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智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

2024-04-05马晓慧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数智政治思想

马晓慧 杨 洋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晋中 030600)

当前,在大数据、区块链、超级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社会正在快速进入以高度数据化和高度智能化为主要特点的“数智时代”,数字智能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会期,我们要始终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战略定位,把数智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起来,为新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必要保障。

一、数智时代的含义与特点

(一)数智时代的含义

新一代信息技术热浪席卷全球,基于“互联网+”,融合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形成的新技术体系引发了新一轮的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其中,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都是数字智能技术。数智时代象征着数字化社会迈向智能化社会,数智化概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实,“数字化”和“数智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数字化是指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信息和资源转换成数字形态的过程;数智化则是指利用数字技术,从大量数据中获取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事物作出更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可以说,数字化是数智化的前置条件和基础。数智化是数字化的进一步发展,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各种算法和技术,深入分析和理解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因此,数智化更多强调的是数据的分析、挖掘和应用。

(二)数智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追溯过去,每一次传播技术的重大变革都对人类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传播技术的创新变革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印刷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以及当代社会正处于的数智时代。为了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化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智技术广泛运用到学科教学活动中,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

1.学习场域界限不断削弱。通过熟练的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数字化,在多个时空场域随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传统教学场域的界限,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界,学生学习不再受时空界限的束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主决定何时学习、在哪里学习。

2.知识层级界限不断被打破。知识获取渠道更加多元化,学生获取知识打破了知识层级界限,按照知识难易程度分层教学,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开展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也打破了教师对知识的垄断,基于教师权威的传统师生关系转向新型学习伙伴关系。

3.师生互动间隙不断缩小。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依托数字智能技术在数据收集、分析判断等方面的强大优势,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加客观、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知识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全过程评价、实时评价更方便操作,可以比较客观、全面地反馈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教育者还能够有效地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进行关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在数智时代,因材施教趋向于全面化。

二、数智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高校存在技术形式主义风险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融合,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有少数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对数智技术的过分追求,从而陷入了技术形式主义、伪技术主义的陷阱。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传授知识,进而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信仰的实践过程,数智技术只是一种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工具,不能本末倒置。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把理论与自己的领悟相结合,让枯燥的理论变得更加生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熏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个别教师只是简单地将数智技术与理论相叠加,从网络上复制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未能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对理论接受的程度展开教学,从而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鸣。其次,在线教育平台如学习通、慕课、智慧课堂等被大量使用,但其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实际应用中,个别学生把线上教学平台视为简单的“刷课”软件,并不关注这些平台承载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学生获取知识流于表面化和碎片化,运用网络的功利性越加明显,过度的数智教育方式容易让学生陷入虚拟世界,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和盲从性越来越严重,削弱了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训练。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与时俱进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智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与教育强强联合,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是当前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是影响提高其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综合分析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教育者还缺乏一定程度的与时俱进意识。

现阶段,高校教师可以接触到多种多样的数智技术教学工具,但是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模式的熏陶下,小部分教师对新兴技术应用于教学持有保守和反对的态度,未能正确看待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积极作用。在理解技术与教育关系的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技术恐惧”“技术疏离”等典型的价值认知,许多人将数字技术视为“破坏者”,这无疑会放大他们对转型的抵制情绪,比如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人类的担忧[1]。并且,由于部分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和手段,他们都习惯于按照旧有的经验和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改革,在对新技术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畏难心理。因此,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创新思维,运用新技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来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三)网络不良信息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

数智时代,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高度自由,只要会使用网络发布消息,人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制造者。互联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需要信息接收者有较强的信息甄别能力。在我国网络用户中,近80%的用户是大学生,他们仍然处于价值观形成的“拔节孕穗期”,信息辨别能力较弱,每天被各种各样的碎片化信息包围,且对于网络环境下各类新鲜事物好奇心重,容易受到信息多样化和价值多元化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普及化以及全球化浪潮的出现,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文化的影响力不再局限在国内,早已延伸到了国外,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越来越紧密,使得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但是,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西方文化、意识形态通过互联网、影视作品等途径进行传播,这些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文化观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一些不良思潮和思想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定型,这是因为他们面对互联网上的多元信息时,通常只会停留在表面思考和浅层分析,往往会因为信息来源看起来可靠、内容看起来合理而盲目地相信,从而把不健康、不合理的信息视为真理,甚至会以这些信息为原则去做一些危险和损害自身、社会及国家利益的事情。

三、数智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把握“数智”与“思政”关系,坚持思政为主、技术为辅的原则

为了防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技术主义的陷阱,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数智”和“思政”的关系。数智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丰富的手段,但是我们不能将数智技术的应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或者替代品,它只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延展教育范围的重要手段,根本上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服务的。我们应该始终坚持育人为道、技术为器的原则,将数字技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支撑,让思想政治教育在数智时代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法宝是情感和温度,因为它们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育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和温度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面对面地对话、互动来实现的,这种对话互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育内容,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果我们过度依赖冷冰冰的数据或技术,一味追求以所谓的“数据流量”“技术外衣”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忽略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应有的对话和互动,反而会背离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换言之,我们不能只围绕技术打转,而是要通过技术去关注人的需要和价值,用温度和情感去感染人、教化人。

(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水平,以积极的心态拥抱新技术

首先,教师自身要以积极的心态拥抱新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一是教师要转变“不用”“难用”“怕用”的错误心态,思想政治教育引入数字智能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辩证看待数字智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不能过分依赖数字智能技术,也不能一味地将数字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立起来,教师应主动了解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掌握新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巧,借助数字智能技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运用自己的专业理论储备,以批判性思维深刻审视技术工具,警惕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风险,在避免数字鸿沟的同时,注意维护个人信息安全,促成智能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借力共赢的局面[2]。

其次,学校对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一是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和教育,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条件和资源,帮助教师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二是高校可以建立教师交流平台,让教师之间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促进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三是高校可以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新技术的应用,设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在新技术应用方面进行创新实践。

(三)强化主流价值引领,筑牢意识形态安全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和灌输。数字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也给其带来诸多挑战,大学生仍然处于价值观形成的“拔节孕穗”期,缺乏理性思维和辨别能力,易受网络平台上不良思潮和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有大量的外国东西涌入,其中有不少腐朽、没落的东西,首当其冲、最易受影响的是青年[3]。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主流价值引领,筑牢意识形态安全。

首先,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数字智能技术,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制作成生动的图文和短视频形式,以此来宣传、讲好中国故事,客观分析当今中国发展的优势和短板、成就和问题、机遇和挑战,打造一个“润物无声”的线上线下育人环境,“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其次,高校教师要进一步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学习与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充当意识形态宣传的搬运工,而是要运用算法的归纳和分析功能,获取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解决思想、理论疑惑中融入自己的理解,融入自己的科学价值观念,让主流意识形态鲜活生动起来,让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4]。最后,高校要填补校园网络阵地管理的缺失,管理好校园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因为一些互联网平台与意识形态早已融为一体,网络平台上所传播的信息暗含着一定的政治价值取向,因此高校在网络空间中要扮演好“守门人”“把关人”的角色,面对充斥在网络平台的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和多元价值观,能够在第一时间科学判断、明辨是非,保证校园网络领域始终清新洁净、明朗如初。

猜你喜欢

数智政治思想
“数智”视域中苏南蒲岸村微湿地公园公共设施情感化设计研究
路安炎:按下中国造纸业“数智转型”启动键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网安天下担使命数智引领向未来"双引擎"驱动现代警务创新人才培养(计信系摄影报道)
乡乡镇镇通5G”建设助力山西“数智”转型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