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策略探析

2024-04-12陈阳侯茂林孙超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乡村振兴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核心,其发挥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以及农村社会发展的进程。因此,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能确保党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切实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但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服务群众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制约着组织力提升。因此,面对当前问题应从加强政治领导力、提升思想引领力、提高服务群众力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中图分类号:D422.6;D26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52(2024)02-0018-09

DOI:10.19933/j.cnki.ISSN1674-3652.2024.02.00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富裕的战略举措,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1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考察时多次强调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不断为农民群众谋福利、谋幸福,以实际行动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导致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逐渐弱化,难以带领农民群众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因此,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当前全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强调,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2 ]。这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可以更好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目前学术界在组织力研究方面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从而为组织力提升提供众多参考。如林星等认为组织力要从党组织的覆盖力、凝聚力、执行力、服务力等方面推动乡村振兴[ 3 ]。王可园认为组织力的提升要从组织结构、自身运转和党群互动、党内政治文化等方面入手[ 4 ]。周德祥认为组织力要从财政和集体经济、组织体系、人才队伍、组织制度方面推进乡村“三治”建设[ 5 ]。通过梳理,学术界对组织力的研究较为丰富,并认为组织力的提升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但对运用各种不同能力的合力的研究尚不多。基于此,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而言,组织力是指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履行自身职责,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中,不断推动农村发展的各种不同能力,包括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服务群众力、政策执行力等[ 6 ],切实提升组织力,从而团结带领农民群众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基于已有的研究基础,本文将对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进行深入的探赜,这为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出新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艰难、复杂、长期性的重点工程,始终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其组织力的强弱也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成效,因而要提升组织力来助推组织、产业、文化、生态、人才等方面的发展振兴。具体而言,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应聚焦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服务群众力等方面,增强组织力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一)突出政治领导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7 ]。这也着重强调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要突出政治功能。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第一属性是政治属性,政治建设必须摆在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位置,讲政治是我们党的突出优势。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而言,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提升政治领导力,坚持正确的方向,筑牢政治信仰,夯实政治根基,走出一条振兴发展的新路。具体而言,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理论素养是基层干部完成乡村任务需要掌握的根本本领,更是基层干部自身建设的必备素质。通过不断拓展知识领域,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阅读领悟经典原著思想精髓,才能提高基层干部的理论素养,进而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提高政治领导力。二是强化基层干部的政治信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具有挑战性的复杂情况,但坚定的政治信仰是克服困难的有效法宝,更是推动全面振兴的根本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涵养政治定力、恪守政治规矩,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并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的政治信仰,从而更好地引领农民群众助力乡村振兴。

(二)加强思想引领力,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力量

党的思想引领力主要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来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抵御各种错误思潮,进而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为早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加强党的思想引领力。经过实践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能有效应对农村所面临的各种复杂情况和风险挑战,使基层党组织更快调整适应乡村振兴的步伐,从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具体而言,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宣传教育。通过农村基层党建网络平台开展常态化思想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一些正向思想理论知识,并时刻将思想宣传教育与为人民服务宗旨紧密结合,守好宣传思想阵地。二是筑牢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根基。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思想引领者,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党员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做到学真史、真学史,真正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进而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意识建设。

(三)提升服务群众力,为乡村振兴提供群众基础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群众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以及农村产业的发展、文化的挖掘、生态的保护等。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是组织力的重要体现,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上来。随着农村社会发展变革,农民群众的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创新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把对农民群众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这不仅能赢得农民群众的信赖与支持,还能使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地位植入农民群众的心中,进而为乡村振兴赢得群众基础。具体而言,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融入为农民服务的实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合格的人民公仆,要不断融入为农民群众服务的实践,常进农民群众家门、深入了解农民群众需求、关心农民群众疾苦冷暖、注重解决农民群众在产业发展上的困难,拿出管用有效的措施,在不断为农民群众服务中切实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方式。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积极推动基层领导干部兼任网格员,组建网格服务团队,充分发挥熟悉村情、民情等优势,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一户家庭,深入了解农民群众看病、养老、住房等实际情况,及时收集群众困难、意见和建议,并做好工作日志电子台账,认真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精准化服务、精细化管理,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进而促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存在的问题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农村基层党组织能不能完成乡村振兴中各项任务,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最关键的是其组织力如何。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虽然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有待加强

