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说小学音乐课堂思维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2024-04-01吴斐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吴斐

【摘 要】小学音乐思维型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深入领悟音乐作品的表达主题及内涵,构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文章就小学音乐课堂思维型模式的构建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对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有所增益。

【关键词】音乐教学 课堂教学 思维型模式 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和深化,音乐教育也不断受到教育教学的重视,音乐教学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构建符合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师要有意识地拓宽学生思维,采取思维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从容、深入的思考,进而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最终形成自己的音乐认知与感悟。但是,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看,部分教师对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培养出现认知窄化,教学模式单一且形式化,造成学生思维低阶化与机械化,不利于学生音乐思维品质的提升与优化。音乐教师需根据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转变与重组构建。

一、小学音乐课堂传统型模式的转变

(一)拓宽教学思路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在传统音乐教育理念的束缚下,一些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创新,仍采用传统单一、机械和灌输式教学,注重学生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音乐自主学习、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音乐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理念,拓宽教学思路,促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中感知音乐审美情趣,寻求与探索新的音乐课堂教育模式。

(二)提升音乐素养

音乐教育对于美育而言,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将音乐理论与音乐发展历程相融合,会促使学生将简单的乐理知识与技能学习,逐步转变为思考音乐作品的内涵、艺术表现、情感表达等深层次内容,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自身音乐素养不足,导致其在教学中较少运用思维型模式教学,而只是偏重于对教材内容的照本宣科,没有对学生能力、思维进行优化、开发和培养,从而导致学生音乐创新创造性思维得不到激发,学生音乐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聚焦核心内涵

受传统观念对音乐认知的影响及教师教育理念的认知不充分的影响,学生认为音乐学习就是唱歌,是学习之余的一种放松,而忽视了对自身音乐核心内涵的构建。这种认知也直接制约了音乐课堂的发展和实施,教学更多采用机械演唱的方式,学生得不到有效的音乐实践,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得不到提升。教师应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审美情趣,为学生提供以音乐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课堂,注重学思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小学音乐课堂思维型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创设音乐教学情趣点激发学生思维

学生的学习思维源自课堂教学的引导与激发。需要教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以往学生被动、从属的学习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乐学、会学。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以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将教学内容生动且富于趣味地呈现给学生,使其感受到作品中的内在逻辑关系和丰富内涵,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促使学生调动生活体验感知和深度思考音乐内容,激发思维活力。

例如,在教学《田园交响曲》一课时,我们发现作曲家贝多芬在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全曲主要表现了情感而非音画,表达了人们对乡间乐趣的感受,更多地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本意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可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大自然中,引导和启发学生仔细聆听,辨别自己听到的声音。学生们听到小鸟鸣叫的清脆婉转、溪流的汩汩流淌、轻风掠过树梢的声音,感受到自然的静谧与安适。回到课堂中,要求学生闭上眼,回想乐曲的跌荡起伏,达到情感与大自然的紧密融合。通过这种思维型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他们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音乐感知中,深化了对作品的理解。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如果缺乏了思维的参与,就不是真正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学习,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动力,使其对音乐的思考和探究走向深处。

(二)构建音乐教学链接点提升思维层次

在音乐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以及课堂提问的随机性、繁多性,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呈现零散和碎片化的特征,难以整体把握歌曲,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其思维进行完整和具有逻辑性的整合,使他们在各领域间建立综合链接,通过观察和研究拓宽思维,提升思维层次。

歌曲《春游》是一首意境优美的七言律诗,在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回忆踏春实践活动的经历和体验,感悟诗人笔下的春天,体会歌曲中营造出的画面及创作手法,进而对歌曲所带来的旋律美、意境美有更深的感悟。为了进一步增进学生的理解,教师可借助媒体技术导入歌词,要求学生富有感情地诵读歌词,感受诗词意蕴。在此基础上,分析起承轉合的曲式结构在此作品中的运用。教师亦可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品析歌词内涵,如“唱到对“对春风吹面薄于纱”你有哪些感受”,并要学生将自己的感受描写出来,这样他们会在演唱时有意识地突出“薄”字,教师相机呈现一幅夕阳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联想,使其情感得到升华。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上下衔接与巧妙关联,将学生思维创设有机融合。同时可借助情景再现及画外音诵读等手段,使学生品味歌曲的涵意美和意境美,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悟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层次。

(三)利用音乐教学冲突点培养批评思维

音乐教学是重要的,艺术的培养对于学生,尤其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加强视唱练耳练习,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教师需要利用和把握教学中的冲突点,激发学生的质疑与批评性思维,使其在自主思考与探究中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捷克民歌《牧羊女》时,作品明显表现出起承转合的歌曲曲式结构,为了增进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歌曲的情感表现。演唱教学时,教师应对力度记号进行标记并指导学生演唱,引导学生思考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演绎?有的学生认为,歌词中第一、二以及第四乐句相似,应当用“p”的力度加以呈现,而第三乐句适合用“f”的力度来呈现。也有学生提出质疑,对歌曲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析。他认为第一乐句可以用“p”来表现,但是第二、四乐句则可分别用“mf”表现,以更好地体现出歌曲的层次感,对于第三乐句中的前半段和后半段分别可用“fp”来表现。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鼓励学生用演唱来表现相应的力度,学生通过不断演唱感受到正确情感力度,唱得更动听。这种尝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中的冲突点,创设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提出疑问,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具体的评价与体验,促使学生不断思考、辨析、判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提升。

(四)借助教学发散点拓展思维广度

音乐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实施思维型教学,需要把握课堂中的发散点,以此提高学生通过问题把握本质的能力,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增强其思维的灵活性,拓展其思维的广度。

例如,在教学《小螺号》这首歌曲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音乐教师可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的引导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旋律创作本身也存在一定规律和章法,把握这些规律和章法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第一乐句思考:歌曲中重复最多的是哪两个音?用意何在?歌曲作者用了什么创作手法?学生很快回答是“6”和“3”,且作者运用了重复这一创作方法。教师可鼓励学生进一步觀察歌曲,大胆猜测歌曲中还运用了哪些重复的方法。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认为在第二乐段中,包括第一、二及第四乐句中的节奏均为重复的。基于这种思维,学生得以对这一音乐知识点及概念形成整体把握,认识“重复”在歌曲创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不仅掌握了其内涵与外延,同时通过发散思维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认知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构成元素。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以开发,使学生都从音乐教育中受益,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根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底蕴和教学智慧,探索与构建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发掘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断增加其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主题与内涵,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