.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性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7(3):32-36.

[2]王建园,江莹.互联网+”模式下学生校外实习思政教育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7):135-136.

[3]陈国泉.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经济师,2022(9):203-204.

本项目获2021年度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资助,项目名称: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下实习类课程的“混合式”思政教育路径研究——以应用型英语本科人才培养为例(项目编号:JSZW21046)

王静(1983.10-),女,回族,四川西昌人,碩士,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猜你喜欢

混合式思政教育
工学类课程教学中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探索
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混合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浅议“混合式”教学理念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物联网中MAC协议的研究
刑事一审程序“混合式”构建之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