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人种志和模糊DEMATEL的大学生信息搜索行为研究
2024-04-09刘然瑜杜占江
刘然瑜 杜占江
摘要: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今天,信息搜索成为图书情报领域关注的热点。文章通过元人种志方法探究大学生信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形成大学生信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集,并通过模糊DEMATEL法识别关键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关键影响因素提出建议,其中包括培养大学生信息搜索能力,以及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
关键词:信息搜索;影响因素;大学生;元人种志
中图分类号:G25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4.0005
信息搜索是人们与各种信息系统或搜索引擎交互时的微观行为[1],是信息素养的直接表现。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信息搜索成为人们的一项重要技能。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其中搜索引擎用户达8.41亿人[2]。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用户信息搜索行为存在较大差异,揭示其信息搜索行为的差异及成因,具有现实意义。
1 文献回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网络信息成为信息搜索的重要来源。但网络信息的爆炸式增長,也使得信息出现过载的情况。为改善信息过载带来的问题,降低用户获得有用信息的难度,图情领域学者对用户信息搜索行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王志红[3]从工作任务视角观察大学生信息搜索与利用行为,揭示了任务完成过程对信息搜索与信息利用行为的影响。Bilal[4]发现研究生在信息查询效率和有效性上要远远强于中学生,也容易剔除掉不良的结果。杨海峰[5]发现移动搜索通常发生在一定情境之中,受多重因素影响,通常包括时间、空间、活动和社会环境。陈静[6]从多粒度角度对信息搜索行为进行探究,发现搜索行为在不同粒度中的研究范式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目前大部分研究都是对于某影响因素的单独研究,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忽略了众多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甚至存在研究结论不一致的现象。例如,陆溯[7]认为大学生不会主动选择搜索引擎,而王志红[3]则认为搜索引擎是经验产品,用户会选择熟知的搜索引擎或数据库。这些不一致的研究结论会对我们进一步理论探究造成障碍,也令我们难以提出改进大学生信息搜索能力的策略。
元人种志研究可以很好的对已有研究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得出较任一实证研究更为完整的结论。目前,有学者将元人种志方法应用于信息行为研究领域。例如,C.Urquhart[8]在对信息行为中常用理论研究策略进行研究时,运用了元人种志方法,其认为元人种志方法对信息行为研究的理解有很大帮助。刘佳慧[9]等学者采用元人种志研究方法对国内互联网医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集成分析。在以往元人种志方法的应用中可以看出该方法在医疗、信息等领域使用较为广泛,但在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2 研究方法及过程
2.1 元人种志研究
元人种志方法是一种在多个领域中应用的定性研究方法,由Noblit和Hare于1983年提出[10]。通过对研究主题进行界定以及筛选原始文献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形成一种综合性文献分析方法。与定量的元分析和文献综述不同,该方法需要在精确选定原始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原始文献中的研究问题和结论,进而得出更具有研究意义的新模型、框架或理论。
2.1.1 界定集成主题内涵
本研究围绕大学生信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进行集成,通过集成找到影响大学生信息搜索行为的因素,建立“大学生信息搜索影响因素模型”,以此来丰富信息行为领域研究,因此,集成主题和检索方向可确定为大学生信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相关的研究。
界定集成主题内涵是根据研究主题进行文献检索,并根据要求进行文献筛选,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获取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检索式为“信息搜索AND搜索行为”,此次在中国知网检索共得到426篇中文文献,此外,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补充20篇中文文献。为确保选择的文献为最新文献,将时间跨度设定为“2000年至今”,在按照PRISMA方法对初步筛选结果进行选择和评价删除,删除重复、会议纪要、学位论文等非期刊出版物,并筛选核心期刊内的文献。根据以上规则筛选出原始文献共20篇,筛选过程及结果如图1所示。
2.1.2 文献信息提取
通过仔细阅读原始文献,提取出原始文献中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理论、主要研究结论等关键信息,进一步观察原始文献的研究问题是否与本研究主题高度相关,研究对象是否为在校大学生,研究方法及应用理论是否合理,是否形成了可供参考的研究结论,如表1所示。
2.1.3 确定研究间的关系
通过提取文献信息发现,这些文献中都讨论了大学生的信息搜索行为,虽然其研究方法各不相同,但在探究信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时,得出了相同或相似的结论,同时,研究中也存在截然相反的结论。本文通过对原始研究进行对比,发现一部分研究中探究了心理因素对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例如自我效能、人格特质等;一部分研究探讨了用户自身能力对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例如用户自身的经验、用户自身知识储备的程度等;一部分研究探讨了环境因素对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例如搜索结果的表现形式、信息源的可信度等;还有一部分研究探讨了任务本身对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例如,任务的难度、任务的复杂度等。因此本文将影响信息搜索行为的因素划分为心理、能力、环境、任务四个维度。
