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全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2024-04-05李晓华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圈层语境思政

李晓华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宁波 315016)

近些年,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步伐越来越快,高校基本已被“四全媒体”(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覆盖,在“四全媒体”领域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四全媒体”(Omnimedia)是指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在多个媒体平台上实现内容的无缝传播、交互及整合的一种全方位的媒体模式。“四全媒体”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及其他数字化内容,可以在多个不同的媒体平台上呈现,如互联网、手机移动应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无缝衔接,自由流通,并融合传统媒体与“四全媒体”的优势,实现内容的整合、传播、互动和变现。“四全媒体”也意味着信息传送的多样性和实时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快速而准确地传达信息变得尤为重要。在“四全媒体”语境下,学生的线上活跃度远高于线下,思想表达积极性更高。同时,在网络空间中学生可接触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念范围更广,这已是线下教学无法控制的程度。此种现象不仅给学生思想行为产生影响,也推动学生成为信息传播者,甚至有成为社会圈层意见领袖的可能性[1]。思政工作是各高校的核心工作内容,思政教学对于学生的价值引领、成长成才、责任感培养都可起到关键作用。“四全媒体”语境下思政教学会呈现出新的特征,如何对该语境下的境遇进行正确分析,把握好新的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是所有教学工作者都须重点探究的问题。

一、“四全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变化

相较于传统媒体,“四全媒体”时代更加注重主体平等性、手段智能化和关系互动性,为思政课教学打造了更为开放化、智能化的环节。然而,这也给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多元化主体,拓宽信息获取途径

在“四全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主体更加多元化,同时也促使信息获取途径进一步拓宽。现如今,各社交平台的用户活跃度不断提升,一条新闻甚至在瞬间就会被数十万家网站转载,而活跃于社交平台中的学生众多,也会结合自身境遇以及社会现实针对某一条新闻思考发声。零门槛的社媒平台,使得所有人都可在其中自由传递信息、发表利益诉求、批判现实社会,大大减弱传统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推动了舆论热点的持续变化,让舆论引导环境变得更为复杂[2]。“四全媒体”语境下的多元传播主体,让本就意志不够坚定、思想尚未定型的学生,在信息持续交互之下意识形态备受冲击。“四全媒体”语境下,学生有更多接触信息的机会,不再是以一元主体作为信息源,存在的多元主体容易使得信息同质化、肤浅化,加之渗透非理性因素会导致主流价值观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导致主流价值观呈现真空状态。

(二)客体圈层化,逐步形成圈层困境

“四全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客体更加圈层化,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出现圈层困境。大数据会结合用户的日常浏览情况等为其精准推送信息,人们的信息获取更为便捷,圈层文化形成概率也将更高。学生在网络社交中日益活跃,会促进社交圈层的形成,结合自身喜好选择与过滤信息,有相同信息爱好的人将会形成相应的圈层,并被困于该圈层当中,对该圈层的领袖价值观念有着高度认同,逐步拒绝和外部圈层对话,导致形成圈层困境。尽管圈层易让群体形成共识,但不可能保障此共识都是正确的,在封闭的圈层中会不断重复错误的思想,内部成员不断维护此错误观念,极易出现歪曲事实的情况,人们的价值观也会被误导。

(三)介体异质化,引发主流话语危机

“四全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介体朝着异质化方向转变,这在为教学提供多元化内容及渠道的基础之上,也易引发主流话语危机。思政教学介体有教学内容、方式,其是思政信息输入与输出的纽带,具有中介作用。“四全媒体”语境下,信息传播方式不断增加,传播内容瞬息万变,给传统思政教学内容及方式带来巨大挑战,也异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一方面,容易阻隔教学内容,也会掺杂一些不良内容,平台的逐利本性驱使之下不注重价值观、道德伦理,生产低俗肤浅的内容来博眼球,加之信息阻隔使得思政教学内容无法深化至学生,掺杂的信息内容也会给学生对主流价值的认知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网络语境的变革给意识形态控制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四全语境下,学生也会改变思政话语接受方式,导致主流话语面临较大的危机,话语空间的失落对思政教学效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

(四)环体复杂化,发展趋向难以控制

“四全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环体呈现出复杂化特点,发展趋向也更加不易控制。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都是基于一定环境下的,“四全媒体”语境下思政教学环体时间与空间都得以延伸,虚拟环境促使教学环境变得愈加复杂,环境控制难度大大提升。此种新的环境形态和思政教学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由理念、方法、内容等多个要素共同入手来转变教学方式。一方面,“四全媒体”语境推动了思政教学环境的不断扩展,使得教学空间得以无限延伸。另一方面,学生在“四全媒体”时代下呈现虚拟化存在态势,脱离了现实教学环境,甚至对现实空间造成反噬。网络空间中有很多无法监管的地带,虚拟化让教学环境更为复杂,教学工作者对教学环境发展趋向的把控难度也越来越大。

二、“四全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教学内容重量轻质,与学习者需求脱节

一方面,思政教学内容过于注重数量,忽视质量[4]。大部分高校将精力更多地用于积累教学内容的数量,而不注重开发内容的价值。此种海量的内容灌输做法,很容易让很多知识沉入海底,难以让学生关注,心灵无法形成共鸣。另一方面,内容和学习者需求不相匹配。传统媒体运营视角下,思政工作者只是简单把内容搬运到网络上,接收者的知识接收也过于被动化。在“四全媒体”语境下,很多以往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中的社会热点问题持续呈现出来,网络中有着不同的解读与评判声,接收者也成了信息的制造传播者,他们有着更多的选择性,也提升对内容主题的要求,对内容质量期待值更高,这便要求思政教学者必须更新思想,提高思政教学质量,不再以量取胜,而是以质取胜。

