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构本草——罂粟壳

2024-03-31罗金丽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罂粟壳国医大师

周 凌 ,罗金丽,张 伟,韩 林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代谢病研究所,北京 100053;2.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3.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佛山 528244;4.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兰州 730050)

罂粟壳为罂粟科植物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的干燥成熟果壳。秋季将成熟果实或已割取浆汁的成熟果实摘下,破开,除去种子和枝梗,干燥[1]。罂粟壳原产于国外[2],目前,我国唯一合法的罂粟种植基地在甘肃地区。

1 传统本草论述

罂粟壳性平,味酸、涩,有毒。酸可“涩之,固之,收之,敛之”。罂粟壳入肺、大肠、肾经,故可起到敛肺止咳,涩肠固脱的作用。罂粟壳与乌梅肉合用,可增强其酸收作用,常用于治疗肺虚久咳。罂粟壳与陈皮、砂仁、肉豆蔻等理气温阳药物合用,可起到补虚止泻作用。《本草求真》总结其功效为:“功专敛肺涩肠固肾,凡久泻,久痢脱肛,久嗽气乏,并心腹筋骨诸痛者最宜”,可见,罂粟壳除“收敛”作用外,还可止各类疼痛,临床中对于诸痛较剧者,单用或配入复方治疗均有效[3]。

2 重构现代本草

2.1 症靶

2.1.1 疼痛 适用于各类疼痛,如癌性疼痛、卒中后中枢性疼痛、脘腹疼痛等。罂粟壳含有吗啡等多种生物碱,具有明确的镇痛作用[4]。目前,罂粟壳属麻醉药品,应用于多种中药麻醉剂中[5],对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好疗效。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显示,以罂粟壳5g 配伍乳没等药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效果较为理想,可提高痛阈值,改变疼痛敏感程度[6]。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专家李佩文教授治疗肿瘤晚期剧烈癌痛,常用五味子、罂粟壳等固涩之品,涩以固精,濡养经脉,缓解疼痛[7]。罂粟壳30 g 伍以马钱子、全蝎、水蛭等药,在90 例临床患者的观察研究中显示,罂粟壳30 g 伍以马钱子、全蝎、水蛭等药抗癌镇痛的临床有效率约82.2%,且无成瘾性、耐药性及毒副作用等优点[8]。

2.1.2 腹泻 适用于长期腹泻、慢性腹泻。《本草纲目》称罂粟壳“为涩肠止泻之圣药”,认为:“罂子粟壳,酸主收涩,故初病不可用之。泄泻下痢既久,则气败不固而肠滑肛……故俱宜此涩之、固之、收之、敛之。”国医大师徐景藩治疗阳虚泄泻,滑脱不禁型肠应激综合征,对于外无积滞者,常短期使用。《证治准绳》真人养脏汤,方用诃子肉、罂粟壳、肉豆蔻、人参、白术等药,罂粟壳用量最大,以10 g 为宜[9]。国医大师张志远称乌梅、诃黎勒、罂粟壳为“收敛三宝”,痢疾痢下严重,泻下不止者,可加入罂粟壳、诃子加强涩肠止泻之功[10]。对于暴泻重症,严重脱水,气血衰竭者,予自拟“急救回苏汤”,药用罂粟壳10 g,诃子10 g,干姜10 g,猪苓10 g,泽泻10 g,白扁豆10 g,晚蚕砂10 g,收效良好[11]。全国名老中医黄明志以梅粟散:乌梅300 g,罂粟壳150 g,五味子75 g,治疗患儿久泄久咳,用参苓白术散6 g 与梅粟散2 g 合用[12]。

2.1.3 咳嗽 适用于久咳、虚咳。《本草纲目》提出其适用于“咳嗽诸病既久,则气散不收而肺胀痛剧者”。《杂病源流犀烛》载方一服散,以罂粟壳、乌梅佐半夏治疗肺虚咳[13]。国医大师朱良春用罂粟壳600 g,五味子50 g,枯矾30 g,杏仁72 g 组成验方“久咳丸”治疗慢性久咳,一般服3 ~5 d 即可平复[14]。国医大师徐经世认为,罂粟壳一药,凡久咳,用宣肺、润肺、清肺、化痰、镇肝诸法不应者,用之立效[15]。国医大师郭子光认为,咽痒咳嗽不止,无痰或少痰,可加入10 ~15 g 止咳。国医大师张志远治疗咳而不止者,增罂粟壳3 ~6 g 以止咳[12]。

