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传递服务数据的读者文献需求分析

2024-04-09曲伟

河北科技图苑 2024年1期
关键词:馆藏建设读者需求高校图书馆

摘要:为探索高校读者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实际需求,对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采集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读者在BALIS文献传递服务平台上近5年提交的文献传递请求数据,从文献传递服务基本情况、用户结构以及文献请求的语种、类型、学科分布、年代分布等多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高校读者的文献资源需求特点,准确把握高校读者的实际文献需求,对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服务、信息素养教育以及馆藏资源建设工作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帮助高校图书馆合理配置馆藏资源,更好地满足读者文献资源需求。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BALIS文献传递;读者需求;馆藏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4.0006

文献传递是文献机构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遵照一定的协议,在不违背知识产权的情况下,通过对文献的复印、扫描、电子版文献下载,利用网络传输给读者,或邮寄给读者的非返还式服务[1],是满足读者知识需求的重要途径。北京地区高校文献传递服务主要有CALIS、CASHL、NSTL、BALIS等。其中,BALIS(北京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系统)作为北京地区性的高校图书馆联盟,成立于2007年,现有96家成员馆,因其有文献资源范围广、为联盟读者提供全额补贴、系统功能设计较为合理等特点[2-4],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在北京地区高校中广泛使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生产、数据存储及信息传递方式均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文献资源增长迅速,读者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图书馆亟需准确把握读者文献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调整馆藏资源建设方向,以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准确收集读者知识需求信息,合理分析需求特点,对建设和补充图书馆文献资源、科学发展文献传递、高效服务用户具有重要意义[5]。北京联合大学是一所以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等多学科交叉、协调发展的公办本科院校。本校图书馆始建于1978年,现有馆藏纸质图书约313万册,电子图书约140万册,可访问的中外文数据库100余个,是一所较有代表性的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BALIS文献传递服务平台为例,对读者提交的文献传递申请数据信息进行研究,分析读者对知识需求的特点并提出建议,为更好地满足读者文献资源需求提供参考。

1 文献传递服务数据分析

本文统计数据为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2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联合大学教研项目“基于BALIS视角数据分析下的读者精准文献服务和信息素养提升方案研究”(JJ2022Y061)研究成果。2022年所有用户提交的文献传递数据。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因文献传递请求被转发而重复统计的申请单以及同一用户重复提交的申请单后,共得到有效文献传递请求10 725条。通过统计本馆的文献传递服务基本情况,文献传递的用户结构、文种、类型、学科分类及年代分布等信息,从多角度开展分析,以期对高校读者的实际文献需求进行准确把握,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信息素养教育方案优化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1.1 文献传递服务基本情况

自2008年开通BALIS文献传递服务以来,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共接到文献传递请求为11 083篇,总注册人数为6 334人,实际利用人数为2 443人,使用率约为38.6%。其中,2018-2022年间共发送文献传递请求10 725条(96.8%),通过文献传递服务,满足8 044条,满足率为75.0%。新注册人数为5 381人(85.0%),使用人数2 394人,使用率为44.5%。据统计,2017年BALIS区域联盟96家图书馆的用户总体使用率为29.9%[4],我馆近5年文献传递服务使用率高于BALIS总体平均值。如图1所示,我馆2020-2022年文献传递请求量较2018-2019年有显著增长,其中,2021年达到了近五年文献传递请求量的最大值。在目前大多数高校文献传递服务量呈下降趋势的大环境下[6-8],北京联合大学文献传递请求量和使用率却呈现增长态势,分析原因可能是在读者信息需求意识提高的背景下,图书馆通过不断加大文献传递宣传力度、定期开展宣传讲座和原文传递实践活动让更多本校读者开始知晓和使用文献传递服务。

1.2 文献传递用户结构分布

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提交文献传递请求的读者可分为四类:本校教职工、研究生、本科生及其他(为我校高职学生、继续教育学生、进修人员等)。统计近5年新注册用户身份分布,分析用户的构成情况,可为文献传递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和宣传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在全部新注册用户中,共有教职工96名(1.8%),研究生329名(6.1%),本科生4 837名(89.9%)和其他人员119名(2.2%)。

