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念减压激励式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2024-04-12郑红琴顾志娥王莉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7期
关键词:正念条目肢体

郑红琴 顾志娥 王莉

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北区,扬州 225000

脑梗死(CI)是指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血栓栓塞,导致颅脑内局部区域发生持续性供氧、供血障碍的脑血管疾病〔1〕;常表现为躯体偏瘫、头痛头晕及四肢麻木等症状,病情恶化加重,还会引发脑疝、脑死亡等并发症,为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早期积极治疗至关重要〔2〕。患者起病初期给予静脉溶栓等治疗干预,很好地改善颅脑内部血液循环状态,成为临床治疗首选〔3〕。相关数据显示,治疗后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0%~60%,导致患者日常活动与劳动能力受阻,再加上护理人员只是单纯遵循以往治疗干预流程,仅针对患者症状采取相应措施,忽视了患者机体恢复的心理、生理需求,且患者对于疾病知识了解不全,临床治疗配合度偏低,预后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状态,增加患者心理负担与压力的同时,降低了临床护理效率〔4〕。因此,采取人性化、高质量的康复护理对策十分必要。正念减压激励式康复护理干预是指以患者作为康复护理干预的重点与核心,设置可行性价值较高的护理目标,在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引导患者以接纳的态度进行自我心理状态调节中发挥积极效应〔5〕。本研究拟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正念减压激励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探讨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配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入组标准:①经检查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6〕;②年龄>18岁;③初次发病,发病4.5 h以内完成溶栓介入治疗干预且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26分;④临床基础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障碍、免疫系统疾病;②合并心力衰竭、休克、颅内水肿昏迷;③合并机体脏器器官器械性损伤;④接受其他心理治疗干预;⑤肢体病理性功能障碍、近3个月内曾有大型手术既往史。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偏瘫位置及MoCA等一般临床基线资料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情况比对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对策。护理观察周期为15 d。护理人员将医院内部环境、科室规章管理制度、脑梗死疾病发生发展、护理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告知讲解,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细心讲解,关注患者血压、心电图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了解患者病程变化与心理状态情况,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与开通,引导患者将干扰因素及原因加以阐述,护理人员适当给予安慰与支持。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饮食计划,督促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

1.2.2观察组 实施正念减压激励式康复护理干预对策。护理观察周期为15 d,见表2。

表2 正念减压激励式康复护理干预

1.3 观察项目及评价标准

1.3.1疾病认知 责任护士于入院1 d后、干预15 d后,以Bandura“社会认知论”为理论框架编制本院自制脑梗死疾病认知程度调查表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疾病产生原因(5项条目)、危害性(3项条目)、预防措施(5项条目)、治疗及护理(5项条目)4个维度,共18项条目,每项条目满分为4分,总得分0~72分,分数越高,认知水平越好,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30〔7〕。

1.3.2心理状态 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1 d、干预15 d后,借助SOC-13量表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可控制感(5项条目)、可理解感(4项条目)、意义感(4项条目)3个维度,共13项条目,每项条目满分为7分,总分为0~91分,分值越高说明心理一致感越好,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82~0.95〔8〕。

1.3.3肢体功能 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1 d、干预15 d后,借助Fugel-Meyer FMA量表对患者进行整体评估,主要包括下肢(17项条目,满分34分)、上肢(33项条目,满分66分)两个方面,每项条目满分为2分,总得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肢体功能恢复越好,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852〔9〕。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干预前后变化

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认知情况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疾病产生原因、危害性、预防措施、治疗及护理等疾病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认知水平情况对比(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OC-13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估情况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可控制感、可理解感、意义感等SOC-13综合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OC-13对比(分,

2.3 两组患者FMA干预前后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情况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下肢、上肢等综合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FMA干预前后情况比较(分,

3 讨论

脑梗死作为心脑血管系统中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偏高的疾病之一,患者发病初期,临床常采用溶栓治疗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急性症状,待症状平稳后联合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10-11〕。但在以往康复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工作侧重点仍停留在改善患者症状及环境舒适程度等方面,早期康复护理意识不足,且患者对于疾病知晓情况不佳,增加了患者沮丧、抑郁等敌对抵抗的不良心理状态,护理效果不容乐观〔12-13〕。因此,联合高效率、具体化全面的康复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很好地弥补了常规康复护理干预中存在的不足〔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情况显著提高。可见,护理人员在传统疾病知识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其进行优化升级,并以直观、鲜明的形式加以体现,在吸引患者注意力的同时,利于患者对于抽象枯燥的专业知识更加深入地了解与掌握,强化患者对于自我护理的重视程度,加强护理治疗配合,促使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16〕。研究还表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恢复情况较为乐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护理人员在心理医师的协同下,借助音频放松,改变患者大脑额叶区域神经活动状态,强化患者对于自身注意力的调动与分配,言语引导患者进行正念调节与心理疏导,逐渐弱化患者自身负性心理情绪,促使患者面对疾病时,始终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患者心理承受阈值与心理一致感〔17〕。

此外,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康复治疗结合自身以往临床经验,协助患者进行良肢体位变化与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指导,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加速外周血液循环畅通,提高肢体协调性与灵活性,促使四肢肌肉功能的恢复,进而促进患者早期恢复与预后〔18〕。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采取正念减压激励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强化患者对于脑梗死相关专业知识的充分了解与掌握,舒缓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承受能力,加速肢体功能的改善与恢复,在医院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正念条目肢体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正念+药膳 还您好睡眠
肢体语言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肢体写作漫谈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踏入正念之路,体验美好人生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