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胃轻瘫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4-04-01李羽桐王莉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8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发病机制中医

李羽桐 王莉

[摘要]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糖尿病胃轻瘫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糖尿病胃轻瘫的主要症状是患者胃动力下降,胃排空迟缓,从而引起上腹胀满、食后尤甚等非机械性梗阻。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其治疗以控制血糖为基本目标,努力提高患者胃动力、增强胃蠕动、缓解临床症状。西医常用药物有胃动素激动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中医内服汤药与外用针灸等疗效良好;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本文对糖尿病胃轻瘫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3-9701.2024.08.031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又稱为糖尿病性胃麻痹、糖尿病性胃潴留,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消化道慢性并发症。DGP是由糖尿病自主神经紊乱引起的胃动力不足及胃排空迟缓,主要表现为上腹胀满、食后尤甚、早饱、嗳气、吞酸、厌食、呕吐等,但并不伴有胃机械性梗阻[1]。2021年,全球20~79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0.5%,约5.366亿例;预计到2045年,其患病率将升高至12.2%,约7.832亿例[2]。DGP的发病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而逐渐升高。中医学中,没有与DGP相对应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于“痞满”“翻胃”“呕吐”“腹痛”等范畴,从而对症治疗[3-4]。

1  DGP的发病机制

DGP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①自主神经紊乱,运动迷走神经节和感觉交感神经节受损。②平滑肌病变。胃肠道的正常运动有赖于平滑肌的收缩。DGP患者的平滑肌细胞出现形态异常、数量减少等病理改变,导致其功能受损。Ca2+是平滑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离子。在DGP大鼠模型中,胃肠道平滑肌细胞经通道内流的Ca2+明显减少,信号传导异常,胃动力减弱[5]。在糖尿病大鼠中,胃窦部C型平滑肌可降低胃平滑肌细胞中三磷酸肌醇的水平,进而通过蛋白激酶G/蛋白激酶A-β型磷脂酶C抑制胃平滑肌的收缩[6]。③高血糖状态。高血糖可引起代谢紊乱,进一步引起各组织神经功能失常等,从而影响胃肠运动[7]。④间质卡哈尔细胞(interstitial Cajals cell,ICC)的减少或丢失。ICC是胃肠道运动的起搏细胞,其数量和功能正常与否影响胃肠的蠕动力,而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通路可直接调控ICC的形态与数量。研究表明,DGP小鼠模型体内的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的信号传导受阻,导致ICC缺失,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8]。⑤胃肠道激素及菌群紊乱。研究发现,菌群发酵产生的异常分泌物可能会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其中肠杆菌产生的内毒素可阻碍肠吸收[9]。     ⑥脑-肠轴异常反馈。脑-肠轴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将脑与胃肠道联系起来的通道,脑-肠肽是其双向信息传递的介质,DGP会影响脑-肠肽的分泌,从而影响胃肠道对脑-肠轴传递信息的接收,导致胃动力延迟[10]。

中医普遍认为,DGP的基本病机是脾虚运化无力,气滞、血瘀、痰郁等病理产物相互作用。有学者认为其病因可分为:消渴日久,阴损耗气,脾气虚弱,脾阳不振,运化无力,致气滞血行不畅,胃络痹阻,引起脾胃升降失常;或阴损及阳,气阴两伤,脾胃失于濡养,运化升降失常,使精微不布,湿邪内生,水谷难化,而成虚实夹杂之证;消渴日久,气阴两伤,脾胃失于濡养,健运失职,寒热痰食之邪阻滞中焦,脾胃升降失司,痞塞不畅[11]。有研究主张将DGP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期以脾胃阳虚、胃气上逆为主,日久阴损及阳,脾胃阳气虚微,胃中无火,难以腐熟水谷,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应急则治其标[12]。缓解期分为三个证型:中焦壅滞,寒热错杂;中焦虚寒,脾肾阳衰;脾胃虚弱,痰湿阻滞。基于“阴火理论”,尹样样等[13]提出DGP的病机为脾胃虚弱、清阳不升、相火内生,须从补脾胃、泻阴火、升清阳等方面进行治疗。罗利红等[14]以“脾气散精-脾主肌肉”为主要指导思想,认为DGP的重要发病机理为脾不散精,脾主肌肉功能失常,治疗当以“助脾散精以固本”为主。

