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研究

2024-04-05杨红月杨雯博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思政思想

杨红月 杨雯博 王 倩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2022 年10 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2023年2 月,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已成为共识[2]。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正在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型,强调从局部变革走向系统重构,因此,重塑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使命。

在这一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搭建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阵地、以师资队伍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文化建设为养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会有力地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有助于高校进一步有目标、有实效地推进落实“三全育人”,实现高校事业发展与学生成长成才同向同行。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夯实思政育人基础

2021 年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要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运用到高校思政教育当中去。马克思主义的建设成果要服务于“大思政”体系建设,落实到实践层面打造一个多主体共建、共享的网格化平台,在大数据时代更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与高校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使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当前,通过近10 年的积累,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大数据技术赋能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也得到长足发展。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技术力量,通过对学生群体画像的全面分析,实现思政课教学过程的双向互动性,引导思政课教师以大数据的思维范式、技术效能实现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交融发展。

总之,要充分了解新形势下的新特点,掌握赢得广大学生喜爱的“流量密码”,学科建设要注重把握新技术,推进学科数据库建设与更新,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将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成为符合时代需求、融合技术支持、着眼长效发挥,真正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入心入脑,引领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

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共同发力,打造立德树人的坚固阵地

推进思政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的关键,在当前大数据技术发展的时期,更要着力推进思政课程的教学优化及“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显性课堂与隐性课堂的作用,发挥合力,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坚固的育人阵地。

推进思政课程优化,要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变化,注重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呈现了非常明显的二重性,一方面成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使他们拥有更独立、更多变和差异性更大的活跃思想,另一方面在不同思潮的冲击下又存在着信仰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近年来出现的“佛系”“躺平”等热词,就是这种思想变化的一种显现。因此,高校要树立“用户思维”,探索更受学生欢迎的教学体系,有效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并形成学生分类画像,优化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育手段,将教学主体聚焦到学生,增强课程的互动反馈,使思政课程贴合学生实际。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3]。高校必须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价值导向作用,不能够将课程思政仅局限于思政类课程,各类专业课程也要对思政元素进行合适的探索和尝试。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通过深入挖掘我国电力行业和电力建设的发展历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中国电力史就融合了不同专业对我国电力建设的贡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齐头并进,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完善评价体系。大数据时代,教学资源的共享变得轻而易举,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对教育效果的影响更加深刻,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教学形式的变化优化和完善评价体系,使学生评价更为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授课水平。

总之,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需要秉承大数据时代新的“互联网+”思维,转变课程建设理念,优化教育教学模式;掌握好大数据技术优势,做好学生学习习惯画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三、打造专业师资队伍,形成育人有力支撑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师资队伍建设既包括思想政治专业课任课教师的队伍建设,也包括学生管理干部、辅导员、党政领导干部等工作人员,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同步推进双线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思政师资队伍,要不断优化教师学缘结构、学历结构。想优化思政教育系统就必须进一步优化学历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的平均学历标准,并鼓励在职的低学历教师积极参与进修,整体提升学历水平。同时,大数据时代对思想的活跃性、学术的繁荣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应当摆脱传统的沿袭守旧,在选聘教师的标准上应该避免“近亲繁殖”,不断扩大“外部”教师的比例,持续优化学缘结构[4]。

打造思政师资队伍,要勇于打破学科专业界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育人要求师资队伍牢固树立“大思政”的教育理念,所有教师都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因此,要进一步夯实教师的专业基础,着力聘用、选拔和培养具有较强专业基础和适应能力的教师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当中,鼓励一线辅导员、共青团干部结合工作经验参与到思政专业课的课程建设当中来,打破形式上的壁垒,不断推进思政教育教师队伍的合作与发展。

打造思政师资队伍,要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大数据时代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不仅要熟悉理论知识,而且要熟悉新兴技术发展带来的新的教学手段和课堂形式。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教师必须将自己培养成终身学习者,不断更新个人知识架构,掌握各类新技能、新工具。因此,高校财政应当对教师能力提升予以一定的鼓励和倾斜,保障教师能够定期参与高水平业务培训。以学院、教研室等为单位,组织好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的定期业务交流,整体提升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

总而言之,大数据时代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技术革新和思想冲击都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当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夯实教师专业基础,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优质师资队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支撑[5]。

四、着力推进制度建设,提供思政教育系统的可靠保障

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制度建设,既包括对教师层面的规范、约束和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层面的;既包括对实际工作和学习提供方向性指导的制度建设,也包括对教学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监督的制度建设。

着力推进制度建设,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建设。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在制度建设中不能仅是对以往漏洞的修补完善,应着眼于全局和长远,紧密结合国家发展需求和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最新要求,着力统筹协调制度内容,不断推进制度优化,使制度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

着力推进制度建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包括完善的制度内容和有力的执行力度两方面,因此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在完善制度内容的基础上,推进制度落地落实,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推动制度内容的进一步优化。要建构完善的评估监督机制和渠道,使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能够及时反馈、不断修正,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

五、推进优质文化建设,厚植思政教育养分

文化多样性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内涵就是多元文化共存、多元价值观和思维共存。文化大繁荣在丰富了社会主义文化内容的同时,也给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推进优质文化建设,要持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内涵,开发优质文化宣传和教育内容。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积淀留下的宝贵财富,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要利用好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理解文化内涵,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共鸣,以文化为养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土壤上不断结出新的育人果实。在大数据自媒体高速发展的当下,创作短视频、平面漫画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文化作品,不断扩大优质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推进优质文化建设,要持续推进优秀校园文化建设。要立足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和学科建设特色,提炼和弘扬符合高校实际的大学精神,各学院也要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特色进行凝练,避免千篇一律;积极开展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校园文化活动,特别要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学生欢迎的各类平台,积极培育品牌活动,满足学生个人发展和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求。

推进优质文化建设,要不断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发和挖掘网络文化作品,运用好大数据信息资料库,适时搬运优质文化作品到高校或院系官方新媒体平台上;做好新媒体建设和宣传工作,注重有关人才的发现和培育,形成一支优秀的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及时做好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要具备一定的网络思潮和社会思想研判能力,网络文化要主动靠近学生,能够围绕社会重大事件热点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使用网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厚植思政教育文化养分,要立足新形势下学生出现的新特点,提高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度,同步推进传统文化挖掘、优秀校园文化建设和优质网络文化建设开发,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打造高质量思政教育。

六、结束语

大数据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基于大数据技术手段和思维变革,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全新课题。在此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构建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思政课程为阵地、师资建设为支撑、制度建设为保障、文化建设为养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紧随时代步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对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价值。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