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正逵先生对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贡献

2024-04-09陈元辉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4年1期
关键词:语文教材作文教学

【编者按】 周正逵先生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的先行者。在过去的60年间,他直接参与编写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多达十余套。曾独立主持编写的一套独具特色的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后作为正式教科书供全国重点高中选用。他还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历史经验,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主持编写了一套新的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语文教材,并先后发表有关语文教改的论文近百篇。本期《视野》栏目,以“旁观者”视角呈现其教育理念及其突出贡献。

摘 要:周正逵先生建构的语文教材内容包括阅读的、作文的、思维的、文化的等多个方面的结构体系,每个方面都有其学理基础。他对中小学作文教学性质进行了分阶段的创新界定,厘清了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认识与实践误区,研究了中小学常见作文教学方式的科学价值,对中小学读写结合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探索建构了中小学生写作能力训练序列,整体设计了中小学写作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创造性地丰富了中小学写作教学理论范畴,培养了一批理论继承者及实践探索者。

关键词:周正逵;作文教学;语文教材

周正逵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对我国语文教育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对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的开创性工作,已为大家所熟知。他以怎样的语文教学理论、学说、思想作为其教材建设的基石,这些理论的自洽性及效用如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等,则需要进一步阐释、弘扬。任何一套语文教材,都是建立在特定的理论学说及思想基础之上的。周正逵先生建构的语文教材内容包括阅读的、作文的、思维的、文化的等多个方面的结构体系,每个方面都有其学理基础。本文试对周正逵先生建构的作文教学体系试作学理梳理。

一、 对中小学作文教学性质进行了分阶段的创新界定

哲学家卡西尔曾说,人是符号的动物,人是创造符号并以此创造文化的动物。人只有在创造符号的过程中才能获得自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创造符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符号是人的本质。美学家苏珊·朗格说:“人能以最贫乏最稀少的材料建造他(她)的符号世界。没有这些符号,人类世界就一定会又聋又哑。有了这些符号,即使是聋哑,甚至盲儿童的世界,如海伦·凯勒,也会变得比高度发达的动物世界还要无可比拟地宽广和丰富。”[1]假如人类没有了寫作,这个世界就会没有文化典籍、没有文学艺术、没有科学理论、没有思想的深刻性和丰富性,没有书籍描绘的想象世界;没有前面的写作成果,也就没有今天高科技、高品质的现实生活。写作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写作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人们总是认识不清。在对该问题的阐述中,周正逵先生抓住“文字符号”的特征,分阶段做了直击本质的阐释,他说:“写作就是把自己想说的东西用文字符号表现出来,就是‘我以我手写我口。”[2]在小学阶段,周正逵先生主张“文话合一”以消解师生作文教学的畏难情绪。对于初中阶段的作文,他说“中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它的基本要求是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只要能用文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如实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3],初中阶段突出用文字符号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对于高中作文教学,他在《高中语文实验课本》的教学指导中,将写作的本质阐释为培养书面表达能力的过程,是思维与表达训练。他说:“写作能力主要是适应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进行各种应用性写作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除了开展阅读训练,切实提高阅读能力,为培养表达能力打好基础之外,还必须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思维与表达训练。思维与表达训练包括口语训练、写作训练以及与思维训练密切结合的想、说、写综合训练。”“综合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以思维训练为指导,以说话训练为中介,以写作训练为重点,想、说、写三位一体,互相渗透,协调发展,逐步深入,全面提高。”[4]在这里,周正逵先生根据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突出强调高中作文教学的本质是思维与表达训练。他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在总结作文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将思维与表达训练的内容分解为“思考与表述”训练、“思路与章法”训练、“思辨与立意”训练,与阅读训练主线“文言文阅读”“文学作品鉴赏”“文化著作研读”相配合,建构了一个双线分流而又完整统一的语文训练体系。这个创新的语文训练体系,建立在他对作文教学本质及规律的独特认识基础之上,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对于今天的作文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二、 厘清了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认识与实践误区

