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红色文化在小学五育融合的有效策略

2024-03-29黄健宇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策略研究立德树人

摘 要: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化资源,区域红色文化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区域红色文化融入小学五育融合教育,既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高尚的红色精神,又能丰富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具体可从打造红色校园、构建德育课程、借助红色智育、开展红色体育、创设红色美育、结合劳动实践、加强师资建设、创新评价模式等方面入手,将区域红色文化融入小学五育教育。

关键词:区域红色文化;五育融合;立德树人;策略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进行调研时曾多次到访各个革命圣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在调研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要让红色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辉,并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教育提供了深厚力量。”由此可见,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是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资源之一。

里仁洞小学坐落的里仁洞村,在抗日战争年代曾发生过可歌可泣的植地庄战斗。里仁洞村的“植地庄抗日战争烈士纪念碑”是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番禺人民政府为纪念番禺人民武装抗击日军在植地庄战斗中光荣牺牲的卫国尧等48位烈士而建立。这一独特的区域红色文化,有助于学生开展培根铸魂教育。为此,本文就如何将区域红色文化融入小学五育教育开展有关研究,符合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利用区域资源,打造红色校园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进步的浪潮不断推动着我们前进。然而,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同样需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因此,里仁洞小学利用区域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校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更好地了解革命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首先,利用校园内的空地,建设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红色纪念设施,让学生时刻铭记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感受到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其次,在校园内设立红色纪念馆,展示革命历史文物和资料,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革命历史,深刻领悟革命精神。除此以外,还可以建造抗战旬刊展示墙、先烈足迹雕塑墙、抗战史实展示区、军事训练拓展园等主题鲜明的红色文化环境,实现每堵墙、每个角落都能发出红色文化教育的声音。红色文化基地的创建,为青少年接受担当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实践场所。通过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态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深入理解学校红色文化,为区域红色文化发声,促进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可,实现文化育人。

二、构建德育课程,引领红色精神传承

小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正处于思想道德的培养关键时期。因此,学校应当考虑小学生这一成长特征,充分挖掘学校所在区域宝贵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包括家国情怀、理想信念、责任担当、自强意识等内容充实课程资源,构建红色德育课程,讓学生在德育活动中不断提高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融入学生的行为习惯中,从而实现小学德育教育与红色资源教育的深度融合。首先,要明确发展思路,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确定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的定向、规范和评价。因此,在充分挖掘和整理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学校明确发展思路,确定了“红色教育”系列特色课程的总目标。其次,成立课程开发小组,构建课程体系。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主导、德育副校长为主管、各科组为核心的德育课程开发中心,开发红色文化德育课程。小组成员首先商讨制定出本校课程开发的纲要体系,由相关科组的负责人通过集体研究与个人研究构建出具体的课程内容,并通过多次教学实践来检验其效能,然后经过集体反思,完善课程的内容,最后由教师编汇出课程实施方案,印制校本学材。

此外,丰富活动课程,传承优秀红色基因。活动课程是学校学生文化最有活力的体现形式,同时也是学校红色文化德育教育课程开展的重要途径。学校可充分利用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一系列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活动课程。一是可开展区域党史革命故事宣讲活动,可培养党史教育小宣讲员和小红军讲解员,向其他学生讲解本地区优秀革命故事。二是可邀请老游击战士、五老等到基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听他们讲亲身经历的抗战历史故事,感受革命英雄舍身卫国的爱国精神。三是可建设基地,如军事拓展园、红色电教室等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学军、学工、学农体验课程,让学生感受烽火年代的艰苦岁月,有效塑造青少年学生爱党爱国爱家、自强担当有为的品格。四是可开展每天课间优秀红歌广播,每周红色文化班风展示,每月红色文化专题活动,举办红色教育文化节等红色文化活动。五是可利用校外资源,延伸教育课程。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到陵园实地参观昔日战场,聆听抗战事迹,感悟人生价值。

三、借助红色智育,培养红色文化认知

智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过去的小学教学活动中,只是引导学生学习各个学科的基本文化知识。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是目前国家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现如今的智育既要传授基本的文化知识,又要启发学生的智力,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意识、知识运用、创造性沟通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还可以把区域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将红色教育和智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对区域红色文化的了解。

例如,在智育教育中,可以结合区域红色文化的特点,开发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红色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除此以外,开展“阅读红色书籍”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旨在通过阅读红色经典,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同时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在“阅读红色书籍”活动中,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都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红色书籍。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也可以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和分享。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还可以组织一系列与红色书籍相关的活动,如红色课本剧、故事会、红色诗歌朗诵比赛、红色影片展映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再有,可以开展实践研究活动,提高红色智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学校教师要认真分析当前小学在红色铸魂育人上存在的问题,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以红色文化为主线,开展实践研究,积极探索提高红色智育教育效果的策略。落实课堂教学铸魂育人的主渠道,注重智育课堂红色文化教育的学科渗透,实施全学科红色育人,构建区域红色文化在小学融合教育中的内容体系和操作策略,为科学实施红色文化与智育的融合,精准提高担当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撑。

四、开展红色体育,增强红色拼搏意识

红色拼搏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种精神品质,它代表着勇往直前、不屈不挠、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风貌。为培养学生红色拼搏意识,可组织学生进行学军课程,以军事拓展体育课、军训、军事大课间活动等为内容,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军队红色文化,军人坚强作风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其中,大课间以传承红色文化,展军人作风,炼健康体魄为目标。项目可以以热身操、军体拳、跑操、红色文化特色活动为主线。在项目、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上以全新的方式进行呈现。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重新感受当年的红军长征,其中对“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等进行情境再现,再配合红色音乐及场景布置等环境熏陶,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感受当年红军的英勇事迹,学习红军的优良精神品格。

