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融合视角下的高中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路径

2024-03-31涂鸣

关键词:学科融合高中英语

涂鸣

摘    要:英语小说以英语为语言载体,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通过环境设定、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等方式表达主题意义。因而,在高中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在语篇信息、语言知识与相关各学科知识间建立有机关联,即开展学科融合视角下的高中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方能拓宽学生主题意义探究的空间和深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先基于语篇文本分析确定融合学科,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确定融合逻辑,在此基础上制订教学目标,再结合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关键词:学科融合;高中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提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1],“英语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使他们通过语言学习来获得跨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2]。英语小说以英语为语言载体,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通过环境设定、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等方式表达主题意义,能在很大程度上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然而,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实践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时都存在很多现实问题:教师的教学常沿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模式,且主要停留在词汇和小说语篇知识教学层面,难以突破学科本位;学生因缺乏与小说主题相关的跨学科知识,难以在语篇信息、语言知识与相关各学科知识间建立有机关联,导致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不够深入。我们认为,基于学科融合视角开展高中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促使学生实现从单一学科学习到多学科知识融合学习的转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达成《高中课标》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下面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黑布林英语阅读高二年级读物The Strange Case of Doctor Jekyll and Mr Hyde为例,具体阐述学科融合视角下的高中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路径。

一、基于语篇文本分析,确定融合学科

《高中课标》提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3]。一部小说通常涵盖广泛的主题语境,可能包含“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科学与技术”“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范”“宇宙探索”等主题群。三大主题语境不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一部小说所渗透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是单纯的语言教学无法实现的,需要教师在反复通读整本书的基础上确定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融合学科,即确定与小说主题意义探究相关的主要学科,避免涉及过多、过泛的学科,并确保所确定学科与小说的主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The Strange Case of Doctor Jekyll and Mr Hyde由Les Kirkham 和Sandra Oddy改写(原著The Strange Case of Doctor Jekyll and Mr Hyde是英国作家Robert Louis Stevenson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Jekyll(一名医生)认为人是矛盾而又独立的整体,人善良正面的自我时常因邪恶负面的行为而自责,而邪恶负面的自我时常因善良正面的约束而恼怒,为了缓解自己的矛盾心理,Jekyll尝试用药物分离两个自我,但实验成功后,邪恶负面的自我占据了身体,成了名为 Hyde的恶人,主人公在Jekyll和Hyde间不受控制地转变,最终在绝望中自尽,终结了其痛苦的一生。小说的主要人物有Jekyll、仆人Poole、律师Utterson、Jekyll的前同事Lanyon、Hyde及被Hyde谋杀的议员Carew,他们各自的特点、功能和相互关系形成了一个缜密的有机整体,弥补了故事最大的空白——Jekyll和Hyde彼此转换的关系。小说在情节上环环相扣,每一个章节都巧妙地为后续内容作铺垫、为真相提供细节支撑,以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并进行信息整合,最终揭示真相。就主题意义而言,已经成为“双重人格”代名词的Jekyll,其矛盾的一生不仅映射了人类心理上意识和潜意识的斗争、人性善恶的并存,更是本我、自我和超我理论的典型案例的体现,因而“对人性的探索,自我的审视,健康人格的养成”是主题意义探究的方向。由此,The Strange Case of Doctor Jekyll and Mr Hyde的融合学科可确定如下:

①作为英语短篇小说的教学,The Strange Case of Doctor Jekyll and Mr Hyde的教学在语篇解读和主题意义探究层面需要融入英语学科的语言能力素养和思维品质素养;

②作为整本书阅读,The Strange Case of Doctor Jekyll and Mr Hyde的教学需要融入语文学科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能力;

③基于“对人性的探索,自我的审视,健康人格的养成”这一主题意义探究方向,The Strange Case of Doctor Jekyll and Mr Hyde的教学需要融入心理学科的双重人格,意识和潜意识,本我、自我和超我等,助力学生更加全面透彻地理解小说的内涵。