周正逵先生认为,中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认识上的模糊,一个是训练上的盲目。

“认识上的模糊”,表现在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不清,把中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与一般的文学创作混同起来,经常用文学创作的某些观念和方法去指导中小学作文教学,不符合中小学生作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作文教学无的放矢,多劳而少功。他区分了中小学作文教学与文学创作的异同,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塑造典型人物,表现时代精神”等道理,都属于文学创作的一般原理,虽然与中小学作文有某些相通之处,中小学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但用这些观念来指导中小学作文教学不妥当。中小学生作文与一般文学创作的性质不同、起点不同、目标不同、发展阶段也不同,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某些文学创作的观念来指导中小学作文教学,实际上是用提高文学创作能力的方法来培养一般的作文能力,要求没有学会作文的学生创造出好的文学作品,当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只有认清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摆脱某些文学创作观念的束缚,把作文教学真正建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才能使中小学作文教学走出低谷。

“训练上的盲目”,体现在中小学作文教学缺乏明确的训练要求、系统的训练内容、周密的训练计划和科学的训练方法,作文教学经常处于自流状态,存在着相当大的随意性。他梳理了中小学写作教学的五大问题:一是普遍忽视文字书写训练,造成学生文字书写能力低下,提笔忘字,甚至错字连篇;二是普遍忽视积词炼句训练,造成学生语汇贫乏,语言呆板,词不达意;三是普遍忽视思考表述训练,造成学生构段能力欠缺,思路混乱,文理不通;四是普遍忽视思路章法训练,造成学生不大懂得作文的一般规矩,盲目追求所谓的“写作技巧”;五是普遍忽视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差异性,不注意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经常是使用一两把“钥匙”,开几十把“锁”,结果只能是少数可见成效,多数不尽人意。他指出,中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和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对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不足,没有把握作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三、 研究了中小学常见作文教学方式的科学价值

周正逵先生系统研究了中小学常见作文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及教学价值。例如,他指出,按照“记叙—说明—议论”的序列,采取读写结合的方法,与讲读教学同步训练作文,规定每学期写作几个大作文、几个小作文,提倡多写多练的这种训练方法盲目性较大,不够科学,虽然持续了几十年,花费不少时间,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他又指出,按照“观察—分析—表达”的新序列来进行作文训练开展教学实验,虽然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这种训练方法对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实效,对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效果不佳。因为“观察—分析—表达”是教给学生写好文章的一种训练模式,对于那些作文基础较好,不善于观察、分析、表达的学生来说,可能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那些作文基础较差、文字表达比较欠缺的学生来说,就缺乏针对性。基础差的学生作文出现的毛病通常是文字书写不过关,标点符号不会用,词汇贫乏,思路紊乱,从观察入手显然不对症。他开出了以下“药方”:要大面积、高效率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深入研究和切实把握写作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作文训练应该注意阶段性的划分,各个阶段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有适当的交叉,体现出能级递进的科学性。

四、 对中小学读写结合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传统语文教学一直倡导“读写结合”,周正逵先生深入研究了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现实情况,发现“读写结合”不符合生活常态,由此对中小学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颠覆性的反思:第一,事实上人们经常是读得多,写得少;第二,人们读长篇小说,并不写作长篇小说;第三,语文教材常常是以阅读为主体,以写作为陪衬,读写结合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有阅读,没有写作,但从实质上看似乎是为了写作,不是为了阅读。事实上,传统的中小学读写结合常常是顾此失彼,两败俱伤。他指出,阅读是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写作是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认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时,既要看到二者密切相关的一面,又要看到二者显著差别的一面。既不该重读轻写,或总是以读带写,也不该重写轻读,或总是以写带读。无论是“阅读中心论”,还是“写作中心论”,都不利于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均衡发展。他具体地分析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不同:阅读与写作学习起点有别,阅读先行,写作滞后;阅读与写作难易程度有别,阅读较易,写作较难;阅读与写作进度快慢有别,阅读较快,写作较慢;阅读与写作要求高低有别,阅读要求较高,写作要求较低;阅读与写作发展规律有别,阅读写作各有规律。他独具慧眼地分析了传统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弊端:第一,写作的要求限制了阅读能力的发展;第二,阅读的框架影响了写作能力的提高;第三,写作的目标不明确,训练不系统,能力不落实,效果不理想;第四,语文教育的整体水平长期徘徊不前。