可见,本科生新注册用户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类人员,分析原因:(1)我校教师和研究生均有專门的文献服务群,由商业文献传递机构和图书馆老师提供文献保障服务,因其具有响应速度快,能满足即时需求等特点受到教师和研究生群体的欢迎,因此这部分群体使用文献传递服务较少,新注册账户的比例较低。(2)我校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科生群体基数较大,相对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具有一定流动性,因此新注册用户占比较高。(3)我校没有开设面向本科生的文献检索课程,本科生获取文献检索知识和技能主要来自图书馆讲座、老师和同学等渠道,由于缺乏系统性学习,本科生难以全面了解文献检索知识,在使用图书馆网站获取所需文献时能力不足,因此倾向于使用文献传递服务满足文献需求。

1.3 文献传递请求构成情况

1.3.1 文献传递请求的语种与类型

在全部文献请求中,中文文献申请量为10 174篇(94.9%),外文文献申请量为551篇(5.1%),提示本馆读者对中文文献需求较高。文献传递服务的文献类型主要包括图书4 945册(46.1%)、期刊4 840篇(45.1%)、学位论文742篇(6.9%),会议论文、专利、标准等其他类型文献最少,约占1.9%。结合语种进行交叉分析,可见,中文图书和中文期刊文献传递申请量较高,分别占全部发送申请单的46%和40.7%。我馆读者的中文图书申请时间集中在2020年1月之后,分析原因可能是部分读者居家期间无法使用图书馆纸质资源时,倾向于使用文献传递服务获取电子版图书的部分章节,这也得益于BALIS文献传递服务具有免费性、快捷性以及获取的电子版文献内容可以长期保存等优点。

将文献传递请求按文献类型和文献名称进行分类汇总,我馆读者共申请图书文献2 812种,期刊文献3 811篇、2 453种。重复申请频次小于3次的图书文献为2 656篇(94.5%),期刊文献3 727篇(97.8%)、2 194种(89.4%)。可见,我馆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大部分是个性化需求。

1.3.2 文献传递请求的学科分布

按照中图法分类规则,将读者发送的文献传递申请进行学科分类,可以分析读者对不同学科资源的需求程度,进而对我馆学科资源的采购工作提供参考。如图2所示,图书馆发送的文献请求涉及中图法的22个学科大类,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G(2 231,20.8%),H(1 809,16.9%),I(1 578,14.7%),F(1 162,10.8%),T(1 064,9.9%),J(593,5.5%),D(426,4.0%),K(343,3.2%),B(311,2.9%),R(253,2.4%)。整體来看,读者的大部分文献需求集中于人文社科类书籍,与我校所设学科专业相符。进一步对文献请求数据的学科子类目进行细分发现,读者对G4教育类、G6各级教育类、H3常用外国语类、I2中国文学类、I3/7各国文学类、TP自动化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类、F2经济计划与管理以及G2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文献资源需求度较高。

将用户的学科背景与文献请求的学科类型进行交叉统计,可以分析不同学科背景的用户对文献资源需求的差异。以使用服务用户最多的“工科”和“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专业为例,分别统计本专业需求排名前十的文献类型,如图3和图4所示,“工科”用户申请最多的文献类型为“T工业技术”,“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用户申请最多的文献类型为“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不同专业背景用户对首要的文献资源需求有一定的差异。

1.3.3 文献传递请求的年代分布

将所有文献传递请求按照文献所属年代进行分类统计,发现最早文献年代为1921年,最新的文献为一篇发表于2023年的期刊论文,其中2000年之前的文献有589篇(5.5%),2001-2010年之间文献有894篇(8.3%),2011-2020年之间文献有8 420篇(78.5%),2021-至今文献有822篇(7.6%),2013年以后的文献8 979篇(83.7%)。由此可见,读者的文献需求主要集中在近10年的文献。对文献类型和年代进行交叉分析,年代在2010年以前的文献请求集中在图书(占同年代文献的68.3%),其次为期刊(占同年代文献的27.2%);2011年以后的文献请求中期刊比例上升为第一位(占同年代文献的48.0%),其次为图书(占同年代文献的42.5%)。

