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微视频 激活信息科技课堂
2024-04-09任伟
任伟
【摘 要】本文以浙江摄影出版社“认识GIF动画”一节课教学为例,阐述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开展以任务单为自主学习导线、以配套微视频和教师指导为主要学习手段的三模一体教学模式。本模式的实施能有效解决翻转课堂效率低的难题,为在课堂中激发学生数字化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微视频;任务单;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2、03-103-04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数字资源,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开展探究性学习[1],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而微视频正是这样一种最常用的数字资源,笔者以“认识GIF动画”一课为例,切实探索微视频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微视频真正实现其独特的教育价值。
课前学情分析
浙江摄影出版社“认识GIF动画”一课授课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熟练使用视频播放器播,同时该学段的学生对动画很感兴趣,但是不了解GIF动画这个概念。学生通过观看“火柴人”微视频,对于GIF动画产生初步感知。同时学生借助学习任务单的引导,并借助相配套的“界面认识”微视频和“帧概念”微视频,初步了解GIF动画的基本原理。最后,学生通过观看操作视频,实现GIF动画创作。
教学目标确定
本课的教学目标既包含对动画基本概念的了解,也包括对动画创作等高阶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认知→创作→展示→提升五大环节,了解GIF动画的基本原理,初步理解动画帧的概念;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发现、合作学习等方式,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尝试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来实现新软件的认识与学习;学生充分体会GIF动画的魅力,从而激发创作个性作品的兴趣与思维。
教学过程展示
1.情境导读,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的情境导入既要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又要让学生从情境中产生“我想学”的内心冲突,激发学生持久探索学习的动力。笔者根据学生喜欢新奇动画这一特点,采用请学生自主观看“火柴人滑雪”微视频的导入方法(图1),让学生在火柴人眼花缭乱的动作中激发学生想认识GIF动画的强烈兴趣,从学生惊叹不已的表情中可以发现此微视频深深地打动了他们,当他们将静态的图片和动态的GIF动画作对比时,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内在需求。
2.自主探究,学会数字化学习
信息科技课堂采用自主探究的形式學习新知,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自主探索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学习任务单”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学生有了学习单的指引,探索不再没有方向。同时,微视频的采用能充分解放教师,让教师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并进行个性化指导,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最大化程度的满足。
(1)借助学习任务单,明确细化目标
“任务单”是教师通过充分解读教材后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学习精华,它是指导学生开展高效自主探索的支架与载体。任务单主要包括“学习帮助”“任务指南”和“自我评价”等三个部分。“学习帮助”采用自主尝试、看书自学、观看微视频三种方式,层层递进促进学生学会自学;“任务指南”采用问题导向的方式,帮助学生细化学习目标,明了学习途径与方法,并借助与之配套的微视频实现高效自主学习;“自我评价”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反思自我、学会倾听等方式对自我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有清晰的认识。
总之,“任务单”的使用让学生更明确自己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教师则转型成为隐在后台的自主学习推动者,真正体现出“导学一体”的性质。在本课中,笔者设计了如表1所示的任务单。
(2)借助配套微视频,开展独立学习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提供配套学习微视频。当学生完成“任务单”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通过尝试和阅读教材仍无法达成目标,则可以通过观看“微视频”方法,逐步分析由教师提供的配套学习资源来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在配套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困难选择逐帧观看或者选择性观看两种方式,微视频作为学生的帮助者,真正体现出“数字化学习”的性质。
本课中有“帧”和“对象”这两个重点概念,学生唯有真正了解了这两个概念才能更好地绘制动画,但如果只是采用语言解释的方式讲授,恐怕以小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深刻理解上述概念。因此,比起苍白无力的语言解释,微视频充分展现了直观、形象等优势。教师借助“动画中的帧和对象”微视频(图2),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相关概念。微视频片段如下:在每页空白幻灯片上复制火柴人走路的各个姿势,然后让幻灯片匀速自动播放;降低幻灯片的播放速度,让学生能够看清每张幻灯片的图像。通过多次播放PPT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理解视觉暂留原理。
(3)教师巡回指导,突破学习障碍
学生通过微视频自主学习给了教师较多的个别学生指导时间。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巡视观察和检查学习任务单等方式,对于学有成果的学生给予及时积极地引导,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对学习碰到问题且百思不得其解的学生,则给予必要的指点。
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碰到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生自学能力欠缺,通过进一步点拨引导,可以自学解决的;第二类是自主探索已经无法进行,需要寻求同学帮助解决的;第三类是全班大面积出现的学习障碍,学生单靠前两种方式已经无法解决问题,则需要教师通过全班演示方式,引导帮助解决。本课中关于Ulead Gif Animator界面认识的相关问题属于第一类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观察和认真观看微视频自学解决。任务3动画中帧与对象的了解属于第二类问题,部分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可以完成,其余部分学生在同学互助学习中也可以完成。而任务4中关于动画形成的原理深刻理解属于第三类问题,尽管大部分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可以粗浅地理解,但不一定能完全正确理解,教师应通过进一步演示引导帮助学生理解。
给学生释疑解惑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出现问题,不断地寻找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形成了较强的自学能力。
3.指导创新,展示创作成果