二、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确定融合逻辑

高中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学科融合不是以英语学科为主体做英汉翻译练习,或简单叠加其他学科的知识的学习,也不是单纯用英语来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而是以英语学科为主体,渗透与灵活运用其他学科的思维体系和学习方法。《高中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意义,学习语言,发展思维,运用策略,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5]。因而,从英语学习活动观出发,寻求其他学科课程标准与英语小说整本书在过程、方法和思维等层面的融合点,进而确定融合逻辑,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体验思维层层递进的英语学习活动,更加全面深入地探究主题意义。

由此,The Strange Case of Doctor Jekyll and Mr Hyde教学的融合逻辑可确定如下:

【学习理解层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6]。结合《高中课标》对语言能力的要求,学生需要综合运用阅读英语语篇的能力和语文学科要求的整本书阅读策略,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勾画圈点,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通读全书,深入研读作家、作品,进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全书提要。

【应用实践层面】

人物关系思维导图和Plot Diagram两个可视化工具是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可视化工具。学生可将这两个可视化工具与语文学科中梳理整本书大纲小目的方法相结合,厘清人物关系,欣赏人物形象,梳理小说的关键场景乃至整体故事架构,并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把握小说的叙事特点和论述逻辑,体会小说的主旨要义。

【迁移创新层面】

不论是英语学科的思维品质素养,还是语文学科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都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基于所学,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獲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启示。The Strange Case of Doctor Jekyll and Mr Hyde的主题意义与心理学相关,需要结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心理健康的要求,为学生搭建脚手架,提供与主题表达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小说的主题意义,引导学生保持良好心态与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7]。

三、基于学科融合逻辑,制订教学目标

学科的有效融合在文学批评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能够助力学生多视角、有深度、创造性地阐释主题。小说的主题意义是丰富多样的,既可以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也可以是对历史和文化的探索,以及对人性的反思,等等。对小说主题意义的探究不仅需要学生基于对环境设定、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的有效把握,语篇前后文信息的分析和整合,而且也需要学生有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储备并进行知识拓展,能融合不同学科的思维和方法对作家作品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评价。因此,就认知发展而言,教学目标应基于学科融合逻辑,并体现学生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的思维能力层层递进。

基于英语学科、语文学科与心理学科三个学科的融合逻辑,The Strange Case of Doctor Jekyll and Mr Hyde的教学目标可制订如下:

在完成阅读后,学生应能够:

①利用思维导图梳理人物关系;

②根据Plot Diagram,按照introduction、rising action、climax、falling action、resolution的线索梳理小说的情节;

③通过分析、整合关键细节信息与思考人物关系,梳理前后事件的联系,推导故事的真相——Hyde就是Jekyll本人;

④基于已有相关知识储备,从双重人格,意识与潜意识,本我、自我和超我等角度,对故事进行批判性解读,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长,保持良好的心态,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并认识到文学作品赏析的魅力——文本是唯一的,但解读是无限的。

在上述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学生先通过获取与梳理小说的环境设定、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等基本信息,初步理解语篇所表达的意义,再通过可视化工具阐释、分析与推导语篇信息,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实现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的思维能力提升。

四、基于教学目标与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高中课标》指出,教学活动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基于对学生情况的把握,灵活而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8]。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耗时较长,对学生词汇量和阅读效率要求较高。同时,高二年级的学生对相关主题的认知程度各不相同,50人左右规模的大班教学对实现高效课堂和关注学生个体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此,教师可基于教学目标与学情,明确精读和泛读的范围,将小说整本书阅读划分为课前阅读、课堂探讨、知识补充、主题意义探究四个阶段,以提高阅读和课堂效率。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小说的内容和主题,提前为学生提供相关学科的参考读物,以提升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将学生分成若干阅读小组,并根据学生的需求,恰当地搭建脚手架,让学生在学习中分角色完成阅读任务,以助力学科融合的有效达成,助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四个阶段的具体教学活动如下:

【课前阅读阶段(时间为一周)】

基于The Strange Case of Doctor Jekyll and Mr Hyde共有10个章节,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10个阅读小组,让每个阅读小组负责一个章节的内容提要整理,并要求:学号为单数的学生负责勾画圈点与Jekyll有关的描述,学号为双数的学生负责勾画圈点与Hyde有关的描述。阅读要求为:①在目录提示、单词注释、篇章引语等关键信息的帮助下,通过重点关注角色名字、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实词信息略读文本;②精读最后一章“Henry Jekylls Full Statement of the Case”;③一周内完成The Strange Case of Doctor Jekyll and Mr Hyde的通读。