在深入分析读写结合利弊基础上,他提出解决读写关系的正确的途径应该是“读写分进,双线合击”。他提出三点变革措施:第一,阅读教材要根据阅读教学的目标,按照阅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具体构建阅读教学的训练系统;第二,写作教材要根据写作教学的目标,按照写作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具体构建写作教学的训练系统;第三,阅读教材与写作教材要统一规划,精心设计,互相配合,彼此照应,力求做到以读助写,以写促读,共同完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任务,即读与写分开抓但不分家,最终实现读写能力的高效发展。

五、 探索建构了中小学生写作能力训练序列

周正逵先生用自身的语文实践经验及毕生的探索,建构了中小学作文教学总体框架及阶段目标,这是他对作文教学的又一个重大贡献。他认为,从文字书写能力,到文辞用语能力,到辞章构段能力,到布局谋篇能力,再到思辨立意能力,这是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也是学生写作能力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它们互相衔接,紧密联系,但又各有特点,先后有序,如果把握规律,循序而进,一定能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中小学生从不会写字,到学会作文,能写文理通顺的文章,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必须培养五种能力,需要过五关:

一是培养文字书写能力,通过“书写”关。

周正逵先生认为,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会识字就会阅读;写字是写作的基础,会写字就会写作。因为写作是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不会写字就无法用文字来表达思想。反之,如果會写字了,也就有了写作能力,所以会不会写字是有没有写作能力的分水岭,也是作文训练的第一阶段。文字书写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写作能力的第一个能级。文字书写能力包括以下内容:学会常用字的正写法,就是教学生把字写规范;教学生学会用行楷写作,教会学生掌握常用字的快写法,写楷体无法进入写作状态,写字有一定速度才能进入写作状态;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面语言要通过标点符号来明确或增强情意的表达呈现;学会常见的行款格式,包括各种应用文的格式。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具备了,也就有了初步的写作能力。

二是培养文辞用语能力,通过“用语”关。

周正逵先生认为,语汇是作文建筑的砖瓦,文章的高楼大厦离不开语汇的砖瓦。要想提高作文水平,必须积累语汇。但中小学语汇积累这个环节最薄弱,学生语汇贫乏。语汇贫乏造成概念的简单和思维的刻板,提笔就没词可用。有了丰富的语汇,才能提高遣词和炼句的能力。炼句是建立在词汇丰富的基础上的,语汇少了没办法炼句,不仅影响作文能力的提高,也影响思维能力的发展。周正逵先生认为,培养文辞用语能力,主要是进行积词与炼句训练。语词的积累,除了在生活中要注意吸收之外,主要途径是背书。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书是人类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书中有大量好的文章、好的作品,把一部分好文章吃到肚子里,变成自己的营养,可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语库。丰富语库很重要,没有这个基础,高中阶段的解析、鉴赏、研读等能力的培养都会落空。他认为,中小学尽管学生上的语文课不少,学的课文也不少,但缺乏背诵积累,都没留下多少东西。周正逵先生明确指出造成学生积累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讲得过多、问得过多,占据了学生主动读书、背书的时间,导致学生读书时间少,背书积累不足,这个分析是十分中肯的。

三是培养辞章构段能力,通过“构段”关。

周正逵先生认为,一篇篇文章是由若干章构成的,传统的“章”就是现在的“段”。可是,从入学开始,中小学就进行成篇的写作教学,要求学生一个学期写作几篇大作文,几篇小作文,其结果却是成篇的作文写了一次又一次,学生收获不大。学生作文出现许多文理不通的现象,或者前言不搭后语,或者上下层次不清,或者首尾不能呼应。周正逵先生深入分析了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传统语文教学通常讲的是字词句篇,字词句教学就是搞语法,然后直接讲到“篇”,“章”这个环节被忽略了。这种情况犹如想从砖瓦材料一下子就建成宏伟建筑,缺少中间的组合和架构这一环节,仅有砖瓦是建不起大厦的。中小学生写作训练由句子一下子就要求成篇,而成篇又用文学创作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写作缺少“构段”的训练,所以总也成不了篇。周正逵先生反复强调中小学应该补上辞章构段能力训练这一课,一定要重视中小学生联句构段能力的培养。联句构段训练包括由若干语句构成的段,可以是记叙性的、说明性的、议论性的、描写性的、抒情性的。“段”的训练内容还包括文章构成的诸多要素,比如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上下怎样衔接;结构是总分总,还是总分,还是分总等,在段中都已具备。“段”的训练优势很多,训练起来比较方便,也容易看出问题。段落“麻雀虽小,肝胆俱全”。任何一个结构完整的段,如果加上题目,就是一篇小文章。所以,他极为重视构段训练,即使在高中,也主张写作训练的重点是“练短文”,提高构段能力。训练的方式是:课内作指导,课外经常练。训练要突出一个“多”字,即多思、多说、多写。训练的目标是说一段话,清楚明白,有条有理;写一段文字,文从字顺,脉络清晰。所以,他反复强调,构段是作文的基本功训练,如果段落都写得很扎实,文章自然就会通顺有条理。

