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2024-04-13杨泽
[摘要]当前学界将红色文化概括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在革命、建设、改革以及新时代历史新征程中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先进文化。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政治认同,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利于传播红色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升育人实效。具体融入路径应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打造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资源融合、实现校内建设和校外实践联动育人,从而实现红色文化育人目标。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政课教学;育人;融入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3.038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红色传统与红色基因的天然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也关乎党能不能将“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战略目标。
当前,根据学界对红色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把红色文化概括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在革命、建设、改革以及新时代历史新征程中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先进文化,包括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种形态。红色文化凭借其鲜明的政治导向和丰富的文化形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大文化资源支撑,激发红色文化力量,切实增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政治认同,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
在改革开放红利中成长起来的“00”后大学生们,他们没有亲身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战争洗礼、没有直接参与早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也没有办法直观比较四十几年改革开放浪潮下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西方腐朽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国内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解构,他们极易在思想上偏离正确轨道,究其根源就在于部分大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创造的红色文化缺少了解,因而缺乏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因此,最好充分利用本土的、学生身边的重大历史事件、红色场馆旧址、革命英雄人物等红色文化资源,讲清楚没有革命先烈们顽强抵抗“三座大山”的威胁和拷打,没有改革先锋们坚定抵御市场经济的利益诱惑,就没有同学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讲述红色文化史实、展示红色文化史料,让同学们真正了解到“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加深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认同,进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二)有利于传承红色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红色文化资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茎,以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为枝干,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花叶,三者铸于一体。新时代的大学生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他们作为接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必须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百年征程中,我们的革命先辈和改革先锋创造,传承给我们丰沛的红色文化资源,如“红船精神”、“西柏坡精神”、“铁人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厚的育人价值,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通过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们真切体悟红色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三)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升育人实效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在传统思政教学中内容上多依照教材规定展开,形式上基本以单一讲授为主,学生的兴趣性难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难以激发,因而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欠佳。中国共产党创造的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价值一致性和内容契合性,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素材。红色文化包括革命纪念馆、红色博物馆、革命英雄旧址与故居等物质形态,涵盖“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抗疫精神”等精神形态,囊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路线、纲领、政策等制度形态,以及不同时期形成用以规范党员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两个务必”、“两学一做”等行为形态,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可以通过图、文、像、视频等形式引入课堂,还可以安排研学参观、组织讨论演講,通过沉浸式、参与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实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育人目标。
(四)有利于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凝聚磅礴青春力量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一代,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引导大学生将红色文化精神外化为个体自觉行动。只有讲清楚共产党人在炮火纷飞的艰苦战争中以牺牲了370万党员的代价才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讲清楚共产党人经过22年的艰辛探索才找到一条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讲清楚经历改革开放43年的踔厉奋进才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讲清楚进入新时代遭遇新冠疫情经过3年艰苦抵抗才迎来曙光的艰难历程,才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针对性,才能促使大学生们产生情感共鸣。百年来,不论是勇立时代潮头的改革先锋,还是不畏生死抗击病魔的战疫英雄,他们所折射出的红色文化精神品质,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感悟革命、建设、改革道路的艰辛,才能激发爱国之情,燃起报国之志,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磅礴青春力量。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主阵地。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情感特征、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并结合学生专业特色找到最佳切入点,将可听、可看、可读的多种红色文化资源针对性的融入具体课程、章节的教学内容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开展问题导向式、启发引导式教学,实现“学—思—悟—信—行”的逐级育人目标。如,面对更倾向于接受直观教学的、学科专业性强的音乐学院学生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三大纲领中的文化纲领时,可以引入延安时期大批音乐家涌入革命圣地创造的红色歌曲,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团结就是力量》《游击队歌》《南泥湾》等,这一时期的红色歌曲记录了中国革命武装力量变化,描绘了延安军民在战争中的英勇气魄,熔铸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这些歌曲可以拉近与音乐学院学生的距离,唤醒学生的身份认同,激发民族情怀,坚定民族自信。
其他专业课程也要融入红色文化元素。不同专业课程可以结合专业特色充分挖掘合适的红色文化元素,以凸显课程思政功能,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课教师可以将红色经典书目、紅色诗词等资源引入教学,将学生培养成红色文化的传承人和践行者。美术学院专业课教师可以在解析山水画、油画的技艺时选取红色文化代表作品,如《启航——中共一大会议》《革命理想高于天》《开国大典》等,既有专业分析,又体现课程思政育人,实现师生满意的双向赋能。
(二)打造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资源融合
网络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必定受娱乐化、虚拟化的网络文化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课堂教学,打造线上、线下融合资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将红色文化融入网络,打造红色文化的线上教学资源,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因素对受教育群体的限制,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效率和影响范围。一方面,可以在学校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中开辟红色文化宣传专栏,比如推出专刊《历史上的今天之红色文化“马上知”》:为同学们介绍历史上的同一天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英雄人物事迹,以强化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感召力;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抖音、B站等大学生常用的新兴媒体成立校媒专栏,推送类似红色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等迎合学生兴趣的红色文化素材,在润物细无声中传播正能量。
针对线下教学资源创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可以充分挖掘校史、地方史上的红色文化资源开设校级公选课,打造与地方红色文化相关的精品课程。如安徽淮南地区的高校可以结合小甸集——中共安徽省党组织发祥地、凤台县板张集烈士陵园、大通万人坑教育馆等红色展馆、旧址,以及“红色拓荒者”茅延桢、“坝上桥头忠烈魂”程晋科、“皖西北革命运动的杰出领导者”方运炽等英雄人物事迹,开设专门的介绍安徽淮南地区的红色文化精品课程。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应主动创建思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室,利用VR技术高度还原具体革命战役的情境,带领学生在沉浸式教学中形成对红色文化的情感共鸣。
(三)实现校内建设和校外实践联动育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学习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装在脑袋里,而应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做到知行合一”,因此,可以通过校内红色文化建设和校外红色文化实践体验实现联动育人。高校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环境文化中,直接关系育人实效的实现。一方面,在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中,可以放置红色人物雕塑、建设悬挂革命烈士画像、语录或事迹的红色文化长廊、设置校园红色文化读书角等;另一方面,可以依托重大节日、纪念日等时间节点,举办校园红色文化节、地方红色文化讲座、开展地方红色文化知识竞赛、观看红色电影等,通过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的红色文化活动,实现红色文化育人的“日常化”、“生活化”,在良好氛围中提高铸魂育人实效。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之上、校园之内,必须走出校园,依托学校属地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实地开展体验活动和现场教学。如对安徽淮南地区的高校而言,淮南师范学院党史教育馆、新四军纪念林陈列馆、凤台县板张集革命纪念馆、廖家湾革命纪念馆、寿县小甸集革命烈士纪念馆、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等这些都是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教育的有效场地。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形式下获取的红色文化知识是直观的,但也是碎片的。因此,思政课教师应在参观后引导学生进行分享交流或撰写心得体会,让其真正体悟红色文化的精髓,实现价值信仰的升华。
三、结语
基于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价值一致性和内容契合性,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发挥其教化功能是必要之举。高校应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优势,培养勇担重任的时代先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是,2021(10):4-18..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3]张有武.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实现维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6):32-35.
[4]周蕾.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与创新路径[J].黑河学院学报,2023,14(4):103-105+108.
[5]卢蔡,程世利,杨波.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育人体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2):60-62.
淮南师范学院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项目名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研究——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21XJYB012)
杨泽(1992.6-),女,汉族,河南汤阴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