政治领导力是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居于执政领导地位的第一力量,决定着组织力的强弱[ 8 ]。随着乡村社会发展变革、集体经济的发展、新组织的出现等,部分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出现弱化倾向,制约着组织力提升。

第一,部分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作用,不断严格规范组织生活。但是,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室(中心)主任田改伟的调查,从当前农村地区来看,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仅限于简单组织几场会议、活动等,且开展频率低,组织生活流于形式[ 9 ],活动开展缺乏创新点,并且组织生活内容单一,造成基层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不高,党性意识减弱,影响基层干部政治领导力的提升。

第二,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政治觉悟不够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只有基层党员干部自身的政治觉悟提高了,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政治大局,充分发挥政治领导能力,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然而,在部分农村地区,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不够及时,难以做到与时俱进;对于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只知其表面,不善于用党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10 ],政治洞察力不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也有待提高。以峨眉山市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例,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村党组织并未对政策和文件进行实质性解读,对相关政策内容认识不深刻、内容不了解[ 11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难以凝聚群众的力量,进而影响组织力提升。

第三,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担当不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担当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问责机制和社会舆论环境压力对基层党员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害怕工作失误,不敢勇于挑战困难,不敢啃别人啃不下的硬骨头,形成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 12 ],遇事得过且过,安于现状,对于农民群众的诉求敷衍推诿,难以有效地解决农民群众的问题,缺乏政治责任担当,影响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的发挥。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有待提升

思想引领力是基层党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制胜法宝,也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更是提升组织力不可或缺的能力。但在部分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存在不足,进而制约着组织力的提升。

第一,思想宣传内容较为单一。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能不能做好思想宣传工作,事关农村科学发展和农民安居乐业。扎实做好思想宣传工作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在部分农村地区,思想宣传内容存在不均衡、不协调、不合拍的问题,宣传的主要内容大多是党的思想理论和相关方针政策,而对于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乡村文化等内容的宣传则较少。以沈阳周边农村为例,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农民思想教育内容单调,脱离群众关注的热点,没有对接时代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需求,难以提升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 13 ]。

第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理论学习不够扎实。只有在扎实的思想理论学习中,才能体悟思想理论的魅力和价值,才能提高自身思想引领力,进而提升组织力。当前,个别基层党员干部思想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够,出现主动学习少,被动接受多,思想存在“歇脚”“厌战”的情绪[ 14 ]。虽然平时基层干部通过视频自学、现场教学等方式进行思想理论学习,提高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但是对于思想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做到深研细读、入脑入心,难以领悟其背后深刻意义,不能将真正所学的思想理论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充分发挥出来,进而制约着思想引领力的提升。

第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宣传方式比较滞后。思想宣传工作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塑形的重要手段,其中思想宣传方式是基层党组织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根据有关学者对山东省聊城市莘县G镇的调研,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较为单一,在部分农村地区宣传党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仍然习惯于采用悬挂横幅、喇叭宣传、张贴标语等宣传方式[ 15 ]。这些单一、枯燥的宣传方式感觉是在走形式、完成任务,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思想引领力。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群众力有待提高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群众力是解决农民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更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能力。但是,随着群众社会需求多元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制约着组织力的提升。

第一,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服务宗旨意识不强。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是党的初心的具体反映和生动体现,直接关系到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执政基础的稳固。但是,当前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并没有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植入于心,存在“坐等群众上门”[ 16 ],只有农民群众上门了才去解决问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对农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了解不够,没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影响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群众力的提升。长此以往,很可能会造成党群关系疏离,基层党组织在农民群众心中的公信力也会降低,不利于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第二,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尽管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激励保障机制,但是在乡村振兴进程中面临着各种艰巨的任务和突如其来的外部影响,做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工作难度变大。这就更加需要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来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助力乡村振兴。现阶段,一小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认为干多干好都一个样,并且相同地区薪资待遇“一碗水端平”,导致其心态失衡;此外,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中任务重、矛盾多、压力大,而且职务晋升渠道比较狭窄[ 17 ],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他们为民服务的积极性,影响服务群众力的提升,难以动员群众参加各项活动,进而制约组织力的提升。