四是培养布局谋篇能力,通过“谋篇”关。

周正逵先生认为,学生有了辞章构段的基础,进一步发展就是布局谋篇。写一篇文章,要有一定的思路,也要有一定的结构。培养布局谋篇的能力,就是训练写作的思路与章法。思路与章法训练的重点是“练篇章”,训练的方式是:课内作指导,课外周周练。训练突出一个“精”字,即精思、精说、精写。训练的目标是说一番话,中心明确,思路通畅,层次清楚,用语准确;写一篇文章,中心明确,思路畅达,结构严谨,文理通顺。他反复强调,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既有定数,又有变数。文无定法,但是写有常规。一方面要使学生知道“写有常规”,另一方面又要懂得“文无定法”。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规矩,然后再教给他们变化。规矩完全是可以教的,变化要靠学生自己去悟。如果不教规矩,变化就无来由。譬如学习传统写作的起承转合,“起”有不同的“起”,“承”有不同的“承”,“转”有不同的“转”,“合”有不同的“合”。这样就演变成各种各样的方法,学会了作文的变通方法。

五是培养思辨立意能力,通过“立意”关。

周正逵先生认为,写一篇文章,除了文通字顺、结构严谨等基本要求之外,在立意和构思方面也要有一定的新意和特色。这是作文训练的较高标准,也是作文能力发展的最高阶段。思辨与立意训练的重点是“练立意”,重在提高思辨能力。训练的方式是:课内堂堂写,课外月月练。训练突出一个“快”字,即快思、快说、快写。训练的目标是参加专题辩论或写一篇文章,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论述要有一点见解,记叙要有一点特色,文章或发言要有一点新意。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不断提高中学生思辨立意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发现别人看不出的问题,思索别人想不到的问题,别人表达不出来的,他能表达出来,在立意上不同凡响,有所创新。写记叙文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写议论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希望经过系统的训练和不懈的努力,高年级的学生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在这里,周正逵先生把通常用在作文之前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及表达意图的专业术语“立意”,创新使用在作文教学的最高阶段——第五关。这一颠覆传统作文教学程序的观点意义重大,对于降低作文要求的难度,鼓励学生放手写作,增强作文自信,培养写作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纵观近百年来的中小学作文教学理论,序列如此清晰,学理如此透彻,影响如此广泛的写作能力训练体系,唯周正逵先生提出过。

六、 整体设计了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周正逵先生不仅整体设计了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的写作能力训练体系,他还根据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与作文能力发展规律,整体设计了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整个方案遵循写作能力训练序列,规划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小学阶段遵循“文话同一”的原则,训练文字书写及语言运用能力,重点训练联句构段能力;初中阶段以“练笔”作为基本方式,继续训练联句构段能力,重点训练布局谋篇能力;高中阶段则将“说话与写作”相结合,继续训练布局谋篇能力,重点训练思辨立意能力,从而形成一个纵横交织、相互联结、逻辑关系清楚、体现“能级递进”理念的作文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我们以初中阶段方案为例,试分析其有效性。

周正逵先生曾带领一个教材编写实验团队,设计了以下初中作文教学实施方案。針对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他主张在继续提高联句构段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布局谋篇能力,初步培养思辨立意能力。训练原则是以思想与思维为主导,以阅读为基础,以生活为源头,以写作实践为主要手段,坚持想、说、写三位一体的构想,有计划地进行思维与表达的系统训练。在中观及微观层面,都体现了写作能力能级递进的科学化主张,对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页表1为初中写作训练计划表。