2  DGP的治疗

2.1  饮食治疗

研究表明,高脂及高纤维食物会显著降低胃排空的速度,建议DGP患者行低脂、低纤维类饮食,且少食多餐(平均6~8次/d)[15];同时,建议餐后增加适量运动量,刺激胃排空与血糖消耗。

2.2  西医治疗

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西医治疗以提高胃动力、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高血糖会影响胃排空,减弱促胃动力药的效果。给予DGP患者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是DGP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DGP常用治疗药物有:①胃动素激动剂。与平滑肌细胞膜上的胃动素受体结合,刺激胃动素分泌,加快胃运动。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②多巴胺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减轻上消化道症状,同时可促进胃排空。如甲氧氯普安、伊托必利、多潘立酮等。③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通过刺激胃肠道肌间神经丛的5-羟色胺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加强胃肠平滑肌收缩,促进胃排空。如西沙比利、替加色罗、莫沙必利、那罗必利等。④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激动剂。由胃底黏膜细胞分泌的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可结合受体促进胃动力。研究表明,其类似物胃饥饿素受体激动剂TZP-102等可加速胃排空,有望成为治疗DGP的潜在药物[16]。

DGP的治疗须促进胃排空,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同时需注意部分药物具有抑制内脏感觉、影响中枢系统等不良反应,应综合判断药物的使用风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发出警告,长期使用胃复安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疾病,或引起不可逆损伤[17]。多潘立酮和西沙比利也可能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

2.3  中医治疗

2.3.1  中药汤剂治疗  白琳等[18]研究发现,加味附子理中汤可降低DGP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高治疗有效率;该方以附子行十二经络,温经散寒,温补益肾,人参可补气健脾,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补土,配以法半夏、党参、黄连、代赭石、旋覆花、陈皮等健脾燥湿化痰药物,调理气机升降,寒热并用,以恢复脾胃气机。张艳霞等[19]将运脾化瘀汤剂应用于DGP患者,结果显示该方可调节患者血清中的脑-肠肽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于文彦等[20]研究证实,补中益气汤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调控DGP患者的胰岛素和血糖水平,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等,从而影响DGP的发生发展。李霖芝等[21]在模型小鼠中证实,半夏泻心汤可改善小鼠的血糖水平,提高胃排空速率,其增强胃动力的作用可能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一氧化氮合酶等的生成有关。陈宏达等[22]拟健脾理气合剂以达行气健脾和胃之功效,结果显示该方可显著降低DGP患者的一氧化氮水平,提高胃排空率。

2.3.2  针灸治疗  足三里为胃病首选穴位,配以足三阴交会之三阴交,并与梁门共同作用以达到补脾益胃、行气导滞之功效。张天华等[23]应用电针刺激DGP大鼠的“足三里”“三阴交”“梁门”,研究显示电针可能通过影响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调节胃窦部ICC的自噬水平,从而改善胃动力。肖乐等[24]研究发现,每日应用电针刺激“足三里”“梁门”“三阴交”可使模型大鼠胃窦组织中的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水平明显升高,胃黏膜好转,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减少,尿糖、血糖水平降低,胃排空率升高。马晓丽等[25]研究显示,电针足三里穴可降低DGP大鼠的血糖水平,促进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其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促进肠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改善DGP大鼠的胃肠功能。