2.1.4 研究间的相互转译
(1)心理维度。信息搜索行为是行为主体主动发出的动作,其必然会受到主体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对比分析20项原始研究后发现,在研究3、4、5、7、8、15、16、18中,都研究了大学生心理对其搜索行为的影响。在研究4中,研究者提出自我效能对信息搜索行为存在正向调节作用[14]。在研究8中,研究者发现带有自信特质的人格在信息搜索时,往往表现得有条不紊[17]。在研究3和5中,都提到了最省力原则,在研究3中,研究人员发现用户信息搜索时往往从最简洁的标题开始,逐步深入阅读[13]。在研究5中,发现搜索费用、精力、结果都对信息搜索行为存在显著影响[15]。在本研究中,将最省力法则对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转译为搜索性价比对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
(2)能力维度。信息搜索行为与自身能力有很大关联,在研究1和3以及12中都认为用户经验对大学生信息搜索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在研究1中,研究者认为搜索引擎使用数量与用户经验存在正相关关系,用户自身知识也是影响信息搜索行为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在搜索前会通过自身知识尝试,回答搜索问题[11]。在研究15中,用户搜索知识及系统知识对信息搜索行为影响最大[23]。研究12、14和15,都探讨了用户受教育程度对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数据库的了解程度越深[22]。研究15中,发现用户学历越低越难进行有效的信息搜索[23]。
(3)环境维度。信息搜索行为是发生在一定时间及情境之下的,因此,信息搜索行为必然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研究1中,研究人员发现大学生更愿意使用简便的一框式搜索[11]。在研究10中,检索效率是大学生选择检索工具的首要因素[7]。还有几位研究者将目光置于搜索结果的表现形式上,研究2认为大学生在进行信息搜索时,容易被主题鲜明的搜索结果所吸引[12]。研究3认为搜索结果对用户感官刺激越显著,越有可能成为有效的信息线索[13]。在20项原始研究中,有多篇文献探讨了搜索结果信息质量对大学生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研究2认为信息质量会影响大学生信息搜索行为[12],而研究4认为作为中心路径的信息质量对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更持久[14]。
(4)任务维度。不同工作任务视角下,信息搜索行为会有不同的表现例如任务阶段,任务复杂程度以及任务难度都对信息搜索行为存在影响,这些影响在研究1、3、5、6、9、11中都有体现。在研究1中,研究者认为任务目标会影响信息搜索的时间,一般来说如果仅仅是对旅游目的地的概略了解,所用搜索时间就比较短[11]。在研究6中,研究者认为具体工作任务视角下不同任务阶段信息搜索行为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在选题环节检索符号OR使用多于检索符号AND,但是在写作阶段检索符号AND的使用数量就要高于检索符号OR的使用数量[8]。在研究9中,研究者认为任务复杂度对信息搜索行为无显著影响,任务困难度对信息搜索行为有较大影响[18]。2.1.5 驳斥集成
驳斥集成是元人种志方法非常重要的一步,其主要是对原始文献中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理解。在本研究中,20项原始研究共存在以下三点分歧:
(1)性别对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在研究5中,研究者认为女生更容易使用移动搜索业务[15],但在其他原始研究均未体现出性别对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考虑到研究5采用的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法,由于目标人群选取带来的偏差可能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本文更倾向于认为性别对大学生信息搜索行为不存在影响。
(2)任务复杂度对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研究1中,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法调查了64位大学生志愿者。调查表明,任务复杂度会影响大学生信息搜索的时间[11],但在研究9中,研究者则认为任务复杂度对信息搜索行为不存在影响[18]。由于涉及任务复杂度的5项研究中,只有研究9认为大学生信息搜索行为与任务复杂度无关,认为任务复杂度对信息搜索行为不存在影响,这可能是调查未排除专业对结果的影响,选取的调查人群较单一,也可能是调查样本数量过少,具体偏差原因还应进一步统计分析。
(3)用户选择搜索引擎的主动性。研究10认为大学生对于选择何种搜索引擎并不在意,在进行信
息检索时往往使用主页默认的搜索引擎作为检索工具,极少考虑搜索引擎的易用性[7]。但其他原始研究認为数据库或搜索引擎属于经验产品,对于熟悉且易用的数据库或搜索引擎,用户在下一次进行信息搜索时,选择该数据库或搜索引擎的概率更大。因此,本研究认为,用户在信息搜索时,会主动选择搜索引擎或数据库。
2.1.6 表达集成成果
本研究首先仔细重复阅读原始文献,并重点关注其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以及主要研究结论,将大学生信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划分为心理、能力、任务和社会四个维度,继而分出15个子维度对大学生信息搜索行为进行综合集成分析,如表2所示。
2.2 模糊DEMATEL法识别关键影响因素
2.2.1 模糊DEMATEL法识别过程
DEMATEL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决策实验分析法)是一种利用图论与矩阵对系统中各元素进行计算并分析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识别出系统中关键影响因素[29]。模糊数学在系统不确定性研究中应用广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专家主观评价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DEMATEL法引入三角模糊数(Triangular Fuzzy Number,TFN)。三角模糊数定义[30]如下:在实数域R上的一个模糊数,其隶属度函数为μA(x):R→[0,1],x∈R,若有:
μA(x)=x-lm-l l≤x r-xr-m m≤x 0 其他