在体育教育上还可以开展校园体育竞赛,这不仅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更是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在体育竞赛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红色拼搏意识,让他们在比赛中锻炼意志、培养毅力、提高自我约束能力。首先,校园体育竞赛可以采用红色主题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集体荣誉感。在比赛前,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党的历史、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今天的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在比赛中,我们可以设置红色主题的口号、标语,让学生时刻铭记革命先烈的精神,发扬红色精神,争取比赛胜利。其次,校园体育竞赛可以采用团体比赛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第三,校园体育竞赛可以设置比赛规则和比赛制度来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遵纪守法意识。借助校园体育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锻炼意志,培养毅力,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从而使学生成长为新时代“四有”好少年。

五、创设红色美育,提高红色思想感悟

红色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育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环。将红色教育资源与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在受到红色教育的同时,也能够得到美育的熏陶。

学校里的美术课堂,不再是单纯的技巧传授,而是通過红色美术作品的鉴赏,让学生领略到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教师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红色经典作品进行数字化展示,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激情燃烧的岁月。同时,教师结合红色美术作品,给学生讲解我国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红色美术创作活动,开展画红画、唱红歌、跳红舞等美育教学,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才华和技艺,描绘出心中的红色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艺术技能,更在创作中感受到红色思想的伟大力量。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红色画作,一首首经典的红色歌谣,成为学生向革命先烈们致敬的独特方式。为了让红色美术教育走出课堂,学校还应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如革命烈士纪念馆、红色遗址等地。在这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红色历史的厚重,更加深刻地领悟到红色思想的真谛。同时,参观活动也能激发学生对红色美术创作的灵感,使他们更加投入地描绘出心中的红色画卷。

六、结合劳动实践,培育红色劳动精神

红色劳动精神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奋斗、创新、节俭、团结、奉献等精神。在新时代,校园劳动实践应该更加注重红色劳动精神的培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红色劳动精神的力量,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学校可以根据地域革命文化及新时代精神,建设一个砺志农耕基地。这个基地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劳动的艰辛与乐趣,还可以向他们传递红色劳动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例如,将基地设计成一个小型农场,学生可以在里面种植水稻和各种蔬菜,他们会亲身参与耕地、播种、插秧、浇水、施肥、除草、防病、收割的整个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好砺志农耕基地在劳动课上进行劳动技能教学,课后落实责任田自主管理等,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亲历“立志—磨砺—铸魂”的过程,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根植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其次,开展砺志铸魂劳动教育特色建设。学校可以把红色文化中南泥湾精神与砺志劳动基地建设高效融合,创建砺志特色课程。在满足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构建具有红色特色的农耕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农作、农技、农器、农食等方面的劳动素养,努力实现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铸魂,培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劳动精神。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担负红色教育使命

教师的素质对于教育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推进。一支政治素质优良、热爱教学事业、教学能力强的红色文化教育师资队伍,是确保红色文化在基础教育中得到切实传承和发扬的关键。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打造这样一支高素质的红色文化教育师资队伍。

首先,强化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教师传授红色文化的基础,只有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教师才能将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传授给学生。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教师的红色文化教育培训,让他们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真正理解我国革命先烈的伟大事迹和崇高精神,从而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传递红色文化精神。其次,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他们的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针对不同的学科需求,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红色文化教育训练,凸显出学科特色,让教师在拥有完整红色文化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又可以对所专攻的领域内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更深度地挖掘,以便更好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和传播工作,让学生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真正受益。再次,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对于在红色文化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我们要给予适当地奖励和表彰,让他们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和尊重,从而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地投入到红色文化教育事业中。

八、创新评价模式,促进五育融合

评价是教育的方向目标,直接指导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和学生“学习什么”的方向。学校的评价标准应该是五育同等同值的,学校以评价标准改变家长、学生和社会对人才观的理解,纠正教师和学生重智艺,轻德体劳的思想意识,好学生、好孩子、好人才应该从五育核心素养全面评价。学校不断完善评价方案,科学制定德智体美劳五育同等的评价标准,细化评价指标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导向作用。打破“三好学生”的思维,树立“五好学生”的新观念,并把培养学生五育全面发展作为教师的工作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提高五育融合教育效果,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五星担当好少年。有效的评价机制也是学生成长的动力。学校应充分融入“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发展理念,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每年开展“担当少年”争章活动,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更好地成长。担当少年评价改革,明确学生担当的界线,让学生清楚自己应该担当的事。学生根据担当的内容及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成长目标,实行自主管理,做最好的自己。同时,效仿军人的功勋章制作具有红色文化标色功能的担当勋章,授予经过努力实现五育全面发展的学生,可以使担当勋章伴随学生一生成长,让争章活动更具吸引力,使学生更具成功感。

总而言之,区域红色文化在小学五育融合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充分发挥区域红色文化在五育融合教育中的作用,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将区域红色文化融入小学五育教育,使学生在继承红色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谱写中华民族复兴和发展的新篇章,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01).

[2]黄健宇.谈以担当教育为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发展的有效路径[J].教学研究与管理,2019(03).

[3]孙文德.探索农村小学红色教育与五育有效融合的途径与方法[J].新课程,2022(12).

[4]张少欢.红色文化融入基础教育路径研究[J].丝绸之路,2021(03).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策略研究立德树人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