2.3.3  针灸联合疗法  郭新霞[26]对DGP患者进行对比临床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火神针联合半夏泻心汤辅助治疗,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比值较对照组好。杨春莲等[27]给予对照组DGP患者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温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胃电振幅、胃电频率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胃电振幅、胃电频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增加。陈佳等[28]给予对照组DGP患者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以双固一通针刺百会、神庭、中脘及双侧足三里、合谷、太冲等穴位,结果显示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胃排空率,同时能有效降低胃动素、胃泌素水平,调节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水平。陈涛等[29]给予治疗组DGP患者益气健脾和胃汤,同时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胰俞、脾俞等,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口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益气健脾和胃汤配合针刺能有效改善DGP患者的胃排空率和临床症状,疗效确切。麦威等[30]研究认为,电针联合壮医药线点灸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DGP大鼠的血糖水平,提高胃腸动力,这可能与调节胃窦组织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抗凋亡蛋白Bcl-2等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2.3.4  其他中医疗法  郑舒宁等[31]将气阴两虚DG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养阴益气中药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杨斯皓等[32]研究表明,自拟糖胃方结合穴位热敷中药香包可明显改善DGP患者的临床症状,双向调节体质量指数,减少临床复发。

2.4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两组DGP患者在常规降糖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痞方治疗,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胃泌素水平、胃动素水平、胃排空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总有效率[33]。苏月娴等[34]以枸橼酸莫沙必利为对照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调肝理脾法,结果显示治疗组DGP患者的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鹿晓君等[35]给予对照组DGP患者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曲麦枳术丸口服及针灸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胃轻瘫症状严重指数表总分明显降低,胃电图波形主频率及胃肠电节律紊乱百分比降低更为显著。

3  小结与展望

目前,关于DGP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仍在逐步探索完善中。临床治疗方面以控制血糖为基础,并配合促进胃动力。西药以缓解症状为主,部分药物存在不良反应,不可长期服用,以避免引起不可逆损伤。中医针灸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现已成为治疗DGP的优选治疗方案。传统中药汤剂具有一定疗效,其与西药或针灸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现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治疗方案,标准化辨证分型,开展大样本量的临床实验研究,积极调控血糖,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SCHOL J, WAUTERS L, DICKMAN R, et al. 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ogy (UEG) and European Society for 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 (ESNM) consensus on gastroparesis[J]. 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 J, 2021, 9(7): 883–884.

[2] SUN H, SAEEDI P, KARURANGA S, et al. IDF diabetes atlas: Global, regional and country-level diabetes prevalence estimates for 2021 and projections for 2045[J].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22, 183: 109119.

[3] 王东, 兰森宁, 李敬林. 从消渴并痞满、呕吐论治糖尿病胃轻瘫[J]. 辽宁中医杂志, 2015, 42(10): 1876–1878.

[4] 杨倩, 张云凤, 郭子敬, 等. 应用浊毒理论论治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研究进展[J]. 河北中医, 2015, 37(8): 1272–1274, 1275.

[5] LI S, CHEN J D. Decreased L-type calcium current in antral smooth muscle cells of STZ-induced diabetic rats[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4, 26(7): 971–979.

[6] GUO J Y, ZHANG M H, JIANG J Z, et al. The role of CNP-mediated PKG/PKA-PLCβ pathway in diabetes- induced gastric motility disorder[J]. Peptides, 2018, 110: 47–55.

[7] 徐菁菁, 曹忠耀, 范志勇, 等. 高血糖与糖尿病胃轻瘫发生機制的研究现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1, 19(5): 338–341.

[8] HORV?TH V J, VITTAL H, L?RINCZ A, et al. Reduced stem cell factor links smooth myopathy and loss of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n murine diabetic gastroparesis[J].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3): 759–770.

[9] 赵先群, 张雪松, 刘晓政, 等. 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的观察[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7, 25(8): 725–728.

[10] 郭倩, 万生芳, 何蕴良, 等. 基于脑肠轴探讨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J]. 中医研究, 2021, 34(4): 1–3.

[11] 王莉, 郑曙琴. 李敬林中医内科经验集[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14–15.

