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党建引领内部治理效能提升策略研究

2024-04-05徐利谋蒋建平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效能校企思政

徐利谋 蒋建平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中山 528437)

坚持党对高职院校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治校能力的关键所在。强化党组织在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师生的优势转化为内部治理优势,有助于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提质增效。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党建引领内部治理效能,是高职院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党建引领内部治理研究意义,结合高职院校党建引领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院校党建引领内部治理效能提升策略。

一、推动高职院校党建引领提升内部治理效能的重要意义

为提升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效能提供方向[1]。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党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厘清党建与内部治理之间的逻辑关系,探索党建和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结合点和生长点,打通基层治理的党建引领经络,确保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效能有效发挥,全方位提升基层治理整体水平,能够为高职院校健康持续发展和科学治理提供方向指引。

为提升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效能提供支撑。当前高职院校治理活动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对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协同进行研究,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运行机制,拓展多元主体参与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渠道和平台,促进多元主体自觉、有效参与学校内部治理,充分发挥各治理主体作用,形成“多元共治”治理格局,能够为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效能提升提供支撑。

为优化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提供思路。目前高职院校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管理方法,不能兼顾所有教职员工的诉求,没有调动教职员工参与内部治理的积极性,教职员工的建言献策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没有形成办学治校凝聚力。运用多样化的治理手段和方式,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向构建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指标体系和效度评价体系,能够提升内部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发挥教职员工参与内部治理的积极性,为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效能提升提供参考。

二、党建引领提升内部治理效能存在的问题

党建与内部治理融合不够紧密。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党建与内部治理结合的动力,造成党建与内部治理相互割裂,没有形成合力。在党建引领内部治理实际操作中存在盲目性,缺少党建与内部治理有效融合的具体方案和目标,没有找到党建与内部治理相互融合的切合点,没有充分发挥党建对内部治理的引领作用。

党建未能有效激励内部治理主体。高职院校治理主体多元,各方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基层党建统筹联结、未能充分发挥协调各方的作用,未形成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各类主体无法有效参与到高职院校治理的具体活动中,难以激发各相关主体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影响高职院校治理的效果[2]。

党建引领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方式有待创新。党建引领内部治理没有突破制度限制,党建的引领作用没有映射到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中,未形成健全一体化、链条式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工作机制,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做到相互融合共进,教育教学一线党建工作活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品牌化建设任重道远。

三、以党建引领内部治理效能提升的策略

(一)创新党建引领提升内部治理效能顶层设计

构建决策和监督体系,增强党建统领力。一是组建党建引领内部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党建在内部治理工作中的作用发挥、结合领域以及具体措施,统筹规划、细化方案、推进落实。二是牢牢把握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全过程的民主决策制度,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确保将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教育教学一线。三是定期召开党建引领内部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成定期研究部署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的有效机制,推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四是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指导、组织部门下沉指导、专题培训辅导的“三导”工作机制,推动指导基层党组织按照要求推进工作,提升基层治理效能[3]。

构建师生共建共治共享的校园治理体系,增强党建凝聚力。一是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构建从学校党委到党员的六级责任清单,形成层次递进的党建工作长效机制[4]。二是优化学术管理体制机制,构建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相对独立于行政系统的教授治学体系,发挥教授专家的治学主体作用。三是完善教代会和学代会运行模式,完善提案征集和落实机制,畅通教职工参与办学治校的渠道。四是建立校领导联系师生制度,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把握师生诉求,强化民主管理和监督。五是围绕建设一块理论阵地、开拓一片先行区域、开辟一扇沟通窗口、创新一个教育载体、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投身一次社会实践,创新党员教育工作载体,强化党员作用发挥。

构建校企多元治理体系,增强党建服务力。一是把党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保障,充分发挥各基层党组织主观能动性,有效利用校企合作资源,与企业共建联合党支部,打造深度融合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将支部建在“链”上,构建“链上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党建与“链”上企业同频共振。二是校企双方联合组织开展技术研讨、学术讲座、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等学术交流活动,推进技术创新,发挥校企党建共建在科技研发和技术改造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三是校企共同组建技术应用研发中心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以技术研发项目为抓手,共育校企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将党旗插在企业生产一线。四是聚焦党建引领项目联结、人才联培、平台联建、服务联创等“四维”学生培养方式,构建“实习基地”“人才培育基地”等合作载体,推动学生成长成才。