结合文献请求提交时间,计算请求提交时间与文献年代的差值即文献的使用年龄,可以测量文献的过时率,进一步明确读者需求的文献年代范围[7,9]。例如,一篇文献请求提交时间为2021年,文献的年代为2018年,则文献使用年龄为3年。将文献按照使用年龄进行排序,发现使用年龄中位数为3年,即文献传递服务中近一半的请求都是针对3年或时间更短的文献。约40%的请求是针对近2年出版的文献,针对近4年出版的文献约占70%,针对近13年出版的文献约占90%,使用年龄为3年的文献数量最多,为2 296篇(21.4%)。如图5所示,随着使用年龄的增大,文献请求数量越来越少。由此可见,本馆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为年代较新的文献。

1.3.4 文献传递请求中的“伪需求”情况

文献传递服务可为读者提供本馆缺藏的文献资源,其宗旨是资源共建共享,弥补馆藏不足[10]。但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读者提交的文献请求中有一部分为本馆已有的文献资源,这部分对我馆已有文献资源的请求属于“伪需求”[11]。文献传递服务中掺杂的伪需求,既会严重影响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会使本馆已购买的文献资源无法获得充分的利用。因此,区分文献传递请求中的伪需求,分析产生的原因,探析用户获取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图书馆的相关服务,可以提高文献传递服务的成功率和用户满意度。

对比我馆馆藏资源,分析读者提交的文献传递请求数据,发现在10 725篇申请单中有5 206篇(48.5%)属于有馆藏的文献传递申请。近半数的文献传递请求是对我馆已有馆藏的申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读者信息素养能力的不足,图书馆已购文献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伪需求”申请单中,对图书的文献传递请求有2 199册,其中有270册属于高借阅量图书的申请,1 224篇文献请求的馆藏在北京联合大学各分校区图书馆,去掉因这两个因素交叉而重复统计的249条文献请求后,上述因素共占图书“伪需求”申请单中的56.6%。北京联合大学为多校区办学,12个学院的师生分布在8个校区,有7个校区设有图书馆,当本校区读者在获取另一校区图书存在困难时,可能会更倾向于获取电子资源作为替代。还有部分读者可能因热门图书外借,不知如何在图书馆网站获取电子书资源以及电子书可以长期保存、阅读方便等原因,而选择使用文献传递服务,这可能也是部分伪需求产生的原因。对我馆已购数据库中期刊的申请有2 340条(45.0%),分析原因,不排除读者对本馆已购数字资源熟悉程度不足,图书馆网站虽提供一站式检索服务,但由于部分读者信息素养水平有限,在获取本馆已购数字资源时存在一定障碍,这可能是部分伪需求产生的又一原因。

2 建议与对策

通过对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数据的分析,发现读者的文献需求具有学科性特点,教育类、外国语类等文献请求量较高,文献需求主要集中在发表于4年内的文献,且在文献申请中存在一定的伪需求。基于以上分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及文献传递服务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2.1 优化馆藏资源结构

2.1.1 加强热门学科馆藏资源建设

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补充,应符合学校专业建设要求,优先补充读者文献需求迫切的学科资源。研究结果表明,我馆读者对教育类、外国语类、文学类、自动化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类、经济计划与管理类以及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文献需求量大,既反映了我校读者对该学科文献的急迫需求,也提示我馆在此类学科资源建设中的不足。为满足读者需求,应对此类学科资源建设有所倾斜,加强相应学科馆藏资源的建设。文献资源应优先考虑购买数字资源,如电子书、电子期刊和在线数据库等,这些资源相对纸质资源更容易维护和更新,同时也更方便提供给远程学习和研究的学生和教师。