从表1可以看出,周正逵先生把学生写作实践的主要方式称之为“练笔”。练笔分为三种形式,即自主性练笔(课外)、指导性练笔(课内)、随读性练笔(课内/课外)。自主性练笔着眼于启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他规划了练笔的频率:如七年级天天练,八年级隔日练,九年级周周练。指导性练笔着眼于课内重点项目的系统训练。如七年级重在训练各种表达方式,八年级重在训练各种常用文体的写法,九年级重在训练综合应用能力。随读性练笔着眼于读写结合训练。如七年级训练日记和读后感,八年级训练缩写和扩写,九年级训练仿写和改写。周正逵先生阐释说,自主性练笔、计划性练笔和随读性练笔都很重要,只有以自主性练笔为基础,以计划性练笔为主导,以随读性练笔为辅助,把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作文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周正逵先生建议教师对学生的课外自主性练笔要有计划地进行抽查,发现佳作要及时表扬和推荐。发现问题要及时提醒和辅导。在每个单元训练结束时,要结合学生课内外习作的实际情况,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讲评,目的在于肯定成绩,总结经验。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课外自主练笔的积极性,周正逵先生建议语文教师应经常开展优秀习作展评活动,优秀习作既可以由教师推荐,也可以由学生自荐。评议优胜者,可以推荐给年级或全校展评。全校评议优胜者,除给予必要的奖励外,还可向有关报刊推荐,争取发表,给予鼓励。他还主张作文教材要以写作实践活动为中心,构建写作训练系统,不宜构建写作知识系统,教材内容选取必要的例文作为参考,再辅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作指导,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作文训练新体系。这些主张与建议,值得我们借鉴、运用并发扬。

七、 创造性地丰富了中小学作文教学理论范畴

为了改变一百年来没有实质性变化的语文教材结构体制,周正逵先生创造性地提炼并提出了一系列作文教学的理论术语并科学赋义,丰富了中小学作文教学理论范畴,对当前的中小学作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认识价值。周正逵先生的这些理论术语,兹举例如下:

文字书写能力。周正逵先生认为,写字是写作的基础,会写字就会写作。文字书写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寫作能力的第一个能级。文字书写能力包括学会常用字的正写法,教学生把字写规范;教学生学会用行楷写作,掌握常用字的快写法;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通过标点符号表情达意;学会常见的行款格式,包括各种应用文的格式。这些方面的能力具备了,也就有了初步的写作能力。

文辞用语能力。周正逵先生认为,语汇是作文建筑的砖瓦,文章的高楼大厦离不开语汇的砖瓦。要想提高作文水平,必须积累语汇。有了丰富的语汇才能提高遣词和炼句的能力。炼句是建立在词汇丰富的基础上的,语汇少了没办法炼句,不仅影响作文能力的提高,也影响思维能力的发展。周正逵先生认为,培养文辞用语能力,主要通过积词与炼句训练。

辞章构段能力。周正逵先生认为,一篇文章是由若干章构成的,传统的“章”就是现在的“段”。传统语文教学通常讲的是字词句篇,忽略了“章”这个环节,所以总也成不了篇。他反复强调中小学应该补上辞章构段能力训练这一环节,一定要重视中小学生培养联句构段能力的培养,如果段落都写得很扎实,文章自然就会通顺有条理。

思辨立意能力。周正逵先生认为,写一篇作文,在立意和构思方面也要有一定的新意和特色,这是作文训练的较高标准,也是中小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最高阶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发现别人看不出的问题,思索别人想不到的问题,别人表达不出来的,他能表达出来,在立意上不同凡响,有所创新。

能级递进。语文课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严格按照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人的语文能力需要沿着这样的能级进行递进,不可忽视或倒置。周正逵先生认为,阅读能力的发展有“文字认读→文辞释义→文章解析→文学鉴赏→论著研读”五个层级,这是阅读能力从无到有,从低级逐步提升到高级的五个阶段。写作能力的形成有“文字书写→造句用语→辞章构段→布局谋篇→思辨立意”五个层级,这是学生写作能力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个读写能力的发展过程,体现出读写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走向,称作“能级递进”,即依照语文能力发展的层级,合理确定各个层级的教学重点,逐步提高教学难度,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递进式提升。