第三,基层党员干部能力不足。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纵深推进,农村问题层出不穷,农村矛盾日益复杂,这就需要基层党员干部不仅要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还要具备善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加有力地推动乡村振兴。学者基于皖北X村、S村和D村进行调研分析,发现3个村的支部书记两人是初中学历,另外一人是高中学历[ 18 ]。基层党员干部的文化素养不高、大专学历以上占比较少,缺乏为农民群众解决产业经济实际困难的能力[ 19 ],导致党组织群众号召力减弱,难以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此外,有学者基于贵州省荔波县三个村的调研发现,过半数的农民和基层干部认为村干部队伍老化,年轻干部后备力量不足[ 20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大多数都是年龄偏大的党员群众,导致基层党员干部出现“老龄化”,并且对一些基本信息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够[21],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慢,进而导致为农民群众服务能力有限,难以带领农民群众走向致富道路,制约着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力的提升。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对策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服务群众力,对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影响。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必须抓住关键环节,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建强党的战斗堡垒,为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政治领导力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提升组织力最重要的就是强化政治领导力,要一直把提升政治领导力放在首要位置。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强政治领导力建设,才能更好地将党的主张、决定落实到基层,进一步增强党对基层的全面领导,从而提升组织力,助力乡村振兴。

第一,加强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的规范性。组织生活是党组织交流思想、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的重要载体,基层党组织要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只有不断丰富组织生活内容,才能够保持基层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进而提升其组织力。一方面,严格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基层党组织要严格执行党内各项制度,党日活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每月进行一次党课教育,并且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 22 ],做好基层干部考勤记录,对于无故缺席的将给予一定的惩罚。另一方面,丰富党内组织生活内容。基层党组织要结合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围绕党员、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组织讨论会,形成有效的措施,不断推进乡村振兴;通过观看展览、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邀请领导和专家作党风党纪教育、农业科技前沿等报告,使基层党员开拓思想和眼界,进一步提高政治领导力。

第二,增强基层干部的政治觉悟。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政治觉悟的重要性,为我们领悟政治问题、辨别政治是非提供了指引。因此,基层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动员农民群众力量,进而提升党组织组织力。一方面,加强基层干部政治意识。要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信仰,严格落实党中央的号召,及时学习相关方针政策,切实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另一方面,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要聚焦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主题,对基层干部、乡村经济党组织负责人等重点对象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并运用案例式、研讨式等方式进行教育培训,紧贴基层实际,加强基层干部的党性锻炼、专业训练,夯实基层干部理论知识,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进而增强基层干部的政治觉悟和能力。

第三,健全科学的体制机制保障,增强基层干部的政治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新时代,要健全科学的体制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担当、责任担当,真正做到迎难而上,做出无愧于农民群众的业绩,提升政治领导力。一方面,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1,明确容错纠错范围界限,建立动态容错纠错清单,划定红线和底线,让基层党员干部准确掌握容错的尺度[ 23 ]。如海南省白沙县纪委监委根据容错纠错相关工作要求,为青松乡乡长王智斐和乡党委副书记黄琼真公开进行澄清证明[ 24 ],消除基层干部的顾虑,让基层干部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进而调动基层干部攻坚克难的积极性,强化政治责任担当,全身心地投入乡村振兴工作中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进而提升政治领导力。另一方面,完善基层干部考评机制。进一步优化考评理念,注重“考人”与“考事”相结合,应避免“唯结果论”,不但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并组织民主评议,以群众视角来考评基层干部,对于真正有责任、有担当的基层干部要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勇气,进而带领农民群众增收创业,提升政治领导力,助力乡村振兴。

(二)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思想引领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思想引领力是提升组织力的重要能力之一,只有有了思想引领的统一,才会有行动的一致。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筑牢思想阵地,补齐农村思想建设短板,提高农民群众思想觉悟,以强大的思想引领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思想指引和精神动力。

第一,不断丰富思想宣传内容。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宣传内容不仅会直接影响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还会影响农民群众推动乡村振兴的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吸引群众的注意力,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力量,保证农民群众能够对现有思想宣传内容感兴趣,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聚焦主题、丰富宣传思想文化内容,切实紧贴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增强思想引领农民群众的能力,提升思想内容的有效性,从而提升组织力。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思想宣传活动。针对不同主题,贴合大众的需求,定时举办具有特色的“学习宣传周”等宣传活动,走到农民群众身边,走近农民群众心里。具体而言,基层党组织定期举行以“民法典进农村”为重点主题的“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深入宣传民法典在保证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促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增强农民群众的法治思想意识,从而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内容。充分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如红色文化、苗族文化等,引导农民群众注重民俗文化的传承,助力乡村文化产业振兴。如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深入挖掘村落中廉政文化、红色文化、家风家训等文化资源,使得村庄营造了良好政治生态,村民们对此赞不绝口。