2.1.2 及时补充更新文献资源

对读者需求文献年代分析结果表明,我馆文献传递请求的文献中,使用年龄中位数为3年,与文献报道[12]不同,反映我馆读者對年代较新的文献需求量大。因此,图书馆应充分重视日常馆藏资源补充工作,积极捕捉读者需求,定期进行用户需求调查,了解读者对资源的最新需求和偏好,根据用户反馈来指导资源采购决策;要结合学校的课程建设、研究方向和学术专业领域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定期采购新资源;可定期清理和剔除旧的、过时的或不再需要的文献资源,以释放资源预算,购买新的文献资源。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图书馆及时更新文献资源,满足教学、科研需求,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学术支持。

2.1.3 加大热门图书的保障

对读者“伪需求”的分析结果表明,图书文献传递申请中有超过一半的“伪需求”属于高借阅量图书和馆藏在分校区的图书申请。针对纸质资源中的热门图书和教材“一书难求”的情况,图书馆可采取购买电子图书、数字化重点纸质资源、增加热门图书的副本数、缩短热门图书的借阅周期、大力宣传推广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等方式保障读者及时获取热门图书资源。

2.2 积极满足读者个性化知识需求

对文献请求类型及名称的分析结果表明,本馆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大部分为个性化需求,但是限于馆舍和经费问题,单个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无法满足读者的全部知识需求。而文献传递服务可以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符合需要的信息服务,具有个性化特征,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宣传推广文献传递服务,通过图书馆联盟之间的资源共建与共享,弥补单一图书馆的馆藏不足,为读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术支持。

2.3 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培训

对读者“伪需求”分析结果表明,读者对图书馆已购资源熟悉程度不足,在获取资源时存在一定障碍。因此,图书馆应进一步加强读者的信息素养教育,特别是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开设文献检索相关课程,通过系统培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使他们能更熟练地搜索和利用文献资源;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如专题培训、在线教程、研讨会、个别咨询等,以满足不同读者的学习偏好和时间安排;利用社交媒体宣传数字资源检索策略及使用方法,提高师生对数字资源的认知度,促进其更有效地利用数字资源来支持学习和研究。

3 结语

全面了解读者需求并及时把握读者动态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图书馆资源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多种方法可获知读者需求,其中,基于文献传递服务利用数据的统计分析对读者需求进行探究,并为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提供参考,是科学且有效的资源优化方法。本文根据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近五年来BALIS文献传递服务实际工作中获得的数据,从文献传递的用户结构、学科分布、年代分布及“伪需求”原因等角度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当前文献传递的特点,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图书馆馆资源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胡菊芳.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5(4):71-74.

[2] 汪永红.BALIS原文传递合作实践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7(14):53-58.

[3] 徐飞,陆尧.BALIS原文传递服务十年发展与思考[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7(12):2-10.

[4] 陆尧,杨代庆.区域图书馆联盟文献传递用户行为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9,39(5):88-94,126.

[5] J.K.Vijayakumar,Faten Al Barayyan.The role of the document delivery service at an evolving research library in Saudi Arabia[J].Interlending & Document Supply,2015,43(1):41-46.

[6] 薛调,彭立伟.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思考与思路[J].新世纪图书馆,2018(11):24-28.

[7] Li XD,Wang JJ.Trends in CASHLs document delivery service in China[J].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9,45(4): 321-325.

[8] Johan S.Interlibrary loan and document supply in The Netherlands[J].Interlending & Document Supply,2016,44(3):104-107.

[9] Ya ar T,Yurdagül ü.Scatter of journals and literature obsolescence reflected in document delivery reques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1):84-94.

[10] 陈添源.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传递服务的用户细分研究[J].图书馆论坛,2020,40(9):134-143.

[11] 徐枫,周秀霞.文献传递伪需求产生的动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8):66-70.

[12] Christian S,Juan G.Document delivery as a source for bibliometric analyses the case of Subito[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06,32(3):223-237.

作者简介:曲伟,女,硕士,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文献传递与信息素养教育。

(收稿日期:20231012 责任编辑:张静茹)

猜你喜欢

馆藏建设读者需求高校图书馆
从兴奋到反思:一个科技记者的微信公众号实践
国外两种馆藏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互联网+馆藏建设”
图书馆纸质文献采访工作的思考
全媒体时代我国旅游指南图书读者需求研究
浅谈英语读物类图书市场现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