自主性练笔。周正逵先生把学生写作实践的主要方式称为“练笔”,把课外练笔活动称为自主性练笔,它着眼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习惯。他主张七年级天天练,八年级隔日练,九年级周周练。

计划性练笔。周正逵先生把课内练笔称为计划性练笔,指语文课堂教学中系统进行的写作重点项目训练。如七年级进行的各种表达方式训练,八年级进行的各种常用文体写作训练,九年级开展的综合应用能力写作训练。

随读性练笔。随读性练笔着眼于读写结合的训练,课内课外均有这类写作活动。如七年级日记和读后感写作训练,八年级缩写和扩写训练,九年级仿写和改写训练。

八、 培养了一批理论继承者及实践探索者

群体动力学认为,与他人相处,即使不发生任何接触,人的思想行为与他独处时也有所不同。个体的许多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人的自我状态和心理环境两种力量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心理动力场而发生的。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认为,改变一个群体比改变一个人容易。群体作为一种由内在关系组成的系统,其影响力或作用远远大于互不相干的个体。周正逵先生的教材研发团队,使每一位团队成员都受到独特的周氏语文教材“编写思想”的洗礼。他们围绕在“主编”周围,在“编写人员”这个团队之中,每一位成员都参与规划新教材的发展愿景,共同制定新教材的目标,设计实现目标的工作路线,既投入团队合作、集体攻关,又能发挥个体的专长,在教材建设中重塑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新的语文教学理论,改变自身落后的行为习惯,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促进了一大批语文人成为语文教育专家。我曾经撰写了一副对联描述语文教材编写者的工作状态:数万个方块汉字文化基因,耕耘华夏文苑,传录炎黄五千年忠孝仁义人生百态酸甜苦辣况味,分合皆因形音义;几十位佳人才子业界翘楚,经纬教材魔方,择取世界八万里科学民主不羁思想风花雪月诗意,聚散只为句段篇。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浸染很多年,还能不会成为专家?周正逵先生通过这种方式,带出一大批高足,他们成为周氏语文教学理论的继承者及实践探索者。如刘占泉、史绍典、唐小平、孟素琴、赵谦翔、郝嘉杰、阮翠莲、周颖、陈定家、邱道学、唐洪启、王启军,等等。周正逵先生担任主编,编修中华书局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时,我在近三年的时间里成为他的助手,受到耳提面命的教导,受益匪浅,何其有幸!

周正逵先生的作文教学理论随着其实验教材、学术论文及其布道式的讲座,赢得了全国各地一大批语文教师、语文教研员、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师的欢迎。他们不仅发表研究文章,还将其理论编入《语文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热点问题》等师范大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并广泛运用于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不少教师在周氏理论的实践中成为语文名师、语文特级教师、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甚至博士研究生导师。周氏作文教学理论主张及实践经验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可谓独树一帜。

在编修中华书局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的日子里,一大批年轻的教育学博士、语文课程论学者云聚周正逵先生麾下,我们或者上北京,或者下河南,或者去河北,调研语文教材使用问题,聆听他的语文教育改革思想,设计教材的实验方案,编写并反复修改作文教材样例。这些人有荣维东、曹建召、朱建军、吴欣歆、胡根林、周益民、黄继森、叶黎明、于龙、张伟、李华平、张歆等一大批青年才俊……

2021年7月1日,周正逵先生溘然仙逝,痛哉惜哉!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挚爱的语文教育事业。“不管任务如何繁难,路途多么遥远,我坚信:我们伟大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伟大的目标一定能达到!”周正逵先生的“最后的留言”,何等铿锵,何等悲壮,何等豪迈!

至今犹记周正逵先生带领我们在魏公村人民教育出版社大楼、在安德路中景濠庭、在黄寺大街德胜置业大厦、在人定湖畔美丽花园、在总参谋部大院星球地图出版社讨论语文问题的情景:春花秋月,酷暑雪冬,我们一起走过四季……即使周末在天津盘山、在北戴河休假,我们也沉浸在语文的情境里……

周正逵先生的语文教育事业,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45-46.

[2] 周正逵.探索者的足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171-172.

[3] 周正逵.语文教育改革纵横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51-152.

[4] 周正逵.写作与说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5.

(陈元辉,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研究员,教育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原语文研究室主任。)

猜你喜欢

语文教材作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道德教育
结合教材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