第二,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理论学习。只有经过一番深刻的思想理论学习,才能不断取得新进步、达到新高度,才能融会贯通、提升自身的思想引领力。一是基层党组织要增强主动学习意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基层干部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就要增强自律意识,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这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必修课、看家本领[ 25 ]。只有学懂弄通做实,才能将所学知识在乡村振兴中联系起来,进而提升自身的思想引领力。二是建立思想政治监督机制。为了不断促进基层干部深入领悟思想理论知识,基层党组织通过监督机制来检查基层干部学习的效果,并组建监督小组,由专人负责落实每个部门学员的思想理论学习情况,并定期举行理论考试,充分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

第三,创新思想宣传方式,增强实效性。乡村要振兴,宣传必先行。基层党组织要想做好思想宣传工作,就要顺应时代潮流,立足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以“创新宣传方法”促“组织力”提升,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如春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方面,创新线上思想宣传方式。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将党的思想理论植入平台,并通过微博、抖音、快手、微信等途径宣传党的理论、传播正能量,让农民群众更加及时、便捷地了解相关政策,拉近理论与农民群众的距离,进而获得农民的支持。另一方面,创新线下思想宣传方式。基层党组织可以开展“百姓宣讲团”活动[ 26 ],由党校老师、老干部、老党员、普通群众等组成,并采取面对面、大众化的方式宣传党的思想理论、解读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等,以此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进而提升组织力。如安徽省蒙城县板桥集镇通过人才选拔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党建宣传队,并定期以最新的理念对村民宣讲助力乡村振兴,得到村民的高度好评。

(三)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群众力

进入新时代,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以及更好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须加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心系群众,脚踏实地,亲民利民。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始终保持为民服务的初心,说群众话,做群众事,为农民群众解难题、谋实事,不断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才能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切实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第一,强化服务宗旨意识,当好为民服务的贴心人。只有基层党组织提升服务意识,并且把农民群众服务好,凝聚农民群众力量,组织力才会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把乡村振兴中各项工作抓强抓牢。首先,情感上要贴近农民群众。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实践,倾听民意,和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了解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情况,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真正把农民群众看成自己的亲人,让群众感受到“温度”,并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其次,生活上要帮助农民群众。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态度,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对于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要予以重点照顾,不断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而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最后,在工作中要尊重农民群众。基层党员干部要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意识,把农民群众当作主人,对于谋划工作实施方案要听取农民群众的建议,虚心向农民群众学习,如此才能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进而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第二,健全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以“制度保障”促“组织力”提升,不断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乡村振兴战略持续良好的发展提供基础。一方面,完善薪酬机制。对不同学历的基层干部的基本报酬分别进行上浮,建立“2年一普调”基层干部基本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同时全面推行“基本报酬+绩效奖励+村集体经济创收奖励”结构报酬模式[ 27 ],并对基层干部进行年终考核,对于“优秀”“称职”的基层干部要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发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助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强化正向激励。针对基层干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经常加班的情况,按照规定给予相应的补休,若不能补休根据国家规定给予一定的补助,让基层干部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和温暖。此外,对于基层干部晋升渠道不畅,要加大从乡镇选拔干部的力度,落实好“职务”和“职级”并行的“双阶梯”制度,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

第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以人才队伍促组织力提升[ 28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担负着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使命,需要不断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人才支撑。具体而言,一是优化基层领导干部结构,补充新生力量。在选拔时要充分考虑当前农村发展的现状,吸收具有丰富阅历的人才,这样的基层领导干部才能掌握基本信息技术技能,适应乡村振兴的步伐。同时,继续加大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力度,努力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二是加强后备干部培养,构筑人才“蓄水池”。基层党组织可以推选一些德才兼备、真抓实干、敢于担当的人才到需要的岗位上进行培养,并纳入人才储备库。通过党校教育平台,采取“涉农专家授课”“学术报告”“交流研讨”等方式对基层干部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为农民群众服务力,助推乡村振兴。

四、结语

农村基层党组织既是推动乡村振兴“强基促稳”的“最后一公里”1,也是攻坚克难的“一线桥头堡”,面对当前农村工作情况复杂、任务繁重,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着力提升组织力要从加强政治领导力、提升思想引领力、提高服务群众力等方面同频共振,确保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稳固,以“铁肩膀”“硬翅膀”更好地带领农民群众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繁荣乡村文化、持续推进乡村生态文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团结带领农民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 陈丽湘. 语言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4-51.

