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组织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引领机制研究
2024-04-05惠海龙
惠海龙 郭 轶
(西安理工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
党的重要工作构成部分之一就是意识形态树立,意识形态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的远期规划和近期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建设目标,也紧密关系到各个民族的向心力、团结性。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高等院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任务。2018 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提出“要让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强调了基层党支部是党的建设事业的坚强堡垒。如何强化顶层谋划,让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唱主角”,强化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建强工作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高校基层党支部为什么要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唱主角”
(一)党支部性质决定
党支部是将分散的党员集中在一起的一种组织形式,就党组织系统而言,属于重要的基层堡垒,甚至可以比作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是有效推动并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执行单位。党支部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其根本任务就是要把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作为高校最基层的党组织单位,高校党支部是提升党员凝聚力、搭建与广大教职工沟通的纽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主要任务就是把师生团结凝聚到党的周围,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决定了基层工作中的“主导者”必然聚焦在高校教师身上。
(二)党支部建设需要
完成党的计划与任务必然依赖于各个党支部,用成效显著的工作持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从而进一步筑牢党长期执政的坚固根基。党中央对党的基层建设问题十分重视,尤其是基层党支部建设,对党组织体系建设而言,党支部是基本对象,基本任务是团结党员、做好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因此,在抓好系列部署要求的前提下,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贯彻落实到位,一定要将工作重心往党支部建设方向靠拢。推进高校教师党支部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党支部建设质量提升。强化教师党支部建设,在政治文化引领、意识形态责任、师生凝聚团结等方面,最大化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的主体作用,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唱主角”。
(三)高校立德树人要求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十分明确地说明了立德树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创造知识、传播文明、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高等院校肩负着合理部署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任务,同时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时代使命,要想顺利推动落实党的教育政策,就要真正把意识形态工作重视起来,这是有效贯彻并执行党的政策、方针的关键保障。作为党的基层组织,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践行立德树人任务,担当起抓意识形态工作主要角色,让高校教师在党支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意识形态工作与国家发展道路、政治安全及政治方向有着紧密的关系,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性发展有着兼具根本需求和全局发展要求的重要意义[1]。目前,高校抓意识形态工作主要是落实二级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重要责任人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不过在向基层推动意识形态良性延伸的过程中,有必要全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尤其是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强化基层意识形态管理职责。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到,在实际工作中,在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防线上还有欠缺,有关工作机制还不健全,通过对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引领作用发挥情况深入调查研究,现阶段高校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基层党组织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基层组织在党建工作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中执行力层级衰减现象尤为明显,学校党委和二级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程度高,抓得紧,但到了基层支部往往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上级党委和领导班子的责任,与从事具体教学科研和学习任务的师生关系不大,没有真正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重业务轻党建”的惯性还没有彻底消除,导致工作主动性不够、责任感缺失,很难达到实际效果。
(二)基层支委班子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和水平还有差距
支委班子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在贯彻落实上级意识形态工作要求上还有差距,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等问题。由于缺乏整体性培训和相关工作机制,部分支委班子成员政治理论素养有待提升,难以做到准确识别各项工作中意识形态的主要风险点,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三)信息时代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创新不够
网络舆情已经成为高校意识形态的重点领域和常态化工作,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工作习惯的影响,基层支部主动参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用网水平还有差距,应对舆情的经验不足、方法不多,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四)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和体系不够完善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大部分高校在校级层面建立了完善的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但二级单位在落实中还存在不到位的情况。特别是在基层党支部建立与其工作内容相匹配的工作机制、推动意识形态各项制度在基层党支部中落实落细方面还存在不足。基层党支部开展意识形态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主要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错位或者缺位的情况,导致基层党支部在意识形态的政治引领方面还存在差距[2]。