2.2 现代药理研究

罂粟壳具有高效持久的镇痛作用,可进行中枢及外周镇痛[16]。其水煎剂可以提高高温的痛阈值[17]。其主要有效药理成分吗啡是经典的阿片类镇痛剂,在临床中常用于疼痛管理[4]。罂粟壳总生物碱(TAPN)及其单体可竞争性拮抗白三烯D4(LTD4)引起的离体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并抑制大鼠胸膜多形核白细胞(LTB4)的生物合成[18]。野罂粟水煎剂能够显著抑制腹泻过程中IL-1β、TNF-α 等炎症介质的活性,起到止泻抗炎的作用[19]。罂粟壳能提高胃肠道及括约肌张力、减少消化液分泌、使便意迟钝而起止泻作用[20]。同时罂粟壳及其化学成分还具有缩瞳、收缩胆道平滑肌、增加单胺递质含量、呼吸抑制[2]、舒张外周小血管、释放组胺[20]等作用。

2.3 临床常用剂量

现代医家运用罂粟壳用量多为3 ~3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证型,或同一疾病不同阶段选择最佳用量与配伍,外用适量。但因其具有成瘾性,一般不宜长期服用及大剂量使用。取其止痛功效,用量5 ~30 g;取其涩肠功效,用量0.5 ~10 g 不等;若取其敛肺功效,用量3 ~15 g 不等。

2.4 临床安全应用注意事项

罂粟壳属麻醉药品,是唯一列入《麻醉药品品种目录》的中药饮片[21],有依赖性潜力。罂粟壳及蜜罂粟壳均属于有毒中药[1],罂粟壳只能用于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生产以及医疗配方使用[22],每张处方不超过3 d 用量,连续使用不超过7 d,常用量为3 ~6 g·d-1[23]。罂粟壳使用过量时可能出现体温下降、血压下降、肌肉松弛、肺水肿[24]、血液系统损害[25]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24]。慢性中毒可见厌食、便秘、早衰、阳痿、消瘦、贫血等症状[2],成瘾后停用可出现戒断症状:精神萎靡、哈欠频作、涕泪交流、冷汗、震颤、呕吐、腹痛腹泻、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身痛失眠、哭泣叫喊,严重者会出现虚脱和意识丧失[20]。1981 年河南中医杂志报道罂粟壳治疗急性菌痢三例,均引起麻痹性肠梗阻而死亡,提出罂粟壳对于急性和中毒性菌痢的早期发病应列为使用禁忌[26]。同时罂粟壳酸涩收敛,凡肺经火盛,或风寒外束而邪气未散之咳嗽者,肠胃积滞尚多或湿热方炽之,泻痢初起者及命门火盛或湿热下注而为遗精者,均忌服。该药有毒,易成瘾,不宜常服,婴儿、甲状腺机能不足、孕妇、哺乳期妇女、脑外伤及颅内压增高者应忌用[2],运动员慎用[1]。

3 小结

本文在态靶理论指导下,通过对罂粟壳的经典古籍、药理研究和临床经验的总结,由36 位专家(包括25 名高级职称、9 名中级职称、2 名初级职称)就症靶及标靶的遴选参与问卷调查,6 名中医药领域经验丰富的评审专家围绕该药临床应用要点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意见,归纳出罂粟壳的症靶为疼痛、腹泻、咳嗽。罂粟壳有毒,泻痢初起者、婴儿、孕妇、颅脑损伤者等多类人群忌用。罂粟壳具有成瘾性,一般不宜大量及长期服用。该药临床使用剂量为3 ~30 g,用于止痛常为5 ~30 g;用于涩肠常为0.5 ~10 g,用于敛肺常为3 ~15 g。

猜你喜欢

罂粟壳国医大师
“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国医大师金世元的养生经
往食品里添加罂粟壳,应处以“行业禁入”
重庆举办第十五届国医名师大讲堂
往食品里添加罂粟壳,应处以“行业禁入”
大师剪我也剪
国医大师忘记年龄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商贩出售罂粟壳欲当火锅调料获刑8年半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呃逆验案1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