(二)创新党建引领提升内部治理效能的中层运行机制

党建引领创新发展,推进内部管理改革。一是坚持以党建引领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学校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办学体制改革,推动在办学体制、选人用人、办学自主权等方面的“放管服”改革。二是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有利于教师职业发展的绩效评价、评优评先、职称评审、薪酬分配等制度体系。完善职称评聘制度,推行教师职称评聘分离制度,强化聘期的考核与过程管理,让更多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教师有晋升职称的机会,着力提升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的积极性。三是依据学校章程,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探索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建设高效能的管理体系,将管理重心下移到基层,扩大二级学院在办学方向、经费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激发基层治理活力,逐步形成学校宏观规划与服务、二级学院自主管理的新格局[5]。

党建引领校企合作,推进“院园融合”体制机制改革。一是以党建共建为载体,构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格局,主动对接中山市产业发展需求,抢抓高职教育发展重大历史机遇,为全力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高职教育贡献。二是创新搭建校企合作发展平台,通过“合作、融合、共赢”方式,将产业学院建在产业集群,深化“院园融合”,探索基于产业生态的“火炬教育模式”。三是积极融入国际高等教育舞台,强化教学科研的国际合作。

党建引领业务创优,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模式改革。一是坚持以创新型思维推动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在党建工作中融入业务工作,在业务工作中融入党建要素,推动党建与业务双向提升。二是通过选建“双带头人”工作室、遴选基层党建创新案例等形式,固化党建和业务融合的特色做法,打造特色党建互融品牌。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找准制约业务发展的症结,设置党员攻坚队和党员示范岗,以党员带动群众推进业务问题解决。四是精准对接业务发展需要,精准投入党建人力和物力资源,并随着业务发展情况动态调整,将党建工作融入业务工作全过程。

党建引领人才培养,推进“党建+”工作模式改革。一是推进“党建+”工作模式,将“党建+”工作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神经末梢”,把党的建设延伸到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拓展党建工作的宽度和厚度,发挥党建育人的引擎作用,推动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互促共赢,在协同共建中实现效用叠加,提升党建铸魂的育人实效。二是有效利用各类党建育人资源,拓宽党建育人渠道,让“党建+”枝繁叶茂,引领教育发展破浪前行。

党建引领思政教育,推进“三全育人”改革。一是推动思政课程改革,构筑“注重理论、品读原著、突出实践”的思政教学模式,打造思政“金课”。二是建立校内外资源协同、思政课和专业课协同、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协同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引领学生思政教学实践与专业技能实践、社会实践协同创新。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会贯通,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三是深入挖掘香山本土德育元素,在各二级学院打造“香山匠心、桂山德艺”等一院一主题的课程思政体系。四是健全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领导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和组织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共青团组织等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思政工作机制。

(三)创新党建引领提升内部治理效能基层管理模式

坚持党管干部,提升干部管理的科学性。一是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首位,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根据机构设置方案,按照德才兼备原则配齐干部队伍,优化中层干部选配工作,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二是落实优秀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制度,强化干部梯队建设,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为年轻干部搭建施展才能的“大舞台”。三是结合岗位职责,加大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养;完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强化正向激励,用好考核评价的“指挥棒”。

坚持党管人才,提升人才管理的匹配性。一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学校人才体制改革,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分类管理,健全考核激励,理顺分配关系,提高人才绩效,并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构建立体式人才支撑体系。二是推行“引育留用服”全链条人才工作模式,将党的领导贯穿“引育留用服”全过程,实施人才分层分类考核,让高层次人才发挥特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行人才工作联络人制度,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三是完善动态管理机制,推行职称职务分级聘任,打破终身制,坚持唯才是举、唯才是用,努力破除制约人才发展晋升的桎梏。四是充分利用地方人才政策资源,引培并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师及专业带头人培育力度,打造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立融选拔、培养、使用、考核为一体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力争在教学名师、专业领军人才等省级、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中取得新进展。强化高层次人才配套制度建设,给予高层次人才启动科研经费和专项资金支持。五是针对高层次人才、管理人才构建差异化培育模式,逐步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复合教育背景、创新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队伍,构建梯队化、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育储备体系。

坚持党建赋能,提升管理服务的规范性。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着力发现和处理违法乱纪行为。二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优势,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治理手段,提高学校管理服务效能。三是全面推进学习型校园、书香型校园建设,提升师生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四是以“党建+服务”优化基层服务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做到规范制度、精细管理、用心服务,提升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党建引领提升内部治理效能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需要把握内部治理的时代内涵,以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改革为重点,从顶层设计、中层运行和基层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着力构建“民主自治、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内部治理模式,创新办学机制体制,激发办学活力,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效能校企思政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