[12] 逄冰, 周强, 李君玲, 等. 仝小林教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 29(7): 2246–2249.

[13] 尹样样, 周鑫鑫, 朱梦燕, 等. 基于李东垣“阴火理论”论治糖尿病胃轻瘫[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 34(9): 1581–1584.

[14] 罗利红, 卿磊, 姚承佼, 等. 基于“脾气散精-脾主肌肉”理论探讨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证治[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 28(12): 2060–2062.

[15] SADIYA A. Nutritional therapy for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ic gastroparesis: Clinical review[J]. Diabetes Metab Syndr Obes, 2012, 5: 329–335.

[16] CAMILLERI M, MCCALLUM R W, TACK J,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lamorelin in diabetics with symptoms of gastroparesis: A randomized, placebo- controlled study[J]. Gastroenterology, 2017, 153(5): 1240–1250.

[17] CAMILLERI M, BHARUCHA A E, FARRUGIA G. Epidemiology, 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ic gastroparesis[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1, 9(1): 5–12.

[18] 白琳, 劉艳霞, 计烨. 糖尿病胃轻瘫应用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的效果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22, 25(22): 171–173, 177.

[19] 张艳霞, 李锐强, 沈惠贤. 运脾化瘀法在2型糖尿病胃轻瘫治疗中的运用效果及对血清脑肠肽的影响[J]. 中医研究, 2022, 35(10): 64–67.

[20] 于文彦, 吴攀峰, 芮君, 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作用机制[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 32(8): 703–709.

[21] 李霖芝, 丁宁, 岳仁宋. 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胃轻瘫模型小鼠胃排空、胃组织AGEs含量及RAGE、nNOS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医杂志, 2022, 63(24): 2375–2381.

[22] 陈宏达, 张咩庆. 健脾理气合剂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观察及其机制探讨[J]. 浙江中医杂志, 2022, 57(6): 422–423.

[23] 张天华, 赵莎彤, 黎晓宇, 等.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部Cajal间质细胞自噬的影响[J]. 针刺研究, 2022, 47(12): 1060–1067.

[24] 肖乐, 魏星, 张天华, 等. 电针“足三里”“梁门”“三阴交”对糖尿病性胃轻瘫大鼠NLRP3炎症小体及下游炎症因子的影响[J]. 中医杂志, 2023, 64(9): 948–953.

[25] 马晓丽, 王蕊, 杨正飞, 等. 电针足三里穴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肠神经胶质细胞(EGCs)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22, 18(12): 20–25.

[26] 郭新霞. 雷火神针配合半夏泻心汤加减辅治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 39(3): 507–509.

[27] 杨春莲, 马丁, 李黎. 温针灸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研究[J]. 河南中医, 2023, 43(1): 16–19.

[28] 陈佳, 梁凤霞, 吴松, 等. 针刺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J]. 针刺研究, 2023, 48(1): 88–94.

[29] 陈涛, 程鹏飞, 李娜, 等. 益气健脾和胃汤配合针刺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22, 29(34): 161–163, 167.

[30] 麦威, 范郁山, 苗芙蕊. 电针联合壮医药线点灸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组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 針刺研究, 2022, 47(9): 801–808.

[31] 郑舒宁, 杜顺棠, 张琪, 等. 养阴益气法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39(7): 1511–1515.

[32] 杨斯皓, 詹云, 袁艺, 等. 自拟糖胃方结合穴位热敷香包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 2023, 52(2): 100–104.

[33] 王斌祥, 蔡晓微, 陈瑞芹. 消痞方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22, 54(21): 96–100.

[34] 苏月娴, 林菊仙. 调肝理脾法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 16(16): 31–34.

[35] 鹿晓君, 高莉.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脾胃虚弱证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动力及肠道菌群分布的影响[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 20(1): 47–51.

(收稿日期:2023–05–10)

(修回日期:2023–11–15)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治疗发病机制中医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肝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痛风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临床观察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浅析中医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