三、高校党支部基层意识形态机制效能的提升路径
建立健全基层党支部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发挥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的功能,着力从理论武装铸魂机制、组织建设强基机制、作风建设赋能机制、意识形态防护机制、宣传文化引领机制等几个方面开展实践创新,力求把党支部基层意识形态工作任务抓实、抓细,切实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防线。
(一)健全理论武装铸魂机制
明确理论学习要求,以理解、透彻、应用落实为要求,把握其中的核心要义和思想要点,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前提下,全力推动工作计划。积极尝试有效结合支部集体学习与党员个人自学,实现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发展,重点抓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培训工作,联合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比如互动式、共享式、开放式等,促进政治理论水平和全局把控能力提升[3]。用心设置细节、统筹安排与学习相关的主题、内容与形式,树立坚定正向的理想信念。紧紧围绕理论核心强化群众观念意识,尤其是强化群众的纪律意识,在牢牢抓住基础力量培养的前提下提升道德修养,支部委员在评论学习、讨论学习中发挥带头作用,持续扩大影响力并提升覆盖面,在学习活动中有效融合组织力量和党员主体作用,保证理论武装入心,直至实现学习力量到思想意识和工作实操能力的转化。贯彻落实四责协同工作机制,夯实意识形态并高质量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对支部书记的述职内容与流程做到严格监督,科学检测支部工作,让支部年底评议工作规范化发展,创设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聚焦组织建设强基机制
关注党建联合小组建设,着力于学科专业特色,强化科研团队协作性,实现基层党建组团式发展形式的应用,有效建设党建联合小组,构建服务教育同步发展、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致力于创新党建联建模式,将工作目标定位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与国家战略部署,以共建支部的方式增进与上级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关系,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攻克难关,从整体上提升党建效果。构建党建教育共同体实践模式,明确发展定位“共建资源共享平台”“共享党建创新成果”“共谋党建管理新模式”,分别从新媒体、新项目和新课题三个视角去探索合作共建路径,构建党建教育共同体实践模式[4]。致力于开展党建理论研究,推动党建宣传活动,积极开辟全新研究领域,并在基层党建工作指导中有效应用研究成果,促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宣传工作顺利开展。在新形势背景下,积极研究高校党建工作可能面临的理论困境与实践难题,一切工作围绕基层党组织中心展开。
(三)深化作风建设赋能机制
要将身在一线的优势最大化发挥出来,凸显“一线工作法”的特点和作用,引导人们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去了解问题实情,高效精准地化解矛盾。基层党支部要好好利用互联网平台,用其去延伸、分享更富教育意义、生动鲜活、激发党员创造精神的信息资源,搭建一个面向党员并兼具教育、管理和监督的信息共享平台。可以通过线上党校、经验分享、问题解答等活动,借助互联网分享党建动态、党的方针政策、党建理论等,促使基层党建信息网络建设高质量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组建微信群的方式将重要的工作信息动态化发布更新,分享有关学习资源,为党组织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大力宣传党的工作特色与亮点,凸显党建工作的时代性特征。牢牢把握上级党委的工作要求,强化合作互动关系,联合在党建理论研究方面有影响力的工作者和实践工作中有知名度的领导者一同探讨相关问题,推动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高效开展。
(四)加强意识形态防护机制
健全上下贯通的意识形态工作体系,通过微观—中观—宏观多维度制度构建,实现意识形态工作整体优化[5]。找准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把阵地管理和风险防范化解作为工作重心,引导基层党支部更加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强化意识形态各重点部门横向联动意识,加强工作协调和动态联动,建立日常会商工作机制,使“建起来”的制度在实践中“转起来”,实现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合作交流等学校各项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有机融合、同步推进。落细全员覆盖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明确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类人员的意识形态具体工作责任,形成全面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网。建立科学严密的基层党支部意识形态工作考核机制,把常态化的意识形态考核体系更好地融入支部考核工作。加强全方位的意识形态监督检查,紧盯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把日常监督与重要节点监督紧密结合,努力形成监督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党委纪检和宣传工作力量,不定期随机抽查、主动下沉基层开展日常监督、走访调研,完善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切实增强制度执行效力。
(五)强化宣传文化引领机制
创新宣传理念和传播方式,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灵活运用短视频、图片新闻等形式,以师生视角、活泼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红色故事、学校故事、专业故事,激发师生的家国情怀和爱校荣校意识。推进文化育人工作不断向基层党组织延伸,以“党建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地域红色文化、廉洁文化、校史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网络文化”的“八大主题”为主要内容与脉络,全面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积极参与文明学院、文明处室、文明班级、文明寝室创建,校园文明之星、师德标兵、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评选等系列文化育人活动;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好好利用、大力发扬、全力传承红色资源、红色传统与红色基因”,全力研究红色校史,与四史学习有效衔接,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将红色校史的研究成果及资源运用于育人全过程,实现红色文化基因培育及价值的传承;结合基层党组织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育人品牌,按照各个专业所对应的人才培养要求,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全力开展专业文化育人建设,使专业建设有机融入现代企业文化制度,构建专业文化育人体系,不断增强文化育人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