则记A(l,m,r)为一个三角模糊数,其中l≤m≤r。模糊DEMATEL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邀请15位熟知信息搜索行为的专家对研究指标进行相关判定。本研究中以0、1、2、3代表影响因素之间的没有、很弱、一般、很强的关系。对收集来的15份打分表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将各分值进行平均取整处理,得到大学生信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的直接影响关系矩阵A。
步骤2:将直接影响关系矩阵A转化为一组三角模糊数直接影响关系矩阵X(X=[xij]n*n),xij=(lij,mij,rij),xij为系统中因素Xi对Xj的影响程度。i=j时,xij=0。语义变量及其对应的三角模糊数如表3所示。
步骤3:将三角模糊数直接影响关系矩阵X通过CFCS[31](Converting the Fuzzy data into Crisp Scores,去模糊化方法方法)进行清晰化处理,并得到直接影响关系矩阵X。操作步骤如图2所示。
步骤1:标准化处理Xlj=(lij-lmini)/Δmaxmin
Xmj=(mij-lmini)/Δmaxmin
Xrj=(rij-lmini)/Δmaxmin
Δmaxmin=maxrij-minrij
步骤2:计算左右标准值xlsj=Xmj/(1+Xlj-Xmj)
xrsj=Xrj/(1+Xrj-Xmj)
步骤3:计算清晰值xcrispj=[xlsj(1-xlsj)+xrsjxrsj]/
[1-xlsj+xrsj]
fij=lmini+xcrispjΔmaxmin
图2 去模糊化处理过程
步骤4:标准化处理直接影响关系矩阵,转换为标准化影响矩阵。以下是对直接影响关系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公式,见式(2)。
Y=1max1≤1≤15∑nj=1aijX
(2)
通过使用式(3)计算综合影响关系矩阵Z,在式(3)中,I表示15阶的单位矩阵,Zij(i,j=1,2,3…n)表示系统中元素间,间接影响关系,如表4.3所示。
Z=limn→+∞(Y1+Y2+…+Yn)=Y(I-Y)-1
(3)
步骤5:计算各元素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原因度,对矩阵Z的行和列分别进行求和,每一行元素之和就表示系统中每一元素的影响度,每一列元素之和代表该元素的被影响度,见式(4)。
N=nj=1Zij
(4)
对矩阵Z中每一列之和,就表示系统中每一元素的被影响度,见式(5)。
M=ni=1Zij
(5)
中心度为该元素的影响度与被影响度之和,见式(6)。
G=N+M
(6)
原因度为每一元素影响度与被影响度之差,见式(7)。
H=N-M
(7)
在进行以上运算后,得到指标值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步骤6:利用原因度和中心度绘制原因结果分布图,如图3所示。
2.2.2 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关键影响因素通常选则原因度大于0的因素,这类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都较大,在系统中属于原因型因素。在原因结果分布图中选择第一象限的元素作为关键影响因素,但观察图3可以发现,A9任务阶段虽然处于第一象限,但其中心度排名在最后,故而可知该因素虽然是原因型因素,但在系统中处于边缘地位,因此在关键影响因素中将其排除。结果型因素容易在系统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但对于某些因素仍具有分析的价值。在图中,中心度高的因素在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因而在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可以选做关键影响因素,在第二象限中,中心度高的元素有A13,A4,A14,A13,A1五个元素,其中A4和A11在整个系统中原因度最低,故不作为关键影响因素。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有关大学生信息搜索行为研究的原始文献进行元人种志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模糊DEMATE法分析,得出10种影响大学生信息搜索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分别为自我效能、人格特质、用户受教育程度、网站知名度、結果形式、自身知识、个人偏好、信息质量、信源可信度以及用户经验。与传统的实证研究相比,本文采用元人种志方法,研究结果更加全面,并且将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研究结论更加具有科学性。在理论层面,本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丰富了信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理论体系,为后续大学生信息搜索行为研究提供参考。实践层面,本研究结论对提升大学生信息搜索能力,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率都存在指导意义。
基于研究发现,本文为高校提升大学生信息搜索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1)高校应关注该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提升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积极性。
(2)高校可以对非信息管理类学生开设信息检索基础课程,邀请信息科学专家为学生开设讲座,发挥高校图书馆第二课堂的功能,组织信息搜索活动,激发学生信息学习兴趣。
此外,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应用元人种志这一质性研究方法,在驳斥集成阶段,对于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始研究没有展开深入的分析,仅做一些描述性分析,缺乏科学性。在模糊DEMATEL法分析中,本文选取样本量较少,在研究结果上存在一定偏差。未来可以通过定量的元分析研究大学生信息搜索行为这一主题与本研究结论进行对比,对原始研究中不一致的结论经行更科学的验证。
参考文献
[1] Wilson T D. 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r[J]. Informing Scienc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 Emerging Transdiscipline, 2000(3): 49-56.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3-11-14].https://cnnic.cn/NMediaFile/2023/0908/MAIN1694151810549M3L
V0UWOAV.pdf.