(二)平台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创新性严重不足

一方面,思政教学平台顶层设计缺失。在“四全媒体”语境下的思政教学,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是网络平台更加立体化和多样化。现如今大部分高校都不注重网络平台建设,平台运行不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学生反馈更是严重不足,而各校的平台建设形式大同小异,内容也基本上是校园风采、理论宣传等。另一方面,思政教学平台创新性严重不足。某些高校平台发布的内容过于枯燥,很少提及社会热点问题,无法引起学生关注。尽管已打造思政教学平台,但内容更新缓慢和学生实际不匹配、交流互动严重不足,导致网站访问人数偏少、访问频率较低,对学生难以形成持续的吸引力。

(三)思政教学工作者缺乏媒介素养,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一方面,思政教学工作者普遍不具备媒介素养。现如今,大多数高校都是由团委、学工、思政教师、学生干部组成的育人队伍,网站战斗核心力量严重不足。他们普遍都不擅长宣传正能量的舆论,协同作战能力相对不足,在突发的网络舆论事件中,无法快速监控、研判及应对网络舆情。另一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很多高校对思政队伍的培训与评价,仍然沿用传统的方法,针对性严重不足。现如今,很多思政工作者都是辅导员兼任的,培训基本都停留于对学生思政素养与管理水平提升上,不注重培养网络综合素养。整体的思政育人队伍水平偏低,导致“四全媒体”在思政教学中的价值无法充分发挥,教学工作者也无法掌握教学主动权。

三、“四全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发展策略

(一)呼唤主流返场,多元主体协同

“四全媒体”语境下,若是只依靠思政教师负责思政育人工作是不够的,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重任仅靠单一的教学主体是很难完成的。若要突破教学瓶颈,正向引领思想,矫正不良行为,就应树立多元主体理念,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网络,开展现实与虚拟同频共振的教学蓝图。平台是面向大众的,发布的信息更应恪守底线,要自觉肩负社会传播责任,将主流价值注入内容生产,借助众人的智力满足众人的需求,必须将社会效益始终放在首位。与此同时,思政工作者也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注重媒介素养的培育,用扎实的理论知识打造无可替代的教学工作者。通过学习媒介知识,了解学生在“四全媒体”语境下的思维和话语方式,并以主流价值观为指导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可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此外,思政教师还应运用媒体渠道广泛、精准掌握学生的思政课学习诉求,深层次把握学生的思想态度、人格情感、理论素质等,以此为基础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重塑师生圈层,引导客体参与

“四全媒体”语境下的思政教学,不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而须寻求教学主客体的双向互动,体现交互性、平等性。在主客体圈层中,交互性与平等性是极为重要的特性,所以须规避命令式的话语,认真倾听学生的反馈,并积极回应,努力打造关心人、尊重人的教师形象,为学生敢说真话、愿意说真话创造良好条件。结合目前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平台建设缺乏顶层设计等问题,思政课教师应注重打造思政特色明显的平台环境,充分利用抖音、小红书、微博、微信等平台,采取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话语形式,让其愿意加入师生交往圈层中,打通师生交流的渠道,形成师生角色的科学分工、自愿参与的教学模式。

(三)优化结构势差,保持介体定力

“四全媒体”语境下,内容信息来源更广,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用户容易分散注意力,在急流勇进中思政教学必须不断优化内容结构,强化教学方法的效力,让教学内容和方式都更具优势。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将立德树人的价值呈现出来,单纯的线下考核与实践,无法让客体主动性被充分调动。所以,需要开发新的育人方式,如打造独具特色的精细化手机APP、利用微信公众号推广,为学生成长成才推送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提升对学生的吸引力,深入分析学生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并充分肯定有教学价值的娱乐内容。

(四)规范甄别审核,净化环境风气

“四全媒体”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得以变革,也使得社会管理者弱化在信息把控上的优势,思政环境愈加复杂,需要政府、高校、媒体等高度配合打造干净的网络环境。立法滞后使得监控缺位,网络缺乏自律性,可见网络治理是极为紧迫的。多花费一些心思在法律法规制定与执行下,严格审核信息内容,和各媒体平台加强信息互通,为信息传播注入内生动力。各媒体须自觉肩负起社会责任,通过有深度的内容来提升对用户的吸引力,杜绝庸俗化的内容;完善用户谣言处置机制,让所有用户都形成自觉性,做到不造谣、不传谣;利用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增加盈利,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避免过度追求利润并散播不良信息来博人眼球的情况出现。对高校来说,不仅要和政府、媒体多加沟通,及时发现与处理扰乱思政环境的行为人,还须利用各级校园媒体,定期推送有较高价值的内容,让思政教学实现全程在场。要打造良好的思政教学环境,必须多方共同协作,缺少任何一方都会使得教学环境出现失衡的情况,所以必须应势而动,充分发挥主旋律的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四全媒体”语境下,思政教学工作者必须对该语境下的新特征与问题形成充分认知,把握好“四全媒体”时代带来的各种新机遇,做到与时俱进,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新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引导,规避各种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圈层语境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B站冲破圈层
年轻人“圈层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思政课“需求侧”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