课堂行进于此,大部分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任务单”和“微视频”已经基本上掌握了相关学习内容。如果说学生参照微视频操作时属于模仿阶段的话,那么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创新可以说是微视频教学模式中最具有突破意义的模块。这一模块是促进学生作品创新的模块,主要体现在内化和拓展方面:内化表现在学生作品展示和完善;拓展表现在学生作品的创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作品的创新是微视频教学模式的点睛之处。因此笔者设计了学生作品展示环节,将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创新作品全班展示,通过评价交流,拓展学生的创新思路,作品展示环节不再是“作秀”的工具。同时再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展现一些脑洞大开的创新作品,充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这样的创新—修改—再创新的反复练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内化吸收,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审美和个性创意自主选择提升方向。在此,无论是从颜色搭配还是从动作设计,或者是整体造型,教师都应从求新的角度欣赏学生的创意,小心翼翼地保护好学生创新的“星星之火”。
在指导创新环节,笔者采用微视频展示创新作品和个别点拨、互评自评等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激情,让已经成功完成基本任务的学生可以继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创新微视频展开学习,打破原有思维的桎梏,了解原来火柴人GIF动画还可以这么做……
实践证明,通过基于微视频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讲授者过渡到知识的引导者;学生从知识的接收者过渡到意义建构者。学习形式从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变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特别是学生借助微视频自主学习后,教师提升到了“导演的地位”。
教学效果分析
“认识GIF动画”一课是笔者应用微视频的教学实践缩影。经过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微视频在信息科技课堂应用中有以下显著的效果。
1.化抽象为形象,妙趣横生
短小精悍的微视频集声音、图像、动画为一体,具有动静相融的特点[2],这样的特点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感官上的刺激,常常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优势胜于以往任何一种课堂教学资源。例如,在“认识GIF动画”一课中,流畅的火柴人滑雪微视频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动画情境,向学生形象地展示了GIF动画神奇效果,完全超越了以往抽象的口头讲解,从而实现了化抽象为形象,让课堂情境妙趣横生。
2.化繁琐为简洁,简单易学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讲解演示的节奏和学生实践操作的步调不一致的现象。教师课堂节奏过快,学生往往应接不暇;教师课堂节奏过慢,学生又觉得有力无处使。如今通过微视频在信息科技课堂的有效使用,完美地解决了以上矛盾。如在“认识GIF动画”一课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帧、对象以及帧面板工具条的使用等,学生极容易混淆这些基本概念。笔者让学生观看相应的微视频,既能让学习吃力的学生反复观看,减轻了教师重复低效的讲解任务,又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及时巩固和创新,可谓化繁琐为简洁,让教学难点简单易学。
3.化负担为推力,师生共长
对教师而言,微视频在信息科技课堂中的常态使用是对原有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提升。但在微视频资源的积累初期,教师的工作量会有所增加。因此,在微视频制作收集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年级组内分工合作的模式,每一位教师负责一个单元。通过一个学期的磨合,年级组的教师制作微视频的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对教材重难点的领会也更加深刻。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常态使用微视频和日常不使用微视频教学的班级,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有余力的学生甚至不满足于微视频提供的拓展内容,组内合作自主寻找其他手脚架创新完成学习任务。由此可见,微视频的使用明显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反思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教学技术也不例外。笔者认为微视频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要发挥它的作用,关键看使用它的目的是什么,它被怎样使用。所以,要有效地将微视频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每一个教师都要明确以下认识。
1.微视频使用时应找准教学时机
回顾我们在信息科技课堂中使用的微视频,不同的教师使用微视频的目的是不尽相同的。正确的做法应是把微视频作为一种辅助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操作实践时碰到的问题。正如笔者在“认识GIF动画”一课中使用微视频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任务单的指引下跟着微视频学习,边观看边尝试,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的问题,实现课堂翻转。微视频的使用是让学生学得更有趣、更高效,这就是将微视频引入信息科技课堂的真正价值所在。当然我们不能将微视频的作用过分地放大,认为微视频可以完全替代教师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完全借助于微视频,显然这样盲目地开发使用微视频是行不通的。
2.微视频选材应侧重知识重点与难点突破
随着视频录制软件的普及,微视频的制作变得更加方便。然而制作便捷并不意味着可以在课堂中滥用。因此微视频的选材就显得格外重要,既要考虑在2-4分钟实现重难点的突破,微视频的选材一般是学生通过自学理解不了、但对后续学习又有重大关联的知识内容。
笔者认为确定视频选材,要考虑三大因素:内容分析,選择的内容学生不通过视频能否获得;对象分析,视频是面向学生个体还是集体;方法分析,学生有没有观看视频的需求,是否具备利用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基础。
3.微视频设计应简短高效有拓展
微视频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因此微视频的设计一般包括引入、过程、总结三大部分。其中,引入部分要求教师在最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观看视频的兴趣;过程部分要求环节清晰,目标到位,同时要求留足空间引起观看者的思考;总结部分要求对前面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归纳梳理,同时抛出启发性的思考,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当然,微视频除了对各部分进行设计外,还要关注表现形式。视频的界面设计要求主题突出,让学生印象深刻,同时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节奏和语速,既要体现学科专业性,也要注意语言艺术性。总之,微视频的设计要遵循“有用、有趣、易懂”原则,这样微视频才能形象生动,让学生印象深刻。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组. 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数字素养与技能的人才——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 基础教育课程,2022(10): 67-73.
黎加厚.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
编 辑:冯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