[3] 王志红,曹树金.工作任务视角下大学生信息搜索与利用行为研究:以撰写课程论文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2,45(8):38-46.
[4] BILAL D, KIRBY J.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information seeking:children and adults as web users[J].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2002, 38(5):649-670.
[5] 杨海锋.用户移动搜索行为研究综述[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4):138-144.
[6] 陈静,李扬.多粒度信息搜索行为研究综述[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2,12(2):39-51,64.
[7] 陆溯.大学生网络信息搜索行为实证研究——基于搜索引擎的利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1):79-82.
[8] URQUHARTC.Metasynthesisofresearchoninformation
seekingbehaviour[J].Informationresearch,2011,16(1):95- 116.
[9] 刘佳慧,田梅.国内互联网医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院,2023,27(3):1-4.
[10] 杨雨琪.元人种志:一种有效综合集成的定性研究方法[J].知识管理论坛,2020,5(5):329-336.
[11] 杨敏,马耀峰,李天顺,等.基于屏幕跟踪的大学生在线旅游信息搜索行为研究[J].旅游科学,2012,26(3):67-77.
[12] 岑成德,梁婷.我国年轻旅游者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研究——以广州高校学生为例[J].旅游科学,2007(1):56-62.
[13] 袁红,杨婧.信息觅食视角的学术信息探索式搜索行为特征研究[J].情报科学,2019,37(5):58-65,177.
[14] 成全,刘彬彬.用户跨平台学术信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注意力控制与自我效能的调节作用[J].情报科学,2022,40(2):82-90.
[15] 任忠忠,胡德华.最省力原则视角下的移动搜索行为研究[J].情报科学,2016,34(1):96-103.
[16] 张悦,张云秋.基于认知风格的网络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7):103-107.
[17] 张云秋,张悦.人格特质对网络健康信息搜索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42(6):88-93.
[18] 李月琳,樊振佳,孙星明.探索式搜索任务属性与信息搜索行为的关系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7(1):54-61.
[19] 陈忆金,陈丽霞.任务目标与内容对大学生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J].图书馆论坛,2019,39(12):18-25.
[20] 邵慧丽,张帆,梁玉琪,等.大学生移动搜索行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21):86-90.
[21] 李燕波.特定研究任务下学术用户的信息搜索行为特征分析——基于高校研究生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7):59-64.
[22] 谢智敏,汪琴,郭倩玲.高校读者学术信息搜索行为的特征与差异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7,47(2):100-107.
[23] 丁韧.网络信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高校学生的实证[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6):42-45,73.
[24] 袁红,黄燕.查询式搜索与探索式搜索行为比较研究——以健康信息为例[J].现代情报,2019,39(5):48-56.
[25] 叶凤云,苗向国.大学生移动搜索行为调查研究[J].现代情报,2015,35(11):83-87.
[26] 张泰瑞,陈渝.探索式学术信息搜索行为研究——感知示能性的调节效应[J].现代情报,2019,39(8):92-102.
[27] 张玉洁.移动搜索情境下大学生健康信息跨屏行为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22(2):55-60.
[28] 袁红,李秋.搜索任务和搜索能力对用户探索式搜索行为的影响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5):94-105.
[29] Tseng M L.A causal and effect decision making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expectation using grey-fuzzy DEMATEL approach[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9, 36(1):7738-7748.
[30] Kaufmann A, Gupta M M. Introduction to fuzzy arithmetic:theory and applications[M].New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1985.
[31] Opricovic S,Tzeng G H.Defuzzification within a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od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ncertainty,2003,11(5):643-652.
作者簡介:刘然瑜,女,河北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用户信息行为。
杜占江,男,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馆长,信息管理系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管理与服务。
(收稿日期:20231201 责任编辑:张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