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引导法在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03-29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张磊明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张磊明
合唱教学是一种团体音乐教学形式,根据音乐主题的差异化,更易于形成音乐特色,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团体意识。本文将着重探讨兴趣引导法在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当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应用策略。
一、兴趣引导法在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合唱旨在以音乐的形式进行艺术能力的引导和强化。在小学合唱教学的过程中,以兴趣为引导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步入音乐学习的轨道。兴趣引导法在于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专业化的音乐元素的整合,让学生可以通过自由化的学习模式自主参与,进一步强化对音乐的感知,让音乐存于生活中。相较于其他教学方式,兴趣引导法能够充分地显示出音乐课程的特色性,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的设置使音乐课程更具丰富性,也能够在不断的主题拓展和深化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掌握不同的音乐知识。与此同时,兴趣引导法教学不拘泥于枯燥乏味的“唱歌教学”,而是通过学和玩的实践性渗透,让音乐理论慢慢地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让学生爱上音乐、感知音乐的精彩。
(二)强化学生合唱协作的渗透性
相较于纯粹的乐理知识教学,以兴趣引导法为主的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音乐体验。音乐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形式,亦可不局限于音乐这门学科。在应用兴趣引导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点,深度发掘音乐的魅力,并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将其应用到合唱中,使音乐教学更具丰富性,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素质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对于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而言,音乐是复杂且具有混合性质的艺术,其混合性是全方位地渗透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掌握该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习惯、理解能力、音乐兴趣等各方面因素,从而进行适应性的教学。
(三)推进学生音乐理解的全面性
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教学是理论和技巧深度结合的实践性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乐理知识为基础,对音乐实践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当前,音乐课堂未能够引起重视,合唱教学也未能形成完善的教学系统,许多学生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基础较为薄弱。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尤其是理论授课方面,他们很难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进行具象化。因此,通过兴趣引导法将具体的操作融入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推进教学。
二、兴趣引导法在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中的应用误区
(一)个体差异化,合唱教学效果不佳
音乐教学认知体系较为零散,部分教师对于音乐教学的认知程度不足,并将其与艺术鉴赏相混淆,进而导致音乐认知体系缺乏专业的内容,呈现出业余化的学科形态,最终导致音乐教学和合唱教学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二)形式刻板化,学生自主参与兴趣度不高
在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对于音乐探索模式的程度不够深入,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课程的趣味性,课堂的互动率低下,学生的学习热情缺乏。由于课堂上的互动频率较低,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教育需求,也无法深度探索具有适应性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之间都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对整体的音乐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合唱教学是由个体组成的整体,每个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同,就会进一步地导致合唱效果的差异性,在缺乏相同认知的情况下,会导致教学形式的刻板化,学生的总体参与兴趣度较低。
(三)教学片面化,合唱的音乐引导功能不强
传统的合唱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进行合唱模式的方案设计,教学中缺乏系统性的建设,导致音乐学习较为浅显化。许多教师的教学仅停留在音乐赏析以及歌唱教学的方式中,尤其是在合唱教学中,这种情况更加明显。缺乏系统性的教学容易对学生后期音乐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兴趣引导法在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尊重个体差异,打造趣味性的教学体系
学生音乐的感知能力来源于各方面,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加强音乐感知力,拓宽音乐教学渠道。教师可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一首好听的歌曲带动学生的情绪,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带进音乐的世界里,并根据具体的课程需求进行教学场景的设置,将音乐融入生活,构建完整的音乐感知体系。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局限于唯一思路,即不要仅仅将音乐集中在唱歌、鉴赏等方面。“好听的声音”就是音乐,如何“创造出好听的声音”,实际上就是在“创作音乐”。学生只有充分理解音乐,才能够切实地发挥实践性教学法的作用。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的基础上针对其兴趣特点进行融入,兴趣引导法要以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为基准。
(二)多元化实践,以多形式提升音乐教学实效
教师可通过丰富教学模块来建立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群体以及合唱团的团队特征,以更加吸引人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不同的是,合唱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真正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以及统一化的合唱教学模式。专业性质的音乐教学课堂以及以兴趣为主的合唱教学,这两个概念是全然不同的,前者需要进行专业化的知识渗透,而后者则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进行更为自主和积极的学习。因此,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的感觉,而丰富的教学模式,可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从而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三)渗透式教学,以多方位强化合唱学习的成效
小学音乐教学应打破传统的“教、学、唱”模式,以更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模式建立专业的音乐认知体系,通过兴趣引导法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设定,以不同教学模块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教学由浅入深,奠定学生良好的音乐基础,在带动学生体验音乐的同时,加深其对音乐的喜爱,从而达到真正的基础音乐教育,建立全面的音乐系统。兴趣引导法具有个体化特征,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都存在差异,因此,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渗透式教学主要以强化学习成效为主,同时,也是为了给学优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发展空间。因此,兴趣引导法的应用十分有必要。
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音乐教育在素质培养以及艺术审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对于学生的音乐认知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不断强化小学音乐教育的认知与专业教学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从教育的角度来说,音乐教育能够有效推动音乐认知体系的构建;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音乐教育是艺术启蒙的根本所在,能对学生的艺术价值观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比,音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单一的理论教学中,而要深入地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素质教育需求,使其发挥真正的教育功能。教师要采用合唱音乐体系构建的模式,在音乐学习兴趣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相较于被动学习,社团模式的构建对于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更具有积极的意义,是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创新教育模式。