【课堂探讨阶段:人物、情节探讨(两个课时)】

首先,教师发放如图1所示的The Map of Characters,并将学生分成7个角色小组,每个角色小组代表一个人物角色,让他们基于课前阅读找到的关键信息和线索,在人物关系图上填写各角色的职业,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特点。

接着,教师让学号为单数的学生分享Jekyll的角色信息,学号为双数的学生分享Hyde的角色信息,在此基础上引导全班学生一起讨论Jekyll和Hyde的关系。然后,教师发放如图2所示的The Plot Diagram,让学生在阅读小组中补充完整各自小组负责的章节信息。

最后,教师带领全班学生标注各章节的核心信息,并引导学生通过梳理整本书的大纲小目,探讨前后细节的联系,将看似毫无关联的情节描述,利用可视化小说核心信息梳理图(如图3所示)以Jekyll和Hyde为主线进行串联、整合与分析,最终推导出故事真相:Hyde是Jekyll的分裂人格体现,他们是同一个人。

【知识补充阶段:心理学知识拓展(一次课后作业)】

教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双重人格,意识与潜意识,本我、自我和超我心理学概念进行调研,并做好笔记摘抄。教师准备好参考解释,以备课上探讨。

【主题意义探究阶段(一个课时)】

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各自视角出发,结合个人经历,对语篇主题进行批判性解读,且有不少学生超越教师提示的知识拓展范畴,将视野拓展到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在这一阶段,教师先引导学生基于关键信息提示(如图4所示),对小说人物和情节进行复盘,以激活学生前面三个阶段所学的内容。

接着,教师让各个阅读小组分享各自对相关心理学知识的调研成果,进而呈现事先准备好的相关概念的参考解释,引导学生对小说主题进行解读。有的学生从意识和潜意识视角对小说进行批判性解读,认为Jekyll是显性意识的体现,代表社会认同的正常人、善良人、值得尊敬的人和守规则的人,Hyde和英语单词hide谐音,是隐藏的邪恶潜意识的体现,两种意识间的矛盾若不可调和,则会导致人的精神体系崩溃(一名学生解读后形成的提要如图5所示,为保持原貌,学生作品中的个别表达或书写问题未作修正。下同)。

有的学生从本我、自我和超我视角对小说进行批判性解读,认为Hyde代表的是底层的本我,是原始生物的本能需求的体现,Jekyll代表的是自我,个体的中介者,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自我认知的体现,Jekyll的医生形象代表的是超我,是社会对人的内在要求和规范的体现,三者不可调和的冲突导致Hyde的自我了结(一名学生解读后形成的提要如图6所示)。

有的学生从作者生平经历视角对小说进行批判性解读,发现作者秉承父亲旨意研读法律专业,而内心深处却热爱文学创作想成为作家,律师和作家这两个角色的矛盾映射了小说中Jekyll和Hyde两个人物形象间的冲突,同时作者长期患病的经历也为Hyde增添了很多真实色彩(一名学生解读后形成的提要如图7所示)。

有的学生从时代背景视角对小说进行批判性解读,认为像Hyde这样的人在维多利亚时代是不被接受的,而Jekyll又很在意自己醫生的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真实自我的矛盾才是主人公最后自尽的根本原因,这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而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人事件(一名学生解读后形成的提要如图8所示)。

由上述学生的解读提要可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对小说的主题意义进行了深度的探究,也反思了自己的人生成长,剖析了各自负面情绪和消极想法产生的根本原因,认识到保持良好心态,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上述教学过程也可以让学生以实践经历的方式感受从多重角度赏析文学作品的乐趣。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解读进行评价或补充,并引导学生感知批判性思维的本质和文学批评的魅力——“The story is unique, but our interpretation is boundless!”。

小说是包罗万象的语篇载体,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要在语篇信息、语言知识与相关各学科知识间建立有机关联,这样才能拓宽学生主题意义探究的空间和深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科融合视角下的高中英语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不是让学生浅显片面地阅读英语长篇小说,而是重视英语小说所涉及的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2][3][4][5][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110,14,15,55,67.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高效之路的探索
信息技术让小学数学教学丰富多彩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基于读写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