[2]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N]. 人民日报,2022-10-26(1).

[3] 林星,王宏波.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内涵、困境与出路[J]. 科学社会主义,2019(5):115-120.

[4] 王可园.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困境及出路——基于“结构—过程—文化”视角的分析[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25-32.

[5] 周德祥. 乡村“三治”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路径探析[J]. 中州学刊,2021(8):28-32.

[6] 李长学.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现状与提升[J]. 理论导刊,2019(7):23-28.

[7]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2.

[8] 莫申容.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7):285-287.

[9] 田改伟. 如何有效防止基层党的领导虚化弱化[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7):56-59.

[10] 王文静,张海. 基层“夹生干部”的典型样态、产生机理与矫治之方[J]. 理论导刊,2019(10):91-94,100.

[11] 吴月华,刘永莉. 乡村振兴战略下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探析——以峨眉山市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例[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2020(3):19-22.

[12] 彭云,冯猛,周飞舟. 差异化达标“作为”:基层干部的行动逻辑——基于M县精准扶贫实践的个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28-41.

[13] 董毅.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0.

[14] 齐卫平. 少数基层干部耍官威的作风要不得[J]. 人民论坛,2021(3):50-52.

[15] 魏浩天,魏宪朝. 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进路——以山东省聊城市莘县G镇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4):263-267.

[16] 石学峰. 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为官不为”的治理困境与突破路径[J]. 求实,2019(3):16-28,109-110.

[17] 赵伟. 基层工作疲态的典型表现、根源与治本之策[J]. 领导科学,2022(1):23-26.

[18] 石园园.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内思想教育建设的现实境遇及路径选择——基于皖北X村、S村和D村的调研分析[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72-78.

[19] 袁书杰. 精准脱贫视域下基层干部的扶贫力提升——基于比较分析的视角[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43-48.

[20] 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研究课题组,贺海波. 乡村振兴中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互促研究——基于贵州省荔波县三个村的调查[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4):46-52.

[21] 王晓莉,何建莹. 农民参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研究——基于五个典型案例[J]. 生态经济,2021(10):200-206.

[22] 山东社会科学院调研组,杨金卫. 以坚如磐石的决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山东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实践调研[J]. 理论学刊,2020(3):32-40,2.

[23] 孙川东. 新时代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建构及完善[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2(1):49-52.

[24] 赵鹏,曹文轩." 抓实作风建设 提升干事热情[N]. 人民日报,2022-08-05(8).

[25] 刘颖.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干部教育的重要论述分析[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5):116-121.

[26] 匡和平.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小榄样本”[J]. 党建,2020(9):43-44.

[27] 尤琳,魏日盛.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研究[J]. 社会主义研究,2022(1):122-129.

[28] 王建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短板探析——以北京延庆区为例[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3):15-23.

作者贡献声明:陈阳负责论文撰写与修改;侯茂林负责校对;孙超负责指导。

Analysis of the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al Strength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HEN Yang, HOU Mao-Lin, SUN Chao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Anhui, China)

Abstract: The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is the core of leadership in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ts rol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both the party’s ruling foundation in rural areas and the process of rural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efforts to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al strength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can ensure that the party can effectively play the role of a fighting fortress in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However, the current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still have deficiencies in political leadership, ideological leadership, and service to the masses, which restricts the improv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rength. Therefore, i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we should start from strengthening political leadership, enhancing ideological leadership,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to serve the masses. We should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organizational strength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provide a strong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for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al strength

(责任编辑:孟 超)

收稿日期:2022-11-03 修回日期:2022-12-2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零工类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政策优化研究”(22BKS149);安徽农业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课题“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生态治理机制研究”(ZX2018zd02);安徽农业大学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马克思生态观下乡村空间重构与生态治理研究”(2019zs07zd)。

作者简介:陈 阳(1998—),男,安徽霍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通信作者,Email:2295977808@qq.com。

侯茂林(1997—),女,四川泸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孙 超(1966—),男,安徽霍邱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乡村振兴
抓“四力”提升油企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如何提升二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基层党组织如何提升组织力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策演进及完善建议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公信力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